史書和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勤王兩個字,那麼勤王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20 鮮花暢談歷史

前言:

不管是史書中,還是當代影視作品中,我們總能看到勤王兩個字,那麼,勤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鮮花這就來帶您具體的了解一下何謂之勤王。

(一)勤王的基本釋義

所謂的勤王,他的意思,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在古代漢語以及史料中,我們所能固定的勤王的含義,有兩種。

第一種,是為盡心盡力與王事的意思

《左傳 僖公二十五年》有記載云:

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

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636年,當時,周王室爆發內亂,周王子姬帶勾結戎狄,進攻周襄王,周襄王大敗,被迫逃到汜地去避難。

與此同時,周襄王派人向晉文公姬重耳與秦穆公嬴任好求救,此時,晉文公的舅舅狐偃對他說道:

「與其求秦國幫忙,不如我們自己去盡力王事。」

因此,晉文公當即婉言拒絕秦國出兵的打算,單獨率領晉軍擊敗戎狄,活捉周王子姬帶,交給了周襄王,安定了周王室。

除此之外,在《周禮 春官 大宗伯》中記載為:

秋見曰覲。

意思就是說,諸侯春夏秋冬都要朝見君主,且每一次朝見周天子,都要有不同的含義與稱謂,秋天的朝見就叫做朝覲,對於這句話的意思,東漢的鄭玄為其做註解解釋道:

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

指的就是覲見就是勤的意思,寓意諸侯們盡心盡力於王事。故而,不難發現,在西周以來,直到東漢末年的時候,在古代漢語中,勤王的意思,是盡心盡力與王事的意思。

而勤王的第二種意思,則是由第一種意思的基礎上的衍生意義,是為臣子發兵去救援受到威脅的君主,稱之為勤王。

有一點需要明確,古代漢語中,字義的演變,不是驟然出現,有明確的時間節點的,而是在緩慢的潛移默化中,逐漸生發,比如,勤王的第二層含義,實際上,最晚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南朝範曄所著《後漢書 袁紹傳》中曾經有這樣的記載:

「乃下詔書於紹,責以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

指的是曹操借漢獻帝,下詔書指責袁紹,其中又「勤王之師」的說法,意思是漢獻帝被李傕郭汜以及楊奉董承等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時候,袁紹沒有率領軍隊來解救君主的危難。

此外,在隋唐時期撰寫的《南史 梁武帝紀》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是為:

畜兵九派,用擬勤王。」

這裡的勤王,也是指臣下率軍解救君主的意思,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最起碼從南朝開始的時候,勤王的意思已經逐漸的嬗變為臣子率軍解救危難中的君主了,而這種意思,也是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被大家所熟知。

(二)勤王的方式

勤王的方式,一般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天子下詔書給各地的諸侯、郡守等,例如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在乙巳之變中、甲申之變中就曾經下詔各地督撫、總兵入京勤王。

而勤王方式的第二種,是大臣得知君主有難,自發的前往救援,比如明末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的乙巳之變中,大名府的知府盧象升沒有接到皇帝的勤王詔令時,自發的招募了萬餘人,前往北京救援。

這種情況在崇禎年間很常見,但是此前,臣子為了避免君主懷疑大臣私自率軍來到京畿重地,一般比較少。

勤王方式的第三種,則是大臣別有用心,想要謀權篡位,一般打著所謂的清君側旗號,進攻京都,目的是為了自己的權力與地位。

所以,對於勤王的含義,我們可以明白,大約南北朝之前,是盡心盡力於王事的意思,南北朝至明清,是我們今天熟知的臣子率軍救援君主的意思,兩種意思並不衝突,而是一脈相承的,至於勤王的方式,也大體分為三種,依照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可以。

以上,便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

相關焦點

  • 古風中經常出現的「未央」,到底是什麼意思?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未央」這個詞,就算是沒見過,也在各種古代的小說和影視中看到過。「未央」在漢代的時候發揮到了鼎盛時期,是當之無愧的漢代文化。只要是跟漢代有關的東西,經常能夠看到「未央」這兩個字。 漢朝的皇宮中,有一個著名的宮殿就是用「未央」這兩個字命名的,叫做未央宮。唐朝一直都非常尊敬漢朝,甚至是把漢朝當作是偶像一般的存在。因此在唐朝的很多詩詞歌賦都都能夠看到「未央」這兩個字的影子。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於漢朝的詞語,但是它們都沒有未央出現的頻率高。
  • 在古代的進京勤王一般事態緊急,什麼樣的情況才需要這樣做?
    「勤王」的意思是說當皇帝有難時,在外的臣子、百姓起兵救援。「勤王」一詞在文獻中最早出現於《春秋左傳》。魯僖公二十五年(前 653),周王室發生內亂,周襄王逃到鄭國,遣使向秦國、晉國求助。狐偃向晉侯重耳建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
  • 永嘉、靖康、靖難、甲申之變,首都被圍而勤王軍隊都在哪?
    如果王朝沒有財政危機,邊軍早就擊退入侵者了,根本不需要勤王軍。這裡說的是外敵入侵,靖難這種統治集團內訌不算。永嘉之亂時,八王之亂把中央軍和地方軍基本都打光了,剩餘一部分被東海王帶走,被石勒在寧平城擊潰。但話說回來,匈奴人名義上也是從內戰的勤王軍起家的,主要為亂的劉淵和石勒其實就是勤王的軍隊。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門閥勢力那麼大,司馬炎分封實權諸侯王沒錯,錯是不應該讓智力不足的人當皇帝。
  •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鹹豐為什麼不讓各地進京勤王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斷斷續續的打了4年,那麼為什麼鹹豐不讓各地進京勤王呢? 如果說到進京勤王的話,那麼只能依靠這兩支軍隊,至於其他各省的八旗兵雖然也不少,但去了也沒什麼用,只不過是炮灰而已。
  • 南宋危亡時 他散盡家財勤王救國 斷然拒絕元朝的高官厚祿
    南宋危亡時 他散盡家財勤王救國 斷然拒絕元朝的高官厚祿 他想率領20萬京師軍民 與元軍背水一戰 卻被皇帝拒絕 京師告急 他散盡家財召集5萬義軍勤王救國
  • 左良玉擁兵三十萬卻是個總兵,難怪崇禎命懸一線,卻不派兵勤王
    等到李自成大軍麾向北京的時候,崇禎下令吳三桂前去北京勤王,等到吳三桂到達唐山一帶的時候,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了。李自成1644年三月十七日到達北京,十八日就被太監打開了城門,但凡崇禎能夠在北京組織幾天抵抗,吳三桂也能趕到北京,時局也不會如此,說吳三桂勤王不利,純粹是甩的一口好鍋。
  • 嶽銀川攜玉璽冒險求見劉昊然,長林軍勤王師出有名!大戰將起
    最新預告中,蕭元啟造反,囚禁小皇帝,蕭平旌與荀飛盞以長林之名起兵勤王,雖有諸多響應,但終究師出無名,而蟄伏在京城中的嶽銀川的到來,倒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嶽銀川受小皇帝之名,攜帶玉璽,前來請兵勤王!而他的到來也將蕭平旌所帶來的勤王軍隊,從師出無名,到師出有名!
  • 一個不服老的衛國君主,82歲親自掛帥勤王,請不要遺忘他
    姬和經常在公開場合下表示,「從卿到士,你們不要以為我年紀大就拋棄我,我告訴你們,我還非常年輕呢,眼不聾耳不花,一氣能吃8個瓜」。看看衛君的臉上寫滿了三個字,不服老!要問納諫哪家強,姬和如果排第二位沒人敢稱第一了,就連李世民也甘拜下風,畢竟他與魏徵經常說翻臉就翻臉。國君的表現很優秀,衛國人民都知道他一直不服老,啥諫都能聽進去的姬和,如果不讓他親自掛帥,估計會急眼,誰還能沒有個脾氣呢!姬和坐上戰車,率領百輛戰車快速前進,步兵嘣嘣嘣的緊跟其後,後面只留下一片塵土滾滾和安靜的朝歌城。
  • 「勤王」驚變「佔領」,美國民主怎麼了?
    演講中,川普多次強調不會允許極左翼民主黨人和假新聞媒體「竊取美國大選結果」,每當其說到興起之處,臺下就會傳來陣陣歡呼。川普的這番演講似乎正式拉開了「勤王」大戲的序幕。當天下午1時左右,川普的支持者們高呼「USA」,揮舞著美國國旗和寫著「不要踐踏我」的旗幟在國會大廈前進行抗議。部分抗議者穿過美國國會大廈周邊設置的障礙,與全副武裝的警察扭打起來。
  • 川普首批支持者入京「勤王」,白宮門前已戒嚴
    儘管迄今為止沒有發生大的暴力事件,但雙方發生小規模衝突的頻率也開始在高漲,甚至部分地區雙方支持者出現了持槍對峙的名場面。  作為此次華盛頓大遊行主角之一的川普,似乎因為有了支持者入京「勤王」的舉動而對逆轉大選結果更加充滿了信心和底氣,他15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再次表示不會承認大選結果,還宣稱「官宣」拜登勝選的美國媒體是在操縱選舉。另一位主角拜登則顯得十分輕鬆,根據美媒的說法華盛頓大遊行發生的時候拜登正與其夫人在德拉瓦州騎自行車兜風,儼然是一副不打算摻和華盛頓亂局的態度。
  • 召萬人「進京勤王」攻佔華盛頓,三天後推翻拜登?
    只要一名眾議員和一名參議員都對某州的選舉人團投票結果有異議,那麼國會就會對此進行2小時的辯論和「結果成立與否」的投票。川普轉載了這張集會圖片這是川普想要阻止拜登上任的最後一次機會。越來越多的共和黨宣布,將在6日趕赴國會投出自己的反對票,擁護川普為「正朔」。川普則在推特上再次喊話支持者們,6日中午11點相約華盛頓會師!討伐拜登,討伐不公平選舉!
  •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曾國藩手握重兵,卻為何抗旨不遵,沒有出兵勤王
    由於和鴉片戰爭目的相同,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所以稱這次戰爭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八旗子弟和湘軍體制不同,八旗子弟是嫡系,湘軍是編外人員。湘軍幹髒活累活,勝利的果實總是屬於八旗和綠營,兩者沒摩擦是不可能的。直接點名讓鮑超帶三千人去,並且還得歸勝保節制,這是赤裸裸的打劫,無異於在曾國藩心口上捅一刀。鮑超在勝保手下做事,那是羊入虎口,遲早被吞掉,曾國藩絕對不會做這樣的傻事。
  • 闖進國會山的「勤王雜牌軍」都什麼來路?美媒逐一盤點
    就在各路暴亂分子為自己的魯莽行為遭受「清算」之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也對這支「勤王雜牌軍」的成分進行逐一盤點。6日,一面被扛進國會大廈的「邦聯旗」格外扎眼。這面旗幟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部軍隊所用旗幟,現今幾乎是美國奴隸制的代名詞,極富種族主義色彩。但在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中,倒行逆施的「邦聯旗」仍是備受歡迎的符號。
  • 「進京勤王」,川普發出緊急動員令
    但是川普將1月6日當成自己的最後奮力一搏的日子,為此還召集了一百多名共和黨國會議員反對彭斯在這天宣布拜登當選的結果,這使得共和黨內部面臨極大的分裂壓力,一旦彭斯宣布拜登獲得更多選舉人票,那麼川普最後的瘋狂時刻就將來到。
  • 上萬川普支持者「進京勤王」,刀光劍影還有槍響,宣稱武裝奪權
    美媒本月17日報導,在選舉人團投票結束之後,華盛頓再次聚集了上萬名川普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很多都是從外地趕去的,目的就是"勤王",試圖採取激進的手段幫川普留在白宮,這些人喊的口號還是老一套,宣稱要武裝奪權,就在這些人抗議的時候,"安提法"和"黑命貴"人員從半路殺出,試圖阻止這些瘋狂的川普支持者
  • 日漫中經常出現的「地縛」是什麼意思?
    日漫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地縛」兩個字,這是什麼意思呢?第一眼看這兩個字的時候,你會覺得陌生,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寫錯了字。前段時間很火的一月新番中,《地縛少年花子君》的熱度就非常高。不少人表示初次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完全不能理解「地縛少年」是什麼意思,甚至有人認為翻譯出錯,應該是「地府少年」。其實,我們從字面意思中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了。「地縛」兩個字拆分之後就是「地」和「縛」,分別組一個詞,「地」可以組詞「大地」「土地」「地域」等等,「縛」的常見組詞是「束縛」,連起來就是大地的束縛,地域的束縛,這麼一來,「地縛」二字就好理解多了。
  • 終於來了,「勤王之師」抵達華盛頓,警察傾巢而出:市民都躲家裡
    如此一來,就成為了一直真正的"勤王之師"了。不少人都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因為這一天是要分出最終的勝負,雖然拜登已經是普遍承認的當選總統,可川普始終沒有認輸,現在都看這最後一哆嗦了,只要國會認證了,就再也沒人能夠改變大選結果,如果川普真的攔住了,甚至是挑起內戰,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僅從一些美國當地的民調來看,民眾還是非常擔心爆發內戰的。
  • 美劇中經常出現的bottle episode什麼意思?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美劇中經常出現的bottle episode什麼意思?   當然,這個詞肯定不是「瓶子集」的意思,那麼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韋氏詞典上,這個詞的釋義為「an inexpensively produced episode of a television series that is typically confined to one setting」。
  • 古風中經常看到的「未央」是什麼意思?
    閱讀時經常看到"未央"一詞,如雪落花未央。請問:未央是何意?「未央」這個詞可是古風的寵詞,在很多新古風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因為這是實打實的漢代文化。那麼「未央」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未」字倒是簡單,就是「沒有、不」的意思,和我們今天的理解是一致的,如「未來」,「未必」,這個「未」字的意思並沒有變化。關鍵是這個「央」字,到底作何解釋,和「沒有,不」的「未」字連在一起又做何解?「央」字是個會意字,但是會的什麼意呢?有幾種說法。
  • 春秋時期的史書,《乘》《檮杌》和《春秋》
    春秋這個詞,既指《春秋》這部史書,也指春秋這一時期。那麼,春秋時期各國的史書都叫什麼名字呢?一、春秋時期的史書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部分。那麼,這些諸侯國的史書都叫什麼名字呢?大部分國家的史書也叫春秋。但是,也有些國家用其他的名字。孟子就曾經說,「晉之乘(shèng),楚之檮杌(táo wù),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就是說,晉國的史書叫作《乘》,楚國的史書叫作《檮杌》,魯國的史書叫作《春秋》。這些書,記載的都是齊桓公、晉文公這些諸侯的事。書中所記錄的文字,就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