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鹹豐為什麼不讓各地進京勤王呢?

2020-12-24 騰訊網

1856年,也就是在《南京條約》籤訂14年後,英法兩國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藉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可恐怕令鹹豐帝也沒想到的是這一次英法聯軍是鐵了心的要打進北京。本來清政府已經和英美法俄籤訂了天津條約,但似乎雙方都不太滿意。列強不滿足於獲得的利益,而鹹豐對於某些條款也感到憂恐。

所以英法聯軍再一次打進了大沽口,這一次英法聯軍直接打進了北京,鹹豐帝等一干人等逃往了避暑山莊。英法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還火燒了圓明園。

第二次鴉片戰爭斷斷續續的打了4年,那麼為什麼鹹豐不讓各地進京勤王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次其實就是到籤訂《天津條約》為止,第二次才是打進北京,逼著清政府籤訂了《北京條約》。

對於鹹豐帝來說,遇到的麻煩不比他的老子道光少。鹹豐年輕的時候是打算有一番作為的,也做出了一些改革,還罷免了一些主和的重臣。但在外患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內部更是讓鹹豐焦頭爛額。畢竟對於鹹豐來說,丟失一點領土實在是微不足道,但太平天國是要推翻清廷的,內憂更值得關注。

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打了四年,但對於大清來說,還是有點事發突然,根本來不及。當時的大清還是非常傳統的聯絡方式,等消息傳到全國各地的時候,黃花菜都已經涼了。

另外就是清軍的抵抗根本沒有多長時間,在英法聯軍第二次打進大沽口的時候,侵略者是下定了決心要打進北京,所以根本沒有含糊。

而當時八旗兵和綠營已經不堪大用。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鹹豐不得不依靠地方團練,這才有了曾國藩的湘軍以及李鴻章的淮軍等等。

如果說到進京勤王的話,那麼只能依靠這兩支軍隊,至於其他各省的八旗兵雖然也不少,但去了也沒什麼用,只不過是炮灰而已。

當時的這兩支軍隊也已經到了和太平天國戰爭的關鍵時刻。而湘軍和淮軍也沒有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如果抽兵北上的話,那麼一旦讓太平天國緩過勁來,再想鎮壓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自1858年英、法艦隊撤走後,清政府即命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負責大沽一帶防務,鹹豐把抵禦強敵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僧格林沁的身上。

僧格林沁能力還是有的,甚至在抵抗外敵的過程中也有過勝利的表現,可一旦侵略者擴大戰爭規模的話,那麼從武器裝備來說,是完全的落後,根本抵抗不住。

從清政府來考慮,鹹豐已經下了議和的決心,不想過分激怒侵略者,也根本沒有想過要和侵略者來場全面戰爭。

所以綜合來看,鹹豐根本不可能讓全國各地的軍隊進京勤王。

相關焦點

  •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曾國藩手握重兵,卻為何抗旨不遵,沒有出兵勤王
    由於和鴉片戰爭目的相同,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所以稱這次戰爭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曾國藩和勝保存在矛盾。而勝保驕橫跋扈有沒什麼能力,是鹹豐身邊的寵臣。勝保是屬於八旗子弟,體制內的高幹。八旗子弟和湘軍體制不同,八旗子弟是嫡系,湘軍是編外人員。湘軍幹髒活累活,勝利的果實總是屬於八旗和綠營,兩者沒摩擦是不可能的。直接點名讓鮑超帶三千人去,並且還得歸勝保節制,這是赤裸裸的打劫,無異於在曾國藩心口上捅一刀。鮑超在勝保手下做事,那是羊入虎口,遲早被吞掉,曾國藩絕對不會做這樣的傻事。
  • 打了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為什麼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英國在廣州受了多年的壓迫,無法出氣,等到他們打勝了,他們覺得他們出氣的日子到了,他們不能平心靜氣的原諒中國人因受了戰爭的痛苦而對他們自然不滿意,自然帶幾分的仇視。第二,廣東地方官商最感覺《南京條約》給他們私人利益的打擊。在鴉片戰爭以前,因為中外通商集中於廣州,地方官吏,不分大小,都有發大財的機會。《南京條約》以後,他們的意外財源都禁絕了,難怪他們要恨外國人。
  • 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真相,顛覆認知,歷史常識欺騙了我們
    很多人認為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這三個過程是一氣呵成的,沒有任何阻礙。實際上不是的,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到攻入北京,期間經歷過不少挫折,甚至吃過敗仗。最後英法聯軍萬般努力和憑藉著武器優勢才攻入北京。而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原本沒有火燒圓明園的意思,甚至在攻入北京半個月後,才開始火燒圓明園。
  • 鹹豐逃亡承德,曾國藩為何不救駕?僅用一個字,既保名節又保地位
    #權謀術#領導遇到困難的時候,尤其是性命攸關的時候,該不該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這是曾國藩權謀術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因為他要救的領導非同小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領導,而是鹹豐皇帝。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五月,就在曾國藩對安慶實施圍攻的時候,大清王朝還面臨一個重大的考驗,那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已經進行到水深火熱的地步,英法聯軍在先進的炮火攻擊下,不斷取得勝利,直逼京城。
  •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老照片,戰場一片狼藉,斬首的現場群眾圍觀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老照片,戰場一片狼藉,斬首的現場群眾圍觀 >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這次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洗劫了圓明園,英法美俄四國強迫清政府籤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該照片即為被攻克後的大沽口,一片狼藉,散落著戰死的清軍的士兵,從修築的工事來看,是無法抵擋英法聯軍的火炮的
  • 清朝鹹豐皇帝放棄讓慈禧殉葬,是為了保證滿洲人控制朝政嗎?
    鹹豐皇帝是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但是他在位期間不僅毫無作為,而且還把清朝拖入了深淵,因為帝位來得太容易,不懂得珍惜,整天沉迷在酒色之中,最後年紀輕輕就丟掉了性命,他當時在臨死的死後也思考過如何殺掉慈禧,為什麼最後卻放棄了呢?
  • 在古代的進京勤王一般事態緊急,什麼樣的情況才需要這樣做?
    「勤王」的意思是說當皇帝有難時,在外的臣子、百姓起兵救援。「勤王」一詞在文獻中最早出現於《春秋左傳》。魯僖公二十五年(前 653),周王室發生內亂,周襄王逃到鄭國,遣使向秦國、晉國求助。狐偃向晉侯重耳建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
  • 鹹豐死後為什麼四年之後才下葬?鹹豐的死有什麼秘密?
    1851年,鹹豐登基同年,爆發太平天國運動,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屋漏偏遭連夜雨,英國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內交外困。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鹹豐帝帶著妃子位逃往承德避暑山莊,在這裡他已沒有心情擁美人、賞美景、品佳餚。
  • 被誤解的鹹豐皇帝:鐵血要強的鹹豐帝,為何導致天下大亂
    鹹豐皇帝,系乾隆皇帝的曾孫,道光皇帝的兒子。提起鹹豐皇帝,很多人往往會想起他是慈禧太后的丈夫。並且,由於鹹豐皇帝在位期間,當時的中國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態。因為這些明顯的效果所以很多人對於鹹豐皇帝的印象是這樣的:就是鹹豐皇帝是一個無能的皇帝。
  • 召萬人「進京勤王」攻佔華盛頓,三天後推翻拜登?
    副總統彭斯鼎力相助,響應川普號召,他們準備在1月6日「進京勤王」——集體推翻拜登的勝選結果,護駕川普的登基大業。自立為王的川普,分裂邊緣的共和黨,護駕衛隊派系紛爭,即將登基的新王...3天後,美國國會可能要迎來近代最混亂的一天,真實的「權力的遊戲」正在上演...
  • 如果歷史上的我國不經歷鴉片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會怎麼樣呢?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固然對大清王朝和它的子民產生了危害,使晚清逐漸喪失了「天朝上國」的地位,也使其「宗藩體系」逐漸瓦解,但也迫使晚清不得不開始睜眼看世界。那個在體制內無法找到上進空間的洪秀全,打著「拜上帝教」的旗號,在體制外鋌而走險時,不啻於給了腐朽至極的大清王朝當頭棒喝!為了鎮壓太平天國大起義,清廷不得不主動接受一些外來的先進技術。
  • 清朝皇帝子嗣眾多,唯獨鹹豐只有一個兒子,原因值得深思
    尤其是康熙帝有35個兒子,而雍正和乾隆子嗣也非常多,可是鹹豐在位10多年卻只有一個兒子,在清朝皇帝中可以說是非常奇怪的事。作為大清的皇帝,他為什麼只有這一位兒子呢?鹹豐劇照鹹豐本人身體並不是特別好,而且還是個比較好色的人。即使是在外國列強入侵期間,他也到處掠奪美人,過自己的快活日子。除此之外他還吸食鴉片,身體虧損也非常大。
  • 「進京勤王」,川普發出緊急動員令
    ,如臨大敵,這猶如古代進京勤王的美國現代版上演!如此頻繁發布這樣的推特,實際上就是一次次緊急的動員令,而這會讓川普在全美國的支持者受到極大的刺激,他們將會湧入華盛頓,到時候美國將面臨一場重大的浩劫。川普之所以發出緊急動員令,是因為他不承認美國大選的結果,他害怕失敗,因此他將孤注一擲,一旦他不能當選美國總統,他將與美國玉石俱焚,將號召自己的支持者進行大規模的抗議,而且很可能演變成大騷亂。
  • 鹹豐有18位妻妾,在位正值壯年,為什只有慈禧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試想一下,體育鍛鍊沒了,而他又是個皇子,進而成為了九五之尊的皇帝,那僅有的「運動」不就只剩沉迷聲色犬馬了嗎?這身體,能好嗎?即位後的鹹豐皇帝,面臨的局面又非常糟糕,可謂趕上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最難的時刻。父親在位時,鴉片戰爭撬開了國門,西方列強由此登堂入室,不把清廷放在眼裡。
  • 中國最「短」的河流,曾用它當作省名,清帝鹹豐兵敗曾在此避難
    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一下中國最「短」的一條河流,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這條河流,但一定聽過這個地名,古時曾用它當作省名,清帝鹹豐兵敗曾在此避難。它就是位於河北省承德避暑山莊內的熱河,全長僅有90米左右,因為太短,地圖上都未曾標記。熱河,位於承德避暑山莊內,是一條熱泉河。泉水自地下湧出,清澈見底,四季長流,清澈無比,全長流經九十於米便匯入澄湖中,可謂是非常短了。
  • 史書和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勤王兩個字,那麼勤王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言:不管是史書中,還是當代影視作品中,我們總能看到勤王兩個字,那麼,勤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鮮花這就來帶您具體的了解一下何謂之勤王。故而,不難發現,在西周以來,直到東漢末年的時候,在古代漢語中,勤王的意思,是盡心盡力與王事的意思。而勤王的第二種意思,則是由第一種意思的基礎上的衍生意義,是為臣子發兵去救援受到威脅的君主,稱之為勤王。
  • 英法聯軍入侵時,常妃因驚嚇而亡,為何鹹豐卻不敢聲張
    後來鹹豐帝得知此事,卻不敢聲張,還特地傳令下去,不要鋪張。為何他不敢聲張,一定堅持要低調處理此事呢? 說起這個常妃,她並不是鹹豐自己的妃子,而是鹹豐他爹,也就是道光帝的妃子。英法聯軍入侵時,鹹豐嚇得直往承德避暑山莊跑,他跑的時候,還不忘帶上自己的妃子。可是,他爹道光帝的妃子,就被留在了北京。所以英法聯軍闖入的時候,常妃才會被嚇死。
  • 原來,英國人不了解鴉片戰爭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微信號:nanfangzhoumo「對英國人來講,這是國恥,是我們最不應做的事。」撰寫《鴉片戰爭》期間,英國漢學家藍詩玲(Julia Lovell)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常因這場戰爭而愧疚,同時又努力保持冷靜。
  • 鹹豐皇帝的「顧命八大臣」,為何最終鬥不過慈禧太后?
    公元1861年,鹹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病逝,不久後,滿清統治階層內部發生一次宮廷政變,史稱「辛酉政變」,因新皇帝年號初定為「祺祥」,故又稱為「祺祥政變」。事情的起因得從第二次鴉片戰爭說起,當時英法聯軍進攻天津,直逼北京。鹹豐皇帝以「木蘭秋獮」之名,先是倉皇出逃至圓明園,而後轉到熱河承德避暑山莊。這一歷史事件直接導致了,鹹豐朝兩個政務中心的形成。
  • 朝廷組建的新軍,為什麼在庚子國難中,卻在山東鎮壓義和團?
    朝廷組建的新建陸軍,為什麼在庚子國難中,卻在山東鎮壓義和團?有人覺得奇怪,新建陸軍可是朝廷花大價錢才組建起來的,雖然人數並不多,但是也算是精銳之一了。可是在庚子國難,關乎國運的時候,這支部隊卻遠在山東。袁世凱去山東,不是旅遊的,而是帶著很重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