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鹹豐皇帝:鐵血要強的鹹豐帝,為何導致天下大亂

2020-12-24 海派思維

鹹豐皇帝,系乾隆皇帝的曾孫,道光皇帝的兒子。提起鹹豐皇帝,很多人往往會想起他是慈禧太后的丈夫。並且,由於鹹豐皇帝在位期間,當時的中國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態。因為這些明顯的效果所以很多人對於鹹豐皇帝的印象是這樣的:就是鹹豐皇帝是一個無能的皇帝。

但其實真相併不是這樣的簡單。

1、三千年未有之巨變

其實客觀上來說,清朝末年所遭遇的局面,在中國的歷史上,可以用前無古人來形容。因為鴉片戰爭的本身,除了是清朝和英國之間的較量之外,更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和封建國家的較量。所以,鴉片戰爭的結局是歷史的必然。

雖然早在明朝的時候,英國的商船就曾經和明朝的軍隊有過直接的較量。但是一方面明朝並沒有佔明顯的便宜,二來當時的英國本身也是一個封建國家。因為英國的資產階級制度確立,已經是清朝時期的事情了。

不過,作為封建社會成長下的道光帝和鹹豐帝,都沒有意識到鴉片戰爭失敗的本質。甚至道光帝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因此,對於鴉片戰爭並沒有放在心上。

道光帝去世後,鹹豐帝登基。鹹豐皇帝對於世界的認識,也和其父道光帝一樣。並且,鹹豐帝自詡自己是英明神武的君王,所以,對於之前道光朝廷和英國人籤訂的不平等條約,鹹豐帝產生了毀約的想法。並且,鹹豐帝覺得,鴉片戰爭的失敗,是清朝當時大意的結果。不過清朝上下能夠用心的備戰的話,相信清朝可以打敗英國或者法國。

因此,單從鹹豐皇帝的心態來看,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就是第2次鴉片戰爭其實已經是歷史的必然。

2、鹹豐帝面對的局面

鴉片戰爭給清朝帶來了不可逆的傷害。對於大清國來說,允許洋人的商品不斷湧入大清朝,已經對大清朝的安全造成了嚴重的隱患。因為洋人特別處於廉價狀態。這導致了清朝本身的小農經濟陷入了瓦解。

經濟崩潰意味著大量的百姓被迫處於流離失所的困境,流民的出現,在中國的歷史上,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其實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爆發的。

其實在當時清朝的背景下,即便是鹹豐皇帝的能力再強,只要不解決經濟崩潰這個問題,太平天國運動也還會如期而至。畢竟太平天國運動的根源在於遊民問題。只要這個問題不解決的話,警清朝的動亂問題就永遠不會得到解決。即便是秦始皇遇到這樣的困境,也只能感嘆無可奈何。

3、鹹豐帝的抉擇

鹹豐皇帝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大清國的天下大亂,和洋人的經濟侵略有著因果關係。當然鹹豐帝的這個理解沒錯。接下來的鹹豐帝的認為,只要將洋人的勢力從清朝驅逐出去,這樣,天下就可以重歸太平。

因此,鹹豐帝開始不承認道光帝和洋人所籤訂的協議,也不願意繼續履行《南京條約》所規定的義務。

鹹豐帝沒意識到封建軍隊和西方列強軍隊戰鬥力的差別,最終,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陷北京,鹹豐帝不得不逃亡到熱河,並在逃到熱河以後沒幾天就病死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鹹豐帝還真就不是一個敢於忍氣吞聲的皇帝,並且也確實為爭取清朝的合法權益而奮鬥過,並且,鹹豐帝還因為和洋人進行爭鬥,而被迫逃離北京。

4、鹹豐帝錯在哪裡

從鹹豐帝敢於和洋人叫板,可以看出鹹豐帝是一個鐵血要強的君主。那麼,鹹豐帝的錯誤,體現在哪些方面?

個人感覺,鹹豐帝的謬誤,主要存在於認知方面:鹹豐帝認為清朝的動亂和洋人的經濟侵略有關,以及只要將洋人趕走,清朝才能恢復鴉片戰爭之前的秩序。鹹豐帝的想法是對的,但是,之後的想法是謬誤的:那就是鹹豐帝認為,鴉片戰爭的戰敗,僅僅是清軍的戰鬥力沒有得到發揮,所以才失敗了。

其實,鴉片戰爭的背後,更是資本主義工業體系和封建農耕體系的一次衝突,只要不解決這個代差問題,不論封建皇帝多麼努力,結局都撒註定的。

相關焦點

  • 鹹豐皇帝18個妻妾,為何只有慈禧太后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鹹豐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他的一生先後立過皇后四位,皇貴妃兩位,貴妃兩位,妃四位,嬪四位,常在三位,總共18位妻妾,但臨死之時,卻只有慈禧太后一人的所生的大阿哥能夠立為皇太子繼承皇位,為何其他妃嬪都沒有為他生兒子呢?是鹹豐皇帝的原因還是妃嬪的原因呢?
  • 鹹豐做了那麼多年皇帝,為什麼只有一個兒子?原因值得深思!
    說到清朝的皇帝,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些了解,畢竟電視劇有很多關於清朝後宮的內容。從清朝建立之後,基本上每位皇帝都有所謂的三宮六院,大部分皇帝也都有不少子女。尤其是康熙帝有35個兒子,而雍正和乾隆子嗣也非常多,可是鹹豐在位10多年卻只有一個兒子,在清朝皇帝中可以說是非常奇怪的事。作為大清的皇帝,他為什麼只有這一位兒子呢?
  • 皇帝妃嬪多,一般子嗣也多,可鹹豐帝為何只有同治一個兒子?
    比如:清朝時期,皇太極有十一個兒子,順治皇帝有八個兒子,康熙皇帝有三十五個兒子,雍正皇帝有十個兒子等等,但唯獨鹹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生下的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宣統皇帝都沒有兒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鹹豐四年,已經二十三歲的鹹豐皇帝正值壯年,卻沒有兒子。當時,皇宮內外都在傳鹹豐皇帝沒有生育能力,使皇帝的臉面都沒有地方放。
  • 鹹豐皇帝的三個孩子都活不過20歲,其中兩人跟慈禧有直接關係
    作為大清朝的支柱,鹹豐皇帝是清朝最後一位擁有實權的皇帝。可憐的是鹹豐生前只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出生當日便死了,連名字都沒來得及起。另一個活了下來,便是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鹹豐皇帝的兒子少,難道是後宮數量不夠?絕對不是!鹹豐帝是個風流皇帝,好女色,不可能閒著,這只能說是另一方面的自身原因了。
  • 鹹豐皇帝為何30歲英年早逝你看他的四大愛好能活30歲就不錯了
    鹹豐皇帝為何30歲就死了,你看他的四個愛好,其中與慈禧密切相關,人非聖賢,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壞習慣,鹹豐皇帝亦是如此。他一生有四大愛好:美色,絲竹,美酒和壓片,逃到避暑山莊後,鹹豐常帶著一群嬪妃在園中嬉戲。
  • 道光帝為何傳位給跛腳鹹豐,從慈禧與小叔子奕的交鋒看,沒選錯
    道光為何將皇位傳於跛腳的鹹豐道光帝有九個兒子,不幸的是前三個皇子都死死在道光之前。皇五子過繼給了別人,後邊三個皇子年齡小,不在繼承人考慮範圍之內,只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有能力繼承皇位。前三個兒子已經過世,四子奕詝成為嫡長子,母親是道光的寵妃被封為孝全成皇后。
  • 鹹豐后妃也不少,為何子嗣稀薄,最終就只剩一個載淳
    而玫貴妃所生的兒子,是鹹豐的次子。這個孩子就更可憐了,生下來沒多久便夭折,甚至連名字都還沒來得及取。同治帝即位後,追封這個弟弟為多羅郡王,諡號「憫」。 如此一來,鹹豐僅有的3個孩子,最終就只有載淳一人活了下來,所以最後只能由他繼承皇位,也就是同治帝。既然鹹豐還是有18位后妃的,為何他子嗣還如此稀薄呢?
  • 她是鹹豐皇帝最寵愛的女兒,出嫁後遭宮女欺凌,死因撲朔迷離
    說到清朝子女數量比較多的皇帝,康熙首當其衝,說到子女數量比較單薄的皇帝,鹹豐帝定是榜上有名。據統計,康熙總共有55個孩子,而鹹豐帝連他祖先的零頭都不到,只有一女二子,其中一子還尚未滿月便夭折了。這樣說鹹豐皇帝其實只有一女一子。
  • 鹹豐后妃中她的地位最高,慈安、慈禧在她陵前只能以妃子身份行禮
    鹹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鹹豐皇帝崩於承德避暑山莊。臨終前他自認為安排好了後事,讓八大臣輔佐嗣皇帝,又以兩宮太后制衡八大臣。可是他忘了在北京還有個強勢的弟弟恭親王奕,在叔嫂的通力配合下,一場辛酉政變剷除了顧命八大臣,讓慈禧登上了最高權力的寶座。
  • 鹹豐皇帝到底多饑渴?後宮有無數美女,為什麼卻要和臣子爭一個戲子?
    這位和臣子搶女人的皇帝叫鹹豐帝,而倒黴的臣子叫陸懋宗。清代皇帝大多喜歡在圓明園避暑,鹹豐皇帝也不例外。有一日,圓明園中進駐了一個民間戲班子。戲班子開唱時,舞臺上一位扮演尼姑的女伶一下子緊緊抓住了眾人的目光,她一顰一笑都讓舞臺下的男眷目不轉睛。鹹豐帝派人去打聽此女子,得知此女叫朱蓮芳,年方15。
  • 慈禧是鹹豐帝的寵妃嗎?
    鹹豐二年(1852年)宮中選秀女,大女兒應選入宮。小女兒後來嫁給了醇親王奕謖。這個大女兒,就是慈禧葉赫那拉氏,當時十七歲。道光帝死了以後,他的第四子即位當了皇帝,年號「鹹豐」,歷史上稱鹹豐帝。鹹豐帝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初九日,即位時二十歲。
  • 鹹豐有四個「四春娘娘」,在民間很有名,為何正史上不見記載
    鹹豐皇帝奕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本來,他是沒有機會成為皇帝的,因為他還有同父異母的三位哥哥。但因為老大不被道光喜歡,又不愛學習,還揚言要殺掉老師。結果,道光皇帝大為生氣,一腳把他給踢死了。老二和老三又在很小的時候,染病去世。這樣一來,奕詝便順理成章繼承了大統。
  • 清朝鹹豐帝為什麼只活了30歲就去世?原來他天天和慈禧玩這種害人玩意
    到了清朝末期的時候鹹豐繼位,這個時候清朝已經展現了頹勢,鹹豐曾多次提出改革措施,歷史上著名的洋務運動就是在他的支持下開展。但他想要改變這種局面也是有心無力。可惜的是這位也算明君的皇帝,卻寵愛了一個被後世唾罵的女人慈禧。
  • 鹹豐時期,內務府修門要白銀5000兩,皇帝親自過問,只要50兩
    就有這樣的一個故事,鹹豐帝時期,清朝內務府向皇帝申報修理大門,報價高達白銀五千兩。這樣的巨額數字實難令人信服。鹹豐帝龍顏大怒,於是派人徹查,最終發現只需要五十兩。從五千兩到五十兩,這麼大的差距不免令人唏噓內務府從中收斂的錢財數額之大!這個故事同樣令我們不禁開始陷入思考,這顯然不是頭次所為了。
  • 一生風流多情的鹹豐帝為何只有慈禧誕下的唯一皇子載淳?
    個人認為,鹹豐皇帝是滿清十二帝中最失敗的一個,沒有之一,他對於清朝的覆滅需要承擔最多的責任。如果說「明亡於萬曆」,那麼亦可說「清亡於鹹豐」。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失敗的封建帝王。只是,由於奕詝更加年長,道光皇帝才極不情願地將他的名字放到了「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鹹豐在二十歲時登基稱帝,可謂意氣風發和大有作為之年。面對老爹道光帝留下的爛攤子,鹹豐也曾有過「中興大清」的宏偉志向,既下過求賢詔,又嚴厲懲治過貪腐。可是,他很快發現在內憂外患之下,自己的能力完全不能勝任。
  • 為什麼鹹豐帝的顧命八大臣鬥不過一個26歲的女人慈禧?原因何在?
    鹹豐帝死前共留下八位顧命大臣來輔佐六歲的同治皇帝,但是沒曾想這顧命大臣不給力,在鹹豐帝屍骨未寒的時候就被慈禧等人聯手拿下,這場為時不過半年的政變史稱「辛酉政變」1860在清政府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英法聯軍便直接率軍逼近北京城,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的鹹豐帝急忙帶著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以及一眾親信前往熱河避難。
  • 她本來是一名宮女,為何能把鹹豐帝迷得神魂顛倒,慈禧有何魅力
    在鹹豐二年的時候,當時的鹹豐帝第一詔選秀女,而鹹豐是一位貪圖享樂的皇帝,當時的洪秀全率領著自己的軍隊在江南鬧得正兇,西方的列強也在等待著機會準備瓜分中國。在當時的選秀中蘭兒(慈禧),蓉兒姐妹都在應徵的隊伍之中。
  • 鹹豐皇帝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鹹豐皇帝道光皇帝追悔莫及,年近50,膝下無子,古時有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於普通男人來說都難以接受,對於道光帝來說不僅僅是後繼無人這個遺憾,更重要的是家國社稷無人繼承,這不單單只是他一個人的事同年7月,我們的主角鹹豐皇帝呱呱墜地了,道光帝自然驚喜若狂,道光帝一連失去三個兒子,也不由得信奉起了命運之說,前幾個兒子的名字中都有絞絲旁,這次他給第四個兒子用了言字旁,叫做奕詝(zhu 三聲),也不知是改名起了作用還是其他緣由,道光帝自此之後接連生了五個兒子,奕詝雖然是皇四子,但是卻有皇長子之實,道光帝對其極為看重,在鹹豐帝六歲的時候,道光皇帝在京官中精心挑選了學問精深的官員作為其老師
  • 清朝皇帝子嗣眾多,唯獨鹹豐只有一個兒子,原因值得深思
    說到清朝的皇帝,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些了解,畢竟電視劇有很多關於清朝後宮的內容。從清朝建立之後,基本上每位皇帝都有所謂的三宮六院,大部分皇帝也都有不少子女。尤其是康熙帝有35個兒子,而雍正和乾隆子嗣也非常多,可是鹹豐在位10多年卻只有一個兒子,在清朝皇帝中可以說是非常奇怪的事。
  • 因撫育鹹豐被破格尊封的康慈太后,緣何生前身後享迥然不同之待遇
    論血緣,博爾濟吉特氏與鹹豐是毫無關係的;論尊貴與否,雖然博爾濟吉特氏是旁人豔羨無比的皇貴妃,但只有中宮皇后亦或儲君生母方可享有如此殊榮,顯然她並不符合,至於嗣皇帝為何會對自己恩封如斯,四年後的一份諭旨就此將謎底公之於眾。十五載盛恩撫育,造就生前屢破規制諭惠親王綿愉等,朕維禮緣於義,首重慈闈之尊養。孝本乎誠,宜崇母範之鴻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