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觀眾在看完都市劇《三十而已》後都說最後一集看的好氣,編劇強行HAPPYEND,其實是硬生生搞出了一個荒誕離譜的大團圓結局。
其實,這部一直強調走現實主義路線的都市劇雖然也和大多數都市劇一樣不免自帶爽劇光環,但結尾處對三位主人公的安排從邏輯上還是都能說的過去的。
雖然,三位女主角的結局都很出乎觀眾預料是真的。
看似最傻白甜的上海土著鍾曉芹似乎成為人生贏家,出書,成為作家,處女作便掙到156萬版權費,下一本書也已經被預訂出去,即將成為媽媽。
擁有八年銷售經驗的前奢侈品店員,在收款領域漸入佳境,上門討債工作做得風聲水起的滬漂王漫妮,毅然辭職跑去了愛丁堡學設計課程,懷揣十萬塊錢出國進修去者。
最令人想不到的還是之前劇中既精明能幹、又宜室宜家的全職太太顧佳,在處理完煙花廠的事故後,與丈夫離婚,帶著老父幼子,離開上海,專心去深山建設茶園了。
兩位一直具有強烈進取心的女主角以不同方式離開了上海,反倒是一直有點混日子的前普通上班族,新小說作家鍾曉芹一副大有作為的模樣。
圍繞十萬塊錢出國留學夠不夠用,新作者的一本小說居然能賣出一百多萬版權費有沒有可能等細節問題,廣大吃瓜群眾放下手中的瓜,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討論。
雖然,在個人看來,這似乎大可不必。從旁觀者角度說,編劇給這三位女主角只安排了一條路,一條一模一樣的出路,一條獨立自主,自立自強之路。
這條路上沒有常見的霸道總裁會隨時準備為你收拾各種爛攤子,也沒有被發過無數張好人卡還是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的男二號到男N號,女主角們要自己成長、自己進步。無論去茶園經營個人事業,出國進修爭取未來能有更大發展,還是辭職走上專業作家之路,奮筆開寫新書,箇中種種辛苦,都要女主角們自己去體驗,去感悟。
一直以來,廣大觀眾最喜聞樂見的,是各種霸道總裁小嬌妻類影視劇,劇中最受歡迎的橋段、同時也是最常見的結局,多半是霸道總裁甘心為小嬌妻這一棵「平凡、不美」的小樹放棄一大片肥沃的森林,拜倒在石榴裙下成為不二之臣。
但以往卻沒怎麼見過小嬌妻在霸道總裁這裡受了刺激後奮起逆襲,全心創業,縱橫商場,將霸道總裁打敗的情節。
可能,或許,在廣大人民群眾看來,公主找到王子,從此與王子過著幸福日子就是公主要為之奮鬥終身的目標吧。
請注意,這裡說的是女主角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而非一眾男配角的神助攻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那種,各種偽大女主劇並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1879年易卜生寫成了《玩偶之家》,一百多年後,人們還是很難回答當年魯迅先生提出的問題:娜拉出走以後怎樣呢?直到今天,現實還難以給出正向答案。但是,令人高興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並開始正視這個問題,相信未來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少的偽大女主劇、霸總劇,出現更多女性真正自立自強、成長奮鬥的好劇。
《三十而已》中三位女主角的大結局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在編劇的金手指下,我們不妨將這個結局看作一種國產劇的嘗試,以女主人公們靠自己的力量去奮鬥,而非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傳統結局的嘗試。
或者,我們也可將其看作是一個開放式結局,每位女主角都還擁有無限可能,顧佳可能用幾年時間便將茶園經營得風生水起,成為女企業家,王漫妮進修歸來,也許就能成為一名專業買手,實現職業進階。鍾曉芹在走上專業作家之路後,未來也許會不斷寫出新書,成為一個優秀作家。以上種種,皆有可能,畢竟,我們的女主人公們才都三十而已,人生很長,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