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空軍1949年成立,經過不斷發展建設,中國空軍已經發展成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飛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電子對抗、氣象等多兵種合成,由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等多機種組成的現代化的高技術軍種。軍分區,大多設立設立空軍,軍分區的防空部隊由軍分區和空軍雙重指揮,廣東這位開國將軍,在空軍任職多年,曾任廣州軍區防空部司令員、瀋陽軍區空軍,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他為我國空軍建設作出了不朽功勳,也是廣東唯一的王姓開國將軍。
廣東是人口大省,不過在102位王姓開國將軍中,廣東有一位王姓開國將軍,他就是王作堯將軍。王作堯將軍不僅對空軍的貢獻大,他還是廣東解放的功臣。
東江縱隊是抗日戰爭中華南地區抗戰的中流砥柱,廣東東莞是東江縱隊的發源地之一。王作堯是廣東東江縱隊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廣東唯一的王姓開國將軍,同時也是東莞唯一的共和國將軍。
1913年出生於廣東省東莞縣厚街的王作堯,1934年王作堯由廣東軍政學校考入1934年黃埔軍校燕塘州分校第七期並於當年畢業,畢業後從事民運工作。一二九抗日救國運動爆發後,王作堯組織抗日救國十人團,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時任東莞抗日武裝部長的王作堯,率部在東莞、保安開展革命活動。
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東江縱隊成立。曾生任司令員、尹林平任政治委員、王作堯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在龍華、烏石巖建立了抗日遊擊基地。其實曾生和王作堯都是我們廣東人,王作堯是東莞唯一的開國將軍,而曾生來自我們深圳。東江縱隊就是兩廣縱隊的前身,參與了1949年的廣東解放。
有很多人會疑問,為什麼叫兩廣縱隊?其實是因為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東江縱隊接受了傅作義麾下的62軍157師,157師師長何寶松(157師改編為兩廣縱隊第二師,寶松擔任師長,王作堯任政委)的6000人,隊伍壯大這才更名為兩廣縱隊。何寶松其實也是我們廣東人,他解放後曾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合編後,王作堯擔任兩廣縱隊的副司令員兼第二師政委。
1949年,王作堯率領第二師,配合從贛南南下下的四野部隊進攻廣東,因為南京解放後,國民黨政府遷往廣州,設立華南軍政長官公署,任命餘漢謀為華南軍政長官,統一指揮國民黨在粵海陸空三軍及地方武裝,總計15萬餘人。1949年10月2日,廣東戰役正式打響。第4兵團3個軍合擊曲江,守軍慌忙南撤。第15兵團2個軍分別從江西南康、信豐向廣州推進,6日佔領翁源,9日進至新豐。而王作堯率領兩廣縱隊與粵贛湘邊縱隊沿龍川、河源、惠州向廣州以南挺進。此時,餘漢謀急忙將南撤的第39軍配置於佛岡、源潭地區,與位於從化地區的第50軍和位於增城地區的第109軍一起,在廣州以北和東北100餘公裡的正面上,拼湊保衛廣州的「最後防線」。
10月14日廣州解放,僅僅12天,共殲敵兩個兵團及其他殘部62000多人,除沿海島嶼及雷州半島外,廣東全境解放,廣州市民在街頭慶祝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廣東解放為爾後解放廣西和海南島創造了有利條件 。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解放後,王作堯將軍大部分時間在空軍任職,他在空軍任職是時代的選擇,當時老蔣在廣州解放後,派出大量的飛機對侵擾廣州,王作堯臨危受命,擔任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員,他將防空指揮所設立在越秀山腳下,對敵機進行攔截,不少敵機被王作堯的防控軍擊落,見此情況,敵機望風而逃。
基於王作堯將軍指揮得當,而且積累了大量實戰經驗,是空防的人才,此後解放軍任命王作堯為廣州防空司令部司令員、中南軍區防空軍第一副司令員、高級防空軍第一副司令員高級防空學校訓練部代部長、瀋陽軍區防空第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防空第一副司令員、廣東省防空部第一副司令員、中南軍區防空第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
1961年王作堯晉升為少將軍銜。兩廣縱隊的另一位將軍,是兩廣縱隊的司令員曾生,他在解放後擔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生將軍長期在海軍任職,曾任海軍黨委委員、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等職。
1990年7月3日,王作堯在廣州病逝。將軍去世後,全軍上下,以不同方式緬懷這位鐵骨錚錚,為廣東和全國解放事業做出不朽功勳的王作堯將軍點讚!希望通過這種形式,進一步增強軍人的光榮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