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屠戶專諸,為報公子光的厚待,欲幫公子光刺殺王僚,念及老母在堂,不敢輕易赴死。其母為成全大事,自諡而亡。專諸自此無後顧之憂,完成了轟轟烈烈的「專諸進炙刺王僚」,名列司馬遷《刺客列傳》之一。
專諸不過得公子光厚待,便捨身報恩,其母不願他顧及家庭而誤大義,便乾脆利落的了結了自己。
類似的故事於春秋戰國時期,可以找出一籮筐。先秦之人的剛烈、血性、輕生死、重然諾,與兩千年之後的國民性格早已天差地別,以至於今人看起這些故事來,震撼之餘,不免隔膜。
這種性情與精神,在古龍筆下,尚有遺留。
《多情劍客無情劍》中,郭嵩陽有感於李尋歡三次相讓,漸成知己。他知李尋歡心中尚有牽掛,便隻身代友赴約,死於荊無命劍下,用自己的性命和身體告訴李尋歡,其對手之奇詭劍法的奧妙所在。
金庸小說中的人物,生活於宋明及之後之中國,重倫理重親情,任你如何強大,也沒有這手起刀落的乾脆勁兒,反而多在命運與性格的雙重約束下,充滿掙扎、猶豫和無力。
然而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雪山飛狐》中只在他人的敘述與回憶中出現的胡一刀。
胡一刀的故事,寥寥幾筆,卻生動非常。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相貌,
「只見門帘掀開,車中出來一條大漢,這人生得當真兇惡,一張黑漆臉皮,滿腮濃髯,頭髮卻又不結辮子,蓬蓬鬆鬆的堆在頭上」
這猛張飛的模樣與金庸筆下或憨厚樸實或風流不羈的俠客形象截然不同。更奇的是,這惡漢出場不久,竟如婦人般哭個不停。
他將要與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苗人鳳決鬥,兇險異常,然深知妻子不願獨活,因而牽掛著剛出世的孩兒。
據說刺客專諸是怕老婆的,他認為「能屈服於一個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於萬夫之上」。會怕,多因有愛與不忍之心。
於胡一刀而言,憐子如何不丈夫,這些剛烈猛漢之人柔軟情感所在,比所謂「無毒不丈夫」更見擔當與勇氣。
胡夫人亦深知其夫的心事,應下不死以養孩兒之諾,胡一刀豪氣畢現:
「哈哈,人生自古誰無死?跟這位天下第一高手痛痛快快的大打一場,那也是百年難逢的奇遇啊!」。
他於心中無牽無掛之際,倒頭便睡,片刻間便鼾聲大作。俗世親情,他看得很重,說放下,也是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胡一刀與苗人鳳的這場生死大戰,驚心動魄,積累了夙世仇怨。交手之前,胡夫人詢問苗人鳳可有什麼放不下之事,苗人鳳道出與商劍鳴之仇後,胡一刀便記在心裡。
趁天晚無人知曉,神出鬼沒般從直隸滄州到山東武定,一夜之間三百裡,割商劍鳴首級而歸。
他心細如塵,為對手除仇,用得是苗家劍,既避免了苗家劍不如胡家刀的嫌疑,也讓這仇如苗人鳳親手所報一般。
同時,胡一刀並未著急向苗人鳳示恩賣好,一天的比武結束後,方道出原委。這一小插曲,使得外表粗莽兇惡的胡一刀逐漸顯現出他的另一面:心思縝密,一諾千金,大方磊落,氣定神閒。
胡苗二人在這爭鬥過程中,惺惺相惜,彼此漸以性命相託。苗人鳳進門便吃胡一刀準備的酒菜,他說:
「素聞胡一刀是鐵錚錚的漢子,行事光明磊落,豈能暗算害我?」
胡一刀敢於把孩兒託付仇人,而絲毫不懷疑苗人鳳會斬草除根:
「你若殺了我,這孩子日後必定找你報仇。你好好照顧他吧。」
鬥到酣暢淋漓處,舉杯痛飲,抵足而眠,互相將自家絕藝傾囊以授。他們把朋友二字看得極重,「這些傢伙哪裡配得上做我朋友」,「天下雖大,除了胡一刀,苗人鳳再無可交之人「。
這蔑視與狂傲中,是二人相見恨晚的喜悅與遺憾。
金庸甚少寫友情。他寫得男人之間的情誼,多是幫會之情,兄弟之情,如紅花會諸人,如江南七怪,如武當七俠。
蕭鋒段譽虛竹異姓結拜,彼此卻並非知音,相互之間隔膜甚深。因知己而成生死之交。
印象較深的只有劉正風與曲洋,胡一刀與苗人鳳兩對。而胡一刀與苗人鳳又因其結識時間極短,由對手進而生死相託,頗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闊達,像極了古龍最引以為豪的那些人物。
苗人鳳一生的光彩,也只在與胡一刀相交的幾日中綻放。
遇上胡一刀,他不懼生死、光明磊落、清高出塵的豪傑之氣,才得以暢快舒展。在胡一刀故去的許多年裡,苗人鳳的故事變得黯淡無光,如昨日黃花,令人唏噓。
胡一刀之奇,除了他與苗人鳳的相知與信任外,還表現在他對伴侶的選擇。胡夫人之奇,不亞於其夫。
胡一刀稱夫人為女中豪傑。金庸筆下的俠客們往往不會愛上胡夫人這樣的女子,而古龍筆下的浪子們往往無緣遇上這樣的女子。短短的相處,她便看準了苗人鳳肝膽照人,義重如山。
胡一刀中毒而死,她便自認偷懶,把孩子託付苗人鳳之後,橫刀自刎。
胡夫人之死,沒有悲痛欲絕,而是清醒理性的,不是殉情如此單薄,情愛之外,是同生共死的「義」之所在。
胡一刀草莽英雄,亦不乏一刀殺一人的殘暴。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論當時的遊俠:「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這幾句話,用在胡一刀身上,亦恰如其分矣。
他的果敢與豪爽、重義與輕生,讓我們驚鴻一瞥的看到了「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的遠古時代,隱約觸摸到了簡單樸素、堅毅血性、剛烈執拗的先秦之風。
轉載自公眾號 | 陌枝野
作者 | 白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