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船上,一位衣著考究、美麗溫婉的少女正低頭看著手中的信箋。
不時,她那淺淺的微笑,悉堆眼角。因為在信箋的字裡行間,她讀到的都是對自己滿滿的愛慕和款款柔情。
那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寫給她的讚歌,他們不久前剛剛相識於輪船的頭等艙內。
年輕人不僅西裝革履、風流倜儻,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還擅長中國古典詩詞。他的內外兼修深深打動了這位情竇初開的少女。
1924年,一艘從美國開往中國的輪船上,一對俊男靚女在這裡相識相愛。
她,是南潯巨富、「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張靜江的三女兒張芸英。那年,她21歲,從美國回上海。
他,叫陳壽蔭,剛剛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那年,他28歲,也是從美國回上海。
張芸英
長達2個月的浪漫的海上之旅,給2個年輕人播下了幸福甜蜜的愛情種子。從此,結下了一份深厚的情緣。
可惜,最終卻勞燕分飛,各自安好。
1 顯赫家世張芸英,外貌俏麗,冰雪聰慧,天賦異稟,特別擅長於彈奏鋼琴。
小時候,她隨父母分別在法國和美國生活。小學就讀於法國,中學畢業於美國賀拉斯曼中學,高中畢業就能開鋼琴演奏會。
張芸英作為家中的三小姐,深受父親張靜江的寵愛。
張靜江夫婦
父親張靜江出身於南潯絲商巨賈之家,是民國4大元老之一。
25歲時以一等參贊的身份,前往法國,成為第一個在法國開公司的中國人。他是商業奇才,在法國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是,他卻有著愛國愛民的博大情懷。
自從結識了孫中山之後,他把自己賺得的大部分財富,都資助給孫中山幹革命事業,被孫中山稱為「革命聖人」。
後來,蔣介石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張靜江主持建設委員會工作,蔣介石稱他為「革命導師」。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安全起見,張靜江攜全家移居美國。這時候,張靜江先後有了5個女兒,由於他經常要回國公幹,家族事務及女兒們的成長教育,主要由妻子姚蕙操持打理。
夫妻二人,一個主外,一個主內,日子過得蒸蒸日上,和睦美滿。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1924年的一天,妻子姚蕙帶著女兒們在紐約的公園散步的時候,不幸被一個掉落的枯樹枝砸中,引發腦溢血,搶救無效,撒手人寰。
彼時,張靜江正在國內忙於革命事業,難以分身。他克制住巨大的悲痛,趕緊著手安頓女兒們的生活。於是,他委託在美國的女兒們的舅舅姚書萊,立即將她們帶回上海。
在那艘回國的輪船上,張芸英和陳壽蔭相識相戀。
張家5朵金花,第一排左一是張芸英
回到上海後,張芸英和姐妹們住進了位於西藏路大慶裡的張公館。5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們的安全歸來,給張靜江帶來無限的安慰。
張芸英興奮地把自己在輪船上邂逅的浪漫愛情故事,告訴了父親,父親當時並沒有立刻表態。看到女兒沉浸在戀愛的喜悅中,他既替女兒高興,又有些擔心。
陳壽蔭回國後,並沒有從事他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修的理工專業。他是一個十足的文藝青年,熱愛電影事業,他當了一名電影演員。
先後任職雷摩斯公司、大中華公司、新華公司、新人公司。後來,又做了導演。導演的電影《人心》,贏得了極高的聲望,成為中國第一代導演。
對於娛樂圈這個名利場,張靜江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微詞,他對這個未來女婿有了隱隱的顧慮,對女兒未來的婚姻生活產生了擔憂。
張芸英回到上海後,在中西女中補習中文。同時跟一位白俄女教授繼續學習鋼琴演奏。很快,她成為上海灘有名的名媛才女。
才貌雙全的張芸英受到了整個上海灘的矚目,名門貴胄家的少爺公子們,紛紛登門求愛,幾乎踏破了張公館的門檻。
而三小姐的心裡,卻只有陳壽蔭。
2 拒絕權貴1926年,張靜江被蔣介石調往廣州工作,張芸英去看望父親。在那裡,璀璨奪目的張家三小姐,被「國舅」宋子文一見鍾情,成為他心目中女神級別的存在。
宋子文當時已經是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不僅有「國舅」身份加持,自身能力也是有目共睹,而且相貌儒雅,儀表堂堂。
宋子文
他對張芸英展開了火力猛烈的追求,可是,愛情至上,心有所屬的張芸英,根本看不上任何人,哪怕你是地位顯赫 「國舅爺」,張家三小姐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宋子文沒想到自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卻怎麼也攻克不下張芸英這座女神的豐碑。
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的譚延闓,在日記裡寫下了一段文字,完整地記錄了宋子文追求張芸英的坎坷經歷。
1926年9月12日,廣州,
「出則車不在,乃步往廣衛樓,途遇子文,與張女正騎吾廄馬歸也。」
「張女」指的是張芸英,當時,2人的關係還算比較和諧,否則也不會一起騎馬。
遺憾的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1926年10月2日,譚延闓的日記裡就這樣記錄了:
「散後,偕靜江至其家,同飯,季陶夫婦皆在。聞靜江言子文眷其女事,極可笑,頗有花隨水,水不隨花之嘆。」
宋子文
顯然,張芸英拒絕了宋子文。
而且,可以看出女兒拒絕「國舅」的事情,被張靜江當作笑談,在客人面前說了出來。可見,張靜江對宋子文做自己的女婿一事,並不看好,也不支持。
關於宋子文追求張芸英的故事,坊間,還有更「慘烈」的說法:
「當時,張芸英實在太出眾了,在廣州惹得國舅(宋子文)有些亂了方寸,竟然有一次在海邊遊泳的時候,當著其他朋友的面,向張芸英贈送了一枚戒指,氣得張芸英拿過來就扔到了海裡。」
宋子文,這位儀表堂堂的經濟學博士,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學位的海歸精英、聲名遠揚的世家子弟,沒想到,自己的情路卻如此崎嶇不平。
3 嫁給愛情宋子文狂熱追求張芸英的消息,很快傳到了上海陳壽蔭的耳朵裡,他心急如焚。
怎麼辦?自己一個娛樂圈裡的小演員,充其量是一個電影導演,和宋子文這樣地位顯赫的政治人物的「情敵」相比,無論從哪方面,都非勢均力敵,根本無法正面交鋒。
陳壽蔭忐忑之餘,又稍微有些篤定。他清楚張芸英對自己的感情,在上海的時候,那麼多名門公子都沒有打動女朋友,還不是因為她足夠愛他嗎?
但是,畢竟,女朋友遠在廣州,和宋子文經常在一起,保不齊會出現什麼變故。
於是,他放起了大招,一紙電報發給女朋友:
「速回滬,否則就看不到我了。」
張家5姐妹合影
收到男朋友要「自殺」殉情的消息,重情重義的三小姐,在廣州再也待不住了,她立刻踏上了回上海的輪船。
宋子文得知女神要離開自己後,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情急之下,他居然下令,禁止張芸英的輪船啟航。
殊不知,他追求的女子可是受過西洋教育的新女性張芸英。她根本不吃「國舅爺」這款「霸道總裁」型的死纏爛打。他越是追,她越是逃。
終於,女神還是拂袖而去,回到了上海陳壽蔭的身邊。
張芸英、陳壽蔭大婚
1927年,張家三小姐和陳壽蔭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女神最終嫁給了愛情。
父親張靜江儘管不同意這門婚事,對女婿陳壽蔭這個中國第一代大導演的身份也不屑一顧。但是,拗不過寶貝女兒的意願,最後,還是拿出10000大洋作為陪嫁,將女兒嫁為人婦。
這場三角關係中,陳壽蔭成了最大贏家。宋子文的猛烈追求,反而促成了他迅速抱得美人歸。
4 婚後生活婚後,陳壽蔭一心一意識撲在他的電影事業上。
他認真嚴苛,對電影製作的各個環節都要求精益求精,稍不如意,就作廢重拍。
要想拍攝出優質的電影,從來都沒有低成本運作的捷徑。陳壽蔭追求電影高質量的同時,必須要有強大的資金支持。
陳壽蔭的電影劇照
而電影公司產生的大量廢片,讓拍片成本大大提高。長此以往,公司資金短缺,收益降低,其他合作者們的意見也越來越大。
大家紛紛指責他的工作作風,眼看就無法合作了,任性的陳壽蔭一氣之下,「退群」不幹了。
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總不能坐吃山空?
後來在嶽父的推薦下,陳壽蔭來到了杭州,這是嶽父做省長的地方,在杭州電廠當了一名營業科科長。
公司股東合影
夫妻倆在杭州定居。
可憐天下父母心,小倆口困難之際,老丈人還是不會不管不問。
抗戰期間,日本人打到了杭州,把電廠佔領了,他們只得再次返回到上海。居住于衡山路著名的華盛頓公寓(現名西湖公寓)305室。
夫妻倆生育了2個兒子,陳平和陳鵬。
他們都繼承了父母的藝術細胞,愛好音樂和美術。
陳平和媽媽一樣,後來成了音樂家,擔任了人民音樂出版社的副總編。
陳鵬成長為工藝美術家和美術教師,後來擔任了北京汽車製造廠的工藝美術設計師。
張芸英一家三口
5 婚姻變故這幸福的四口之家,原本可以一直幸福安穩、歲月靜好地生活下去。
誰承想,1946年的一天,在張芸英嫁給愛情的第19年裡,她發現自己深愛的丈夫出軌了。他愛上了一個電影演員。
當初為愛結婚,如今愛已不在,那麼,婚姻還有存續下去的必要嗎?
43歲的張芸英,即便人到中年,她也不能將就自己的婚姻。
張芸英
於是,她毅然決然,決定離婚,各自安好,彼此不擾。
6 自食其力離婚後的張芸英,一時難以走出婚變的陰霾。畢竟19年的感情,多少風風雨雨,說好的「一生相伴相守」,怎麼忽然之間,就風雲突變了呢?
是自己年華已逝,容顏已老了嗎?是自己沒有魅力了嗎?
那段日子,張芸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不打扮,也不社交,甚至於連鋼琴都懶得觸碰了。
張家合影
父親和兒子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父親張靜江勸女兒:「他的出軌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你即便貌美如花,他要出軌的話,依然還是會出軌的。」
兒子陳平勸媽媽,說:
「離開這個盡出壞事的大上海!」
當時,兒子陳平同時拿到了北京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果留在上海讀書,可以省去很多的顛簸流離。
但是,孝順的兒子為了母親的健康,決定和母親一起離開上海這個傷心地,去北京學習和生活。
7 音樂伴老到了北京,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張芸英,這位養尊處優的大小姐,開始自食其力,靠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和兒子。
他們最開始租住的是朋友家的房子,很多年後,才終於住進了單位分的房子裡。
剛來北京那幾年,她沒有穩定的收入,靠在北京女青年會、匯文中學、清華大學音樂室零星地教授鋼琴來賺錢養家。
後來,她又陸續在芭蕾舞團、芭蕾舞學校、民族歌舞團等單位擔任鋼琴伴奏。
有時候,她也會在家中教授鋼琴。由於她高超的琴藝和耐心的教學態度,逐漸吸引了大批生源,到家裡來學鋼琴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她勤勤懇懇的工作下,收入雖然不固定,但家裡的吃穿用度的費用,基本有了保證。
父親張靜江
1949年前夕,父親張靜江從美國打來電話,說時局不穩,讓她帶著2個兒子趕緊移民美國。機票都已經為她買好了。
但是,倔強的張芸英,沒有聽從父親的安排。她要自食其力,她相信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一定會欣欣向榮。
甚至於,後來繼母朱逸民從美國寄來的美金,她都如數上交給國家,支持新中國的建設。
1955年,張芸英終於獲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際部任職。
她那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法語猶如一雙豐滿有力的羽翼,給她的職業生涯增加了一抹瑰麗的色彩。
有時候,她能看著中文播音稿,直接用英語廣播出來。幾乎達到了同聲傳譯的水平。
在工作中,她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廣受領導和同事的讚揚。
張芸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際部工作了15年,直到退休。
離婚後,張芸英沒有再婚,陪伴她的是她鍾愛一生的鋼琴,她指尖流淌出的音樂撫慰著她的心靈。
兒子陳平一家
雖然平時工作很忙,但業餘時間,她都會讓自己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兒子陳平說:
「母親在彈琴的時候,就像歡快的小鳥,眼睛也格外明亮,所以彈出的樂符永遠是流暢、動聽的。」
1998年,張芸英,曾經的南潯巨富的千金大小姐,在北京的寓所離世,享年95歲。
南潯風景
同是南潯人的大作家徐遲在他的書中,用了66個「水晶晶」來描述他的家鄉南潯。
其中提到的「水晶晶的少女」,我想,應該就是像張芸英這樣的女子吧,她不僅璀璨晶亮,且婉轉溫潤。
妮言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