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何在?「青年」何往?——九問梁振華 | 制鮮者

2020-11-16 烹小鮮

對於編劇、製片人梁振華來說,2020年無疑是個「豐收年」。

作為總製片人的兩部作品《熱血同行》《怪你過分美麗》,在類型和形式多有創新,前者在青春熱血傳奇中融入歷史況味、家國情懷,為類型劇創新提供新思路;後者憑藉對娛樂圈近乎「信史」般的呈現,成為破圈之作,也為國產行業劇趟出了一條讓業界驚豔的高品質新路。在豆瓣上,《熱血同行》7.3分,《怪你過分美麗》8.0分,在同類題材中都是佼佼者。

回到創作者的身份,梁振華擔任總編劇的作品《三生三世枕上書》憑藉對原著富有創造力的還原,收穫了書粉和觀眾的認可,騰訊單平臺累計播放量即將突破82億,迄今保持著本年度全平臺所有劇集(包括電視劇、網劇)網絡點擊率的最高紀錄;在主流題材作品《澳門人家》、《在一起之生命的拐點》中,我們又看到了他對於宏大主題的精巧把控和藝術水準的成熟。

除了編劇和製作人,梁振華還是北師大文學院教授。近些年他以多重身份在影視創作中堅持將原創精神和市場意識相貫通,做文化的傳播者與踐行人。由此,在近日公布的第三屆「初心榜」榜單中,梁振華不僅獲得了「2020年度五大青年製片人」榮譽,同時拿下了「2020年度青年人物」這一「初心榜」獎項中的最高榮譽,收穫了業界及同行的高度肯定。

那麼對於梁振華來說, 進入影視行業並一直堅守的「初心」是什麼呢?經過多部作品的實踐,他又有何經驗和創作方法分享呢?此次,烹小鮮(pengxx01)覓得時機與梁振華對談,從多方面了解一位青年影視人的心路歷程。

您以製片人身份獲得初心榜「2020年度五大青年製片人」的榮譽,從單純的創作者身份——編劇,到後來兼做製片人,這個身份轉化的契機和原因是什麼呢?

最初我的身份只是編劇,後來選擇兼做製片人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我始終認為一個作品從劇本到成片,劇本並不是完成時。這和我們寫一首詩、一篇散文、一篇小說不一樣,你從開始到寫完,作品就完成了。而 對於一個影視作品來說,劇本只是一個影視作品的文字形態,在劇本階段有很多創意、藝術的呈現想法之後,它離最後的呈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編劇的職權範圍很多時候抵達不了作品的終端。

因此,選擇兼做製片人,就是純粹的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在一個影視作品中輻射範圍廣一些。 說到底就是願意為一部作品從寫下第一個字開始,到最後變成成片播出,去負更大的責任。

其次從現實層面來說, 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如若不能掌握話語權,那麼你的想法,你對市場的認知、對作品藝術價值的認知可以說是無效的。就像是汪洋大海裡的一葉小舟,你的呼喊沒人聽得見。

因為編劇的創作總會受到各方力量的幹擾,且總在被動的接觸信息,製片人、導演、演員等以「市場之名」告訴你要創作什麼樣的內容,編劇總是被告知,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屏蔽掉了大眾真正的看法。那麼為何不去接受第一線的消息,去第一現場感受,做一個市場和觀眾近身肉搏的人呢?

當《青春你好》這個劇本,導演因為看了一個綜藝節目,希望把一個金融界驕子改成反串藝人,我做了那個說「不」的人,也是自己作為製片人的第一部作品也即《冰與火的青春》,在這樣的契機推動下,我也開始了自己的製片人之路。

編劇與製片人畢竟屬於不同的工種,二者所需要具備的技能也不盡相同,在您創作過程中,兩種身份是否會互相影響和反哺?

作為製片人,我主要對兩方面的工作負責,那就是 資源整合和藝術品質保障,除了對市場、主創、演員等資源進行整合之外,我更多的精力在對作品從創意、劇本再到製作進行藝術和創作把控,尤其對劇本基本都深度參與其中。

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說,製片人和編劇的工作並不相互抵消,不是說我做了製片人就抵消掉了編劇的創作力量,反而是 互相反哺的過程。在進行劇本創作過程中,一些成型的製作思維、市場思維介入到創作過程中,知道市場需要什麼,如何增加可操作性,這無疑能讓劇本更加成熟。而因為編劇的創作經歷,讓我在作為製片人的操作項目過程中,對創作和創作人保有「尊重」「敬畏」之心,反過來一定會對項目有所裨益。

不過,作為對一個項目整體把控和負責的創作人,這也對製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從多方面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我認為主要包括幾點:

第一,藝術創造力。我認為一個製片人是 藝術產品的管理者,而不是一個 工業產品的管理者,這個特別重要。基於此,就需要製片人具備藝術的鑑賞力,我是編劇出身,這個問題相對來說比非藝術創作出身的製片人可能有些許優勢。

第二,資源積累和整合能力。製片人是一個紐帶,需要能夠將創作者、製作團隊、演員結合在一起,為一部作品的生產負責。因此,製片人需要在積累各方資源的基礎上,還能為項目量身定製,匹配能夠產生化學反應的團隊。

第三,敢於承擔和負責。做製片人會有無數的至暗時刻,面對各方的壓力,需要能夠為自己的項目負責。剛涉足製片領域的時候,操盤的某項目因為製作經驗極其不成熟,犯了一系列人事管理、進度控制上的幼稚錯誤,導致製作對創作構成了巨大的傷害,難堪回首。但因為我是製片人,沒有人會來幫你負責,必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無論項目的成敗都要負起責任。

《怪你過分美麗》《熱血同行》是今年行業劇和青春劇的重要代表作品,也是您作為製片人獲獎的作品,在創作上有何經驗和方法分享給大家?

就《熱血同行》來說,最重要的是風格基調的選擇,這部作品取材於漫畫《豔勢番》,作為二次元內容,其風格非常鮮明,但一群身份各異的年輕人,在歷史的夾縫中充滿熱血地行使年輕人的使命,又非常熱血和勵志,因此我和編劇把這個虛構的組織,放到了清末明初大動蕩的背景裡面,選取了辛亥革命、保路運動、南北議和、護國戰爭等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用一個虛構的組織和一群虛構的人物將其串聯起來, 也即在二次元空間裡,與三次元世界進行融合,這成為這部作品最大的創意點

一方面,漫畫原著的二次元風基本是去歷史化、去時代感的,然而觀眾在《熱血同行》中看到了真實的歷史和青年熱血。為了還原當時場景和歷史真實,團隊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進行反覆的歷史查證,然後將這些線索用戲劇的方法融入故事;另一方面,與歷史正劇相比,《熱血同行》從角色的定位、演員的選擇方面,又是偏青年偶像方向,展現了更多年輕人的個性和情感。

因此,在這部作品中,我們試圖將青春、二次元、偶像與歷史、情懷和時代啟示都融匯其中,不過事實證明,《熱血同行》最終成也在此,遺憾也在此,因為兩邊都無法做到極致。這是一個矛盾,如果你現在問我,二者的結合還有更好地方式嗎?我真的很難回答。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尋找到了我們自以為能找到的最好的結合方式。

在《熱血同行》的創作中,我們同樣發現 只要創作者用心,觀眾一定看得見。比如作品中光緒讀孟德斯鳩相關書籍以及滑冰的場景,這些細節真實可考,且作品沒有進行過多的說明,然而在劇集播出之後,這些小細節被很多觀眾津津樂道地「扒」了出來,進行自發的普及和宣傳。

這樣的一些經驗所得,也讓另外一部作品《怪你過分美麗》得以成型。其實,從《怪你過分美麗》創作伊始,我和編劇團隊並沒想過要寫一個行業劇,只是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經紀人,那麼為了讓經紀人真實可感,那麼就要將其打交道的人和環境寫的真實,為此,我們做了大量的調研,調用了我們這些年從業的豐富經驗,寫出了圍繞經紀人的種種娛樂圈現象。 我們的心得是,行業劇不是刻意寫出來的,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你在塑造人的時候,給了這個人真實落地的工作環境以後,自然生成的。

《怪你過分美麗》之所以能出圈,並獲得大家的認可,我認為有兩點經驗可以分享。 一,跳出行業本身,帶有一定的立場和反思的視角去創作。如果你對這個行業的生態模式、倫理,不假思索地加以認同,你的表述一定是平面化的、單薄的。 二,在美學形式方面,儘可能多嘗試、多創新。《怪你過分美麗》在影像展現方面,做了很多創新嘗試,比如蒙太奇、幻覺、時空對接以及每一集獨立的片頭等,也有意識在追求詩性的表達,比如從結構到臺詞到人物塑造,有很多意向化的、詩意化的表述,這些都是在劇作和拍攝階段都盡力去呈現的,包括對人性的一些剖析和整體美學風格,一開始,我們就希望在今天的市場裡,做出一個從內容到形式上不一樣的東西。

您的編劇作品多為原創,同時也有少量IP改編,如《三生三世枕上書》《怪你過分美麗》,能否聊聊原創和改編的不同之處,以及IP改編的經驗分享?

我就是一個不願意在原地停留的人,對於創作,只要能激發我的好奇心和創作欲望,我都願意嘗試,不會在題材、類型上給自己設限。對於創作者來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創造一個不存在的世界和故事,並能和觀眾在情感層面進行交流,形成共鳴。

關於改編與原創,我有幾個觀點供大家參考:一,任何改編都不乏能動的創造成分,原封不動對原著進行照搬在理論和實踐上都行不通;二,改編過程中,在哪些維度、在什麼程度上對原著予以尊重,因作品而異,需要嚴謹的定性定量分析,不可一概而論;三,改編之初,先要問保留什麼沿襲什麼,而不是一上來就問要改什麼,確定哪些元素有必要甚至必須存留是改編創作的基礎;四,改編,需要為非原著讀者的觀眾的觀感負責,需要對作品的完整度和邏輯自洽負責。

此外,在技巧難度上,改編並不見得比原創容易,這可能是很多人一直以來的認識誤區。就我個人而言,我的原創作品更多一些,創作起來更自由無拘。

影視市場需求和觀眾審美在不斷變化,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如何在作品內涵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和突破?

跟隨觀眾和市場的需求,可以有兩個選擇,一迎合,二引導。所謂迎合觀眾的趣味,也即在熟諳觀眾審美和需求的前提下,一味跟風、複製某一類型的作品,我認為這種方式並不可取,容易讓行業陷入同類化的怪圈。

引導是什麼呢?給觀眾看好的、不一樣的作品,突破他們的期待和審美。比如《怪你過分美麗》直擊娛樂圈種種行業內幕和現實,儘量不粉飾、不拔高也不迴避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讓大家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行業現狀。

創新就有風險,但即使這樣,搞創作的也應將其視為至高無上的準則。 因為創新或者原創力一定是影視行業最重要的生產力,沒有之一。前些年,在資本的助推下,被妖魔化的IP,將市場良性的創意和原創力無限擠壓,如今眾神歸位,無論是IP還是原創,市場更看重中創意和故事,這才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真正崛起的標誌。

在創作的過程中,創作者最佳的狀態是在每部作品裡都能儘量邁出新的一步,哪怕是一小步。與此同時,在作品中要儘量有態度、有立場、有所表達,即使表達在作品中是不斷衰減的過程,也要儘量去嘗試。

您的作品《澳門人家》《在一起之生命的拐點》以及創作中的新劇《冰雪之名》都是主旋律類作品,您認為當下主旋律作品的市場需求和創作方法有什麼改變?

「主旋律」的說法比較陳舊了,我傾向於把這一類作品歸為「主流創作」。對於主流創作來說,我的做法是加強 民生化人文化傾向,在創作過程中儘量把視角放低,做出人文、民生的情懷出來。

每個宏大主題下都與小人物的命運息息相關,《澳門人家》就是這樣,講述「香港回歸」這一歷史事件,但回歸到了每天吃的餅,每天喝的粥以及鄰裡的故事裡,回歸到日常生活中展現宏大主題。

因此,藝術對象和主題可能隨時在變,但作為創作者, 最重要的還是要磨礪自己的手藝,要變得可能是一些表現形態和趣味的變化,而不是內核的變化。《在一起》第一個單元《生命的拐點》,關注對象和事件大家都耳熟能詳,怎麼破題?怎麼結構?劇作中採取了電影化的結構方法,儘量保持情感的克制,迴避廉價的煽情,堅持用現實主義的視角來觀察人、紀錄人、呈現人;此外,也通過一系列有儀式感的情境呈現,比如院長張漢清上樓梯、女衛生員集體剪髮、患者的老母親向護士鞠躬這樣的細節,來完成情感和精神的升華。

今年,以《在一起》為代表的眾多時代報告劇已經播出或在啟動中,如何看待「時代報告劇」這一類型劇的出現和創新之處?

「時代報告劇」是由總局電視劇司高長力司長提出來的創造性概念,可以說是影像裡面的非虛構報告文學,它擁有站在時代現場,唱出時代最強音的訴求。對於創作者來講,要做的就是在一定主題和結構下,去展現血肉豐滿的「人」,去演繹情感飽滿的「故事」,來承載這樣一個時代報告的主題。就單元形式來說,每個創造者的著眼點和風格不盡相同,這也讓時代報告劇呈現出豐富的層次來。其實就具體表現形態而言,與歐美比較成熟的「詩選劇」有不少異曲同工之妙,其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地方不少。

此外,不同於其他作品,時代報告作品短小精悍,是輕騎兵。就《在一起之生命的拐點》來說,3月份接到邀請進行創作,6月份開機,11月播出,也就半年的時間,這對創作者的手藝和執行力、對項目的整體運營和協調能力,都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實戰考驗。

您既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同時又在影視行業擔任編劇和製片人,如何實現多種身份之間的無縫轉化,多種身份對您的創作有何幫助和反哺?

對於我來說,這些身份並不矛盾,作為一個文化傳播者,我的實踐場是兩部分,一教書育人,二影視實踐,兩者相輔相成,並且在很多時候可以互相反哺。

影視是一個 現場感的行業,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基於影視現場經驗,能夠為學生教授更多生動鮮活的案例。另外,深度的思維能力和清晰的條理,這是學問研究帶給我的一些本能,讓我我面對實踐問題,擁有一定的方法和相應高度,這些都相輔相成。

並且在學校裡,會自覺不自覺地沉靜下來,學習和思考;走出校園,到了市場裡面,又可以以市場的眼光,推動項目的落地,動靜之間遊走,對我來說並不割裂。

作為第三屆初心榜「2020年度青年人物」榮譽的獲得者,您進入影視行業的「初心」是什麼呢?如何看待這一榮譽?

我們的「初心」是什麼呢?「初心」這個詞時常被提起,如今我終於有所領悟: 整個行業以創新為動力,以作品為終極存在價值,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在創作過程中,當你用誠意,用才華,用你不斷學習的精神創造出來的作品,得到觀眾和業內人士的喜愛、尊重,這就是創作人最大的價值和追求。

因此,我如今拼命做減法,就是要回歸自己的初心,回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和最熱愛的領域,也即 創作本身上

在「青春你好」傳媒的整個團隊中,我們也逐漸達成共識,所有的工作圍繞創作本身來展開,希望能夠做出有創新價值的好作品。

那麼何謂「青年」?引申到「新青年」這個詞來看,我認為這與年齡無關,18歲可能是一個老夫子,80歲有可能是一個新青年,這個詞與人進取的精神狀態有關: 一個人只要不趨同流俗、自強不息,敢於超越自己、挑戰塵俗,敢於去開拓新路,他就是新青年。

對於創作者來說,領悟了藝術創造和自由精神的人都是「青年」。如今,有幸獲得「2020年度青年人物」這份榮譽,我當成一種對自己的鞭策和提醒——

守住初心,不慕浮華,超越自我,上下求索,不辭長做「新青年」。

相關焦點

  • 「初心」何在?「青年」何往?——九問梁振華|制鮮者
    由此,在近日公布的第三屆「初心榜」榜單中,梁振華不僅獲得了「2020年度五大青年製片人」榮譽,同時拿下了「2020年度青年人物」這一「初心榜」獎項中的最高榮譽,收穫了業界及同行的高度肯定。此次,烹小鮮(pengxx01)覓得時機與梁振華對談,從多方面了解一位青年影視人的心路歷程。
  • 梁振華《澳門人家》獲「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編劇獎」
    當晚,本屆華鼎獎各項大獎揭曉,其中由著名編劇梁振華創作的《澳門人家》在當晚獲得「澳門回歸20周年特別獎」,梁振華更藉此獲得「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編劇獎」及「澳淶塢全國十佳電視劇編劇」雙料榮譽。  梁振華以溫暖細膩的筆觸再現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下的命運轉折,全景展現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前後不同的時代風貌,使這部作品成為反映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在第29屆華鼎獎頒獎典禮上,梁振華表示,今後會繼續秉承「好好寫故事,寫好的故事,寫好故事」的創作理念,保持創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不斷向前。
  • 第29屆華鼎獎 梁振華《澳門人家》獲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編劇獎
    當晚,本屆華鼎獎各項大獎揭曉,其中由著名編劇梁振華創作的《澳門人家》不僅在當晚獲得「澳門回歸20周年特別獎」,梁振華更是藉此獲得「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編劇獎」及「澳淶塢全國十佳電視劇編劇」雙料榮譽。第29屆華鼎獎召開 梁振華獲「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編劇獎」「大名鼎鼎,權威可信」,華鼎獎被譽為「老百姓口碑榮譽」,該獎項自創立以來,獎勵了許多優良影視作品及優秀的演藝工作者,該獎成為全球最受注目的演藝人口碑榮譽獎項和公眾人物崇高的榮譽指標,對華人的演藝事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地位。「有信,有心,有信心」,是《澳門人家》「梁記餅店」百年堅持的家訓。
  • 第三屆「初心榜」揭曉 陳數、侯鴻亮獲年度青年榜樣獎
    據了解,本屆初心榜將網絡電影單元每個獎項的得獎名額增至兩位,以此激勵更多青年創作者。王穎、馮樂、王冰、張為為、梁振華共同拿下「2020年度五大青年製片人」獎。據悉,第三屆初心榜頒獎典禮由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和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聯合主辦,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簡稱青工委)具體承辦。
  • 專訪|梁振華:創作是起點也是彼岸,我們坐下來談談戲
    梁振華在行業深度調整與疫情擾動的雙重壓力下,這個內容團隊表現出的極大韌勁,值得我們細思詳查。雖然,青春你好後續會把大部分力量放到現實題材的創作上,但梁振華認為《枕上書》對團隊是一次難得的歷練,收穫了對於頂級IP的一手改編經驗。「誰來跟我談戲啊?」
  • 中國移動手機閱讀首發梁振華青春勵志小說《冰與火的青春》
    代表作品有《冰與火的青春》、《神犬小七》、《戰火紅顏》、《我的博士老公》、《密戰》、《新青年》、《偉大的歷程》和《大三峽》等。  《冰與火的青春》在這個夏天,呼應畢業季,為融入了商戰、復仇、家族等諸多因素,講述了一群80後的年輕人從美好青蔥校園步入職場奮鬥,經歷成長的洗禮與蛻變,共同譜寫了一段跌宕起伏的青春奮鬥史。
  • 【走近青年女畫家 梁靜雯的筆墨物語】
    這樣的筆墨絕不是一個深諳世事,在世俗世界中失去初心的人可以繪就。紛紛擾擾的畫壇之中有如此清新自然一筆,實在令人慶幸。《荷韻》工筆淡彩 66×66cm 梁靜雯從不避諱家學對她的影響,出生於藝術世家,家人對她的培育方式是尊重她的選擇,讓她自由自在地發展興趣和愛好。
  • 第三屆初心榜頒獎典禮圓滿落幕 傑出青年影視人榮膺行業大獎
    第三屆初心榜頒獎典禮由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和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聯合主辦,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簡稱青工委)具體承辦。今年初心榜將網絡電影單元每個獎項的得獎名額增至兩位,以此激勵更多青年創作者。 首先頒發的網絡電影單元「2020年度傑出網絡電影青年編劇」獎,由《我來自北京之鐵鍋燉大鵝》的編劇林孟姣和《伏虎武松》和《東海人魚傳》的編劇崔炎龍獲得。
  • 「廚邦醬油美味鮮」終局仲裁,姚振華旗下300億市值白馬股閃崩
    「廚邦醬油美味鮮,曬足一百八十天。」廚邦代言人李立群那句廣告詞,加深了不少消費者對南派醬油代表廚邦的印象。然而,一紙終局仲裁出爐,讓姚振華旗下上市公司中炬高新子公司美味鮮收購廚邦公司20%股權失敗,讓這家市值300多億白馬股閃崩,以跌停收盤,約35個億的市值沒了!收購廚邦20%股權失利,白馬股中炬高新閃崩!
  • 梁振華:創作者的自省與初心
    座談會上,策劃人袁錦貴,製片人侯鴻亮,導演鄭曉龍、劉家成,編劇王三毛、梁振華等主創代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上海廣播電視臺臺長宋炯明,芒果超媒總經理、芒果TV黨委書記、總裁蔡懷軍等單位代表;協辦方、文藝評論工作者代表《光明日報》文藝部執行主任鄧凱先後發言,介紹了電視劇項目策劃、規劃、創作、製作、播出、評論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和心得感悟。
  • 費振翔斬獲初心榜「年度青年導演」,以匠心致初心蓄力前行
    由北京廣播電視局指導,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和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主辦,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承辦的第三屆初心榜,於10月28日在北京會議中心落下帷幕
  • 丨青年導演「新生力量」 · 制鮮者
    但我特別不喜歡社交,不喜歡委曲求全,所以寫完劇本後,我覺得製片人給不了我太多機會,於是我開始計劃在自己資金可控的情況下拍攝。當時一個朋友說西藏特別好,我也特別感興趣,所以就決定去西藏拍一個文藝片。當時西藏題材的電影不多,而且我就想拍一個小眾的題材,來吸引觀眾眼球。但到了當地之後,「藏地新浪潮」起來了,所以當時我很鬱悶,邊拍我邊擔心藏區的內容扎堆出現,外界會甚少關注我的片子。
  • 從一次觸及靈魂的刺激到初心榜年度青年人物,梁振華五年心路復盤
    ,則是梁振華作為一名編劇轉型的製作人,在業界與行業獲得認同。除此之外,第三屆初心榜還把本單元最重量級的獎項——「2020年度青年人物」頒給了梁振華。從去年年底《澳門人家》開播算起,由梁振華擔任製片人或編劇的作品播出了5部。在疫情對行業造成重大衝擊的背景下,這樣的成績確實顯眼。
  • 李銀河X易中天X梁振華X鸚鵡史航X《少年的你》,王炸
    梁振華:《少年的你》對有類似創傷經歷的觀影者,都是一種巨大的心裡代償在這裡,現實批判的鋒芒儘管有所削減,但對於逝去的胡小蝶,對承受苦難的陳念和小北,對每一位有類似創傷經歷的觀影者,這不啻一種巨大的心裡代償。這樣的價值觀——一面是對社會醜行惡性的鋒芒相向,一面是對愛、善良、正義充滿溫情的捍衛——既直面現實困境、展現社會關懷,又療救世道、撫慰人心。
  • 新野縣新甸鋪鎮就扶貧「九問」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
    近日,新甸鋪鎮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張可不打招呼輕車簡從,深入元帥村督導扶貧「九問」攻堅工作 。通過入戶走訪詢問,全面了解元帥村扶貧「九問」攻堅、幫扶工作開展、基層幹部作風建設等情況,現場召開分析研判會,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求村兩委提高站位、扛實責任、主動作為。張鎮長指出,開展扶貧「九問」攻堅意義重大。是提升鞏固脫貧成果的有效舉措 。通過查漏補缺、夯實基礎,提高成色 。
  • 第三屆「初心榜」提名名單公示 有你喜歡的作品嗎?
    第三屆「初心榜」提名名單公示 有你喜歡的作品嗎?  第三屆初心榜由北京廣播電視局指導,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和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主辦,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承辦,旨在選撥及表彰具有年度代表性、創新性、社會效益好的劇集類和網絡電影類作品的製片人、導演和編劇。
  • 創作談|梁振華《我的博士老公》:影視的文學這根「魔杖」
    請隨時記得文學這根「魔杖」文|梁振華從事影視寫作以來,我一直想寫一部聚焦高校生態的作品,寫今天生活在市場經濟下的以高學歷群體為主的高校老師  《我的博士老公》塑造的知識分子,大抵有這幾類:第一種人,比方說梁鴻名的恩師劉一侖,道家思想浸染至深,看透世事煙雲,對浮沉於俗世的梁鴻名等弟子有很大的精神感召;第二種如劇中中文系副教授晏群書,捍衛知識分子師道尊嚴,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代表,一輩子甘為孺子牛,兢兢業業,最後倒在了講臺上;另外一些則是刻骨的現實主義和現世主義者,專執於利與欲,知識分子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裝點。
  • 振華電源魔方小站 等您來「PIN」
    沒有得獎的玩家,也不用灰心,為了讓更多的你們零距離貼近振華,體驗振華,再次在8月1日推出「電源魔方小站 等您來PIN」活動,歡迎踴躍參與……振華電源魔方小站 等您來「PIN」玩轉振華電源魔方小站,具體活動細則:1.下載當天振華魔方拼圖壓縮包;2.解壓振華魔方拼圖壓縮包(含54張打亂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