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詩意記錄生活 真情溫暖人心
「流浪」澳門:
天堂之路旁虛掩著地獄之門(上)
王靜
(一)賭場
澳門最大的標籤,莫過於賭場了。從橫琴過關,一出來就看到宏偉豪華的「新濠影匯」,走進去一看,超人、飛車、恐龍等影視造型栩栩如生,我還真以為是一座超級影城。轉了一圈才發現影院也好,名牌商店也好,包圍著的核心就是賭場。沒進去,轉出來不遠,又看到豎著「艾菲爾鐵塔」的巴黎人、碧水環繞的威尼斯人和輝煌氣派的銀河,大概知道都是「購物MALL+賭場」模式。購物MALL,內地多了去了,沒什麼看的,就連旅遊團必到的威尼斯人的水城風格,也在天津武清有複製,而賭場我早就認定了只去葡京。
為什麼?就因為兒時的一些夢。比如:曾經夢想跌落山谷,誤入深洞,偶遇高人,練習秘籍,煉成神功,在江湖危難之時瞬間出手,匡扶正義;曾經夢想被不知名的生物叮咬,或是手彈粘液、高樓穿梭,或是鬥篷在肩、內褲外穿,或是混身通綠、威力十足,總之都能拯救地球,用潛藏已久卻又突如其來的超能力;曾經夢想梳著大背頭,穿上白風衣,一手一支微衝,在槍彈橫飛的街頭,將「兄弟」情酣暢淋漓;曾經夢想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彩祥雲,在萬眾矚目之時前來見你;曾經夢想機緣巧合得到高進親授,洗牌如風,聽牌如看,搓牌如神,梭哈牌九骰子橫霸全場,談笑間問鼎千王之王,等等。
上述不知是否道盡直男們的夢?
不過黃粱已熟,南柯夢醒。真進到所謂「葡京娛樂城」卻有點發懵了。於是故作鎮定的在這座1970年就建成、在銀幕上虛擬的掀起江湖陣陣腥風血雨的中央圓形大廳各種賭檯前轉悠。大廳因為是小額賭客,男女老少都有,衣著一般,應該是遊客居多、本地居民其次。他們大多圍在猜骰子和百家樂的臺前,隨著開骰或開牌而低呼與嘆息,有的直接掏出錢來兌換籌碼繼續。抱著參觀和體驗心態的我,糊弄了幾下,願賭服輸,及時剎車離場。從自我感受來說,無論輸贏,賭了還要賭的衝動心理,是當時一種特別強烈、特別順溜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的異化,很容易引起人的異化,因此,為了賭而傾家蕩產,甚至殺人越貨的新聞層出不窮。前段時間爆出的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在塞班島豪賭輸掉十幾億的新聞,就成為金立倒下的導火索。
而另一側面,我也有聽到其他的有趣故事。在珠海機場往酒店的路上,隨口與租車司機交談,幾句話就聊到隔岸的澳門賭場。他說有個常客,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訂他的車去一趟澳門賭場。每天就帶2萬塊錢下場賭,贏到差不多2萬時就離場去逍遙,而把帶的2萬輸光也會離場去玩樂。這是真把賭場當「娛樂場」了。當然,我也佩服這位仁兄的強大的「自律」和「定力」。回渝後,一位朋友對我說,他曾經和那些在賭場的本地老年居民攀談過,得知他們都是每天到這裡來找贏面大的賭檯小賭上幾把,賺個3、500塊就走,算是一天的生活費了;如果遇到運氣不好,輸了一點,也走,這一天就要更加節省咯。
世界就是馬克思老師說的這樣,始終是對立統一的存在。賭場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為澳門的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鋪就了天堂之路,同時也虛掩著地獄之門。薩特說:「人就像是骰子一般,把自己投擲到人生之中去」。而現在一個籌碼都不剩的那個依然平凡的我,在跨過山和大海之後,在利來利往的人山人海中,不沉迷暴富的遐思,也不期待實現兒時賭神的夢想,更不怕被誰盯上,只是安靜離開、無人在意。而這,或許也算是很愜意的棲息罷!
(二)宗教
作為宗教載體之一的教堂、廟宇、殿堂在澳門舊城區可以說星羅棋布,幾乎每轉過一個街角都會與不同的神祇相遇。據說當年評選世界文化遺產時,保存完好的眾多活化的宗教建築是其順利通過評審的重要砝碼。
著名的聖保祿教堂那殘存的前壁,就是必打卡的大三巴。看資料說,上面有中葡文字,也在傳統西方式樣裡增加了獅子、蓮花等圖案造型,是中洋合璧的藝術精品。但因為太高,卻都看不太真切。反而因為這裡拍過很多影視劇,仿佛好多情節都在這似曾相識的場景中,飄來浮現。就像兜兜轉轉,熱熱鬧鬧,喝了很多酒,見了很多人,說了很多話,可哪一款酒、哪一個人、哪一句話,在此刻你可以安靜的清晰想起?或是不願再提?
而看得見中洋和洽相處的,其實是大三巴側後方的那座小小的哪吒廟。據說是某年哪吒顯靈祛除了突如其來的瘟疫,因而建廟拜謝。不遠處還有一座類似的哪吒古廟。看著5米見方的小廟裡供奉的金光閃閃的哪吒神像,不由自主的就想到那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靈。大顯神通的哪吒和哈哈一樂中給人以人生啟示的哪吒,重疊輻輳,形象也毫不違和。我從不認為宗教可以有求必應、逢兇化吉。有的,只是提供一種氛圍、一個支點、一處維度,去靜謐的思考,以戒入定,由定生慧,從心解決人生難題。因此,大顯神通最重要的也許正是啟迪人心吧。
從大三巴前往議事亭前地,狹窄的舊城街巷,居民門旁不是擺上一塊「泰山石敢當」,就是供奉「土地」,又經過一座簡樸的女媧廟和一座粉黃立面的教堂——因供奉玫瑰聖母得名的玫瑰堂。可惜兩者都在整修,卻抵不住紅男綠女在玫瑰堂前POSE滿天。後面經過的教堂就太多了:有高居澳門最高頂,整修時發現明代手繪壁畫的聖母雪地殿聖堂,半懂半懵的聽著導賞員用粵語講述壁畫呈現和發現的故事;到巍峨的主教座堂聖母聖誕堂裡小坐片刻,在安靜祥和中仔細觀賞精美的花窗和建築細節;隔著欄杆,欣賞曾專為麻風病人祈福的「瘋堂」門前的對聯:「瘋瘋癲癲玩世,堂堂正正做人」。據說澳門大大小小一共有18間教堂,曾經的行政街區就以教堂區來劃分,天主和基督的福音之勝,也可見一斑。
澳門的英文名MACAU就來自於媽祖的讀音。我曾虔心參拜過殿宇華麗的天津天后宮,也到湄洲島瞻仰過規模宏大的媽祖廟,澳門的媽祖閣卻以質樸取勝。這其實很符合當年媽祖漁家姑娘的性情。幾座不大的廟宇依山而建,山石上題詩題字眾多,信眾則不分中外,香火很是旺盛。我到廟前尋找,終於找到那塊刻有「利涉大川」字樣的古船大石。它就靜靜待在大殿前的石欄杆邊,沒有多少人去注意。然而,正是四百多年前這艘福建商船在風暴裡被媽祖顯靈搭救,平安靠岸於此,刻石以記之,而後才建廟成林。每天過往的信眾忙於拈香求拜,卻把真正的歷史遺蹟冷落了。記得在衡山磨鏡臺也是如此,旅遊團僅帶遊客到塑有懷讓石像的廣場公式化的背一遍導遊詞就OK,而真正的磨鏡臺遺蹟卻在不遠處的山路邊落滿枯葉。又或許每個人的視角不同:我是把媽祖閣乃至眾多的教堂、寺廟作為古蹟在欣賞、作為文化在觀瞻,自然更注重人文傳承的價值;而信眾會真正的把這些宗教場所作為心靈的家園和靈魂的歸依,自然更注重神祇的靈驗和香火的恭敬;即或不是信眾的遊客,也會秉持「禮多人不怪」的心態,拜拜總是好。這樣想來,國內很多宗教場所還以風景名勝的名義收著高昂的門票,估計就是把這些地方看作了經營的場地吧。
關於中國宗教有句老話,叫「信則靈,不信則不靈」。一方面劃清界限,另一方面又開放包容,普羅大眾各取所需,不像西方宗教「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的涇渭分明,有時還會黨同伐異。在中洋雜居的澳門,各種宗教也和諧共處,你唱你的福音,我做我的道場,在虛掩的地獄之門前,為大眾指引著各自認為的天堂之路。
作者的其他文章:
王靜 | 龍場追悟
王靜︱個人的年終獻詞
王靜 | 衝上雲霄
王靜 | 淺悟《十誡詩》
王靜︱尋鶯鶯記
王靜︱胡楊樹記
王靜︱登華山記
王靜︱臺灣姊妹花
王靜︱桃李芳華 ——寫在母校重慶七中建校260周年之際(上)
王靜︱桃李芳華 ——寫在母校重慶七中建校260周年之際(下)
王靜︱老兵李排
王靜︱邂逅峇里
王靜︱本無與性空 ——讀餘秋雨《泥步修行》及其他
王靜︱再見,不負遇見!——我看《前任3》
王靜︱浮生若夢
王靜︱年近不惑的青春
王靜︱龍隱
王靜 | 贈朱兄希良
王靜 | 行思(五律)
(本文由作者授權轉發,圖片由作者提供)
投稿電話:13891817654(微信號)
投稿郵箱:4502662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