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 「流浪」澳門: 天堂之路旁虛掩著地獄之門(上)

2021-02-18 宜君文苑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詩意記錄生活   真情溫暖人心

「流浪」澳門:

天堂之路旁虛掩著地獄之門(上)

王靜

(一)賭場


澳門最大的標籤,莫過於賭場了。從橫琴過關,一出來就看到宏偉豪華的「新濠影匯」,走進去一看,超人、飛車、恐龍等影視造型栩栩如生,我還真以為是一座超級影城。轉了一圈才發現影院也好,名牌商店也好,包圍著的核心就是賭場。沒進去,轉出來不遠,又看到豎著「艾菲爾鐵塔」的巴黎人、碧水環繞的威尼斯人和輝煌氣派的銀河,大概知道都是「購物MALL+賭場」模式。購物MALL,內地多了去了,沒什麼看的,就連旅遊團必到的威尼斯人的水城風格,也在天津武清有複製,而賭場我早就認定了只去葡京。

為什麼?就因為兒時的一些夢。比如:曾經夢想跌落山谷,誤入深洞,偶遇高人,練習秘籍,煉成神功,在江湖危難之時瞬間出手,匡扶正義;曾經夢想被不知名的生物叮咬,或是手彈粘液、高樓穿梭,或是鬥篷在肩、內褲外穿,或是混身通綠、威力十足,總之都能拯救地球,用潛藏已久卻又突如其來的超能力;曾經夢想梳著大背頭,穿上白風衣,一手一支微衝,在槍彈橫飛的街頭,將「兄弟」情酣暢淋漓;曾經夢想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彩祥雲,在萬眾矚目之時前來見你;曾經夢想機緣巧合得到高進親授,洗牌如風,聽牌如看,搓牌如神,梭哈牌九骰子橫霸全場,談笑間問鼎千王之王,等等。

上述不知是否道盡直男們的夢?

不過黃粱已熟,南柯夢醒。真進到所謂「葡京娛樂城」卻有點發懵了。於是故作鎮定的在這座1970年就建成、在銀幕上虛擬的掀起江湖陣陣腥風血雨的中央圓形大廳各種賭檯前轉悠。大廳因為是小額賭客,男女老少都有,衣著一般,應該是遊客居多、本地居民其次。他們大多圍在猜骰子和百家樂的臺前,隨著開骰或開牌而低呼與嘆息,有的直接掏出錢來兌換籌碼繼續。抱著參觀和體驗心態的我,糊弄了幾下,願賭服輸,及時剎車離場。從自我感受來說,無論輸贏,賭了還要賭的衝動心理,是當時一種特別強烈、特別順溜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的異化,很容易引起人的異化,因此,為了賭而傾家蕩產,甚至殺人越貨的新聞層出不窮。前段時間爆出的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在塞班島豪賭輸掉十幾億的新聞,就成為金立倒下的導火索。

而另一側面,我也有聽到其他的有趣故事。在珠海機場往酒店的路上,隨口與租車司機交談,幾句話就聊到隔岸的澳門賭場。他說有個常客,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訂他的車去一趟澳門賭場。每天就帶2萬塊錢下場賭,贏到差不多2萬時就離場去逍遙,而把帶的2萬輸光也會離場去玩樂。這是真把賭場當「娛樂場」了。當然,我也佩服這位仁兄的強大的「自律」和「定力」。回渝後,一位朋友對我說,他曾經和那些在賭場的本地老年居民攀談過,得知他們都是每天到這裡來找贏面大的賭檯小賭上幾把,賺個3、500塊就走,算是一天的生活費了;如果遇到運氣不好,輸了一點,也走,這一天就要更加節省咯。

世界就是馬克思老師說的這樣,始終是對立統一的存在。賭場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為澳門的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鋪就了天堂之路,同時也虛掩著地獄之門。薩特說:「人就像是骰子一般,把自己投擲到人生之中去」。而現在一個籌碼都不剩的那個依然平凡的我,在跨過山和大海之後,在利來利往的人山人海中,不沉迷暴富的遐思,也不期待實現兒時賭神的夢想,更不怕被誰盯上,只是安靜離開、無人在意。而這,或許也算是很愜意的棲息罷!

(二)宗教

作為宗教載體之一的教堂、廟宇、殿堂在澳門舊城區可以說星羅棋布,幾乎每轉過一個街角都會與不同的神祇相遇。據說當年評選世界文化遺產時,保存完好的眾多活化的宗教建築是其順利通過評審的重要砝碼。

著名的聖保祿教堂那殘存的前壁,就是必打卡的大三巴。看資料說,上面有中葡文字,也在傳統西方式樣裡增加了獅子、蓮花等圖案造型,是中洋合璧的藝術精品。但因為太高,卻都看不太真切。反而因為這裡拍過很多影視劇,仿佛好多情節都在這似曾相識的場景中,飄來浮現。就像兜兜轉轉,熱熱鬧鬧,喝了很多酒,見了很多人,說了很多話,可哪一款酒、哪一個人、哪一句話,在此刻你可以安靜的清晰想起?或是不願再提?

而看得見中洋和洽相處的,其實是大三巴側後方的那座小小的哪吒廟。據說是某年哪吒顯靈祛除了突如其來的瘟疫,因而建廟拜謝。不遠處還有一座類似的哪吒古廟。看著5米見方的小廟裡供奉的金光閃閃的哪吒神像,不由自主的就想到那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靈。大顯神通的哪吒和哈哈一樂中給人以人生啟示的哪吒,重疊輻輳,形象也毫不違和。我從不認為宗教可以有求必應、逢兇化吉。有的,只是提供一種氛圍、一個支點、一處維度,去靜謐的思考,以戒入定,由定生慧,從心解決人生難題。因此,大顯神通最重要的也許正是啟迪人心吧。

從大三巴前往議事亭前地,狹窄的舊城街巷,居民門旁不是擺上一塊「泰山石敢當」,就是供奉「土地」,又經過一座簡樸的女媧廟和一座粉黃立面的教堂——因供奉玫瑰聖母得名的玫瑰堂。可惜兩者都在整修,卻抵不住紅男綠女在玫瑰堂前POSE滿天。後面經過的教堂就太多了:有高居澳門最高頂,整修時發現明代手繪壁畫的聖母雪地殿聖堂,半懂半懵的聽著導賞員用粵語講述壁畫呈現和發現的故事;到巍峨的主教座堂聖母聖誕堂裡小坐片刻,在安靜祥和中仔細觀賞精美的花窗和建築細節;隔著欄杆,欣賞曾專為麻風病人祈福的「瘋堂」門前的對聯:「瘋瘋癲癲玩世,堂堂正正做人」。據說澳門大大小小一共有18間教堂,曾經的行政街區就以教堂區來劃分,天主和基督的福音之勝,也可見一斑。

澳門的英文名MACAU就來自於媽祖的讀音。我曾虔心參拜過殿宇華麗的天津天后宮,也到湄洲島瞻仰過規模宏大的媽祖廟,澳門的媽祖閣卻以質樸取勝。這其實很符合當年媽祖漁家姑娘的性情。幾座不大的廟宇依山而建,山石上題詩題字眾多,信眾則不分中外,香火很是旺盛。我到廟前尋找,終於找到那塊刻有「利涉大川」字樣的古船大石。它就靜靜待在大殿前的石欄杆邊,沒有多少人去注意。然而,正是四百多年前這艘福建商船在風暴裡被媽祖顯靈搭救,平安靠岸於此,刻石以記之,而後才建廟成林。每天過往的信眾忙於拈香求拜,卻把真正的歷史遺蹟冷落了。記得在衡山磨鏡臺也是如此,旅遊團僅帶遊客到塑有懷讓石像的廣場公式化的背一遍導遊詞就OK,而真正的磨鏡臺遺蹟卻在不遠處的山路邊落滿枯葉。又或許每個人的視角不同:我是把媽祖閣乃至眾多的教堂、寺廟作為古蹟在欣賞、作為文化在觀瞻,自然更注重人文傳承的價值;而信眾會真正的把這些宗教場所作為心靈的家園和靈魂的歸依,自然更注重神祇的靈驗和香火的恭敬;即或不是信眾的遊客,也會秉持「禮多人不怪」的心態,拜拜總是好。這樣想來,國內很多宗教場所還以風景名勝的名義收著高昂的門票,估計就是把這些地方看作了經營的場地吧。

關於中國宗教有句老話,叫「信則靈,不信則不靈」。一方面劃清界限,另一方面又開放包容,普羅大眾各取所需,不像西方宗教「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的涇渭分明,有時還會黨同伐異。在中洋雜居的澳門,各種宗教也和諧共處,你唱你的福音,我做我的道場,在虛掩的地獄之門前,為大眾指引著各自認為的天堂之路。

作者的其他文章:

王靜 | 龍場追悟

王靜︱個人的年終獻詞

王靜 |  衝上雲霄

王靜 | 淺悟《十誡詩》

王靜︱尋鶯鶯記

王靜︱胡楊樹記

王靜︱登華山記

王靜︱臺灣姊妹花

王靜︱桃李芳華 ——寫在母校重慶七中建校260周年之際(上)

王靜︱桃李芳華 ——寫在母校重慶七中建校260周年之際(下)

王靜︱老兵李排

王靜︱邂逅峇里

王靜︱本無與性空 ——讀餘秋雨《泥步修行》及其他

王靜︱再見,不負遇見!——我看《前任3》

王靜︱浮生若夢

王靜︱年近不惑的青春

王靜︱龍隱

王靜 | 贈朱兄希良

王靜 | 行思(五律)


(本文由作者授權轉發,圖片由作者提供)

投稿電話:13891817654(微信號)

投稿郵箱:450266292@QQ.COM

相關焦點

  • 王靜 | 過蜀山
    五嶽之首的華山主峰才2154.9米,黃山蓮花峰更只有1864.8米,而峨眉山金頂海拔3077米,儼然國內名山之冠。這是我第一次徒步3000米以上的高峰,所以,預計了登2天。不過查前人的攻略,也有牛人前山8小時、後山12小時就登頂的記錄。管他呢。重慶有句俗話:走到哪裡黑,就在哪裡歇。目標既定,過程隨緣吧。
  • 天堂之門與地獄之火
    這是福音話劇,《天堂之門與地獄之火》的實況演出。這個戲傳達了耶穌的信息,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耶穌基督的愛,我們使用了多種語言進行演出:有法語 西班牙語 俄語演出受到了各國觀眾的歡迎。在美國加州的莫泰斯多持續上演二十八場,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很多人信了主,我們還錄製了影帶莫泰斯多的神跡作為見證!人無論任何年齡,死亡都會不期而至。
  • 中緬邊境上的「小澳門」:男人天堂還是罪惡之都?
    「緬甸那邊的高樓有六七棟,我們這邊只有那一棟」,李導指著公路一旁的緬甸方向說,別人說那裡是男人的天堂,事實遠非如此。 天堂還是地獄?區別往往在於一念之間。 中緬邊境上的「小澳門」 勐拉,位於緬甸東北部,是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的首府。一條打洛江成為中緬兩國的天然國境線,江對岸就是我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打洛鎮。 為了區別西雙版納境內的勐臘縣(兩個地名讀音相同),中緬兩地百姓都習慣性把勐拉稱為「小勐拉」。
  • 從《地獄之門》走進羅丹的「藝術的天堂」!
    (▲羅丹·地獄之門)通過我,進入痛苦之城 通過我,進入永世悽苦之深坑 通過我,進入萬劫不復之人群
  • 身在「地獄」 心向光明——羅丹的《地獄之門》
    1880年,他接到了一個為法國工藝美術館製作青銅之門的委託。但事實上這個美術館沒有建立起來。基布爾提《天堂之門》 15世紀 青銅鍍金 佛羅倫斯大教堂美術館那時的羅丹首先想到的就是基布爾提為佛羅倫斯大教堂洗禮堂創作的「黃金大門」《天堂之門》吧。
  • 農村俗語:「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偏進來」,都是因果關係
    比如農村俗語:「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偏進來」,都是告訴人們每件事情都有著因果關係。「天堂」在傳說中,是人去世以後,到了一個最美好的地方;而「地獄」在傳說中,是人去世以後到了悲慘的世界。「天堂」和「地獄」是傳說中兩個相差甚遠的地方,一個人去世是走向了幸福之路,而另一個是人去世將受盡折磨。
  • 探索世界之13處地獄之門
    傳說中的地獄是人死後鬼魂會去的地方,而地獄之門就是去地獄的通道。一些影視劇中,說壞人死後就要下地獄?那麼,真的有地獄之說嗎?
  • 【太陽系系列之四】地獄,還是天堂?(上)
    在歷史上,人們賦予它許多好聽而神聖的名字。在中國古代,當它出現在東方時,人們稱它為啟明,出現在西方時叫長庚;在羅馬神話中,它叫維納斯,愛與美之神。它的大小與地球非常相似,直徑約1.2萬千米。人們都稱它為地球的姊妹行星,可是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對它的印象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2021中考課外現代文閱讀練習:虛掩著的門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課外現代文閱讀練習:虛掩著的門,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虛掩著的門   一天,某公司總經理叮囑全體員工:「誰也不要走進8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但他沒解釋為什麼。
  • 土庫曼斯坦:沙漠中的地獄之門
    1971年,前蘇聯地質學家在卡拉庫姆沙漠進行地質考察時無意造成了一個塌陷的坑洞,經驗豐富的學者們為防止有毒氣體外洩決定引燃巨坑,卻萬萬沒想到,那映紅整片天空的火焰居然持續至今,燃燒了40餘年之久。現今這片土地被稱為「達瓦札」,在土庫曼語裡意為大門,於是該天然氣坑也被當地人形象的稱之為「地獄之門」。
  • 西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在一半天堂,一半地獄的西港,我看到了土豪們在賭場一擲千金的狂妄,見到了被扣護照流浪街頭的菠菜者的可悲,見過殺人不眨眼的殘忍,也看到了本地人面對西港發展的無奈
  • 天堂與地獄
    「來吧,我再讓你看看什麼是天堂!」菩薩把凡人領入到了另一個房間。這裡的一切和上一個房間沒有什麼不同。一鍋肉湯、一群人、一樣的長筷子,不同的是大家都快樂地歌唱著。    無論身處天堂還是地獄,都由你自己來決定。
  • 「天堂之門」自殺事件
    上世紀末,隨著千禧年的來臨,四處飛揚「末日論」同樣讓人不安。各類邪教和令人匪夷所思的極端行為也在這最後10年層出不窮。1995年,日本奧姆真理教發動了臭名昭著的沙林毒氣恐怖襲擊事件,時隔兩年,美國的邪教「天堂之門」因39名成員集體自殺震驚世界。「天堂之門」在世界邪教史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 《康斯坦丁》:通靈天堂與地獄,咳血帥哥的驅魔之路
    雖然他一直想自殺,但後面他知道了上帝和魔鬼撒旦之間有一個協議,雙方都不能夠對人類在死後進天堂還是進地獄進行幹涉,只能夠間接引誘人們進行選擇,而對於那些自殺的人,則只能下地獄。所以康斯坦丁不停運用自己的超能力,清除人間的惡魔,希望有一天他可以獲得一張進入天堂的準許證。不幸的是,由於這個人每天抽菸,最後他發現自己得了肺癌。
  • 上覺下海法師:天堂地獄一念間
    ——上宣下聖法師天堂地獄一念間我們很多人都是「百變神龍」,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的心呀,一會兒一個樣,一會兒想個善事,一會兒想個惡事,妄想紛飛。 過去佛不是說嘛,「一心天堂,一心地獄。」因為我們的念頭一會兒生出個善念,種個天堂因;一會兒生出個惡念,種個地獄因。
  • 《地獄之門》羅丹
    羅丹選中了文藝復興時期大詩人但丁的長詩《神曲》中的「地獄篇」,塑造了著名的、規模浩繁的《地獄之門》群雕門飾。這件紀念碑式的藝術品,共塑造186個痛苦群體,其中有幾尊形象後來發展成獨立的雕像,如《思想者》、《三個幽靈》、《接吻》等。作品的中心主題是通過「地獄篇」中「從我這裡走進苦惱之城,從我這裡走進罪惡之淵,你們走進來的,把一切的希望拋在後面。」
  • 《地獄神探》徘徊於天堂和地獄的邊界上
    下面,來看下劇情,人類中,天堂的使者與地獄的使者隱藏在人群中。命運似乎偏要與康斯坦丁作對,落入地獄的他又被遣送回地上,繼續經歷人世間的磨難。如今,他成為了地獄神探,徘徊於天堂和地獄的邊界上,徒勞地想以自己的方式去把魔鬼送回地獄,拯救人類。
  • 羅丹的地獄之門
    在《地獄之門》上苦苦冥思的就是世界聞名的《思想者》,今天世人將其視為人類啟蒙時代的象徵。但是,當年它被放大、當作單體雕塑展出時,業內很多人士給《思想者》的是「五星級差評」。只是他正從蒙昧中漸漸甦醒,在《地獄之門》前有了作為一個人的思索。
  • 死亡.審判.天堂.地獄
    生命沒有彩排與重來,每天都是現場直播,請認真演好每人自己的本分角色,天主是總導演,藍本是《聖經》,終極目標:進入天堂。       天主起初創造了我們的原祖父母:亞當與厄娃,上主天主在伊甸東部種植了一個樂園,就將祂形成的人安置在裡面。上主天主將人安置在伊甸的樂園內,叫他耕種,看守樂園(創 2:8,15)。人之初,性本善。到了一定時期,人類本來可以直升天堂的。
  • 記者親歷土庫曼斯坦「地獄之門」【高清組圖】
    原標題:記者親歷土庫曼斯坦「地獄之門」【高清組圖】   新華網阿什哈巴德5月8日電(記者盧敬利)西方媒體一提到土庫曼斯坦,就會說這裡有個「地獄之門」,好像「地獄之門」成了土庫曼斯坦的代名詞。因此記者決定儘快前往這個地方,看個究竟,拍出照片,寫出文字,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