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龍這東西,無論在中國還是外國,都是備受人們喜愛的一種神話生物。
看過《權力的遊戲》或者是《上古捲軸》的朋友們知道,龍在這些歐美影視作品中,確實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很可惜的是,古往今來,誰都沒有真的見過龍。即使在熱衷幻想的人類腦海中遨遊了上千年,龍依舊被現代生物學蓋章成「子虛烏有」的存在。
但是最近,一家名為La Machine的公司不信邪了。他們公司的工程師團隊,在經過了精心研究和設計之後,一頭活靈活現的機械噴火龍終於在十一月的加萊港閃亮登場。
晴朗天空下,這條身披淺藍色盔甲的噴火龍驟然出現。
此時正是十一月初,加萊港邊擠滿了看熱鬧的圍觀群眾。只見那龐然大物的身軀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龍背上幾個技術人員安然坐鎮,大噴火龍搖頭擺尾間,人群中不住傳來一陣陣讚嘆和驚呼的聲音。
「Le Dragon de Calais」是這隻龍的法語名字,意思就是以加萊這個城市命名的龍。
它的第一次亮相是在今年的11月1日。設計它的工程師團隊一共派了17個成員到場,以確保加萊龍不會在城市遊行的過程中惹出什麼亂子。
不止是在加萊一個城市,根據公司規劃,這條龍一經出道,十一月份的行程就十分忙碌。
從加萊濱海到北部再到聖彼得堡,一共要走過三個主要城市進行遊行表演。而這一切的演出活動,據說也是在為加萊龍成為城市吉祥物造勢的第一步。
根據公司老闆David介紹,巨龍的雛形,主要來自工程師François Delarozière的一份設計草圖。
加萊是濱海城市,海風常年過境,海水翻騰間,浪花席捲著堅硬的礁石,是一個凝聚著大地、水、火以及風四種元素為一體的奇妙地方。因此加萊龍的外觀設計,無論是顏色還是形態,都儘可能地表現出了加萊港的地方特色。
La Machine成立於1999年,是一個集合了藝術家、工程師、設計師於一體的戲劇設計企業,作品以大型表演用器械為主。
與常規的道具設計作坊不同,La Machine團隊在創作時十分注重自然理念,幾乎每一個成熟作品的背後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過「大自然美學」的影響。
加萊龍高約10米,有25米長,是一個重達72噸的龐然大物。根據所謂的「大自然美學」,它的外形,糅合了一種原產地南美洲的蜥蜴以及科莫多龍等生物。
顏色也是取自大海——綠色與藍色之間的某種過渡色,像極了加萊會根據天氣進行深淺變化的海水。
每個吉祥物的背後,總是逃不過一個中二的故事設定。至於加萊龍的來歷,設計師是這樣介紹的:人類在加萊港瘋狂擴建,不小心挖到了聖石,把地獄之門給破壞了。
一條龍偷偷衝破結界,從地獄之門逃到了人類世界。在加萊盤桓三天之後,覺得這個地方還不錯,於是選擇住下,最終成為了加萊的守護神。
不僅如此,這個背景故事還被設計師們運用到了城市遊行的表演中。整個節目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幕,龍衝破結界之後沉眠於雪地;第二幕,甦醒後的龍被加萊的淳樸民風感化;以及最終幕,音樂聲響起,龍選擇和加萊城結契,從惡龍變成城市和港灣的守護神。
由於加萊龍過於巨大,完成一整個表演需要17個工程師,期間還得使用對講機。
老闆說,加萊龍就像一個大型木偶,而每次表演,就像是只有多方配合才能完成的重頭戲。
至於為什麼把龍設計得這麼偉岸,主要得歸功於設計師的勃勃野心——「希望人們即使站在從英國來的渡船上,也會看到這條龍站在岸邊。」
另外,除了有可以根據操縱指令自由活動的全身關節,加萊龍的尾巴和嘴還能噴火,實在是不折不扣的「大火龍」!
除了這隻龍,La Machine的老闆還表示,他們公司最近在南美又接了一個大項目——35米高,重達1700噸的一個樹形雕塑建築,名叫蒼鷺之樹。
人可以在鋼鐵為骨架的樹幹上穿行漫步。再過3、4年建成後可延伸至廣場及咖啡廳,上面將種滿植物,成為一個自成一體的繁茂的生態體系,到時還可以乘坐樹上的機械生物,並且有兩隻巨大機械蒼鷺會搭載20名乘客在樹上盤旋。
不同的樹冠會種植各具特色的植物,遊客們除了欣賞花草,還會看到和加萊龍原理相同的大螞蟻、大蜂鳥、毛毛蟲,簡直就像一個徹徹底底的童話世界,想想就非常期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