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晶|交響樂|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郝維亞|中國頌|姜方|葉辰亮|衛中

2021-01-07 騰訊網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凝結了幾代人的不輟耕耘,上海交響樂團首次嘗試同時委約多位作曲家——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把他們的個人視角及感悟與時代背景相結合,用音樂訴說信仰、初心與理想。12月5日,上海交響樂團為慶祝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這四部作品初試啼聲,於陽《中國頌》、楊帆《父輩》、賈達群《逐浪心潮》、郝維亞《相信未來——為女高音與樂隊而作》四部新作選段,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在「餛飩皮」完成首次排演。

值得一提的是,委約四個出生於不同年代的作曲家共寫時代強音的創意,由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提出。這四部作品也是此前上海發布的首批以全面小康社會和建黨百年為主題的39項重點文藝創作項目之一,將在今年年末上海交響樂團傳統品牌「上海新年音樂會」進行上海首演。

在首次排演日當天,2020上海重點舞臺藝術創作——上海交響樂團建黨百年委約新作品研討會同日舉行。來自全國多家文藝院團、專業院校、文藝評論、媒體、出版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先聽為快,分享了他們對新作的感悟,助推這些作品在建黨百年之際以更成熟的面貌問世。

上海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哈爾濱音樂學院院長楊燕迪認為,重大命題創作對於作曲家來說是非常艱巨的挑戰,尤其是交響樂這種音樂形式,需要創作者用兼具歷史深度、人文思考、藝術高度的音樂,折射黨的崇高信念和堅韌力量,書寫建黨百年以來幾代人心中的民族記憶,展示中國音樂人深沉的家國情懷和音樂思考。「交響樂是非常形而上的藝術,一方面要求創作者用專業的音樂技術和語言表達來體現對藝術的追求,同時也要符合主旋律創作的主題,並且讓作品充分考慮到目前廣大聽眾的接受度,從而獲得更多的認可。」在楊燕迪看來,這四位作曲家分別運用了各自或傳統或先鋒的音樂語言,充分結合了自己的個人體驗和思考,對建黨百年這個重大命題交出了思想深刻的答卷。

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副主席、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張樹榮直言,提起主旋律音樂創作題材,對於很多普通聽眾來說,大家首先會考慮的是是否聽得進去。「姑且不論交響樂的創作技法有多麼高超、聲部有多麼繁複,我認為最起碼的標準是要讓眾第一坐得住,第二聽得進。如果作品寫得非常好,可交響樂迷都聽不進也坐不住,那麼相信作曲家心裡也會空落落的,這等於作品打了水漂。希望作曲家可以真正走出象牙塔,寫出更多接地氣、更為人所接受的作品。」

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在談及此次委約創作初衷時表示,在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路上,上海交響始終在思索如何用藝術的手法、用音樂的力量來主動融入這個偉大的進程。「其實上海交響多次在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重大節點——從《2019上海新年音樂會 獻給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第一首歌》《中國交響70年唱片集》到如今的建黨百年委約創作,不斷探索如何用音樂延續和傳承精神火種,這是一支國有文藝院團在新時代下的奮進與擔當,也是樂團面對民族奮鬥前行每一步的激情表達。」

關於作曲家四部作品構思

賈達群:樂隊協奏組曲《逐浪心潮》(選段)

被樂評譽為「20世紀音樂語彙信手拈來的結構主義大師」賈達群作為「50後」,憑藉他瞭然於胸的民族文化積澱,以毛澤東詩句「心潮逐浪高」(選自《菩薩蠻?黃鶴樓》)為標題,寫就的樂隊協奏組曲《逐浪心潮》,營造出意蘊大氣磅礴,沒有地域和時空限制的廣袤天地。其中「浪」,暗示自然界和人世間變幻的風雲;「逐」,不是簡單地追、隨,而是一種認知、駕馭和引領;「心潮」,不僅是情感的釋放,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言說。「逐浪心潮」表達了對理想和信念誠摯的態度,並寓意一種寬廣的氣魄、及理性和情懷。

於陽:《中國頌》(選段)

「60後」作曲家於陽交響樂《中國頌》由三?四個樂章組成,作為?部?型交響樂作品,《中國頌》將會是?部把握時代脈動、弘揚理想主義的原創交響樂作品。它將以濃鬱的的中國?樂風格,融合浪漫主義的抒情性、印象主義的?彩性和現代主義波瀾壯闊的交響?樂語彙,展?中國當代?樂的?種新風尚。最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復興的進程中,為築牢民族?信和?化?信之根基,做出??的貢獻!

郝維亞《相信未來——為女高音與樂隊而作》(選段)

「70後」著名作曲家郝維亞,曾因電影《西藏天空》獲得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音樂,這次委約作品中,他採用當代著名詩人食指的名篇《相信未來》為歌詞,通過大型管弦樂隊與女高音的使用,表達百年來在篳路藍縷的現代化道路上,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砥礪前行,永不磨滅的初心。

楊帆:交響詩《父輩》(選段)

「80後」作曲家楊帆則採用單樂章的標題交響詩形式,用音樂的語言描繪「父輩、紅潮、新夢、囹圄、覺醒、宣言」等文學意向。作曲家意圖通過音樂尋找與父輩的共鳴,如作曲家在創作構思中所言,《父輩》擬採用雙管樂隊編制配合若干獨奏樂器,紀念的是「那些身陷囹圄中為他人擎起火種的人可敬;那些燃燒生命以殉道於信仰的人可敬;那些從戰火與徵途中活下來的人可敬;那些立於豐碑中的,眠於塵土中的人可敬」。

作曲家楊帆在作品構思題記中寫道:

「……十月革命/又如通天火柱一般/後面燃燒著過去的殘物/前面照耀著將來的新途徑.……」

——蔣光慈《新夢》

我們生活在你們所開創的世界裡,那麼你們的時代又是怎樣的呢?相距百年的同一片星空之下,你們能看到這個新世界嗎?

我相信,可以。

因為即使肉體隕滅,精神也必將永存,照耀著腳下每一寸山川大地。因為,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

那些身陷囹圄中為他人擎起火種的人可敬;那些燃燒生命以殉道於信仰的人可敬;那些從戰火與徵途中活下來的人可敬;那些立於豐碑中的,眠於塵土中的人可敬。「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仰永存」。

——致我們的父輩,致百年。

攝影:葉辰亮

作者:姜方

編輯:衛中

責任編輯:宣晶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四部力作初試啼聲,上海交響樂團委約四代作曲家共譜時代強音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凝結了幾代人的不輟耕耘,上海交響樂團首次嘗試同時委約多位作曲家——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把他們的個人視角及感悟與時代背景相結合,用音樂訴說信仰、初心與理想。
  • 慶祝建黨百年,上海交響樂團委約四代作曲家譜新作
    12月5日,上海交響樂團為慶祝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初試啼聲。當日,於陽《中國頌》、楊帆《父輩》、賈達群《逐浪心潮》、郝維亞《相信未來——為女高音與樂隊而作》四部新作選段,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完成首次排演。
  • 餘隆執棒、寧峰助陣,上海交響樂團新樂季9月1日揭幕,用音樂致敬...
    在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高潮迭起的時刻,上海交響樂團選擇一位在貝多芬的祖國德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中國音樂家作為駐團藝術家,共同為新樂季揭開序幕——這位音樂家就是寧峰。8月31日,寧峰在上交音樂廳排練後,接受了滬上媒體的採訪。「當我站在上海交響樂團的中間,聆聽樂隊奏響貝多芬的旋律,用通俗的話說,我身上的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 四代作曲家齊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共譜時代樂章,獻禮建黨百年
    上海交響樂團慶祝建黨百年委約新作品研討會迎接建黨百年,全國各地不少創作者摩拳擦掌,上海交響樂團一口氣委約四位作曲家創作,中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三大樂團聯袂演出,足見其魄力;賈達群、於陽、
  • 上海交響樂團團長變身志願者,請B站up主當一日代理團長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從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手裡買了一件文創禮品。 古典交響樂遇上當下的新時尚,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7月22日,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正在火熱進行中,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與b站up主「肥皂菌」互換一天的身份——周平成為一名新上崗的志願者,而up主則擔任「一日代理團長」的工作。一日的身份互換以具象的形式,生動演繹了古典音樂走進b站與文創集市的過程。
  • 上海交響樂團的光榮與夢想
    在1879 年1 月8 日的《字林西報》上刊登著一則廣告:上海公共樂隊將於蘭心戲院演出。陽春三月,人們驚喜地聽到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從排練廳裡飄出來,音符掠過窗外枝繁葉茂的大樹,驚起了棲息著的鳥兒。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樂團演奏的曲目愈益豐富,既有柴科夫斯基、格裡格等大師的經典樂曲,同時中國作曲家創作的曲目也越來越多,「上交」的演出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肯定。這預示著一個海派交響樂大發展時代來臨……1984 年,陳燮陽接替黃貽鈞擔任「上交」團長。198
  • 上海交響樂團首次直播帶貨,請「貝多芬」「莫扎特」來導購
    伴隨著動人的音符聲,舞臺側面,當晚的「賣貨」主播——上海廣播電視臺著名編導畢禕,和上海交響樂團的工作人員趙路易已嚴陣以待,演出結束鏡頭一轉,剛才還飄蕩海頓樂聲的上交演藝廳瞬間變成了「賣貨」現場直播間。收到直播開始的信號後,兩位戴著假髮套、身穿印有樂團LOGOT恤的主播迅速進入狀態,化身「貝多芬」和「莫扎特」,開始了上海交響樂團141年歷史上的首次「賣貨」直播。
  • 上海交響樂團《紅旗禮讚》音樂會走進中央黨校:講述中國故事,塑造...
    西樂東漸,是上交的使命 在十一剛剛開館的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中,上海交響樂團梳理了交響樂走進中國的歷史,而這段歷史和上交息息相關。1879年,上海交響樂團的前身——上海公共樂隊成立,第一次完整地將西方古典音樂介紹給當時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中國。
  • 305歲商船會館今天免費開放,它奠定了上海以港興市的繁榮基礎
    商船,起源於崇明,名列中國四大名舟之一,從外觀上來看無非就是方頭方尾的平底帆船,但是它卻對於上海的城市發展歷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位於黃埔區的董家渡,在三百年前佔據著開埠以來上海最佳位置。昔日無數船商在這裡匯聚,這些依靠黃浦江起家的船商們在此打造了上海會館中規模最大、最豪華的商船會館,主要用於集會、議事、看戲等。奠定了上海以港興市的繁榮基礎。
  • 倒計時1天,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在上海交響樂團等你
    本次「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將由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執棒上海交響樂團聯袂中國愛樂樂團和廣州交響樂團的演奏家,組成大型聯合樂團,攜手多位年輕的中國音樂力量,共同奏響「唱支山歌給黨聽——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
  • 上海品牌社會組織|上海交響樂團文化發展基金會——以音樂為媒...
    基本情況上海交響樂團文化發展基金會,前身為上海市發展交響樂事業基金會,於1992年正式登記註冊成立,是以「支持和組織交響樂新作品的創作、排練、演出,普及交響樂,發展交響樂事業」為宗旨的藝術類基金會。多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基金會通過資助與支持上海交響樂團的交響樂演出、普及、推廣和國際交流活動,積極推動上海交響樂事業發展,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主要特色音樂是人類最美的語言,基金會始終致力於用音樂去愛、去帶給人們直擊心靈的撫慰和溫暖。多年來,基金會積極組織和開展各項公益項目工作,讓年輕人愛上音樂,也讓世界感受中國音樂的魅力。
  • 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國內外「雙循環」讓交響樂「動」起來
    烏婭娜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15日電 題:通訊: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國內外「雙循環」讓交響樂「動」起來  中新網記者 烏婭娜  14日晚,中國指揮家林大葉與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完全貝多芬》IV—《林大葉與IMSO》交響音樂會。
  • 上海交響樂團延續了40年的品牌,這12場室內樂演出帶你領略
    搬至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餛飩皮)後的「上交室內樂」,取名為「上交之星」,成為上交音樂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2020-21新樂季中,「上交室內樂」名稱再度回歸,進一步探索主流作曲家的「冷門」作品,也挖掘推廣「該識未識」的作曲家遺珠作品,以12場超強陣容演出續寫樂團40年的音樂品牌。
  • 上海交響樂團新樂季啟幕
    今年3月,《紐約時報》撰文,為樂團在疫情中持續發起線上音樂項目、推動演藝復甦的行動點讚。英國《BBC音樂雜誌》9月刊發表了題為《中國製造》的專題文章,對音樂總監餘隆率領的上海交響樂團職業化水準大加讚賞。
  • 上海交響樂團5年探索運作新模式
    5月26日,陳光憲和他的團隊結束了在安徽合肥大劇院的演出,當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作為上海交響樂團「掌門人」的陳光憲臉上笑開了花。這場表演,是太平洋保險「樂行天下」全國交響樂巡演的第19場,也是上海交響樂團從2008年起大膽改革, 「引水」做活文藝社團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 在他的音樂中,聽見華夏風韻|《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交響樂作品選集》發行
    八十餘年來,很多音樂歷史長河中的經典作品,很多美妙的聲音從這裡飄散出來。再來了解一下這張專輯合作的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作為全球頂級交響樂團之一的倫敦交響樂團,目前是當今演奏水平最高的歐洲樂團之一。
  • 碟鑑 | 上海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弦樂合集,見證中國「交響之春」
    而談及開拓中國「交響樂之春」的主力軍,當屬中國愛樂樂團和上海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就更不用說了,不僅是亞洲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樂團,還是中國大陸與世界級指揮家、獨奏家、歌唱家合作最早、合作場次最多的交響樂團。
  • 上海新年音樂會舉行 新人新作迎新北上廣音樂接力
    1963年,上海作曲家朱踐耳感動於雷鋒日記,寫出《唱支山歌給黨聽》,經藏族歌手才旦卓瑪在「上海之春」的演唱,風靡大江南北。昨晚,熟悉的旋律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再度唱響,拉開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序幕。餘隆指揮上海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和廣州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們,用一場音樂會迎接建黨100周年。
  • 上海交響樂團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上演「視聽盛宴」
    戚亞平 攝    17日晚,「情滿天山,心系兵團」上海交響樂團音樂會在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上演。 來自上海交響樂團的110餘名成員為烏魯木齊市民上演了一場華麗的視聽盛宴。  當晚,上海交響樂團為烏魯木齊市民表演了《紅旗頌》、《如歌的行板》、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交響樂《我們曾經唱過》、《頌歌獻給毛主席》、《洗衣歌》、《紅太陽照邊疆》、《在希望的田野上》、《軍港之夜》、《春天的故事》以及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等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