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本草》上介紹寒水石具有解肌清熱、除煩止渴的功效。寒水石味道有點甜,食用對肺、胃有好處外用,而外用是,煅研撒或調敷於患處。
寒水石,在我國有著廣泛的分布,主產於遼寧、河南、安徽、浙江、廣東等地。所以,各地的稱謂也有所區別,有紅石膏、凝水石、水石、鵲石、方解石等諸多稱謂。寒水石在《本經》裡就已經記載過,為硫酸鹽類石膏族礦物石膏為硫酸鹽類礦物石膏的礦石。
對口渴咽幹、胃火頭痛;胃火牙痛、熱毒壅盛、潰不收口等都有良好的作用。寒水石清瀉心胃實火,在古代各種的藥方當中,是經常用到,比如鵲石散可用治傷寒陽明熱盛之癲狂,就是用的寒水石配黃連、甘草。
牙痛齦腫是口腔當中很常見的一種病。而現代醫學歸結為炎症,就會使用抗菌消炎,疼痛起來用止痛片止痛。其實療效確實是一般。而作為一般中醫多是進行,清熱降火,同樣這樣也是差強人意。
古語有云 「牙床者,胃土所司,胃土不降,濁氣壅迫」。
這就表明了,牙齦出現腫痛多是因為胃火上炎所致,而出現牙齦腫痛。這就需要一味清熱降火之物。而在實際應用中,多以石膏或寒水是石居多。
那寒水石和石膏的區別在哪裡呢?從藥性上講,寒水石其寒性是遜於石膏,並且是兼心、腎經,不僅能清胃熱,而且能「治心腎實熱」。
這個在《本經逢源》記載「治心腎積熱之上藥」。
所以,在外用作為解牙齦腫痛,寒水石其利竅消腫,緩解赤熱疼痛之效優。所以選擇寒水石更佳。
另外,中醫上亦認為,「牙齒為骨之餘氣,足少陰腎水之所生也。
齒屬腎。出現牙齒鬆動搖晃,定是腎氣不足所致。所以,在清熱祛胃火的同時,也應採用旱蓮草或女貞子等補益肝腎之物,在解牙齦腫痛之同時,補腎固齒牢牙。
在千年之前,古人早就發現了牙齒的秘密,已經指出了牙齒的好壞,與胃和腎有關係。就已經給出了保護牙齒的方法。使用中藥的牙粉刷牙。宋代蘇軾不光是是詩人,還是美食家亦是自通藥理。就自己製作牙粉,先把松脂等曬乾研沫,用來刷牙。
今天就推薦一個傳承了400多年的立戶方.牢牙散,它在《清河氏傷寒總論》中有記載:其中就有祛火清熱的寒水石、還有雙補肝腎的女貞子和旱蓮草。按照一定的比例,將這些中藥研磨成微粉,早晚用來刷牙就可以,其配方如下:
寒水石:去胃火之上炎,解牙齦上火腫疼;升麻:治胃熱齒痛,在此方中配合可減輕牙齦炎;羌活:解諸多齒寒牙痛;梅片:在此配方中可殺蟲,減少蛀牙;薄荷:清涼透熱去火,減少口齒腫痛;戍鹽:益氣固腎,秘精固齒;旱蓮草:補肝腎,可解牙齒鬆動;女貞子:養陰益腎,止牙齦紅腫,堅固牙齒,愈鬚髮早白;
此方寒水石清胃熱,並且牙齒在身體的上方,用到升麻加以清降,引火歸根,另有羌活散寒祛風,再加以女貞子、旱蓮草補腎固齒,諸藥配合,在共止牙齦腫痛的同時還可堅固牙齒。
古方講究炮製推薦同款「立戶方「牙粉,若有牙齒困惑,只需代替牙膏刷牙即可。
後記:古老中醫,千年傳承。其中有我們太多太多未被發掘的資源。可能一個小小的配方,一個小小的方法,不僅能解您困苦,可能引起世界的關注。就像屠吆吆獲得中諾貝爾醫學獎,啟發她的就是晉代葛洪著《肘後備急方》。
參考文獻:
《全國中草藥彙編》
《方脈正宗》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