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捨得扔掉任何東西,這是一種病態的積壓強迫

2021-01-08 慵懶似貓情感聞

心理:不捨得扔掉任何東西,這是一種病態的積壓強迫

首卷語系

通過梳理生命空間,了解我們的內心世界,梳理混亂的內心世界,是一門令生命舒適的學問。

這個句子來自於日本山下英子——斷舍離

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對生活空間的整理,從而學會清除內心的垃圾,使生活變得更加輕鬆自在。

現在,購物更加方便快捷,讓人們有更多選擇,

而且對那些不會斷舍離的人來說,這反而是一個負擔,新的東西買來了,舊的還捨不得丟棄,

越堆越多,真正需要的那一件,反而是找不到,於是又繼續買新的,周而復始,

漸漸地,家裡將越來越亂,生活將不再井井有條。

細緻入微的生活,不應是物質的堆砌,而是一種從容的狀態,能面對堆積如山的雜亂,又怎能從容呢?

心理專家曾經說過,這是一種病態的強迫症囤積,只能通過不斷地囤積新事物來滿足自己,從而獲得虛幻的快樂。

因此,今天又該如何擺脫這一困境,對「斷舍離」進行深入剖析。

第一,中斷,就是中斷不需要的東西,

隨著購物網站的興起,琳琅滿目的商品不再需要你花很多時間來挑選,而是躺在沙發上隨意點菜,商品可以直接送到家裡,甚至不用花多少時間思考,

這樣雖給人們提供了方便,但在購物時很容易衝動消費,購買目前不需要或家裡已經有的「雞肋」產品,

只有當您打開包裝時,它才會在角落裡靜靜地吃灰,這款產品所帶來的愉悅和滿足感才會顯現。

那我們怎麼能結束這一切呢?

買東西之前,首先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買這個是因為我需要,還是因為將來可能用得著,我現在擁有的東西能不能代替它,如果沒有它我的生活會不會不方便?

若回答為「不」,則你並不真正需要它來幫你把角落裡的灰塵收集起來。

這個方法一開始可能會有一點困難,但是只要讓自己養成這樣的思維模式,慢慢的就會完全擺脫強迫症的囤積。

第二,舍,就是把多餘的垃圾扔掉,

當你在做家庭大掃除時,看看儲藏在角落裡的那些「雞肋產品」,

即便是知道這個物品毫無用處,它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使你感到所付出的金錢和精力並未失去,

但是這種錯誤的自我心理安慰,會讓人心安理得,甚至會引導我們繼續盲目的下訂單買東西,增加內心的滿足,

直到最終發展成強迫囤積症,這種心理疾病通常表現為:毫無節制地囤積和積累各種物品。

人們習慣使用的思維方式是:「這個東西還可以用,所以要留著它」,這實際上是一種強迫思維,

我們認為它仍然可以使用,扔掉就是浪費,而不去考慮我們是否可以使用,

好的,那就是:這東西是我要用的,所以它存在是必要的。

山下英子就說:斷舍離,主角不該是物,而是自己,主旨永遠是我。

別說我以後用得著這東西,

一個物品一旦定義好了,在它消失之前,你就不能使用它,

斷舍離的時間軸應該是現在,而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

最終,分離意味著脫離對某一事物的執著。

也許這個物品是前任送給你的,或者是承載著你的某個往事,

一句話,因為種種原因,讓你無法放棄,

實際上你們不能離開的不是它,而是那段往事,

但是,回憶常常代表「遺憾」,

不想放棄,但是每次你看到它,都會讓你感到消極,

一個不能使你幸福的東西,為什麼要留在這裡,

放棄這件東西,其實是更體面的跟過去說再見,

留戀固然美好,但一味沉溺於過去,如何迎接嶄新的未來?

取捨是本領,舍是哲理。

唯有完全了解自己的內心,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做好真正的「斷舍離」

儘管這將極大地改變你的個人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但你可能要面對持續數十年的強烈慣性,

但是,不要再為那些錯誤的選擇而放棄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年少取其豐,壯年取其巧,年老取其精,有舍才有得。

生活是一個愈取愈少,愈舍愈多的過程,

對生命空間的整理只是起步階段,清理內部才是真正的高級。

與生命中的斷舍離相比,做一個內心的斷舍離,可以讓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

祝你清空心中的垃圾,活在當下,得到真正的快樂!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這是一種病態的囤積強迫症
    精緻的生活,不應該是物質的堆砌,而應該是一種從容不迫的狀態,可面對堆積如山的雜物,又怎麼從容的起來呢?心理學專家曾說,這是一種病態的囤積強迫症,只有通過不斷囤積新的東西來得到滿足,得到一種虛幻的快感。那麼該如何走出這種困境呢,今天深度剖析「斷-舍-離」。
  • 《斷舍離》:先嘗試「扔掉」,才能獲得「必要的東西」
    生活中,我們會有一種感觸,當你找一樣東西時,如果到處都找不到,人會瞬間煩躁起來。這時候,如果我們把不需要的東西進行斷舍離後,找到需要的東西特別順暢,心情也會隨之好起來。很多人會進行未雨綢繆,將未來可能需要的東西進行儲備,以便不時之需,這種想法本身沒有錯,但真的做起來,很可能很多東西都是置之高閣,沒有用武之地。真正的儲備物品,是對自身的一種自信,對未來具有可控性的確定,所以可以儲備,但大部分人都是抱著僥倖心理,很多東西並沒有用處,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 農村家裡再窮,這三樣東西也要扔掉,別不捨得,會影響整個家庭
    但是也有很多人自暴自棄,一生碌碌無為,這裡我要奉勸一些人,即使家裡再窮,這三樣東西最好早點扔掉,俗話說做事要果斷,也要捨得,有舍才有得,有些東西留在家裡只會害了自己的前途,沒了翻盤的機會。到底是哪3樣東西呢,小智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希望你沒有。
  • 日本這樣的購物袋怎麼捨得扔掉?
    大約是美妙的文字與下午茶時光絕配,我們曾經見過不少在茶葉包裝上印製詩歌小說的例子,每一次這樣的案例,都讓人感慨「這樣的包裝怎麼捨得扔掉啊」。邊喝茶邊享受經典故事,把古典文學設計在茶罐上相比之下,醜醜的慘白的背心式購物袋就一點也不惹人憐惜,如果上邊還印著難看的商標和廣告,再利用都顯得磕磣┓( ` )┏這也造成了難以避免的浪費。
  • 蔡正元的「亡命徒」與「恐怖情人」病態心理解析
    這兩個人看似事件發起不同、應對方式不一,但目的卻大同小異。單純從他們動機和應對方式看,還不足以解讀全部,還應納入病態心理學來解釋才能夠揭示深層的東西: 蔡正元發難是其在臉書上爆料,吳敦義直接將從企業那裡募集到的捐款交給韓國瑜。導致韓國瑜不惜以如有此事,辭去高雄市長證明清白。儘管蔡正元說這是聽說來的。
  • 鹹素媛不捨得給女兒買衣服,保姆看不過去自費買,卻被嫌棄買小了
    不過節儉的意思是不浪費,例如碗裡的飯要吃完,不能吃一半就扔掉,而不是說為了節儉就不吃飯,或只吃幾粒。節儉從來就不是委屈自己,吃的用的能省就省,這不是節儉,是摳門,是一種病態心理,而不是傳統美德,不應該引以為傲。
  • 囤積癖的痛苦人生:因為無法丟掉任何東西,他們住在「垃圾堆」裡
    別看斷舍離和極簡風的收納流行書一本本地出,當代人最終都逃離不了囤積的宿命——不論你是屬什麼的,最終都是屬倉鼠的。  然而,和囤積相伴相隨的,是一種揮之不去的自責和愧疚感——無法做到極簡生活的我,真的是個毫無自制力的垃圾嗎?  極簡生活當道的今天,囤積似乎成了一種原罪。人人都在告訴你,囤積是一種壞習慣。愛囤積的人,甚至被打上了「層次低」的標籤。
  • 這幾種,若吃不完,請捨得扔掉
    近兩年我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而人們對於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平時吃東西的時候不但要吃的美味,而且食物的種類也變得愈發豐盛。所以隔夜菜當中的有害成分不足以給身體造成特別嚴重的影響,其實以下這幾種食物如果經過了長時間的防治,希望你能捨得倒掉,別再吃了。
  • 「強迫囤積症」英語怎麼說(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強迫囤積症」英語怎麼說(雙語) 2013-03-28 18:49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這兩天
  • 我快被強迫症逼死了-怎樣才能克服強迫症?
    我快被強迫症逼死了-怎樣才能克服強迫症?   眾所周知,強迫症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疾病,病人對其強迫想法成年累月地進行著艱苦的自查搏鬥,他們力圖克制卻無法擺脫,對自己反覆出現的、明知不對的行為覺得不能控制,常誤認為或怕別人認為是精神病,內心痛苦到了極限。由於強迫症病人的自相搏鬥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強迫症狀越演越烈,病人的信心不斷降低。所以,強迫症病人常會問醫生:強迫症是精神病嗎?
  • 被害妄想症其實就是強迫症!
    如果不及早診斷和及早治療,很容易導致災難。妄想症患者通常具有特殊的人格缺陷,例如極其主觀,敏感,懷疑,自尊心過強,以自我為中心,善於幻想等。這通常與患者的童年受到刺激,缺乏母愛和缺乏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有關。被害妄想症也是強迫症的一種,但這更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先兆。
  • 普通人眼裡,芮小丹生存狀態是一種病態
    丁元英,一個好漁者而已,釣魚的手法一點都不新鮮,做事的手法法也是自以為是。其實一切都是作者主觀。就像外國人評價中國武術——一種陽剛的舞蹈而已。這裡面關於丁元英好漁者的說法、芮小丹病態的心理分析蠻有意思。首先,對於讀者關於丁元英好漁者的說法,其實小說中丁元英對自己也有類似自嘲,這點怎麼說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家裡這些東西快扔掉,無論你有錢沒錢,不要捨不得
    日常生活中,我們家裡面總會有一些物品會使用很久,用過一段時間之後雖然表面上看著好好的,但其實已經不怎麼好了,老一輩的人還是不捨得扔掉。其實,家裡面的這5樣東西用久了就一定要扔掉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幾種吧。
  • 沒錯,不扔東西也會喪命的!
    儲物癖(Hoarding),顧名思義,是一種極度狂熱的「收藏控」。這種收藏跟我們熟知的古玩收藏,打火機收藏什麼的還不太一樣。儲物癖與收藏者最主要的差別有三:首先,他們會瘋狂地收集自己完全不需要的東西,比如這位Billie老太在自己的院子裡就有兩個只有工業卡車才能拖走的垃圾箱(誰知道她是怎麼弄過來的)。
  • 周易提醒:女人後半生的風水,多半是從扔掉這3樣東西開始的
    人的一輩子有多長,很多時候我們沒辦法去預料,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儘量讓自己過得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才是對人生最好的回應。人生短短幾十年,要儘量不辜負自己。要想後半生過得幸福,就得捨棄一些東西,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樣才更容易接近幸福。
  • 心理學:心理不健康的人,會有這八種反常的表現,有一種,也不好
    作為個體,人是由生理和心理共同構成的,不過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人經常忽視自身的心理健康,身體上如果有什麼不舒服,我們會馬上去醫院,可當心理上有不健康的表現時,我們往往會忽略甚至無視,或者選擇忍耐,任其破壞我們的身心健康。
  • 他扔掉家裡98%的東西後,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麻衣扔起東西來「心狠手辣」:大碗可以用來洗菜,扔掉洗菜盆;兩條毛巾可以代替浴巾,扔掉浴巾;不能掛起來的衣服全部扔掉;「啥都沒有」就是她家的真實寫照:臥室只有一張床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曾提出「斷舍離」的概念:「斷」即不買不需要的東西,「舍」即捨棄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即脫離對物品的欲望。
  • 人到四十,想要奮力前行,就必須扔掉這四樣東西
    人生前行的路上,我們要有所取捨,總有一些東西,需要選擇性的扔掉,才能走得更輕鬆。一晃,人生已過而立之年,步入了不惑之年,此時,沉穩,內斂,清醒,從容才是大境界。人過了四十,不應該再有迷茫的心境,不應該再去做白日夢,不應該再去頻頻回頭看過往,人生經歷了歲月風雨的歷煉,體味過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慢慢要明白,哪些事情應該堅持,哪些事情應該扔掉,心裡要有數。人過四十,想要人生路越走越寬,要想越走越高,就必須扔掉這四樣東西。狠心扔掉不愛你的人。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硬凹的造型不美。
  • 淺析《斷舍離》: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然而更多的人回答:"記不清楚了。"看到這裡我相信大多數人都陷入了一種尷尬的狀況,其實,這就是現在人們流行一種病叫社交焦慮。有數據顯示:中國的社交焦慮者據說也達到了3000萬,其中90後、95後年輕人的症狀尤其嚴重。
  • 小哥扔掉98%的東西後,立馬升職加薪!網友:我這就回去扔東西!
    統統被她扔掉然後家就變成了這樣...天,為什麼要這麼苛待自己這對喜歡買衣服的來說是絕對接受不了的!打開櫃門只有一把剪刀、一把剃鬚刀和一瓶液體這、這就夠了??>像之前花100萬日元買的書賣掉或者捐掉最終到手1000多人民幣(的確有點虧啊)而每扔掉或者捐掉一樣東西他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