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10萬人社區?濟南民警陳興珍的「笨」辦法管用!

2020-12-23 濟南公安

【編者按】社區的複雜往往與基層治理難度密切相關,面對已經達到10.3萬人的濟南市中區領秀城社區,如何做到「降警情,控發案,創滿意,保平安」,陳興珍不斷強化「服務+防範」、使用「傳統+智慧」的「笨」辦法,打造了領秀城社區治安綜合治理新模式。

濟南市市中區領秀城社區警務室裡,民警陳興珍的手機鈴聲和微信提示音此起彼伏,他一邊招呼上門求助的群眾,一邊給所長電話反饋剛剛調解的糾紛,一邊用對講機調度街面巡邏。這就是他的日常,也是無數個基層社區民警的日常。

「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社區警務室裡天天都是連續劇……」18年,領秀城社區治理不斷發展,社區警務服務渠道變得多元,陳興珍是見證者,也是有力的參與者。

1.

小區電動車安全隱患大 他挨家挨戶做工作建智慧車棚

「咱們小區建個電動車智慧停車棚吧?可以消除安全隱患。」「不建,我家沒有電動車,幹嘛花錢。」「還要佔我們的公共區域?本來小區院子就不大,不建!」會議室裡,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2019年7月,在柏石裕小區的村民代表大會上,社區民警陳興珍提議消除安全隱患,建個智慧電動車棚,遭遇很多村民乃至村幹部的反對。

這給了他「當頭一棒」。

在陳興珍的心裡,「柏石裕片區的改造、拆遷,小區回遷,我都參與了,所以,我對這個小區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

陳興珍的警涯從柏石裕小區開始。柏石裕小區是濟南市市中區第一個回遷小區,緊鄰領秀城。2001年,陳興珍從部隊轉業,分配到市中公安分局十六裡河派出所。經過一年的學習培訓,2002年開始,他成為領秀城片區一名社區民警。

「來到社區工作時才37歲。年輕,不怕吃苦,老民警們說,幹社區就得多下去,我就天天往社區跑。」陳興珍說,「特別是2016年,柏石裕村民終於回遷了,我跑得更勤,村民們一有事也喜歡打電話叫我過去一趟。」

入住不到三年,陳興珍發現小區的一個重大安全隱患,解決迫在眉睫。柏石裕村民為了出行方便,幾乎家家購買了電動車,210戶村民的小區,截至2019年7月,電動車已經達到182輛。

「由於在規劃建設中沒有電動車棚,導致電動車沒有地方集中停放,都在樓道和消防通道亂停亂放,到處私扯亂拉電線充電,這是非常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陳興珍說。

當天回到派出所後,他一邊給所長李紹斌進行匯報,一邊給柏石裕小區下達了消防整改通知書。柏石裕村居收到整改通知書後,也很重視,馬上召開村「兩委」和村民大會,邀請陳興珍列席參加。

然而,村民對此並不買帳。本就捉襟見肘的小區公共區域,村民不願意車棚再來繼續擠壓。更何況,還得花錢呢。

看到大家七嘴八舌、意見不一,陳興珍現場沒有做聲。他回到派出所後,默默整理資料。「我把全國各地小區內因為私拉亂扯電線給電動車充電引發的火災事故現場,造成的人身和財產損失,發截圖,發視頻給大家看!」陳興珍說。

大部分村民看了以後,有所觸動,但還有部分村民,對車棚選址有意見。距離哪一家近了,都不願意,有的嫌車棚會阻擋光線,有的嫌停車會有噪音,還有個別村民為建車棚天天找村幹部鬧。

聽到眾聲喧譁,陳興珍沒有氣餒,他想起在部隊時,最凝聚向心力的活動就是「大合唱」,他自己本不愛唱歌,也「五音不全」,但是他喜歡這種團結一致的氛圍。

於是,他先做通所有村幹部的思想工作,從危險談起,對村民人身及財產的安全不利;又從用途講解,使用方便,充電便宜,不怕被盜,一舉多得。又與村幹部一起,分頭做村民的工作,挨家挨戶籤字。

「老陳先是陪同村幹部一起跑立項,跑資金,又到處去考察,集眾家之長,再徵求村民意見,反反覆覆,苦口婆心協商統一。」十六裡河派出所教導員趙益民說。

走進柏石裕小區,穿過兩棟整齊的灰色樓房,來到小區西側圍牆處,一眼就能看到智慧車棚。只見頂棚是新型張拉模結構,白色透亮,乾淨整潔;每隔幾米就裝有煙感報警器、全時監控探頭、還有電子圍欄;中間靠牆是一排智能充電裝置。電動車棚和小區整體建築風格毫不違和,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陳警官又來看車棚啊,充電便宜,比家裡的電還便宜5毛錢。」路過車棚的一位年約七旬的老大娘,介紹車棚如數家珍,「能防盜,能報警、還能在手機上看著不被盜!住上新樓,配套這麼好,這些,多虧了陳警官跑前跑後啊,當初我們都不同意,真不好意思!」

「哈哈,沒啥啊,是村兩委和大家一起建的,你們滿意就好。」這時,只見陳興珍黝黑的面孔上笑容綻放。

2.

一次協調不成就跑兩次 終於在「平安夜」組成夜間巡邏隊

2019年8月16日,柏石裕小區的智慧車棚系統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讓整天揪心怕小區引發火災的陳興珍鬆了一口氣。

「目前,領秀城社區4個小區已建成智慧車棚系統。小區群眾對這種精細化、智能化服務給予讚賞和肯定。下一步,計劃在整個領秀城警務區建設推廣,徹底解決消防安全隱患。」陳興珍說。

同年10月31日,濟南市公安局召開了全市公安機關加強社區治理動員部署會。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吳德生在會上強調:「社區治理事關民生、發展和穩定,是一項長期工程、系統工程,必須『跳出公安看社區,跳出警務抓治理』,遵循規律、循序漸進、久久為功。」

在這次會議上,領秀城社區警務室是觀摩點之一,這讓陳興珍備受鼓舞的同時,也感到重任在肩,他說:「如何落實好社區『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目標就是我思考工作的方向。」

清晰的戰略布局下,實現路徑在哪裡?怎樣落實市局、分局黨委部署的「服務先導『最先一米』、觸角延伸『最後一米』」?陳興珍針對領秀城社區「入戶盜竊、盜竊電動車案件」發案率較高等問題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探尋破解難題。

「因為領秀城是半開放社區,很多嫌疑人趁著夜深人靜,採取各種偽裝,躲避監控探頭進行作案,這給居民的安全感帶來很大困擾。」陳興珍說,「10萬人的社區安保,僅靠我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各項任務的,社區治理的關鍵就是整合各方資源,形成調動多方力量參與的『大合唱』。」

陳興珍給所領導積極建議,經十六裡河派出所黨支部深入研究、充分醞釀、集體審議,結合領秀城社區的實際,決定成立夜間巡邏專業隊伍,對重點部位做到重點巡查,對時發案件做到緊盯緊靠。

派出所專門給陳興珍配備了2名輔警、4名警務助理一起開展社區工作。白天,組建以網格員、物業安保、社區志願者為主的巡邏隊伍36支。夜間,主要由物業公司派出保安力量一起進行巡邏。

可是,沒想到夜間巡邏隊實施起來又是異常艱難。「一開始,物業公司都很為難,出人就意味著增加企業成本,各個物業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已經把人員壓減到最低限度。」陳興珍說。

「給物業公司做工作必須結合實際,引導大家一起『大合唱』,因為社區警務和物業公司是一體的,都是服務社區居民。」陳興珍說。一次談不妥就跑兩次,陳興珍反覆給物業公司講解利益關係、企業發展也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等等。

終於,2019年12月24日,在「平安夜」這個吉日,十六裡河派出所領秀城社區夜間巡邏隊正式成立了。

教導員趙益民說:「平安夜,我和李紹斌所長倆人,加上老陳,我們三個人帶著隊伍,李所長喊了一聲『出發!』,巡邏隊就正式開始步巡了。截止目前,每天18人,已經堅持不懈巡邏10個月了。」

夜間巡邏隊每天工作的安排部署,例如人員、巡邏路線、巡邏重點等,都是陳興珍親力親為。巡邏人員每天深入領秀城28個小區,對小區內的地下停車場、地下室逐一巡查,從根本上降低入戶盜竊、盜竊電動車案件的發案率。

據十六裡河派出所所長李紹斌介紹:「通過夜間不間斷的巡邏工作,大大提高了見警率、管事率,有效降低了「兩盜」案件的發案率,其中砸車玻璃盜竊案件較去年同期下降56.3%,切實增強了基層派出所的防範效能。」

「我們物業公司也很受益,效果非常明顯,業主都給予了高度肯定。」碧桂園盛世物業山東區域總經理祝玉師說,「特別是入室盜竊、突發警情都降低很多,業主滿意了,也願意按時交物業費了,巡邏隊的建立,從一定程度上講,對於我們物業費的收取,提高企業經營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3.

自費印刷安全手冊 7年印刷三萬八千多份

從舜耕路南頭進入領秀城社區,沿領義路南行100米左右,就到達了領秀城警務室。一進警務室,迎面是一個1.75米×3.10米的顯示大屏,在狹小的警務室內格外顯眼。大屏上,濟南市公安局的全維感知系統和市中分局的雲眼系統可以隨時切換,科技強警為基層警務工作偵查破案提供了強力支撐。

「領秀城警務室的警務裝備現在是高科技現代化,還有無人機巡邏,市中分局6號網格駐巡點也在社區,但陳大哥還是堅持派發他自己印製的《安全常識》手冊。」十六裡河派出所內勤王磊快言快語,邊介紹,邊遞過來一本陳興珍精心編輯的《安全常識》手冊。

名曰手冊,實則是一個宣傳折頁,橘黃色的封面,大紅色的「安全常識」四個字醒目凸顯。打開一看,內容豐富,涵蓋了防盜搶、防詐騙、消防安全常識,打擊黃賭毒和掃黑除惡等內容,通俗易懂,科學實用。

「『心防』是我的創新,主要作用為了改變社區居民的防範意識。作為基層社區民警,我要從執行者成為行動者,帶動大家一起防範,從一個人變成一百個人。」陳興珍說,手冊不僅免費發放給轄區居民,用於日常防範;同時,還用於在轄區中小學、幼兒園、社區、物業等單位開展治安防範和防詐騙宣傳,不定期組織消防演練,切實從思想上提高轄區居民防火、防盜、防詐騙等「民生小案」的認識和自我防範能力。

「我從2013年開始就開始自費印刷防範宣傳手冊發給社區居民,至今已經印了3萬8千餘份,從最初的3毛5分錢一份,現在都漲到了1塊錢一份。只要我能負擔得起,就繼續印下去,發出去,群眾的防範意識提高也得久久為功。」陳興珍笑著說。

不知不覺,當年來到社區警務室才37歲的陳興珍,今年已經55歲了,他說:「18年,不僅領秀城社區發展變化大,社區警務的服務渠道也發展變化很大。」

自從有了微信,陳興珍又一點點學習下載使用。他以「微警務+網際網路」為切入點,將社區和重點單位分類,按不同類型組建了校圈、商圈、社區、物業、重點單位、居委會等多個微信網格工作群。

陳興珍和居委會主任是網格長,32名社區幹部、物業保安經理是副網格長,410棟樓各有一名社區黨員為網格員,每個單位的保衛幹部和保安隊伍都是安保力量。「社區平安的『大合唱』只有指揮、伴奏、每個聲部都密切配合,才能達到『1+1+1>3』的治理效果。」陳興珍說。

2020年3月,正是疫情期間,育秀小學兩名10歲的小學生深夜離家出走,動用了多種手段和手機定位都沒找到,家長非常著急,又礙於面子不願意通過媒體擴大影響。

警務助理張國旺說:「陳大哥覺得不能再拖下去了,怕孩子發生意外,當機立斷,通過網格微信群向所有網格員發出通知。不到半小時,物業巡邏隊員就在小區的一個角落發現了兩個孩子。」孩子迅速找到了,家長和學校非常感動,專門送來了錦旗,社區群眾知道了,也紛紛給陳興珍豎大拇指。

走出領秀城社區警務室,轉到後院,可以看到一個方方正正的大機箱--無人機機站,集無人機庫和機場於一體,也是社區警務室最高警用裝備配置。在機站的旁邊,是幾壟齊刷刷的菜地,裡面種著大白菜,蘿蔔,青菠菜,香菜,芹菜,韭菜,大蒜等時鮮蔬菜,綠油油,長勢喜人。

「我從莒縣碁山農村出來當兵的,在農村就種過地,跟了我近10年的警務助理張國旺他們更不容易,掙得少,付出也多,菜種好了就讓他們帶回家,雖然不值錢,家裡人也高興。」在陳興珍心裡,他關心的總是社區群眾,身邊同事。

「我也得到很多社區居民的溫暖。有一次,我給八區一對小兩口調解吵架糾紛,女方母親一起參與的,看我咳嗽的厲害,咽炎,說話多,事後,老太太專門跑省中醫給我拿的藥,讓我泡水喝。我覺得做社區警務工作一定要將心比心。」陳興珍邊說邊請示無人機升空巡邏。

據統計,2020年以來,領秀城社區與2019年同比,警情下降16%,可防性案件立案下降39%。

陳興珍說:「我把家安在領秀城社區馬路對面,將來,退休了,社區群眾找我方便,我來社區看看也便捷。

無人機越飛越高,在領秀城社區樓群中靈活穿梭,陳興珍專注大屏,眼盯反饋,心無旁騖。

來源:濟公宣

文字:張航鷹 圖片:郝鑫城

責編:馬文靜 審核:宋健

相關焦點

  • 守護10萬人社區,民警陳興珍的「笨」辦法管用!
    社區的複雜往往與基層治理難度密切相關,面對已經達到 10.3 萬人的濟南市中區領秀城社區,如何做到「降警情,控發案,創滿意,保平安」,陳興珍不斷強化「服務+防範」、使用「傳統
  • 陳興珍:讓群眾心安的社區主心骨
    □文/本報記者 李 娜 通訊員 張航鷹 圖/郝鑫城在濟南市市中區領秀城社區,居民們一有事就喜歡打電話找社區民警陳興珍聊聊,不少人還直接跑去找他,哪怕只簡單說幾句話,也覺得心安。這份信任,源於18年來陳興珍對社區的守護和付出。擔任社區民警18年,陳興珍用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小事累積起轄區群眾的認同,用「傳統+科技」的方法築起了社區的平安。今年1至10月,10.3萬人的領秀城社區110警情同比下降16%,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9%。
  • 民警+快遞店老闆:微信群變身社區「小喇叭」治安工作如虎添翼
    其中,就有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南頭派出所南頭城社區警務室警長熊志宏與快遞點老闆周金平的身影。一年半來,熊志宏與周金平用11個500人微信群為社區居民的平安「站崗放哨」,大家明顯感覺生活更有安全感。守護平安:破解困擾多年的快遞難題2019年3月,熊志宏被調來南頭城社區,擔任警務室警長。這個社區地處深圳著名景點——南頭古城,轄區有兩所幼兒園、一所小學、高中,常住居民約有2.7萬人,加上古城保護與利用工程同步進行中。
  • 社區民警海嶽:警徽熠熠用心傳遞溫暖,全情奉獻守護社區平安
    今年44歲的海嶽,是和平分局小白樓派出所社區警務隊民警。身為社區民警,百姓眼中的他角色眾多,但歸根到底,就是為民謀實事、解難題。堅守基層崗位,在紛繁的社區工作中乘風破浪,海嶽曾多次連續被市局,分局評為信息採集能手,榮獲個人三等功三次,個人嘉獎五次,2016年獲得首屆「津城好片警」稱號,2019年第一季度榮獲「津城警星」提名獎。
  • 守護轄區實現「零發案」臺東派出所社區民警張法猛的「雷霆溫度」
    在嚴打整治攻勢如火如荼的初冬,市北分局各派出所基層社區民警在不斷開展嚴打整治發動宣傳的同時,結合「走進基層,融入群眾」體悟實訓,用溫情服務群眾,切實為轄區居民解決各種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過臺東派出所新華裡社區民警張法猛,人們零距離感受市北公安一手抓打擊,一手抓服務的「雷霆溫度」。
  • ...真心守護老街百姓平安——記焦作市公安局解放分局社區民警郜飛龍
    「給您老買點吃的,最近天氣冷,沒事少出門,多注意保暖……」送東西的警察叫郜飛龍,是市公安局解放分局民主派出所民權街警務室的一名民警。班大爺今年80多歲,無兒無女。十幾年來,類似眼前的這一幕,他已記不得發生過多少次。在班大爺的心中,郜飛龍不僅是一名社區民警,更是自己的親人。
  • 開車犯困喝紅牛不管用,聰明人想出「笨方法」,不知道的來學
    之前人們都會在車上帶幾罐紅牛,想要打盹的時候就喝一罐,可後來發現這種方法並不管用。開車犯困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周圍的風景都一個樣,時間久了就會引起視覺疲勞。再加上前一天晚上沒有休息好,開著開著車就有可能趴在方向盤上睡著了。但是這樣做非常危險,車主不能好好地把握汽車的行駛方向,撞上其他汽車的時候還沒辦法自保。
  • 【黃金30分欄目】犍為縣玉津派出所30名民警,用辛勞和汗水守護18萬人小鎮,上演一個個溫暖故事……
    守護這座古城的玉津派出所現有民警28人、輔警48人。轄區面積29.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2萬人,承擔著全縣70%的接處警任務,先後被授予「全國一級公安派出所」「全市示範城區公安派出所」,被公安部評為「人民滿意公安基層單位」,被省公安廳授予「最強支部」,多次被評為全市「十佳派出所」,2014年以來,目標績效考核連續六年榮獲「一等獎」。
  • 貴州安龍民警詹仁安:守護一方平安
    在貴州省安龍縣公安局棲鳳派出所,有這樣一位社區民警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滿懷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守護一方平安。他就是社區民警詹仁安。47歲的詹仁安,已經從警25年,作為大坪社區的管片民警,他始終把「腳勤、手勤、嘴勤、腦勤」作為自己服務社區群眾的行為準則,把「人熟、地熟、事熟、物熟」作為履職盡責的根本目標,用心用情為民服務。
  • 社區民警肖文奎「四字工作法」被總結推廣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邵渭濱 記者 陳奮翔)鹹陽市公安局秦都分局廣場派出所立足轄區實際,堅持民意導向,持續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力打造「紡機綜合警務室」,提升「紅日」義務巡邏防控隊和「小梁調解室」的警務實戰效能的基礎上,最近該所又認真總結了社區民警肖文奎「真、細、實、正」的社區警務「四字工作法」,並在全所推廣。
  • 抗擊疫情 有一個警種叫社區民警
    有這樣一個警種,在「民警」前面還有「社區」倆字,他們既是民警,也是社區的一份子,他們與衛生防疫部門、社區工作人員一道堅守在社區,工作在網格,奮戰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把政策宣講到群眾心中疫情期間,為了加大對疫情防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力度,社區民警配合街道社區開展宣傳活動,有針對性地做好公共場所、社區群眾的宣傳教育,加強對群眾的宣傳引導,提高群眾防禦意識,做到疫情防控人人知曉、人人參與。
  • 【教育整頓】先進典型(四)尹思丹:「最美女警」守護社區平安
    群防群治,依靠群眾共管社區 作為一名與群眾距離最近的社區民警,尹思丹積極履行職責,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熱心幫扶人民群眾、守護轄區治安穩定。尹思丹所管轄的區域因位置臨近銀川火車站、中關村創新中心、西夏古城等重點區域,治安情況呈現出務工人員多、流動人口多、拆遷返還房屋多、廉租房公租房多的「四多」特點,給開展社區警務工作帶來了不小的考驗。
  • 社區警長謝周弘:用忠誠守護百姓平安
    央廣網重慶10月16日消息(記者陳鵬)謝周弘,男,47歲,中共黨員,三級警督,現任重慶市渝中區公安分局南紀門派出所社區警長。從警26年,先後擔任社區民警、治安民警,專管民警、內勤民警、值班組長、派出所警長,由於他上得了「戰場」,下得了社區,管得了戶籍,抓得了治安,被轄區百姓和同事稱為派出所的「多面手」。
  • 【鄉村振興】山溝裡「刨金」 金剛纂村認準「笨辦法」
    你說人家別的地方都用新辦法種,咱咋還用這費力費時的笨辦法?」  「你就說你這兩年賣得好不好吧。」  「當然好啦!去年光柿子就收了2.6萬多元,脫貧不說,致富咱也有奔頭了,今年我看只能多、不會少!」  「為啥好賣?還不是咱這『笨辦法』!不打藥,施農家肥,個個沙瓤,還是原來的老味兒。」  馬廣業和李再坤的這番話,道出了金剛纂村「脫貧致富經」。
  • 銅警故事丨53歲社區民警老陳的故事
    今年53歲的陳德良是銅梁區公安局南城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被大家親切喚做「老陳」,他參加公安工作已有25年,先後在銅梁區公安局舊縣派出所、二坪派出所、福果派出所、交巡警支隊工作,今年也是陳德良從事社區民警崗位的第13個年頭。
  • 社區民警在身邊(87)|莫銳軍:警民聯繫卡及海報貼滿街頭
    莫銳軍作為東莞市公安局企石分局南坑警務室的社區民警,堅持立足轄區實際情況,充分踐行新時代服務宗旨,將排查解憂化解納入重點工作,對社區各式人群進行充分了解,積極構建和諧安定的轄區環境。一呼百應警民聯防,深度構建精準化防控機制!走進南坑村內,不僅在警務室內可以發現莫銳軍的警民聯繫海報。
  • 社區警務|加大溺水宣傳,社區民警每天步巡勸導
    12月6日下午,東莞市公安局企石分局江邊社區警務室社區民警黃文智帶隊在東江體育長廊一帶進行巡邏時,勸說正在釣魚的群眾。據了解,東江體育長廊是企石鎮的網紅景點,每天都有很多群眾前來遊玩,尤其是隨著體育長廊二期改造工程完工後,風景比以前更美,除了前來參觀的群眾還,還將一些釣魚愛好者吸引過來。
  • 城·事(382)自編自演情景劇 濟南舜華社區倡導節約糧食有妙招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醫扁鵲、名將秦瓊、名相房玄齡……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黃庭堅,詞人李清照、辛棄疾,著名小說家劉鶚,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濟南生活工作遊歷,故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之佳譽。  濟南,不僅人傑輩出,更有天賦地靈,風景秀麗,泉水眾多,城內72名泉爭湧,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久負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
  • 防疫一線的警察群像丨公明派出所民警張廣:「我是社區警長,就應...
    ▲圖片左邊為社區民警張廣張廣說:「社區工作是疫情防控的前線也是基礎,容不得半點馬虎」,接到任務後,張廣立即行動,連續多日和同事們爭分奪秒地開展摸底排查工作,不錯過一人,不漏查一戶,腳步遍及社區每一個角落。
  • 濟南醫療建設規劃公布,未來每100萬人口設置1個市辦綜合性醫院!
    根據公告,濟南市新增醫院規劃:在市域範圍內依據常住人口數,每100萬人口設置1個市辦綜合性醫院(含中醫類醫院)。在全市範圍內根據需要規劃設置精神衛生、腫瘤、康復等市辦專科醫院。新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劃:按照15分鐘生活圈理念,原則上每個街道設置一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口規模較大的街道,每超10萬人增設1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