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
浙江高校師生積極行動起來
發揮專長優勢
助力疫情防控
一起感受
在抗擊疫情中的「高校力量」
中國美術學院
眾志成城,以「藝」抗「疫」
來自祖國四面八方、身處世界各地的中國美術學院15位在校生和畢業校友「雲合唱」《世界為你醒來》。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中國美術學院湖北、溫州、台州籍師生以數百幅主題作品發聲:「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我們在行動。
《我願負重前行,換你歲月靜好》
《白衣戰士》
《目光》
_
浙江工業大學
參與新冠肺炎防治藥物科研攻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入「最吃勁的關鍵期」,揭開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SARS-CoV-2)發病機制和研發特效藥物是兩大緊迫的核心任務。浙江工業大學張文教授團隊正攻關浙江省科技廳關於2019-nCoV應急科研項目,與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幫助解決目前針對新冠肺炎無特效藥的臨床問題。目前團隊爭取儘快在新結構分子和老藥篩選方面有階段性實質成果,為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工大力量。
_
浙江師範大學
率先發布野生動物養殖業及從業人員安全防護指導辦法
浙江師範大學「省野生動物生物技術與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作為我省唯一一家為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利用提供技術支撐的省重點實驗室,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實施「人與野生動物共患病毒抑制劑的研發」等科研項目,依託實驗室開展病原體篩選監測、疾病防控等關鍵技術攻關。實驗室第一時間組織骨幹成員開展技術研討,在全國率先發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野生動物養殖業及從業人員安全防護指導辦法》和《全面禁止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拒食野生動物的倡議》,通過網站、微信公眾平臺面向社會尤其是野生動物養殖戶進行宣傳,對養殖企業、飼養人員進行疫病防控技術指導和培訓。同時,主動對接省市野生動物管理部門,為野生動物疫情監測提供技術支撐。
_
浙江理工大學
科技助力地方企業復工生產
針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進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復工」的情況,浙江理工大學新昌、甌海、三門等地方研究院積極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地方企業復工生產。
新昌技術創新研究院積極參加新昌科技局組織的企業復工技術服務專家團,打造「愛心科技人」平臺。與新昌泰坦股份有限公司對接,針對企業提出的技術需求,網上提供解決方案。同時,通過釘釘、微信等視頻連線,開展線上諮詢答疑,提供技術保障服務,解決企業關於轉杯紡紗機等技術難題。
甌海時尚智造研究院多措並舉,助力地方科技抗疫。一方面全力配合溫州市科技局,通過「制裡邦」關注企業技術問題,和企業進行線上溝通,幫助時尚智造企業復工復產;另一方面組織生科院黨員教師王毅剛教授團隊積極申報溫州新冠病毒防治應急科技專項項目「2019-nCoV特異性IgG和IgM的高靈敏時間分辨POCT檢測試劑的研製及應用」。同時,通過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好設計」平臺針對突發公共事件推進相關行業創新創業,建立相應產業大數據平臺,將溫州作為試點總結經驗,提交上級部門進行推廣。
三門研究院搭建平臺,暢通防護服企業溝通渠道。三門縣衝鋒衣產業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60%,是中國最大的衝鋒衣生產基地。為響應國家號召,企業主動轉產防護服。面對當前防護服面料供需信息並不暢通,供需難以對接的困難,研究院院長黃玉冰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為三門轉產防護服企業對接溫州服裝商會面料生產企業提供平臺,及時解決企業面料供應問題。
_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研發「超級殺菌機器人」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楊勇主持研發「超級殺菌機器人」,日前「馳援」武漢。這是國內首次在方艙CT機上使用殺菌機器人。2月15日早上,從一投入使用,一天內就馬不停蹄地檢測了200多名(疑似)病人。同別的CT機不同,這臺機器每兩次檢測之間幾乎不用「休息」,因為每次檢測後的CT機殺菌時間只需要3分鐘。後續還會有將近20臺發往武漢和全國各地,進行新冠肺炎檢測。
_
浙江工商大學
積極開展疫情應對研究
浙江工商大學相關部門和各二級黨組織動員師生發揮學科專業特色,合理安排科研計劃,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開展研究,撰寫了《新冠疫情對浙江省批發零售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等5篇研究報告呈送相關部門,積極為省政府決策提供諮詢。
_
中國計量大學
立足計量檢測 助力防疫前線
發揮科研優勢,攻堅疫情防控技術難題:俞曉平教授團隊啟動「新型病毒2019-nCov蛋白標準樣品研製」等項目,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快速準確診斷、全病程檢測以及藥物療效評價進行研究;伍義行教授團隊與浙大附屬醫院聯合申報新冠肺炎早期篩查和病程監測相關技術研發項目,同時採用冠狀病毒模式毒株進行篩選研究,以期為抗感染提供候選藥物;徐沛教授團隊正在開發支持任何擁有PCR或測序儀的實驗室遠程上傳其測定結果進行在線分析的工具,以便提高各地有基本檢測設備的單位參與病毒防控和相關民生工作的能力和貢獻度。
發揮專業技能,保障儀器校準快測得準:陳樂教授與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共同起草制定了《醫用電子體溫計檢定規程JJG1162-2019》,該標準的頒布為我國電子體溫計替代玻璃水銀溫度計工作做好了準備,目前正在研發用於生產廠家批量化出廠自動檢定用的單槽雙線電子體溫計出廠檢定生產線,並已獲多項相關授權發明專利,屆時電子體溫計的出廠檢定效率將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_
浙江中醫藥大學
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助力防疫
發揮中醫藥保健優勢,為普通人群「強基固本」。研究形成中醫藥預防建議方案,編輯節日防病三字經,多名中醫名家制定能增強抵抗力的保健湯劑,聯合浙江電視臺「養生大國醫」欄目組策劃製作中醫中藥養生專家系列訪談節目等。
發揮中醫藥預防優勢,為一線戰士「補中益氣」。積極運用中藥方劑、艾灸等中醫技術加強對一線抗疫工作人員進行防護,加班加點生產預防藥劑供一線工作人員免費試用。
發揮中醫藥治療優勢,為發熱病人「把脈開方」。學校葛琳儀教授領銜的省級中醫藥指導專家組在1月20日開始啟動中醫藥介入防治新冠肺炎疾病,推出了多個版本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推選方案。
發揮中醫藥文化優勢,為戰勝疫情「正本清源」,通過網絡新媒體廣泛傳播中醫藥文化,利用學校現有的兩所中醫孔子學院和三所海外中醫藥中心,積極向海外宣傳中醫藥在防治傳染病方面突出的特色和優勢,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
_
溫州醫科大學
發揮專業優勢助力疫情防控
溫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發揮科研人才和專業技術優勢,組織統計學、流行病學、地理信息系統、管理學科等10餘名相關專業科研人員組成疫情攻堅團隊,積極開展疫情分析和科技攻關工作。
副教授王怡第一時間赴市衛健委及市疾控中心駐點開展現場工作,每天參加市疾控中心的疫情數據收集與分析工作,對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徵進行分析,並提出科學的防控建議。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家毛廣運教授基於傳染病動力學模型(SEIR模型),計算溫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的基本再生指數R0等相關指標,並每日完成《溫州市轄區各縣區R0、新增病例、累計病例及其增速歷時性變化日報》,供上級領導決策參考。健康評價中心黃宏博士組織浙江省流域水環境與健康風險研究重點實驗室的王振峰博士、梅琨博士等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科研人員,開展疫情時空分析工作,並將結果及時共享。
_
浙江科技學院
開展方言疫情防控宣傳
浙江科技學院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葉晗帶領團隊,協同浙江省語保專家團隊,利用學院運營的浙江省語言資源保護宣傳平臺「浙江鄉音」微信公眾號,自1月28日起,每天一期推出「新冠肺炎」防疫宣傳方言版推文,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分享抗擊防範新冠肺炎知識,得到社會公眾和省內外語保專家關注和好評。
_
浙江樹人學院
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2月1日,浙江樹人學院醫學院教授、附屬樹蘭醫院副院長湯靈玲隨同李蘭娟院士赴武漢救治危重症病人,並承擔國家科技廳項目(2019-nCoV防控與臨床救治體系的建立和研究)子課題「2019-nCoV腺病毒疫苗以及臨床快速決策研究」。醫學院教授、樹蘭醫院感染科高海女在浙江全力搶救病人,協助李院士組織全省疫情防控工作體系的建立。學校醫學院教師陳科達為李院士科研攻關團隊成員,參與病毒的分離、藥物篩選和疫苗的研究工作。據悉,科研團隊目前已分離20株病毒,疫苗株已篩選鑑定完畢,正式進入第一代疫苗株擴增。
_
溫州肯恩大學
依託辦學特色助力打贏疫情阻擊戰
建立千人翻譯志願者團隊,可提供包括英語、德語、法語、義大利語、俄語等在內的31種語言翻譯服務,2月2日至4日晚,翻譯志願者團隊已完成105份文件翻譯,幫助39人次華人華僑及國際友人破解了在世界各地募集和採購醫療物資時所遇到的語言障礙。
建立溫肯親青籌平臺,發動來自28個國家的教職人員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溫肯校友和交換生採購醫療物資,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外援力量,至2月4日,平臺已募捐資金總額55842元,採購400個醫用N95口罩、3000副一次性滅菌手套、820套防護服、100副護目鏡、600瓶消毒液和400個民用普通口罩。
_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免費提供在線學習平臺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多個專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面向全國院校提供在線學習平臺。學院金融專業、國際貿易專業、網際網路金融專業、文秘專業等四個國家級教學資源庫,針對教師用戶、學生用戶、企業用戶和社會用戶需求,面向全國院校相關專業免費提供全部在線學習資源和平臺支持,全力保障各院校國際貿易類專業學生和社會學習者的在線自主學習需求。
_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在全國平臺進行視頻直播培訓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教師史秀玉作為浙江省唯一一所高校代表、全國兩所高職院校代表之一在「抗擊疫情安心行動」全國平臺進行了視頻直播,共有近3.5萬觀眾觀看。此次活動是由中國心理學會和中科院心理所聯合針對大學生疫情心理維護髮起的,全國高校心理委員研究協作組共篩選出20個專題培訓的18位專家,系列培訓共持續3天,每日都超過20萬人收看直播。
_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自製消毒洗手液備戰開學防疫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發揮精細化工技術專業優勢,加工製作消毒抗菌洗手液。精細化工技術專業老師們常常帶學生自製洗手液、肥皂、護手霜等,在工藝流程上相當有經驗,他們有的負責原料、包材採購,有的負責儀器設備、包材消毒,有的負責配方、原料核算,有的負責產品質量管理,有的負責灌裝、標籤製作,經過緊張的一天生產、灌裝、貼標等,在學校實訓室生產出了第一批230餘瓶洗手液。洗手液將派發至校園各洗漱點與衛生間,保障師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的衛生安全。
_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多語種翻譯疫情防控指南
2月7日,寧波市疫情防控「十二條」多語種版正式發布,這是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翻譯成果。學校組建了多語種師生志願翻譯服務隊伍,團隊內有11位老師,其中包括2名外教,還有4名留學生,團隊對接寧波市北侖區出入境管理局,高質高效地完成了英、德、日、韓、法、西班牙、阿拉伯等8個語種的翻譯工作,讓外籍人士更好了解疫情形勢和防控措施。
_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發揮優勢助力農類「三返」工作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發揮農類特色優勢,助力溫州農村農業「三返」工作。一是以線上培訓服務農民居家管控,第一時間向全市農民免費開放農民移動學習雲平臺「溫農雲」,幫助農民朋友足不出戶實現農業生產營銷等專業知識學習,利用疫情帶來的特殊「農閒」時期通過線上專家諮詢服務解決農業生產中積累的難點難題,豐富農民居家生活,增強農民居家意願。二是以科研優勢服務農業科學「返工」,通過釘釘、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報送、發布新冠疫情形勢下對溫州早茶產業、蔬菜春耕春種等生產的意見建議,引導農企農戶農民先謀定後「返工」,適時科學安全地恢復開展農業生產活動。
_
本期責任編輯:馬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