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漢春拍看點揭曉:永樂青花經典佳作亮相,瓷器、佛像精彩紛呈

2020-12-21 聯拍全球撿漏頻道

7月31日,中漢拍賣二〇二〇年七月春季拍賣會以總成交率65.75%,總成交額6,989,700元的成績圓滿收槌。

8月19日,中漢二〇二〇年八月春季拍賣會又將與藏家朋友們見面,此次拍賣分為猶珍—瓷器工藝品、瓷器工藝品2兩個專場,推出114件拍品,主要為明清瓷器和佛像藝術。

本次的焦點拍品為明永樂 青花葡萄纏枝四季花卉海波紋折沿大盤,青花葡萄紋大盤為明初青花瓷經典佳作,時代特徵鮮明,傳世不為多見,彌足珍貴。此盤造型飽滿周正,胎釉精良,燒造品質上佳,筆墨斑斕,畫工卓越,允稱一代名品。佛像方面,一尊十三世紀止貢巴像和清雍正鬥姆元君像也非常精彩。中漢拍賣八月春拍已上線聯拍在線預展,靜待各位藏家雅賞。

精品一覽

Lot 46

明永樂 青花葡萄纏枝四季花卉海波紋折沿大盤

規格:37 cm Diam.

起拍價格:3,000,000 人民幣

說明:青花葡萄紋大盤為明初青花瓷經典佳作,時代特徵鮮明,傳世不為多見,彌足珍貴。其造型、紋飾均呈現同時期西亞文化特徵,異域風情顯著,為當時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寫照。大盤呈折沿口,孤壁,平底,淺圈足,細砂底密布斑駁「火石紅」。胎質堅實細膩,施釉肥厚瑩潤。折沿口繪青花海浪紋,盤內外壁均繪纏枝四季花卉紋,盤心青花雙弦紋內繪葡萄,串實纍纍,藤蔓纏繞,筆法遒勁灑脫,點染恣肆,青花發色濃豔深沉,蘇麻離青深入胎骨,錫光斑駁,極具立體效果。此盤造型飽滿周正,胎釉精良,燒造品質上佳,筆墨斑斕,渾厚華滋,畫工卓越,華美堂皇,裝飾效果極佳,允稱一代名品。更兼品相完好,頗為難得。拍品與景德鎮陶瓷館藏明永樂青花葡萄纏枝四季花卉海波紋折沿盤形制、紋飾相同,可資參閱。

Lot 67

十三世紀 止貢巴像

規格:15.3 cm Height

起拍價格:680,000人民幣

說明:產地/風格:尼泊爾或西藏,馬拉王朝早期材質:紅銅鎏金說明:這尊造像在工藝上極為特殊,其選用精良的紅銅鑄造,胎體厚實,入手沉重。衣紋的表現手法、表面花紋的鏨刻方式都有著鮮明的尼泊爾風格特徵。與13世紀尼泊爾馬拉王朝的造像風格極為相似,例如,荷蘭藏家舊藏的一尊尼泊爾釋迦牟尼佛,細膩的銅質,雄渾健碩的身形,以及表面鏨刻紋的方式和圖案都如出一轍。由於尼泊爾和西藏兩地在佛教信仰的具體內容和修行方式上各有差異,尼泊爾不向西藏地區那樣對上師推崇備至,尼泊爾造像中幾乎難以見到上師造像。那麼這尊尼泊爾風格濃鬱產自何地呢?我們推測應該是西藏施主委託尼泊爾工匠在尼泊爾製作完成後,又送往西藏供奉。確切的來講,很可能是丹薩替寺或止貢替寺委託定製的。但其與裝飾在靈塔上的丹薩替寺造像又有區別,應屬於丹薩替寺風格中的早期樣式。總之,這尊止貢巴造像工藝精美,品相完好,表面鎏金亮麗、花紋精緻細膩,藝術造型栩栩如生,值得大家特別關注。這尊上師造像,額頭高廣,髮際線呈弓形,而且頗高,幾乎到達頭頂。面容平潤,面部修長,五官俊朗;雙眉如絲,斜入鬢角。雙目細長,宛如柳葉。鼻梁挺拔,雙唇微抿。目光低斂,表情寧靜安祥,嘴角流露出淡淡的微笑,似乎於入定中,體悟到法喜充滿的澄明。大師左手於腹結禪定印,右手置於膝前,自然下垂,結觸地印,雙腳結跏趺坐。其身姿造形與釋迦牟尼佛在菩提迦耶降魔成道時形象相同,寓意著上師已證得無上正等覺,與佛無二無別。大師肩胸寬闊,腰腹收束,上身挺拔。雙臂、雙腿的肌肉飽滿,渾圓有力,表現出上師健碩有力,充滿活力的體魄。雙手、雙腳圓潤飽滿、指關節靈動自如,似乎血脈充盈、富有溫度。上身內著交領坎肩,外披袒右式袈裟。衣物僅在衣邊領口裝飾簡潔的線條花紋,而不表現衣褶,衣物輕薄帖體,輕柔地裹住軀體和雙腿,更顯上師身體的魁梧健壯。袈裟表面以細密的、近似於連珠的線條,鏨刻出精美的纏枝花卉。下方承雙層仰覆式束腰蓮座,極富個性特徵。蓮座束腰極深,蓮瓣層次豐富,上下皆有三層;蓮瓣修長飽滿,秀美挺拔,瓣端微微翹起,極富內在張力。根據其五官相貌,結合其圖像學特徵可以推斷這位上師很有可能表現的就是止貢噶舉派上創始人止貢巴。止貢巴·仁欽貝(1143-1217年),尊稱吉天頌恭。公元1167年,吉天頌恭聽聞帕木竹巴大師盛名,前往西藏丹薩替寺師從帕木竹巴學法,證得「諸法真實」之智。雖然帕木竹巴大師足下弟子者眾多,然而止貢巴·仁欽貝卻是他尤為親近的高徒。因領受帕木竹巴大師的完整教法、秘密口傳、灌頂及證悟的加持等,在帕木竹巴大師圓寂之後,公元1177年至1179年,止貢巴·仁欽貝接掌帕木竹巴大師主持著名的丹薩替寺,並修造了丹薩替寺第一座舍利靈塔,開創了光輝燦爛的丹薩替寺藝術風格。1179年,仁欽貝說法至拉薩東北部墨竹工卡的止貢地方,隨後創建止貢替寺並長居於此。據《青史》記載,仁欽貝被認為是龍樹菩薩的化身,其足下眾弟子皆圓滿具足戒律,受到都松欽巴「猶如阿闍龍樹」的讚頌。丹薩替寺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桑日縣境內,縣駐地以南、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帕木竹渡口。這裡海拔4500米,足以俯瞰腳下數十公裡的雅魯藏布江。寺院依山而建,規模宏大,布局合理,整體建築群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500米,佔地面積約30多萬平方米。1158年由噶舉派僧人多吉傑布創建,建寺之後,多吉傑布在該寺收徒傳法十多年,因其地名叫「帕竹」,該派發展為帕竹噶舉派,丹薩替寺遂成帕竹噶舉派的主寺。多吉傑布本人也被稱為帕木竹巴。多吉傑布時期,丹薩替寺僅有其修行用的一間屋子。1198年起,方由多吉傑布的兩位大弟子直貢巴、達隆唐巴開始修建祖拉康大殿。丹薩替寺的宗教地位非常高,到14至15世紀時已是西藏地區最富裕、最重要的寺廟之一。丹薩替寺不僅有著悠久、輝煌的歷史,在當今,提起該寺,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莫過於他精美的造像藝術。丹薩替寺造像,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它是從 13 世紀末至 15世紀上半葉,在地方豪族的經濟支持下,在西藏佛教藝術走向成熟的背景中,在佛教各宗派繁榮發展的環境裡,造就出的瑰麗輝煌的奇蹟。這種在汲取外來養分的基礎上,創造出的新風格,將造型之誇張、色彩之豐富、裝飾之華麗都渲染到了極致。

Lot 6

清雍正 仿官釉鬲式三足爐

規格:12.5 cm Diam.; 12.4 cm Height

起拍價格:80,000 人民幣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拍品造型、釉色仿自南宋官窯鬲式爐,幾可亂真,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青花篆書款,殊為罕見,查閱海內、外公私庋藏圖籍,尚未見有落雍正款識之相同器物,近乎存世孤品,彌足珍罕。由款識考量,拍品燒造時間當屬雍正晚期年希堯督窯、唐英協理陶務時期。拍品肩飾一週弦紋,扁腹下承三足,腹部與足外側出筋,器型昂然挺拔,古雅周正。全器滿施仿官釉,釉層光潤凝厚,開片錯落有致,形色相融,韻味幽遠。雍正御窯仿宋代名窯器物的燒造技術非常成熟,仿官、哥窯器尤為令人矚目,拍品即屬一例。耿寶昌《明清瓷器鑑定》載:「此時開始仿製宋代官窯釉,燒造十分成功……官窯款識六字為青花篆書;無款之器,為有意摹古」。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可見器型、釉色、開片相類三足爐,均為無款之器。拍品三足足端露胎,可見錐形楔釘入骨,或因鬲式爐下設高足,為保證燒造質量與成功率,因而以支釘楔入支撐。此燒造細節匠心獨具,令人耳目一新,對研究當時仿古瓷器燒造工藝頗具學術價值。舊配硬木蓋,蓋上鏤空三朵如意雲頭紋,蓋鈕原或嵌玉、寶類爐頂,現已遺失。

Lot 25

清乾隆 青花團壽纏枝寶蓮雙螭耳鹿頭尊

規格:44.1 cm Height

起拍價格:700,000 人民幣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拍品雄渾健碩,裝飾效果俊麗明快,為乾隆早期御窯廠為宮廷燒造的陳設大器,業內習稱「唐窯」制器。清宮檔案中習稱此類器型為「天祿尊」。拍品胎體厚重,施釉瑩潤亮潔。肩部飾對稱如意雲耳,口沿飾一週錦地團壽紋,腹部繪飾纏枝蓮紋,寓意福壽連綿。構圖、紋飾及繪畫風格極具本朝特徵,兼具前朝雅韻,卻慕古而不泥古;紋飾渲染層次分明,其中纏枝蓮花畫法更具西洋繪畫特徵。通體青花發色悅目,紋飾精細秀美,極具朝堂氣息。

Lot 49

明嘉靖 紅地綠彩松鹿紋臥足碗

規格:12 cm Diam.

起拍價格:80,000 人民幣

款識:「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說明:拍品為淺碗,敞口臥足,通體以釉上五彩之紅綠彩為飾,間以墨線勾勒。其造型、工藝、釉彩均充分體現了嘉靖御窯彩瓷的典型特徵,結合所繪紋飾考量,卻極為少見。查索海內外公、私收藏著錄,未見有完全相同者,存世罕見,寥若晨星,其收藏價值不言而喻。拍品造型沉穩古拙,碗內外壁均以礬紅彩為地,色如棗皮,靜穆深沉。碗心以綠彩繪仙桃靈芝,外壁繪松鹿圖,間以松樹、拳石、靈芝、花草,枝幹遒勁,花葉繁茂,群鹿或駐足、或回望,姿態各異,綠彩上均以墨彩勾勒線條,用筆紛披利落,色彩對比鮮明,畫面樸雅遒麗。鹿通「祿」,居於山林生性恬淡,與道教追求的清靜寡慾、無為而治處事方式相通,常為神仙坐騎。松樹冬夏長青,凌寒不凋,更被道教視為「仙樹」。嘉靖篤信道教,御窯廠為迎合帝王喜好,因而以松鹿為主題裝飾器物,彰顯「呦呦鹿鳴,德音孔昭」之意。

Lot 70

清乾隆 天青釉玉堂春瓶

規格:36 cm Height

起拍價格:150,000 人民幣

記錄:北京拍賣會,2007年8月20日,編號1651

款識:「乾隆年制」四字雙行篆書款

說明:此瓶撇口,長頸,直圈足,胎質堅實細膩,內壁與圈足內施白釉,外壁滿施天青釉,呈色純正,青中微微閃白,釉色勻淨,瑩潤光潔,為乾隆朝單色釉佳品。清代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天青釉瓷器,以清三代最為著名,其仿自汝窯,呈淡灰藍色,分為釉面有開片和無開片兩種,有開片者居多。此瓶無開片,即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所說的「仿鐵骨無紋汝釉」。

Lot 98

清雍正 黃地綠彩團龍紋碗一對

規格:14.4 cm Diam.

起拍價格:750,000 人民幣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說明:拍品為清代御窯經典品類,雍正朝製品則較為罕見,形制端雅俊秀,碗內外壁均施雞油黃釉,其上以暗刻施加綠彩繪製紋飾,釉彩細膩滋潤,光潔瑩亮。碗心於弦紋內繪立龍,外壁飾四組團龍戲珠紋,間以「壬」字祥雲,龍身遒勁矯健,極具皇家氣息,近足處飾一周仰蓮瓣紋。黃地綠彩雲龍紋瓷器常見雙龍趕珠紋,拍品刻飾四組團龍,較為別致。成對傳世,殊堪珍賞。

Lot 99

清乾隆 仿鈞紫金釉描金雕瓷韋陀立像

規格:52 cm Height

起拍價格:300,000 人民幣

說明:韋陀菩薩,又稱韋陀天,為佛的護法神。自宋代起,中原寺廟中供奉韋陀,常聳立於彌勒佛像法身之後,背向而立,護持佛法,扶助出家人。拍品面容飽滿,鼻梁高挺,垂眼俯視,雙手合於胸前。身材魁梧壯碩,形象威武剛毅,作武將裝扮,頭戴鳳盔,身披鎧甲武袍,腳蹬如意頭戰靴,衣袍飄揚飛動,極富動感。尊像面部、手部以泥金為飾,戰袍、盔鎧以紫金釉為底,彰顯金屬質感,加以描金龍紋、雲紋與纏枝花卉紋等紋飾,鎧甲正麵塑有獸首,象徵韋陀菩薩的力量和威嚴;飄帶、冠頂、靴頭及腳下底座均以仿鈞釉為飾,藍紫交融,顏色瑰麗。此尊瓷製韋陀造像造型生動,鏤雕、捏塑工藝嫻熟精細,以各色釉彩表現不同材質衣物、配飾,設色華美而不失典雅。拍品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仿鈞紫金釉描金雕瓷韋陀立像燒造年代、製作工藝相同,可資參閱。

Lot 105

清乾隆 青花雲龍紋碗一對

規格:14.5 cm Diam1.; 14.7 cm Diam2.

起拍價格:380,000 人民幣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拍品形制周正端秀,釉質肥潤勻淨,通體青花為飾,口沿及足牆飾雙圈青花弦紋,碗外壁繪雲龍紋。二龍首尾相接,一前瞻,一後顧,追逐嬉戲,極富動感。蒼龍雙目圓睜,鬚髮橫飛,豎角張吻,五爪如輪,肢體矯健,遒勁有力,間以壬字祥雲紋。拍品青花發色幽菁亮麗,筆觸細膩,繪工精細,為乾隆朝青花佳品。

Lot 52

清早期 銅鎏金寶珠鈕蓋罐一對

規格:32.5 cm Height1; 8305.2 g Weight1; 32 cm Height2; 8248.7g Weight

起拍價格:180,000 人民幣

款識:「宣德年制」四字單行篆書款

說明:拍品形制規整端莊,飽滿圓碩,配有拱頂蓋,上設寶珠鈕。通體素麵無紋,罐蓋、身通體鎏金,金水厚實,華貴亮麗。罐底、罐內及蓋內可見銅料原色,近於熟棠慄色,寶光內斂,包漿瑩潤。其造型與藏傳佛教中佛供八吉祥之「寶罐」相類,或為佛前供器。寶罐梵語稱「KALASHA」,象徵阿彌陀佛也象徵靈魂永生,其內常裝淨水與寶石,並插孔雀翎或如意樹,即象徵著吉祥、清淨和財運,又象徵著俱寶無漏、福智圓滿、永生不死。如拍品類銅鎏金寶罐,殊為罕見。拍品銅質精純,上手沉墜,鎏金保存完好,成對傳世,殊為珍罕。

Lot 53

清早期 銅錯金銀饕餮紋貫耳大瓶

規格:58 cm Height

起拍價格:250,000 人民幣

說明:拍品仿漢饕餮尊而制,撇口束頸,兩側設貫耳,鼓腹高足,體量雄渾碩大,古樸敦厚。既保有高古禮器之端莊穩重,又創新增添幾許靈秀之感,慕古而非泥古。頸肩、近足處刻回字錦地紋,束頸、貫耳、足脛加飾夔龍紋,腹部以饕餮獸面紋為主體,上古兇獸雙目炯炯,獸鼻凸起,獠牙畢露,神態威猛。通體紋飾錯金、銀絲,並以鎏銀妝點紋路,起畫龍點睛之妙用。所用銅料精純,供奉保養完好,包漿光澤沉穆,金銀色澤華美,與銅身對比強烈,裝飾繁縟奢華。《西清續鑑乙編(二)》中所載「漢饕餮尊」之形制、紋飾與拍品極為相類,或為鑄造時仿效舊器,可資參考。

Lot 58

十七世紀 紫金琍瑪乃瓊護法

規格:18.5 cm Height

起拍價格:550,000 人民幣

來源:德國私人藏家舊藏,上世紀60年代購於印度

說明:產地/風格:扎什倫布寺風格材質:紫金琍瑪(造像),紅銅鎏金(臺座),局部彩繪這尊乃瓊護法像工藝精美,題材少見。上身以紫金琍瑪鑄造,造像表面光澤瑩潤,寶光內涵,局部隱隱泛出紫紅色以及五彩光暈。下方雙層卡墊式的臺座以紅銅鎏金鑄造,從底部可以看出,兩部分鉚合在一起。從工藝特點來上看,這造像可能出自扎什倫布寺附近的扎西吉彩。乃瓊護法所代言的神靈叫多吉扎丹,它是「傑布古阿」 (即五明王)神,中語之王戰神一男的大臣。但是,一般情況下多吉扎丹更多地以「白哈爾」(五明王中的事業王)的化身而顯現並為眾所周知。乃瓊護法神的道場或者神壇一般在乃瓊寺和桑耶寺中。乃瓊護法亦有多種形象,此為一面二臂坐姿像。頭戴頭盔,頭盔上以五個頂上帶有摩尼寶的骷髏裝飾,表明他是一位憤怒護法的形象。他面龐方正飽滿,面生三目,三目圓睜,目光如炬,炯炯有神。紅色怒發露出頭盔的邊緣,鬚眉如火,下頜有捲曲鬍鬚,連於兩鬢。鼻梁挺拔,鼻翼寬闊。張嘴齜牙,露出潔白的牙齒。表情忿怒,顯示出威武勇猛之氣,而不像其他憤怒護法神那樣給人以恐懼怖畏之感。乃瓊護法左手當胸結斯克印,右手置於膝前作持物狀。結合唐卡壁畫中乃瓊護法的形象,其左手原應持有絹索,右手原持三叉戟。雙腿微曲,自然放鬆的坐於方形臺坐之上。護法神四肢圓潤,肩胸寬闊,腰腹圓鼓,身形飽滿,顯得極為魁梧健碩。肩披披肩,身穿鎧甲,胸前戴護心鏡,下方墜以彩色絲帶,腰間束以獸頭腰帶。上身鎧甲鱗片細密,下身鎧甲鱗片寬大,呈三杈狀編織紋,下擺邊緣飾如意雲紋。乃瓊護法在結實厚重鎧甲的襯託下更顯威武勇猛。乃瓊護法神屬於世間護法神,最初只是蓮花生大師和桑耶寺的護法。隨著藏傳佛教的發展,又受到格魯派領袖的推崇。在格魯派中乃瓊護法是哲蚌寺、達賴喇嘛及甘丹頗章政權的最主要的護法神之一。乃瓊護法在世間的代言人被封為大喇嘛,官至三品。神巫通過宣諭參與甘丹頗章政權的各種行政事務,在近代以來西藏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達賴、班禪喇嘛轉世靈童的尋訪和認定過程中都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乃瓊護法神還具有財神的屬性。創建於八世紀中葉的桑耶寺,其中間為須彌山、四大八小十二洲等,其中北面的於喬拉婆洲也被稱為白噶爾財庫殿,在西藏曆書《賢者喜宴》中簡稱為「白哈爾殿」,該殿的作用是「儲備財物」,後來,為了給桑耶寺請一尊護法神,「於此白哈爾洲立國王之根基」,才從異域迎來了「龍王的外甥」或「霍爾之木鳥神」供奉在此殿。由此,這尊護法神以寺立名,稱為白哈爾,此時白哈爾一詞專指桑耶寺的護法。後來,這一護法神廣泛被藏族及其他民族的民間所接納,並以其職司崇奉為財寶守護神。

Lot 59

清乾隆 紫金琍瑪藏王

規格:20.8 cm Total Height

起拍價格:700,000 人民幣

說明:產地/風格:北京宮廷材質:紫金琍瑪 局部彩繪這件工藝精良的紫金琍瑪造像,題材極為少見,表現的應該是歷代藏王中的一位。藏王頭束高髮髻,以白色巾帶纏束,餘發自然垂落於兩肩。頭戴五葉寶冠,冠葉雕飾精美,葉片上留有鑲嵌寶石的凹坑。藏王呈國字臉,額頭飽滿,眉如臥蠶,眉端微蹙,恰如蠶頭。雙目圓睜,眼球微微隆起,目光犀利,炯炯有神。鼻若懸膽,鼻梁挺直,兩翼寬闊。下方薄唇微啟,露出白牙。雙頰豐潤,下頜飽滿。雙耳輪廓優美,大小適中,耳垂上留有孔洞,原應戴有耳璫。藏王面露嗔慍之色而含悲憫之情,威而不怒,表情介於寂靜與憤怒之間。藏王右手上舉於前方,作持物狀,大拇指帶有指環;左手平放於腰間,最初或託有法器。雙腿分開騎跨於駿馬之上,雙腿一前一後,似用力踩前馬蹬。整個身子非常靈活生動,展現了藏王騎著駿馬,奔弛於雪域高原之上的一個瞬間。藏王身穿藏袍,衣飾結構複雜。上身內著交領長衫,領口呈波浪狀起伏。胸前系帶打結,腰帶亦成蝴蝶結形狀,兩端飄垂而下。下身著長褲,腳蹬藏靴。外披長袍,衣袖飛揚於兩肩之上,隨風飄動。衣袍大小適中,在衣物的襯託之下,藏王的身體更顯高大魁梧。衣褶自然流暢,表現出衣物輕柔的質感。整體顯得端莊典雅。這尊造像根據其頭飾來看,其表現的是藏王的形象。按照傳說中的說法,悉補野部落的贊普共傳了31代,聶赤贊普是西藏歷史上的第一代藏王,是西藏山南雅隆一帶的地方首領,由他開始的王統在史上被稱為「悉補野王統世系」。包括天赤七王、上丁二王、地賢六王、德字八王、贊字五王等。藏文史料《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紅史》、《雅隆尊者教法史》等書中都提到了這些贊普的名字。這31位藏王的最後一位便是南日松贊,他便是松贊幹布的父親。松贊幹布建立吐蕃王朝,朗達瑪共傳9王,這便是西藏前弘期的整個王統世系。這尊紫金琍瑪藏王像,便是歷代藏王中的一位。歷代藏王在造像以及一些文學作品當中都是一個人們喜聞樂見的主題。但藏王人數眾多,而且時間久,具體形象多不固定。因此,除了常見的幾位,比如松贊幹布,赤祖德贊等人較容易辨認,其餘的藏王只能根據題記來確定。這個藏王的具體身份的確定,還有待更多的證據發現。但無論如何,這尊工藝精良、形象生動的藏王像依然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表面包漿瑩潤,光彩絢爛。即使時間久遠,依然遮擋不住它內在的光彩。這種紫金琍瑪,通過其材質、工藝細節來看,應為乾隆宮廷內務府造辦處所造。

Lot 62

清乾隆 六品佛樓金剛威光菩薩像

規格:12.6 cm Height

起拍價格:350,000 人民幣

記錄:天津文物,2019年11月17日,編號732

款識:「大清乾隆年敬造」七字單行楷書款、金剛威光菩薩、瑜伽根本

說明:產地/風格:北京宮廷材質:黃銅合金,肉身泥金,局部燒古說明:金剛威光菩薩,梵名 Vajra-tejas。為密教金剛界三十七尊中,十六大菩薩之一,南方寶生如來四親近之一。位居金剛界曼荼羅南方月輪中,寶生如來之右方。又稱金剛日菩薩、金剛光明菩薩。別名金剛威德菩薩、最勝光菩薩、摩訶光焰菩薩、金剛輝菩薩。此尊表寶生如來光明之德,彼以一切如來之福德大威光,遍照有情界,破無智之暗。菩薩為一面二臂,頭戴五葉冠,葫蘆型髮髻,耳後有束髮繒帶,寂靜相,袒露上身,肩披帛帶,下身著裙,配飾二璫,項鍊,臂釧,手鐲,腳鐲,雙手捧帶流蘇方巾,方巾上置一園鏡。密號威德金剛、威光。本尊為乾隆六品佛樓佛像精品。蓮座正面鑄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楷書陽識,下沿鐫刻「金剛威光菩薩」尊名,背後是「瑜伽根本」次第部屬名。金剛威光菩薩位於六品佛樓中的四室瑜伽根本品的西壁佛龕第一層第五龕。

Lot 63

元末明初 阿彌陀佛像

規格:26.6 cm Height

起拍價格:200,000 人民幣

說明:產地/風格:漢藏風格材質:銅鎏金說明:此尊造像面如滿月,肉髻高隆,國字臉,廣顙豐頰,雙耳垂輪,目光下斂,唇角略翹含笑。身著袈裟袒右襟,雙手結禪定印,肩臂腿腹處,衣紋褶皺、轉折起伏,自然流暢。雙層仰覆蓮座飽滿清晰,上緣環飾珠紋一周,細緻精美。這尊佛像雖沒有款識,但與「錢塘陳彥清造」款的佛像頗為相似,表明這兩著有著密切的關係。陳彥清,錢塘人(今杭州),元末明初活躍在錢塘,永樂時被封進京,為皇家制佛像供器,是永宣時期制佛名家。陳彥清所造佛像風格上與元末明初宮廷造像有著密切的關係,元代宮廷遺風甚濃。此像漢藏藝術風格交融一體,佛陀頭頂有髻珠,衣褶自然流暢,漢地造像風格影響頗深。造像表面鎏金璀璨,品相完好,而且體量較大,屬是尊極具特點的精品之作。2017年倫敦富蘇比秋拍中的一尊同題材同體量的作品,可相互參閱。

Lot 65

明 銅韋馱坐像

規格:44.3 cm Total Height

起拍價格:280,000 人民幣

說明:產地/風格:中原材質:銅說明:韋馱為四大天王屬將之首,雖為武將,卻兼有護法神之責,於廟殿中鎮衛邪魔,於民室中護家鎮宅。此尊韋馱坐像體量高大,端坐之姿威風凜然。面部寬平,兩頰豐盈,容貌慈善,面帶微笑,眼角上挑,鼻梁高挺,頗具撫慰、護佑之感。頭戴鳳冠,冠瓔高聳,身披鎧甲戰袍,肩腹飾有獸首,標明其武將身份。左手扶於膝上,右手微抬,帔帛繞手臂、肩背翻飛,左右相較不完全對稱,更添飛舞之意。尊像由銅鑄成,細節處尤可見鎏金痕跡,面目生動,鱗甲細膩,工藝嫻熟精湛,頭身比例合宜,時代特徵鮮明。附舊配底座,殊為難得。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可見銅鎏金韋馱像(高31.8釐米),鑄造手法、坐姿、面容、衣飾均與拍品極為相類,可資參考。

Lot 66

明早期 十王圖之第十殿轉輪王

規格:83 cm Length; 156 cm Height

起拍價格:200,000 人民幣

記錄:紐約蘇富比,2018年3月24日,編號1877

說明:產地/風格:宮廷材質:絹本彩繪說明:地獄十王圖像所體現的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地獄觀念,其所據文本源自佛教唐《十王經》,但十王地獄圖像在以後的發展中,產生了不少的變化,而且也超出了佛教的範圍。《十王經》的最大特點就是將佛、道和民間信仰三者合一。「十王」信仰不僅在古代中國社會十分流行,而且傳播至朝鮮、日本和東南亞等地。據《玉曆寶鈔》論述地獄十殿閻王及所轄地獄情形,十王名號依次為:一殿秦廣王,二殿初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閻羅王,六殿卞成王,七殿泰山王,八殿平正王,九殿都市王,十殿五道轉輪王。眼前這幅精美的繪畫表現的是十殿閻王中的第十殿轉輪王。畫面中轉輪王呈帝王形象,頭戴十二旒冠冕,國字臉,面龐修長,形象莊嚴肅穆。身著龍袍,雙手攏於袖中,俯案座於寶榻之上,俯看著案下的地獄眾生。畫面中共描繪陰間胥吏、侍從、鬼卒20餘位。轉輪王右側站立手捧印璽的侍女;左側有兩位判官手捧卷薄,稽查到案陰魂生前之善惡。畫面下方共五組內容,分別描繪到案者的種種不同情形。由上而下,第一組,一位陰帥前方跪著戴枷鎖的一男一女,陰帥手持長槍刺穿男子身體。第二組,一位身著紅色長袍的判官,手持長卷,前方犯人正執筆畫押。第三組,一位鬼卒正打開犯人枷鎖,令其接受刑罰。第四組,三位鬼卒相互配合以磨盤碾磨罪犯。第五組亦有三個鬼族對罪犯實施絞刑。畫面內容豐富,尤其是下方種種刑罰,令人不寒而慄,使人警醒,讓人們相信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從而達到導人向善的目的。畫面內容豐富,人物形象眾多,極富個性,栩栩如生。線條流暢,勾描細膩,極富藝術功底。色彩豐富,清麗典雅並富有表現力。尤其是轉輪王身後的屏風、柜子、寶榻等處的龍紋、雲紋極為生動,與明代宮廷繪畫的代表法海寺壁畫有諸多相似之處。其最初也應供奉於某座皇家寺廟或道觀。類似的作品,法國吉美博物館有一套,共有4 張,可資參閱。

Lot 77

清雍正 鬥姆元君像

規格:66.6 cm Length; 110 cm Height

起拍價格:880,000 人民幣

說明:產地/風格:北京宮廷材質:絹本礦物彩繪

Lot 82

明 銀鎏金龍紋板

規格:15.4 cm Length; 19.8 cm Width

起拍價格:120,000 人民幣

記錄:倫敦蘇富比,1996年12月17日,編號181洛杉磯佳士得,1999年5月7日,編號100

說明:拍品呈長方形,通體以衝壓工藝裝飾,板正中為一條盤龍,姿態靈動,纏繞於樹木之上,樹枝蔓生為卷鬚三葉草紋,枝葉蔓布四周。銀板鑿刻捲曲雞冠花紋,四角及邊沿上有成對孔洞,或為懸掛之用。拍品整體紋飾密而有序,工藝繁複,為遼代金銀器之精品。遼代佛道融合,四神圖像頗為盛行,拍品或為四神中的東方之神-青龍。

Lot 88

明早期 水月觀音像

規格:61.4 cm Height

起拍價格:360,000 人民幣

出版:《懷古堂》,懷古堂出版社,2000年,頁226,圖74

款識:銘文:觀音菩薩一尊,願保母平安,家道興隆;洪洞縣白石裏白石村信士程天慎母曹氏承

說明:產地/風格:山西,洪洞縣。材質:銅合金,彩繪說明:水月觀音又名觀自在觀音,乃是大慈大悲之化身。此尊水月觀音髮髻高束,頭戴寶冠,髮絲縷縷可見,刻畫精細入微。臉頰豐腴圓潤,面容秀美慈祥,眉如彎月,眼瞼低垂。身著天衣,胸佩瓔珞,成如意坐姿,右腿曲蹲,左腳跌坐於臺座之上,右手微抬搭於膝頭,左手立於身後支撐,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此種坐姿為水月觀音特有坐姿,充分體現其流暢的線條與優美的身姿,象徵清靜自在、與世無爭。觀音坐於草蓆墊之上,墊下又設覆蓮花臺。高臺中空,前刻盤卷遊龍,左右後側刻有銘文,指明造像的產地和供養人。此類鑄字觀音尊像多為鐵製,銅鑄殊為少見。坐墊、衣襟上猶可見彩料痕跡,存留至今,實屬珍罕。

Lot 127

清早期 竹雕赤壁賦圖筆筒

規格:12.5 cm Max Diam.; 15.4 cm Height

起拍價格:20,000 人民幣

記錄:北京誠軒,2006年6月5日,編號0147

說明:拍品以竹節橫膜為底,下隱三矮足,匠心獨運。外壁採用深雕、透雕、高浮雕相結合之技法,鐫刻《赤壁賦》中主客泛舟之景。松柏古木掩映,山巒林壑交錯,輕舟於疊嶂中半出,老翁搖擼把槳,小童烹茶侍奉,蘇子與客圍於幾邊,高談闊論,開懷斟飲,以景論情。構圖疏密有致,人物表情生動,刀法峻利圓熟,整體感極強,兼具精雕細琢之功,景、韻俱佳,允稱妙品。北京保利曾於2011年拍出朱小松款竹雕赤壁賦筆筒,刻工、構圖皆與拍品相類,可資參考。

Lot 128

清乾隆 "板橋道人"款竹石圖筆筒

規格:6.5 cm Diam.; 12.1 cm Height

起拍價格:200,000 人民幣

記錄:上海中漢,2013年10月17日,編號005

說明:拍品小巧秀雅,氣度嫻美,口沿砑磨圓滑,底設三矮足,包漿亮麗,品相完美。外壁陰刻幽篁靈石,後落「板橋道人」款。整器刀法深竣爽利,以畫入刀,運刀如筆,竹葉簡勁,竹節挺拔,竹旁拳石,數刀而就,嶙峋特異,風格獨具。配日本舊桐木盒,盒蓋墨書題記:「板橋道人自刻筆筒」,「曾觀板橋道人《蘭竹畫冊》,今又觀此筆筒,刀法筆法皆無異,以知其為真物。嗚呼!道人之腕力無後世可及者。梅屋生觀並題」,後鈐雙印款。「板橋道人」,或為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等,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進士,「揚州八怪」之一。一生筆耕不輟,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於世,尤以竹畫為絕。板橋先生畫竹,以形寫神,既得竹之自然清雅,更表文人高風亮節。拍品與上海博物館藏清乾隆八年周顥作竹刻竹石圖筆筒形制、刻工相類,可資參閱。

相關焦點

  • 從永樂御製唐卡到宣德青花大碗:「永樂大帝的世界」還聚集了哪些拍場天價古董
    3.48億港元拍下的「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以及其他14件包括鄭和《發心書寫金字經》、瓷器以及佛像在內的文物。兩年前,出現在香港佳士得秋拍的一件「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引起幾位藏家的關注。這是目前所知3件「永樂款」刺繡唐卡中的一件,尺幅巨大,工藝精妙。另兩件永樂款唐卡則藏於西藏大昭寺。為了拿下這件罕見文物,劉益謙以高出之前心理價位的3.48億港元(約2.78億元人民幣)在競拍藏家中獲勝,並在第一時間這樣形容自己的心情:「硬從老外手上奪愛了,競奪過程好辛苦,任性」。
  • 永樂皇帝的瓷器,你知道多少?
    青花及紅釉瓷器。甜白釉色創燒於永樂,恬靜優雅,開創白瓷新面貌。青花瓷器的造型豐富多變,有許多文化交流下產生的新器形。紅釉瓷器光瑩鮮豔,也成為後世追仿的對象。在朝廷的要求和監督下,瓷器先由內府「定奪樣制」,才發給窯廠照樣製作。官用作品器形規整、釉色純正、紋飾合於規範的現象在此時開始建立。不合標準的作品往往被刻意擊碎,掩藏起來,燒成的瓷器則作為國家禮儀或宮廷日常之用,或成為賞賚外交邦國的禮物。
  • 2018年北京中漢春拍——瓷器工藝品專場
    ,2017年,頁242,圖87款識:「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說明:拍品為康熙朝青花文房佳作,畫工精細,畫意清高,盡顯康熙青花灑脫之美。、幹時期御窯青花經典品種,紋飾、畫工仿宣德青花風格,裝飾效果亮麗華貴,宮廷氣息十足。
  • 蘇富比秋拍永樂佛像拍2.36億 助推投資熱潮(圖)
    蘇富比秋拍永樂佛像拍2.36億 助推投資熱潮(圖)   天價佛像助推投資熱潮  今年4月,本報就曾提到,在春季的紐約拍賣會上,不少中國買家不遠萬裡前去「搶購」佛像,當時就有專家告訴記者,佛像就是古代的雕塑,價格隨市場關注度的提高而不斷升高,但對比同時期的瓷器來說價位依然偏低:「瓷器板塊有蘇富比佳士得的推波助瀾,拍出億元已不是一件稀奇事,而佛像能上億元的就只有那麼一兩件。
  • 臺北故宮永樂帝最愛的瓷器,你一定要看看!
    明朝永樂時期的瓷器藝術獨創與多元兼具,堪稱東亞工藝美術史的高峰。「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六百年歲月的洗禮,更顯寶貴。
  • 中漢拍賣:秋季專拍中那些大雅之風,明代青花瓷器的瑰麗之態!
    這種低錳高鐵類的鈷料與中國傳統的瓷器達成了完美的結合,其呈色濃重青翠,且色性安定,落於精淘細制的高嶺土瓷胎上,呈現出無法複製的瑰麗之態,在明以前只是鳳毛麟角的青花瓷器,因為永樂帝朱棣授意下的數次遠航,得到了極大的改進與豐富的創新,逐漸推廣並成為中國瓷器中的著名品類,乃至為全世界所嘆服與喜愛。
  • 專訪仇國仕|細說「天民樓」藏瓷 | 明代最好的青花 - 永樂、宣德
    我們特意訪問了仇國仕(Nicolas Chow),讓這位亞洲區主席為大家細說「天民樓」藏的永樂、宣德青花,一同了解這個明代青花盛世的典雅美學。仇國仕|蘇富比亞洲區主席仇:我們今次呈獻的瓷器,來自鼎鼎有名的「天民樓」藏竇,屬收藏家葛士翹先生所有。
  • 成化瓷器不僅有鬥彩,青花一樣舉世無雙
    ↖ 點擊關注「今日聯拍」藝術品全業態交易平臺說起成化瓷器,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大名鼎鼎的2014年香港蘇富比拍出的成化鬥彩雞缸杯
  • 斷代清光緒宣統青花瓷器的研究
    光緒二十年(1894年),為慈禧六十大壽燒制了兩批瓷器,共花費白銀128400兩。光緒三十年(1904年),為慈禧七十歲「萬壽慶典」燒制的瓷器又耗費白銀38500兩。這數次生產的瓷器,品種眾多,包括餐具、西餐具、文房用具、陳設瓷、觀賞賜瓷等各種類型。從「天地一家春」、「長春同慶」、「吉祥如意」、「永樂長春」款的瓷器最為精美。光緒官窯青花瓷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
  • 中漢春拍:清道光釉裡紅漁樵耕讀圖四方尊時隔11年再現江湖
    從拍賣結果來看,中漢這種「輕拍賣」的成績還算是不錯的,6月結束的「掇趣——瓷器工藝品與佛教藝術品」專場總成交率為68%,總成交額超過481萬元。7月31日,中漢拍賣瓷器工藝品專場即將閃亮登場,聯拍在線全程直播,並提供實時同步競拍技術和服務支持。73件拍品,主打一直以來頗受好評的大清瓷器,青花、彩瓷、單色釉各佔比例,各具看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大瓶,珍貴的方形瓷器
    臺北故宮博物院,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大瓶,珍貴的方形瓷器在中國瓷器領域,青花瓷器一直是受到收藏界喜歡的一類瓷器品種。青花瓷器最早在元代就開始燒制,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近些年元代的青花瓷器,在拍賣會中屢創新高,引起我們重視。
  • 明瓷器極峰製作,永宣瓷器!
    對胎釉配方的改進,對窯溫以及窯內氣氛的有效控制,使瓷器的胎體逐漸趨於潔白堅緻,洪武時期普遍存在的生燒現象大大減少。 明代早期民窯青花釉面的呈色相對穩定,大多為白中泛青的亮青色,這種被稱之為「亮青釉」的釉色,標誌著明代青花配釉工藝的成熟,此後,亮青釉成為整個明代青花瓷器的基本色調。
  • 嘉德香港春拍 觀古-瓷器珍玩先睹為快
    5月30日,嘉德香港春拍將呈現「觀古-瓷器珍玩工藝品」專場,帶來包括青銅器、佛造像、玉器和瓷器在內的三百餘件拍品,此場中「西周早期 青銅饕餮紋方座簋
  • 永樂2020全球首拍精品展11月22日開幕
    永樂2020全球首拍精品展開幕現場11月28日至12月3日預展、1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的「永樂2020全球首拍」,於11月22日在該酒店舉辦精品展。而從11月22日持續至11月27日的永樂2020全球首拍的精品展來看,諸如王時敏的《仿黃公望山水軸》,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趙無極單體作品尺幅的《04.01.79》,林風眠誕辰120周年專題和吳冠中專題,曾梵志巨作《虎》,劉小東《新十八羅漢像》等更多精品力作亮相,殊為難得。
  •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六字楷書款,收藏家傾盡一生追求的瓷器!
    為何成化御瓷如此珍貴,皆因成化一朝瓷器制瓷工藝精湛,存世稀少,且成化皇帝對瓷器的製造嚴苛到「潔癖」,稍有瑕疵即當眾銷毀埋於地下。相當數量的瓷器僅是有微小瑕疵,可仍被掩埋,故傳世之成化御瓷皆為極精極美之作。提及成化瓷器,首先想到的便是赫赫有名的瓷中之冠「成化鬥彩雞缸杯」,而後便為成化青花。
  • 中漢秋拍(一)丨市場團寵——明清瓷器掇英
    層次分明,紋飾精雅,青花渲染濃淡相宜,器形、紋飾既具明初遺風,又有雍正本朝之雅韻,實為難得之器。拍品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仿永樂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形制、紋飾相類,可資參閱。參閱:《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至宣統官窯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頁147,圖3-32;《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故宮出版社,2017年,頁164,圖91。
  • 2017中漢秋拍精品古董搶先看
    耿寶昌《明清瓷器鑑定》載:「宣德紫金釉常見器型有橢圓水仙盆、方盒、撇口碗、收口盤及撇口盤等,器底有青花寫款或暗刻款」。拍品即為紫金釉刻款撇口碗。景德鎮出土明代永樂、宣德瓷器中有與拍品器形、尺寸及款識相同者,均為出土器,類拍品品相良好者,似為僅見。而與拍品相同器形、尺寸及刻款者,故宮博物院亦藏有寶石紅釉器,可茲參考。
  • 康熙青花釉裡紅瓷器從外表特徵看它的真偽
    釉裡紅有一個單獨的裝飾,但大多是與青花結合裝飾,稱為「青花釉裡紅」。它的特點不僅有「幽靚雅到致,沉靜」的藍白色特點,還加入了豐富瑰麗的釉裡紅,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典雅樸素的藝術風格。因此,青花釉下紅瓷已成為我國珍貴的品種之一。藏品外壁滿繪5層紋樣,由上至下為回紋、如意雲紋、變形蓮花紋、錦地紋,中間主題紋樣由如意雲紋和蓮花紋組成的百祥圖案。底部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 保利,嘉德,蘇富比,三行同拍,看香港秋拍瓷器爭鋒!
    可關注微信號:guwan19982019年香港秋拍已經完滿結束,可謂是精彩紛呈,其中蘇富比香港的表現最為搶眼,在本季拍賣中狂攬33.41港幣,拍出過億拍品5件,完美收官!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 《乾隆年制》藍料款  207,086,000 港元常玉 曲腿裸女成  197,974,000 港元奈良美智 背後藏刀 195,696,000 港元10.64克拉 豔彩紫粉紅色鑽戒  155,831,000 港元趙無極 21.04.59  104,576,000 港元
  • 瓷器行情:2020香港春拍「瓷器類」TOP10參閱
    從數據中看,本季的瓷器的高價拍品幾乎被乾隆、雍正瓷包攬。蘇富比總成交額高達32.2億港元,佳士得總成交額18.4億港元。本季的NO.1——清乾隆洋彩紅地錦上添花冬青玲瓏夾層瓶以超7000萬港幣成交,明成化青花海水應龍紋小罐超3377萬港幣成交。這次,小編特地為大家整理了2020香港春拍「瓷器類」TOP10榜單,請各界朋友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