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熬夜,現在的小孩子比大人睡的還晚,可怕的是小孩子熬夜對身體的造成的傷害遠比對大人造成的傷害要大得多。
小孩子熬夜會導致生長激素分泌時間延後,對身高造成影響;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導致白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諸多身體問題。
有家長說:「沒辦法呀,咋說都不睡,玩的比誰都開心。」看看下文的大寶是不是和您家孩子一樣。
時間越晚,孩子玩的越high
隔壁大寶家,晚飯後的時間是他們一家四口最「熱鬧」的時光。
媽媽忙著收拾洗好的衣服,洗碗擦地,爸爸帶著剛剛10個月大的老二。
老大則是一會看動畫片,一會把兒歌放到最大聲,將沙發當做蹦蹦床,蹦來蹦去,玩的上氣不接下氣。
一轉眼就九點多了,這個時間也是媽媽說話最多的時間
「大寶,已經九點半了,準備刷牙洗臉睡覺,你洗完爸爸要給妹妹洗澡呢,現在就去,不要影響其他人的計劃。」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感覺自己剛從幼兒園回來就要睡覺。」
大寶委屈巴巴的說「讓妹妹先洗澡,好不好呀?」
媽媽知道這只是大寶不想睡覺的藉口,於是並沒有理睬,拉著大寶進了衛生間,淅淅瀝瀝的水聲中摻雜著大寶的抱怨和不耐煩。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取決於父母基因,30%取決於後天。在這30%的外在因素中,睡眠對身高的影響排名第一,超出運動和飲食。
孩子睡眠的早晚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量
相信寶爸寶媽們在督促孩子睡覺的問題上,都會遇到與大寶媽媽同樣的問題。
孩子沒有養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我們應該先想一下,是不是自己在睡覺這個流程上都變得馬馬虎虎,邊刷牙邊玩手機。
作為父母這些不專心的狀態,對孩子形成潛在生活習慣是有很大影響。
所以我們先做好,再去要求孩子。關於孩子,如何培養這個習慣呢?
下面附一張各年齡段兒童每天應睡時長(僅供參考)
如何讓孩子進入睡眠狀態
這裡的「睡眠狀態」是指:孩子在晚上開始進行某一動作的那一刻,代表孩子將要睡覺。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真正進入睡眠狀態的時長來開始這一動作。
比如:要求孩子10點睡覺,到孩子真正願意上床大約需要1個小時,那麼在9點時,就應該對孩子發起這一動作。
1)發出動作
例:孩子晚飯後習慣玩積木,到該睡覺前,媽媽可以督促孩子:「寶寶,我們把你心愛的玩具歸歸類吧,這樣方便你明天玩的時候拿取。」
如果孩子執意不收玩具「今天你多玩5分鐘,媽媽明天就會讓你少玩10分鐘」等等對孩子自身「利益」有壞處的交易。
2)換上睡衣,洗臉刷牙
這個時候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洗臉刷牙,並且告訴孩子「今天一天過完了,寶寶有什麼收穫呀?明天大寶可以繼續加油,晚上睡個好覺,明天會比今天更棒哦!」
3)拉伸筋骨
為保證孩子快速產生睡意,可幫助孩子拉伸筋骨,放鬆肌肉,按摩脊柱,促進睡眠。
4)臥室燈光
陪孩子走進臥室的那一刻,保證孩子臥室燈光昏暗,最好只保留檯燈或者夜燈。
睡前告訴孩子:「寶貝已經是個大孩子了,今天表現得特別棒,玩具整理的很工整,牙刷的也很乾淨,還做了睡前的拉伸,閉上眼睛吧,明天早上媽媽看大寶晚上有沒有長高,晚安寶貝。」
【浩一媽媽寄語】
很多父母個子不高的孩子,通過後天良好的生活環境,運動習慣以及適量蛋白質的補充,會助力孩子長高。
【今日話題】
寶媽們還有什麼哄睡小妙招,評論區分享出來,讓我們一起輕鬆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