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點彩「虎溪三笑」人物故事注子、注碗一套
大小執壺,所見無數,圓形、瓜稜形你都見過,但是你見過人物形執壺嘛?有人說我見過,安思遠曾舊藏一把道士形執壺。但三個人的你肯定沒見過吧!這當屬「迷惑」行為,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執壺呢?實際上本件器物展現的是「虎溪三笑」的題材,三個人物分別是道士、僧侶、儒士,分別代表道家、佛家、儒家三個宋代主流的思想。唐代 邢窯白釉獅柄龍流執壺 美國史密斯機構
看到這件執壺,我相信你會立馬把它歸入「迷惑」行為之中。這個獅子身形矯健,它趴在口沿處好像正在吃掉這把執壺,龍首的短流彷佛因為被吞噬而在張嘴哀嚎,兩者的搭配著實奇怪。這時,不乏有人會問,這個口沿就是這樣的嗎?實際上這個口沿是破掉的,被後來修成這樣,因此才會出現我們所看到的情景。珍珠地劃花貓頭鷹紋腰圓形枕
說到瓷枕上的紋飾,貓頭鷹你一定是第一次見。這件瓷枕的主體圖案是一隻正在展翅欲飛的貓頭鷹,在古代稱為「鴞(xiāo)」。貓頭鷹雖然在古代為常見鳥類,但在陶瓷裝飾中應用極少,因其寓意並不是很美好。在現代人看來,貓頭鷹實屬稀罕動物,生活中並不常見。所以,這件貓頭鷹瓷裝飾的枕實屬「迷惑」行為,而且我們不能探求其製作本意。越窯青瓷三足蟾蜍硯滴 慈谿市博物館
咦~四條腿的蟾蜍我見過,可三條腿的我可沒見過!還有這隻陶瓷蟾蜍是做什麼用的?太「迷惑」行為了。翻閱大量資料,終於發現它的「本來面目」。原來這是一隻蟾蜍硯滴,在古代,三條腿的蟾蜍是神獸,古人稱其為招財蟾。而硯滴是書法裝備黨必備器物,用來向硯臺注水。宋代劉筠《譯經光梵大師》還專門寫過「硯滴寒蟾吐,臺香瑞獸噴」這樣的詩句。蟾蜍硯滴,釉色晶瑩潤澤,整體工藝精湛,造型寓意「蟾宮折桂」,極其罕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
作為國家禁止出國展覽的瓷器之一,擁有這個身份的它,不僅僅是因為造型挺拔,紋飾精緻。它的「迷惑」行為之處在於它是一把倒流壺,我相信很多人會發問:倒流是怎樣實現的。這是因為這把壺不同於正常壺的注口在頂端,它的注口在器物底部,注水時需將壺倒置。真是反其道而行之,讓人迷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據說這把倒流壺還被譽為「華夏第一壺」。金元 鈞窯月白釉公道杯
看到這件釉色極美的器物,加之中間可愛的小怪獸,真的會忍不住愛上。但是你有沒有迷惑,小怪獸周圍為什麼是空的呢?周圍的設計感覺也很複雜。其實,真的暗藏玄機。這件器物叫「驚喜盞」或「高升杯」,它的製作利用了浮力的原理,當酒水注入碗杯中水會通過旁邊的小孔深入中心的拱室,然後在水的壓力之下,碗心的小人兒從直口中緩緩上升浮出水面;當酒水減少時,瓷塑的小人兒又會從直口中緩緩降落。其上升的高度與酒水的多少成正比。是不是已經被它的科學原理所「迷惑」了呢!宋 三彩詩文長方形雙人枕 白鶴美術館
雙人枕,我相信大家看了它小腦袋都會有大大的問號?這件雙人枕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特殊的功用,即雙人睡覺用。這件瓷枕全長49.5cm,如果從長度來說,這件瓷枕是能容納下兩個腦袋的,但是如果真的要躺下來,加之身體真的能舒服睡覺嗎?這個瓷枕的用途讓我們感到非常「迷惑」,但它可能是有夫妻恩愛的美好寓意吧。當然,我們所看到宋瓷的「迷惑」行為在當時可能是正常現象,它們可能是有些人的個人喜好,也有可能是能工巧匠的突發奇想,更有可能是專門燒制。我們在欣賞這些器物get到「迷惑」的點時,可以通過資料查詢方式來進行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研究宋瓷,這些有趣味的器物也為我們的收藏之路增添了很多趣味。點個讚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