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擷趣《從餐桌文化看宋瓷》

2021-02-15 道勤閣古玩

各位師友早,今天我們先來欣賞一幅著名的畫作——這部畫作被冠以為「人類最早的一部電影」之美譽,它通過細膩的筆觸,寫實的人物描繪,生動地記載了一段當時的士大夫的夜夜笙歌的浮華美景,正如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裡所描述的那樣:「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不錯,這幅畫作就是五代南唐宮廷畫家顧閡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夜宴圖》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表現的是南唐時期著名活動家韓熙載宴請賓客的五個場景。關於此畫的背景,傳播最為廣泛的版本是官居高職的韓熙載為了保護自己,故意裝扮成生活腐敗、醉生夢死的糊塗人。在李煜派畫院「侍詔」顧閎中前去窺探的時候,韓熙載以一種疏狂自放、夜夜笙歌的狀態做出一場紙醉金迷的表演。回去後,顧閎中憑藉敏捷的洞察力與驚人的記憶力揮筆作畫,不僅將場景高度還原,更是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人物神態,李煜看後,暫時放過了韓熙載等人,而一幅傳世精品畫作因此流傳下來。

我們之所以要和大家欣賞這幅曠世名作,主要是要和大家一起從這幅畫,來聊一聊宋朝的餐飲文化,說道餐飲,其中飲就佔據了半壁江山,宋朝人愛酒,從《東京夢華錄》中的一段文字便可看出端倪——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彩樓歡門,唯任店入其門,一直主廊約百餘步,南北天井兩廊皆小閤子,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妓女數百,聚於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北去楊樓,以北穿馬行街,東西兩巷,謂之大小貨行,皆工作伎巧所居。小貨行通雞兒巷妓館,大貨行通箋紙店、白礬樓,後改為豐樂樓,宣和間,更修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初開數日,每先到者賞金旗,過一兩夜則已。元夜,則每一瓦壠中皆置蓮燈一盞。內西樓後來禁人登眺,以第一層下視禁中。大抵諸酒肆瓦市,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駢闐如此。州東宋門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樓、藥張四店、班樓,金梁橋下劉樓,曹門蠻王家、乳酪張家,州北八仙樓,戴樓門張八家園宅正店,鄭門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靈宮東牆長慶樓。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皆謂之「腳店」。賣貴細下酒,迎接中貴飲食,則第一白廚,州西安州巷張秀,以次保康門李慶家,東雞兒巷郭廚,鄭皇后宅後宋廚,曹門磚筒李家,寺東骰子李家,黃胖家。九橋門街市酒店,彩樓相對,繡旆相招,掩翳天日。政和後來,景靈宮東牆下長慶樓尤盛。

由此可見,酒在宋人的生活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上至廟堂,下至布衣草莽,無不痴迷於瓊瑤佳釀之中,乃至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杯酒釋兵權也暗示了這個王朝與酒結下的不解之緣。既然宋人愛酒,那自然少不了飲酒的器具,下面這幅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右下角酒桌上,有兩個形態怪異的酒壺,說他怪異是好像酒壺外面還套了一個碗,那這個是幹什麼用的呢?其實,這個叫做溫碗,是古人飲酒之時,為了讓佳釀入口溫軟棉柔,會把酒壺放在盛有熱水的碗中浸泡加熱,待酒水溫度適宜是再為引用之用。相比現在我們的酒桌文化,古人似乎更加的追求品質上的享受,更加善於挖掘事物的美妙。

宋代誕生了我國陶瓷歷史上最著名的頂級瓷器——汝,官,哥,定,均窯,其中定要由於存在時間相對跨度較為久遠,因而品種繁多,其中就有專門用於酒水盛放的酒具,此次宋瓷擷趣活動,我們也展出了幾件宋代定窯的溫碗,造型多樣,紋飾豐富,十分精美。

D10---009北宋定窯白釉溫壺

此壺由溫碗和壺組成,溫碗高足外撇,為四孔四組來裝飾,碗以深腹六出花口,外壁似開光長方條形,剔刻麥浪花紋飾,整個碗似一朵盛開的花,壺以直口,弓形闊柄歪直流,壺口筒狀雙層,頂飾小狻猊,壺呈六瓜形,在肩與壺腹部同樣以剔刻花卉一周,上下響應,這是宋代裝飾的理念,胎骨灰白,釉色粉白,為定窯的成功作品。

D0-004  金代定窯白釉褐彩溫壺

此壺由溫碗及壺組成,壺為桶式寶珠頂蓋,折肩,在肩上裝飾有彎流弓形柄,鼓腹,圓足,壺腹為白釉並剔繪花卉紋,頸部剔繪蓮瓣紋飾,溫碗以元花口鐘式形,碗中央以開光雞心形剔繪一對鴛鴦戲水紋飾,對稱相剔繪,整套溫壺工藝講究,採用先施化妝土,後施白釉,再施褐黃釉,然後剔繪出所要的圖案後罩一層透明釉,兩色相間奪目,為金代定窯器之精品。

D13-005  宋定窯白釉溫壺

此件藏品由溫碗與壺身兩部分組成,溫碗由六曲荷花形,口沿包銅皮覆蓋。溫碗周身滿工剔刻重瓣蓮瓣紋,壺身與溫碗相同,亦陽塑重瓣蓮紋修飾,如此眾多的蓮瓣紋修飾出現,可見此件器物應為禮佛所造。壺身肩部較為平坦,口流略彎,執柄寬闊,壺口包銅皮,直頸,整體造型端莊素雅。

D10---002宋代定窯白釉執壺

此壺同樣是直筒壺口,弓形,闊扁柄,直流,溜肩並刻覆蓮瓣,腹部刻蓮瓣紋,蓋飾寶珠頂(流、蓋、柄多飾金屬鑲嵌,其蓋附飾寶石鑲嵌工藝,有可能後配)此壺造型樸素,優雅華貴,富有皇家之氣。

D10-001  

宋代定窯獸蓋弓形曲柄壺

此壺園直口,溜肩,弓形曲寬柄,園桶式獸鈕蓋,肩腹飾二層覆蓮瓣紋,壺腹部飾三層仰蓮瓣紋,對上下呼應,仰覆相接,流以狻猊為飾,整個造型規矩大方周正,為定窯完美之作。

D4-005  宋定窯白釉刻劃花獸鈕執壺

壺口略帶八字形,直口流,弓形執柄,斜肩,腹重體,圈足略微外撇,蓋呈桶形,上有少獅形蓋鈕,壺身均勻分布刻畫蕉葉形紋飾,肩部刻畫有纏枝花卉紋,釉色潔白瑩潤,器型端莊,為上乘之作。

D023---002宋代定窯白釉執壺

直口嵌銅口,弓型彎曲柄,彎流,壺肩部飾蓮瓣紋,壺腹部刻三層蓮瓣紋飾,圈足包銅口,整器大氣,為定窯成功作品。

D27-001  宋定窯白釉抱月扁壺

此壺造型十分罕見,圈足外撇,足牆高聳,手柄與口流造型纖巧細緻,壺身腹部剔刻有纏枝蓮紋修飾,筆刀深入胎骨,刻劃靈動,十分别致。

D27-002  宋定窯白釉龍首執壺

此壺造型優雅,口流為龍首吐珠造型,執柄曲線優美,與壺肩部均勻剔刻有蕉葉紋修飾,壺身腹部採用剔刻與刷的方式修飾有纏枝花卉紋飾,胎體堅密緊緻,釉色瑩潤,十分素雅。

D28-002  宋定窯白釉執壺

此物造型別致小巧,肩部為蕉葉紋修飾,壺身剔刻纏枝花紋,器足近圈足處為重瓣蓮葉紋環繞,釉色十分瑩潤,嬌豔欲滴。

D29-005 宋代定窯白釉龍流獸鈕執壺

粗直口,桶式獸鈕蓋,折肩並刻纏枝花卉紋,連塑龍首流,弓形寬扁執柄,並帶印花紋飾,整個腹部題刻牡丹花卉紋飾,器足外撇,整體器型大方樸實,為定窯精品。

D34-002 北宋定窯白釉剔花執壺

桶式壺口並帶寶頂桶式蓋,寬扁弓形執柄,圓扁肩鼓腹,圈足外撇,並在肩部飾有彎曲口流,腹部周身褐彩並剔牡丹紋,工藝手法精湛,為定窯精品。

D13-009  北宋定窯白釉剔刻花磐口執壺

磐口,束頸,頸部以旋紋修飾,壺身溜肩,彎流弓形雙條執柄,壺身鼓腹,淺圈足。壺身通身滿工剔刻重瓣蕉葉紋修飾,器型素雅,釉色瑩潤,滿布酥光,胎骨堅密細緻,圈足底部剔刻有「尚藥局」款識,非常精美。

D13-010  宋定窯白釉龍鳳雙系執壺

此壺造型十分精美,壺身磐口,束頸,溜肩,鼓腹,腹部漸收臥足,口流與執柄分別以鳳首與螭龍塑型修飾,壺身肩部為倒蕉葉紋,壺身中部為開框寶蓮紋修飾,壺身下部圈足處以環繞蕉葉紋修飾,造型如此繁複,十分精美,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圈足內有剔刻「官」字款識,應為官家定製。


D0---002宋代定窯白釉鳳花壺

壺口飾為鳳首,弓形壺柄,短直流,壺身刻有開光式花卉紋,整器釉色靈動,胎骨糯白,為定窯之上品。

D0-017北宋定窯白釉葫蘆壺

高28.5釐米,壺呈葫蘆形,壺身以剔花工藝刻出纏枝牡丹紋飾,刀工流暢,富有立體感,配有印花盞, 竹節形弓形柄,折肩,鼓腹,肩上飾彎流,定窯特徵明顯,足略外撇,底漏半流,製作工藝繁而不亂,是定瓷中的精品。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這了,歡迎添加關注「宋瓷擷趣(道勤閣古瓷鑑賞)「交流群,咱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宋瓷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宋瓷另外,館內還收藏了自唐至清代的千餘幅繪畫作品。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中國展廳分「遠古中國」、「古典中國」和「佛教中國」3大部分,另外西藏與尼泊爾等單獨組法國吉美博物館藏宋瓷成了「喜馬拉雅山文化」展區。伯希和沿絲綢之路考古收穫基本成為中國展品的重點之一。
  • 宋瓷「迷惑」行為大賞
    在宋瓷中尋找「迷惑」行為,首先就要具備敏銳的感知。那麼,陶瓷中怎樣的器物具有「迷惑」行為呢?所以,這件貓頭鷹瓷裝飾的枕實屬「迷惑」行為,而且我們不能探求其製作本意。越窯青瓷三足蟾蜍硯滴 慈谿市博物館咦~四條腿的蟾蜍我見過,可三條腿的我可沒見過!還有這隻陶瓷蟾蜍是做什麼用的?太「迷惑」行為了。翻閱大量資料,終於發現它的「本來面目」。原來這是一隻蟾蜍硯滴,在古代,三條腿的蟾蜍是神獸,古人稱其為招財蟾。
  • 大英博物館不得不看的十件宋瓷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設有近百個展廳,幾乎囊括了全世界各個地區的文化。對於我們這些中國陶瓷愛好者來說,怎麼能不去中國展廳看陶瓷?藏品幾乎貫穿中國整部陶瓷史,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東漢的原始青瓷,從隋唐的白瓷、三彩,再到宋、元、明、清的瓷器,種類之廣、品質之高,令人目不暇接。
  • 色出天青,釉成開片,宋瓷之美,叫獨特
    這種煙雨過後的天空之青,不僅打動了宋徽宗溼潤的藝術心靈,使其下旨燒制天青之瓷,也開啟了中國的瓷器時代,造就了瓷器美學的巔峰。陶瓷,歷來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代表。就連瓷器的英文單詞China,在國際語言中都是「中國」的代稱,可見其聯繫之緊密。而宋瓷,更是歷史上各朝代公認的瓷器頂峰。收藏家馬未都亦曾有言:宋瓷是中國瓷器的頂峰,甚至是中國美學的頂峰。
  • 宋瓷成為市場「俏貨」勢不可擋!
    這其中,可稱中國瓷器黃金時代的宋元瓷器無疑是高古瓷板塊的領軍者,  特別是宋瓷,溫婉含蓄的釉色、風姿綽約的造型、美輪美奐的裝飾技藝,  是後世難以超越的豐碑。  宋瓷以五大名窯領銜,龍泉、耀州、磁州等南北窯廠紛繁並立,各競風流。  有的釉色奪目,有的以刻工取勝,有的則開創了後世瓷畫的先河,此風至元代仍有延續。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宋瓷珍品賞析
    正如不少業內人士指出的:宋瓷的藝術和市場價值在國內因為種種的原因長期以來被嚴重低估了。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我認為多數藏家對明清瓷器——尤其是乾隆朝前後的宮廷瓷器的偏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陡然富裕起來的藏家們對於代表皇家富貴和奢華文化的嚮往。在一個大眾文化被娛樂化了的清宮文化所淹沒了的當今時代,收藏家們的趣味也難免會受到時代氛圍的影響。
  • 中國美學看宋瓷,黑不溜秋的建盞憑什麼與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紛紛興起。其中青瓷、白瓷都是基於隋唐五代的積累而進一步發展的,黑瓷則是異軍突起,在宋代突然與青瓷、白瓷呈三足鼎立之勢。在已發現的宋代窯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能見到黑瓷,尤其是黑釉盞的產量極大。而生產黑釉盞的窯口,又以建窯為尊。那建盞如何做到與同期的青瓷、白瓷三分天下呢?
  • 古韻雅器——探究宋瓷極致之美
    藝狐君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香港蘇富比2018秋拍將於10月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淳古渾樸--宋代雅器精萃」專拍,全場16件器物,宋瓷8件,配合幾件漆器,玉器,書畫。本場重器頻出,最為矚目的是一件關善明、仇焱之、趙從衍等著名收藏家舊藏的南宋官窯洗,宋代雅器,形簡約、色樸素,盡現絕藝精工。
  • 最受人喜愛的十大宋瓷品種,你最愛哪一種?
    中國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是國人審美追求的一種意境表達,而宋瓷將這種自然風韻之美發揮到了極致。  宋代瓷器受人喜愛的品種主要有哪些?請看看了解了解:  一、河南汝州汝窯瓷器
  • 只用二十年,這個日本人成為宋瓷頂級藏家
    臨宇山人自197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瓷器,近20年來尤其專注於宋瓷,是一位審美情趣極高的日本收藏家。在獨到的收藏眼光、與頂級古董商、拍賣行通力合作等多重因素合力作用下,短短二三十年內一躍成為日本乃至全球的重要收藏家,他的專場也一度成為宋瓷標杆,被戲稱為「對宋瓷最專情的男人」!
  • 2018北京大羿秋拍11月18日舉槌,從宋瓷到明清御窯,珍品薈萃!
    本次秋拍,大羿的瓷器工藝品團隊呈現的《中國骨董》瓷器專場共計160件拍品,涵蓋了從宋瓷老窯到明清御窯的全部中國陶瓷佳器。宋瓷汝瓷最珍,統而歸之,僅八十七件。古今名藏均以其為首,珍稀無比,一器難求。窯青磁花口盞 直徑:11.5cm拍品汝窯小盞釉色猶如「雨過天晴,千峰碧波」之美妙,極為難得。
  • 【大象視界】一輪大餐過後,香港馬上還有一場小清新的宋瓷拍賣
    之所以選擇在庫房探訪老窯瓷器,那是因為這是一個拍賣價格彈性很大的門類,就在上個月,一隻有著顯赫傳承的建盞在紐約拍出了約合7800萬人民幣的天價,難怪有行業人士說,對於宋瓷,我們已經到了一個「拼理解」的時代,相同窯口的類似器物,傳承、顏色、路份、是否出土的差異會使得價格天差地別,而相反,品相問題對於價格的影響顯得十分微妙(7800萬建盞的品相就並不完美)我們一起上手看看他們這次比較值得一提的宋瓷吧
  • 只因ROSE節來了,一年一度的宋瓷嘉年華還可雲觀看.
    每年的8月16日到8月31日,宋瓷愛好者都會從四面八方齊聚在一起,共同PARTY,就像嘉年華一樣。從2018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是第三屆了~點擊下面圖片連結就可以跳轉回顧往年的ROSE節。·2018年首屆ROSE節·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宋瓷選粹(高清多圖)
    今天,小編就帶你看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宋瓷典藏!宋 鈞窯H 11.4 cm,W 17.5 cm年代:宋H 21.3 cm年代:宋H 22.9 cm年代:宋H 18.1 cm
  • 美藝同行丨北宋宮廷御用「尚藥局」銘刻龍紋圓蓋盒 宋瓷學術研討會
    植根於西泠印社的文化土壤,西泠拍賣堅持以學術指導拍賣,努力承擔起傳播文化與藝術的社會責任,被國內多家權威媒體授予「最具文化底蘊」、
  • 宋式女褙子
    宋代是華夏文化的高峰。宋代服裝趨於日常生活化、平民化,在「天人合一」、「禮樂制度」的融合貫徹上做得更好、更自然。宋褙子作為宋式女裝的代表,端莊瀟灑,自然妥帖,自由活波。它不像唐代女裝那樣追求華美時有過之,也不會像之後的明式服裝法度謹嚴以至於顯得刻板:以宋褙子為典型的宋式服裝,像宋代文人的書畫一樣有著天真爛漫之趣,像天青色的宋瓷汝窯一樣追尋著平淡自然之境。
  • 門道文化|冰裂紋瓷:獨一無二的殘缺之美
    門道提示:農曆六月十三「冰裂紋瓷」是南宋官窯的極品,青釉層上,白色裂紋層層疊疊,清晰可見,好似堅冰乍裂,立體感很強,手感卻是光潔平滑如鏡,富有藝術魅力。傳世作品甚少,現在世上僅存的 冰裂紋瓷器屈指可數,冰裂紋瓷製作技術也已失傳了一千多年。
  • 一枝獨秀「紫金釉」 醬釉瓷的歷史足跡
    原題:醬釉瓷的歷史足跡  醬釉因以「紫金土」配釉亦稱「紫金釉」。它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釉,其釉色類似芝麻醬色。醬釉瓷早在宋代就多見於北方的許多瓷窯,其中以定窯的「紫定」器最為著名。明代宣德時景德鎮官窯出產的醬釉瓷造型規整,色澤溫潤純正,釉面肥厚並有橘皮紋。常見器物有撇口碗、撇口盤、收口盤和瓜式執壺等。圖為明宣德醬釉盤。
  • 瓷,還是宋代的美!
    瓷,關乎生活, 中國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 國人的審美追求是一種意境的表達, 而將這種自然風韻之美 發揮到了極致的就是宋瓷。
  • 楓溪瓷:楓溪瓷韻獨秀美,彈指拈花千百年
    《蝶夢》人物瓷塑 吳維潮作楓溪瓷燒制技藝是潮州陶瓷代表性燒制技藝,發源地為潮州楓溪。潮州市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陶瓷製作歷史悠久。1922年,潮州古城韓江東岸的筆架山宋代窯址,發現了四尊五類銘文俱備的宋瓷佛像,該考古說明,至少在唐高宗儀鳳——調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較大規模的陶瓷生產。潮州筆架山宋窯遺址位於潮州市東郊筆架山西麓,年代為北宋。窯址鱗次櫛比,有「百窯村」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