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絕命鎮》導演是靠隱喻取勝還是被隱喻綁架。
提到喬丹皮爾,很多觀眾可能並不熟悉,但說起他的電影《逃出絕命鎮》,相信很多觀眾都聽說過。
作為一部懸疑驚悚片,《逃出絕命鎮》在掀起了一股看電影的熱潮,當然,更人性化的津津樂道是種族和政治的隱喻。這也初步確立了喬丹皮爾的導演風格。這種風格也體現在他今年的新作品《我們》上,而這一次,導演走得更遠了。
從影片的介紹來看,這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作品。女主角一家四口來到海濱度假,他小時候這裡曾是女主角的遊樂場。
在一家人和海濱玩了一天之後,女主角越來越無法走出之前的創傷,一種不祥的預感縈繞著她。當晚,他們像家裡的兩個豌豆一樣,看見四個人手拉手站在自家門外的車道上,這四個人和他們家的四個人一樣,一家人。與此同時,更奇怪的事情似乎正在發生。
無論從影片的介紹還是從影片預告片來看,《我們》都吸引了觀眾的胃口,而且由於導演之前的作品是《逃出絕命鎮》,這讓人們對這部電影更加期待。然而影片的最後表現讓許多影迷和觀眾失望。
最重要的一點是電影中bug太多的邏輯不能自適應。我們可以理解導演急於表達自己的感情,這部電影已經有了許多的隱喻。比如電影的片名是隱喻,《我們》,英文叫做《us》,意思是「我們」UnitedStates,即美國。然而無論這個比喻有多好,都掩蓋不了情節薄弱、邏輯有很大漏洞的事實。作為一部懸念因素佔很大比例的電影,最重要首先要保證邏輯上的自給自足,然後才能滿足隱喻的需要。懸疑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自己的情節,可以說,情節和邏輯的完整性是這類電影的基礎。然而這一次喬丹皮爾過於注重影片的隱喻,忽視了情節的編撰。
其次,導演對恐怖氣氛的營造遠遠少於他之前的作品《逃出絕命鎮》。如果說影片的前20分鐘還能讓人感受到緊張,那麼後來的發展簡直是水到渠成,連最後的的秘密也完全被觀眾所期待,並沒有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此外,導演這次也有意在影片中引入一些喜劇元素,但也不合時宜,降低了影片應有的恐怖氣氛。
儘管故事和邏輯受到批評,但這部電影仍然有著吸引人眼球的形象和配樂。《我們》中的圖像比《逃出絕命鎮》中的圖像更大膽,配樂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逐漸沉悶的故事。從這些角度看,導演的能力可見一斑。
然而如前所述,《我們》不如《逃出絕命鎮》受歡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導演過於注重電影的隱喻,忽視了電影應該具備的故事和邏輯。雖然影片中的隱喻是許多觀眾津津樂道,但他的bug嚴重影響了觀眾的情緒,這不是懸疑驚悚電影應該做的。皮爾仍然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的導演,只要他在比喻上不太執著,相信他將來會帶來更多優秀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