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原第一書記周成軍

2020-12-22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考察,連片的向日葵花開正豔,總書記風趣地讚揚花茂村的生態環境。

「總書記一句話帶火一片產業。」陪同總書記考察花茂村的時任駐村第一書記周成軍,從此做起了「鄉愁」文章。

熱衷「非遺」文化的張勝迪被請回村,開起了「花茂人家」古法造紙工坊。每遇遊客來訪,張勝迪的自豪就溢於言表:「用河邊和山上的花朵、植物在紙漿裡創作,能創作中國的梅蘭竹菊,也能創作梵谷的《向日葵》。」

戶戶有脫貧門路,家家有增收項目。2016年,花茂村實現整村脫貧;山水鄉愁引客來,全村每年接待遊客近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000萬元。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85萬元。

總書記關心村裡產業轉型

2015年3月,周成軍到花茂村任駐村第一書記。5年多時間,他記了滿滿3大本《花茂村日記》。

「2015年6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村『黨員群眾之家』下車。總書記問,你們這裡以前村民們種植什麼?現在又種植什麼?我回答,以前種水稻和油菜,現在種經濟作物。」

總書記的問話,也讓周成軍和村幹部意識到,搞鄉村旅遊的鄉親畢竟是少數,讓大多數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必須向土地要收益,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

2016年,依託引進的現代農業企業,花茂村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流轉3000多畝土地,讓村民「流轉得租金、務工得薪金、入股得紅金」。村裡的楓香九豐蔬菜現代高效農業園區,打造核心蔬菜基地300畝、露地蔬菜示範基地3000畝,帶動周邊鄉鎮種植露地蔬菜2萬餘畝。

「要幫助農民適應新的種植方法,給村民提供新技術、新品種和市場信息。」周成軍說。

「以前一畝地最多產6000斤黃瓜,如今引入新技術,產量翻一倍。」種植大戶王文寬喜上眉梢。村裡通過合作社培訓貧困戶350人次,帶動300多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農田變成農業園區,農民變成農業工人。「這叫『1.5次產業』。」周成軍笑言。

「土地流轉給公司了,每畝一年租金800元;我平時在園區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43歲的萬永香一早起來,給老人孩子做好飯,房前屋後收拾一番就去園區上班了。

曾經,靠天吃飯的花茂村,外出打工是年輕人的首選。現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山清水秀,外出的人陸續回來了。2012年外出務工3356人,2019年減少到485人。

「那天,總書記來到楓香九豐蔬菜現代高效農業園區智能溫控大棚,走到一盆名叫『碰碰香』的花前,聽說手一碰就會沾上香氣,用手碰了碰,當聞到手上真有香氣時,笑著說『還真沒見過』。」周成軍回憶。

如今,花茂村的鄉親們都說,總書記碰過的「碰碰香」是「科技之花、致富之花、幸福之花」。

「總書記的這一金句,就是在我家院壩說的」

那天,周成軍陪同習近平總書記走在鄉間小路上,左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右邊「小青瓦、坡屋頂、白粉牆」的村舍錯落有致。

總書記感慨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從此,村裡人稱這條路為「鄉愁小道」。

沿路走上不遠,就到了村民王治強的「紅色之家」農家樂。「『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總書記的這一金句,就是在我家院壩說的。」回憶當天場景,王治強既感動又自豪。

院壩裡還是當年的陳設。新添置的讀書角,是周成軍請人設計的。

雖然不是旺季,午飯點上,王治強家的農家樂還是訂出去4桌。

院子裡有不少遊客在拍照。王治強告訴記者,「紅色之家」農家樂年收入二三十萬元。目前,村裡有鄉村旅館14家、特色農家樂18家、電商10餘家、特色產品店28家、陶藝作坊3家,鄉村旅遊帶動就業300餘人。旺季時,村裡賣烤紅薯的村民一天能賺近千元。

「那天,總書記走進村民母先才的陶藝作坊,饒有興致地看著地上的土陶罐子,隨後拿起一個土陶酒瓶說,這個買回家,可以裝剩下的酒,瓶子很土、很有味道。」周成軍說。

花茂陶瓷始於清光緒年間。如何既傳承傳統陶藝又讓陶匠們賺到錢?周成軍動了一番腦筋。

他帶領大家打造陶藝一條街、聯繫母校遵義師範學院藝術繫結對幫扶、從網站搜索資料列印給母先才學習……

「以前我做生活用陶品,周書記讓我做觀賞性陶藝,一開始我還有些猶豫,沒想到生意這麼好,價格也高了十幾倍。」母先才說,「制陶工具升級換代了3次,數量由原來的10臺增加到50臺,人多的時候還是不夠用。我還花了8萬多元,把火窯改成了無汙染的電窯。」

2019年,陶藝館接待1萬多名體驗者,賣出1萬多件產品,創造利潤超過30萬元。

「村裡旱廁是否都改成了抽水式」

早上7點多,程文碧老人給鎮城管辦主任古小波打電話,說他們村民小組的垃圾箱滿了。30分鐘後,垃圾被清理乾淨。花茂村垃圾實行「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方式,全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總書記十分關心農村人居環境。那天,總書記問我,村裡旱廁是否都改成了抽水式?我回答,80%都已經改了。總書記聽了很欣慰。」周成軍說。

如今,村裡改水、改廁、改灶、改圈工作都已完成,全村累計新建改建黔北民居1000餘棟,串戶路硬化率達100%,安裝太陽能路燈300餘盞,新建人工溼地生態汙水處理池4個,種植綠化樹木2500餘畝,治理生態景觀河道8.8公裡。

「我們要把村莊作為景區來打造。」周成軍說,他最操心的是村民文明生活方式的養成。

「周書記點子多,他發動村裡的女幹部走進農戶家裡,手把手教主婦收拾屋子,然後組織村民互相串門、參觀,誰家髒亂差,自然面子不好看,也就自覺勤快起來了。」村民塗華琴告訴記者。

如今,已經回到原單位工作的周成軍,平時還會抽空回花茂村走走看看,「老式木屋、石板路、土院牆、稻草垛,這些都是總書記說的鄉愁,我們一定要留住這份記憶。」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05日 01 版)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一,花茂村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的位置用近半個版面的篇幅,以《好日子是幹出來的(總書記來過我們家)——回訪貴州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王治強家》為題,報導了習近平總書記曾到訪過的遵義市花茂村王治強家生活的變化,並從他們越來越紅火的日子裡看到貴州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貫徹落實,和貴州人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的精神,「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貧困並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 貴州遵義市播州區新政務服務大廳正式啟用運行
    中新網貴州新聞12月21日電  21日,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影山湖街道長徵路南白客運站大樓三樓的播州區新政務服務大廳正式啟用運行對外提供服務,標誌著播州區政務服務分廳設立、民眾辦事多頭跑路的歷史正式結束,開啟了全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規範化服務新局面。
  •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採購城區環衛市場化運作服務...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採購城區環衛市場化運作服務機構(一包)中標(成交)公告北極星固廢網訊:一、項目信息項目名稱:遵義市播州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採購城區環衛市場化運作服務機構(一包)項目編號:GZBLCGZY-2020-1116
  • 這部和貴州有關的電視劇,今晚央視一套開播!
    作為首部反映西南鄉村題材的電視劇,故事從花茂村的第一書記歐陽採薇與花茂村村支書唐萬財的工作開展講起,通過花茂村為代表的楓香鎮鄉村變化,講述了新時代幹部群眾攜手精準扶貧奔小康的生動故事。王迅 在劇中,無論是王迅飾演的滿腦子主意的村支書唐萬財、還是朱墨飾演的有一股韌勁兒的第一書記歐陽採薇,亦或是邵峰飾演的腳踏實地一心為民的石曉峰書記、尚大慶飾演的憨厚老實的村會計何老么,人物特點都十分明確且富有親和力,仿佛就來自觀眾身邊,讓人印象深刻。
  • 2020年遵義市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公示中!
    劉漢堂 男 遵義市播州區供水公司水廠操作工喻仕德 男 遵義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助理鄒建飛 男 貴州遵義金山磨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羅茂權 男 遵義市播州區果蔬園林協會負責人何 濤 男 播州區茅慄鎮金山村村民委員會主任
  • 貴州遵義湄潭縣建築採購金額達1.89億元,遵義市各地區中最高!
    那麼,本文主要整理的是貴州省遵義市政府採購建築行業項目信息情況。供大家參考。如:遵義市建築行業最大採購單位佔據多大的市場份額?遵義市本地與外地企業中標佔比情況?哪家中標企業拿下最高市場份額?02播州區級建築行業採購項目數排第一,共計36個從各地區採購數據來看,差異明顯較大。
  • 遵義市公安局新蒲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程蛟龍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
    經中共遵義市委批准,遵義市公安局新蒲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程蛟龍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遵義市紀委市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程蛟龍簡歷程蛟龍,男,漢族,1971年2月出生,貴州仁懷人,大學學歷,1989年9月參加工作,199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旅遊+」方興未艾 多彩貴州風景正好
    近年來,貴州旅遊產業已突破傳統的「吃、住、行、遊、購、娛」,而是發揮著旅遊產業「一業興百業」的綜合效益。展望「十四五」,貴州將大力推進旅遊產業化,構建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體系。加快形成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提升旅遊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品牌影響力,推動「旅遊+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國際一流山地旅遊目的地、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    鄉村旅遊 助力脫貧攻堅    從一個籍籍無名的貧困村,一躍成為貴州鄉村振興的範本,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現在名聲很響。
  • 高舉旗幟: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盤州市淤泥鄉巖博聯村黨委書記餘留芬(中)在高粱種植基地與村民查看高粱長勢。吳浩 攝 (貴景網發)  偉大旗幟引領歷史巨變。  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全省上下保持定力、穩中求進,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推動經濟增速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全國第25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22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第29位上升到第25位,區域創新能力從第22位上升到第16位。
  • 命脈「枝繁葉茂」——播州區「十三五」公路建設成就巡禮
    改造前後石源公路折射的「硬傷」與輻射 12月10日,記者在遵義市播州區石板鎮八合村桐關組桐關路段採訪看到,滿載瀝青13輛貨車,整齊的靠邊排成一排,依次將瀝青傾倒在有保溫功能的瀝青轉運車上,輸送到攤鋪機,將瀝青混合料均勻的鋪到路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