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花茂村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2020-12-28 天眼新聞

今天是大年初一。打開《人民日報》,貴州人都會收到一份令人激動的新年禮物。《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的位置用近半個版面的篇幅,以《好日子是幹出來的(總書記來過我們家)——回訪貴州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王治強家》為題,報導了習近平總書記曾到訪過的遵義市花茂村王治強家生活的變化,並從他們越來越紅火的日子裡看到貴州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貫徹落實,和貴州人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的精神,「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貧困並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報導全文如下:

黨中央十分關心廣大農民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促進農村發展。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貧困並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習近平

冬日午後,黔北山村寒意漸濃。走進貴州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一戶名為「紅色之家」的農家樂裡爐火燒得正旺,鐵茶壺「咕嚕咕嚕」冒出熱氣。老闆王治強打起了盹。

天不亮就開始忙活,這會兒總算能消停片刻。但沒眯多久,他就被屋外一陣歡笑聲鬧醒,又一隊遊客找上了門。

2015年6月16日下午,就在王治強家的這座小院裡,習近平總書記和老鄉們拉家常時,提出「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

如今,4年多過去,「紅色之家」又發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王治強的笑容越來越燦爛。

奮鬥創造幸福生活

「總書記來過花茂村以後,我把二樓和後院都改成餐廳,腰包也跟著鼓起來了。趕上了好時代,越奮鬥越幸福,苦日子早就熬出了頭。」

聽老人們講,1935年的時候,王家小院裡曾住過一小隊紅軍。王治強便為農家樂取名「紅色之家」。

剛開張時,他和媳婦黃國琴尚能應付,沒承想生意很快紅火起來。「總書記來過花茂村以後,我把二樓和後院都改成餐廳,腰包也跟著鼓起來了。趕上了好時代,越奮鬥越幸福,苦日子早就熬出了頭。」

夫婦倆招架不住,王治強就想把在城裡打工的兩個兒子叫回來幫忙,可哥倆誰都不情願。直到2017年,經不住軟磨硬泡,小兒子王豪帶著未婚妻回到了花茂村。

「有能耐的都往外跑,我卻窩在家裡給人端茶倒水,面子上掛不住。」可沒過幾天,王豪發現情況比想像的要好,村裡的旅遊業日漸興旺,開民宿、做文創產品、搞觀光農業的,都是一群熟悉的「小夥伴」。他看到了留在花茂村的希望。

每天早上5點半,王治強兩口子就要起床生火,然後去鎮上採購一天所需的食材。旺季時,家裡常常有兩三百人吃飯,黃國琴手腳麻利,又燒得一手好菜,自然要守在廚房裡張羅。王治強性情溫和,加上知名度高,許多遊客點名找他合影,前院迎來送往的差事非他莫屬。

老兩口忙得團團轉,小兩口也沒閒著。王豪整天開車到處跑,從各家旅行社把一個個團隊接到自己家。未婚妻腦子靈活,又懂計算機,收銀臺上的帳算得明明白白。

兩個兒子,一個在村裡經營農家樂,一個在城裡開汽修店,這讓王治強感到欣慰:不管在農村還是城市,孩子們憑著各自的努力,都過上了美滿的生活。「好日子是幹出來的,這話一點兒不假。我們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鄉愁點亮村莊魅力

「總書記說在這裡能找到鄉愁,當時我還有點聽不大明白。現在想清楚了,吃地地道道的農家菜,也是一種鄉愁。」

到「紅色之家」吃飯,通常不需要客人自己點菜,後廚會根據人數統一配菜。但盬子雞這道菜是個例外,不僅價格最高,還要提前預約。當天宰殺的林下雞,用瓦罐蒸煮6個小時以上,肉香湯清,讓人垂涎。

花茂盬子雞是當地傳統美食,也是黃國琴的招牌菜。遇上性急的客人,火候不到就催著上菜,黃國琴總要出來做做工作。若是客人實在執拗,黃國琴會徵得對方同意,再搬出高壓鍋「提速」。

「我最拿手的就是農家菜,來家裡吃飯的客人都誇好吃,也有的說吃出了小時候的味道。總書記說在這裡能找到鄉愁,當時我還有點聽不大明白。現在想清楚了,吃地地道道的農家菜,也是一種鄉愁。」如今,黃國琴做菜更用心。

這些年,花茂村把鄉愁作為文化來經營,融合農耕文化、土陶文化和古法造紙等元素,打造了一條農旅文示範帶。小青瓦、坡面屋、穿鬥枋,為了讓「紅色之家」保留更多老味道,王治強沒少下功夫。他花了10多萬元把舊房子改造為傳統民居,再在小院前後種上花花草草,與周邊田園風光交相輝映。

而今,院子裡的青石板已被踩得發亮,小椅子和木茶几也有些斑駁,香樟樹、桂花樹、土枇杷都已長高,屋前還有半畝池塘和一片菜地。王治強說:「看到客人用手機拍個不停,我心裡樂開了花,就為他們在這裡找到了鄉愁。」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剛回村時,我想換掉幫工的家庭婦女。爸爸堅決反對,他說只顧自己賺錢,不帶動老鄉們致富,就辜負了總書記的期望。」

從小家裡窮得叮噹響,16歲就出去討生活,王治強吃盡了沒手藝、沒學歷的苦頭。如今即便冬天生意清淡,「紅色之家」也堅持全員上崗,多為大家創造領工錢的機會。「自己的條件好了,也該想著讓老鄉們少受點苦。」

現在每年湧入花茂村的遊客接近200萬人次,村裡的農家樂、民宿、小吃店如雨後春筍,不少在外打工的人也回到家鄉找活幹。只要有人找到王治強,他都會很痛快地應下來,就算「紅色之家」消化不了,也會想辦法向其他店鋪推薦。

在「紅色之家」務工4年多,54歲的鄭思群發福了,體重增加到130斤,她說這是自己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我也是上班族了,每月有近3000元收入,抵得上以前在地裡忙活一年。」下班遛個彎就走到家,鄭思群一邊掙著錢,一邊把家裡料理得井井有條。

「剛回村時,我想換掉幫工的家庭婦女。爸爸堅決反對,他說只顧自己賺錢,不帶動老鄉們致富,就辜負了總書記的期望。」王豪的計劃落空了,「紅色之家」沒有裁撤一位員工,更沒有轉型為酒店式餐廳,長年在這裡打工的婦女反而增加到了12位。

跟著父親學了近3年,王豪準備去周邊景區再開家分店。這次他打算複製「紅色之家」的經營模式,食材從農業合作社採購,用工就招村裡的老鄉。

聽著王豪的盤算,老王兩口子會心一笑,感慨兒子終於長大了。

《人民日報》在頭版同期配發「今日談」《笑臉是最好的回答》。

報導全文如下:

智能溫控大棚裡,蔬菜長勢喜人;藤編工藝和制陶工坊中,勞動熱火朝天;青山綠水間的農家樂,遊人穿梭往來……花茂村村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說的「好日子是幹出來的」,把關懷化為動力,在脫貧之路上不斷前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為了讓億萬人民邁入全面小康,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促進農村發展。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王治強的「紅色之家」農家樂火了,過去貧困落後的「荒茅田」脫貧致富成為「花茂村」,遵義市8個貧困縣已有7個脫貧摘帽……百姓的笑臉、幸福的生活,正是對「政策好不好」最有說服力的回答。

「荒茅田」改名「花茂村」,取的是花繁葉茂的意思。這不僅是村民們的希望,更是村莊充滿希望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共同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讓廣袤鄉村一起進入全面小康。

來源:人民日報、 動靜貴州

籤發:丁思江

審核:田維野

編輯:黃雲瀟

謝謝閱讀!覺得不錯,請點在看!

↓↓↓

相關焦點

  • 貴州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原第一書記周成軍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考察,連片的向日葵花開正豔,總書記風趣地讚揚花茂村的生態環境。 「總書記一句話帶火一片產業。」陪同總書記考察花茂村的時任駐村第一書記周成軍,從此做起了「鄉愁」文章。 熱衷「非遺」文化的張勝迪被請回村,開起了「花茂人家」古法造紙工坊。
  • 說新詞丨這個詞上了人民日報頭版,「棒棒噠」
    「棒棒噠」登上人民日報其實並非第一次,2016年里約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就曾使用《姑娘們,棒棒噠!》的標題,肯定獲得團體銀牌的中國女子重劍隊所取得的成績。  早在2010年,網絡熱詞「給力」就曾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一篇題為《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的文章讓不少人有些「意外」。
  • 辰安科技打造煙臺安全大腦,登上中國應急管理報頭版頭條
    9月21日,《中國應急管理報》頭版頭條刊發《從頂層設計入手 於長效精準落腳》,詳細報導了煙臺市通過打造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平臺這個市級數據平臺,搭建起聯通各部門的應急管理」數據管道」,打破信息壁壘,實現信息共享,形成應急管理」一張網」。
  • 這家中國電建公司厲害,登上了喀麥隆《今日》報「頭版頭條」
    日前,喀麥隆《今日》報對明圖姆公路項目進行「頭版頭條」宣傳報導。通訊社分別從施工質量、履行社會責任以及項目面對新冠疫情克服種種困難提前完工等方面,對明圖姆項目進行全方位報導。此次喀麥隆《今日》報對明圖姆項目進行「頭版頭條」宣傳報導,為公司在喀麥隆樹立了良好企業形象,也為深耕喀麥隆國別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 包頭「24小時警局」登上《人民公安報》頭版頭條
    6月22日,《人民公安報》頭版頭條的「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公安改革新觀察」中,專題報導了內蒙古「24小時警局」建設,以內蒙古自治區首創並作為典型在全區推廣的包頭24小時警局為主,介紹了包頭「24小時警局」在服務人民群眾、提升公安機關工作效率、轉變政府服務模式、提升市域治理現代化水平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成績屬於曾經,發展成就未來。
  • 滄職教師姚天宇「犇」祝福登上人民日報客戶端
    1月1日,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姚天宇設計書寫的一組「牛」氣沖天又寓意美好的祝福語,登上人民日報客戶端。姚天宇目前任學院電氣工程系輔導員。2014年底,姚天宇接觸並喜歡上了手寫字。平日練習中,他嘗試使用秀麗筆來進行一些字體的創作。
  • 今天,雲南迪慶這支特殊隊伍登上了《人民日報》!
    今天,雲南迪慶這支特殊隊伍登上了《人民日報》!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五境鄉澤通村活躍著一支村民自發組織成立的志願服務隊他們的成員不是軍人而是黨員、貧困戶基層幹部群眾、農村產業帶頭人8月4日《人民日報
  • 911十三周年回顧各報眼中那一天 人民日報頭版邊欄報導此事
    在美國華盛頓的新聞博物館裡,專門用一面牆展出了2001年9月12日全球主要報紙的頭版,最刺激的一幕是:在眾多濃墨重彩頭版頭條報導「9·11」事件的報紙中,包裹著一張來自中國的《人民日報》,該報僅在報眼和左上邊欄的位置報導了此事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人民日報大標題下,一行小字意味深長
    如此重大的一個成就,自然登上了當天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作為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該重磅消息很快便隨人民日報傳遍了全國。那個年代剪報十分流行,不少人紛紛將這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剪下來,裝裱在了相框中。而當時人們紛紛都只注意到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幾個大字,其實,在這個大標題下還有一行小字意味深長,信息量同樣也十分巨大。
  •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擊鼓催徵穩馭舟
    (人民日報)
  • 登上央視新聞,被人民日報"點讚",這位"金牌主持"卻曾一度落選!
    她活潑開朗,樂觀向上,舞臺是她的一片天地,話筒是她傳遞心聲的重要工具,主持是她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她登上央視,被人民日報讚譽,她用青春之聲傳遞夢想,用聲音講述中國故事,用溫度點亮灼灼北洋……她就是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2017級本科生朱倍。
  • 惠州又登上《人民日報》了!這次是因為……
    5月4日《人民日報》13版刊發了《惠州日報》記者龔妍採寫的文章《讓思想的力量化為強大動力——廣東惠州創新開展主題宣講、政策宣傳紀實》該篇文章詳細介紹了我市立足自身實際創新開展主題宣講、政策宣傳的各種舉措和優秀經驗做法
  •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人民日報客戶端 張意軒 喬外 胡潤新 攝如果沒有這場疫情,現在的武漢應該是另一番景象:黃鶴樓前遊人如織,長江大橋車流滾滾,漢口車站人聲鼎沸,楚河漢街傳來歡聲笑語,戶部巷街的熱乾麵攤主熱情招呼客人「過早」……正常的生活被疫情驟然打斷。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武漢進入「戰時」狀態。病毒兇險,防控迫在眉睫。
  • 徐崢《囧媽》大年初一在線免費看
    徐崢《囧媽》大年初一在線免費看 時間:2020.01.2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時光網Mtime
  • 浦東上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此次是因為這兩項服務,小布也被...
    來看人民日報的報導↓上海浦東新區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遠程核』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上海伊秀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羅良勇說,公司準備開設一家貿易公司,沒想到在辦理手續時遇上了麻煩。文字:富子梅 謝衛群 竇瀚洋編輯:朱少昱來源:人民日報
  • 驢媽媽旗下安吉網紅IP帳篷客酒店今天登《光明日報》頭版頭條
    繼《人民日報》、央視《焦點訪談》、央視《正點財經》陸續報導後,7月6日的《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又點名報導了景域驢媽媽集團旗下野奢IP度假酒店——安吉帳篷客,肯定了以帳篷客度假酒店為代表的鄉村旅遊項目為黃杜村鄉村振興做出的重要補充。
  • 馬雲的結局,不只是馬化騰早有預料,人民日報也有先見之明!
    現階段,支付寶體系內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被下架,昨日螞蟻宣布對花唄進行降額,更有消息稱後續還可能波及到借唄,這讓人不禁感嘆,當初人民日報的總結真是太到位了,真是有先見之明。    去年10月,馬雲正式從阿里退休,當時的馬雲意氣風發,很多媒體的頭版頭條都在表彰馬雲的功績,不少網友也稱讚:屬於馬雲的時代結束了。只不過當時的人民日報直言:沒有馬雲的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雲。
  • 人民日報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BGM,除了說好不哭,你還聽過幾首?
    俗話說得好,到了12月就是到了年末,只要到了年末,那就是各大項目的盤點時刻,什麼電影啦、明星啦等等,最近人民日報就評選了2019年度十大BGM,快來看看有沒有你耳熟的歌曲吧。首先第一個就是連騰格爾老師都翻唱過的《芒種》。
  • 「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新媒體上新了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9月19日宣告成立。人民日報社總編輯庹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院長許正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閻曉明等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 今日《中國石化報》頭版頭條報導金陵石化啥啦?迅速圍觀!
    今日《中國石化報》頭版頭條報導金陵石化啥啦?迅速圍觀!攻堅創效12月17日,《中國石化報》頭版頭條報導金陵石化根據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結構,加大拳頭產品營銷拓市力度,推進財務管理融入生產經營全流程,超額完成年度效益調整目標任務的23%,中國石化新聞網等媒體也在第一時間報導了金陵石化攻堅創效的特色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