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21:4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幫貧困戶發展生產
替缺少勞動力的家庭幹活
到村裡撿垃圾
為村民打掃庭院
……
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
香格裡拉市五境鄉澤通村
活躍著一支
村民自發組織成立的志願服務隊
他們的成員
不是軍人
而是黨員、貧困戶
基層幹部群眾、農村產業帶頭人
8月4日
《人民日報》第6版
刊發文章
《雲南迪慶五境鄉村民
自發成立志願服務隊——
鄉親大小事 主動搭把手
(脫貧攻堅高原行)》
聚焦
這支特殊的隊伍
不論事情大小
只要是做好事
服務隊都會主動搭把手
村民們為什麼
會自發成立服務隊?
這還得從3年前的
「四筆帳」說起
2017年初,五境鄉圍繞脫貧攻堅在全鄉範圍內開展了一輪滿意度測評。結果,澤通村的滿意度低於其他兩個村。
「我們的幹部付出了很多,可同樣的付出,為啥得到的評價差距這麼大?」五境鄉黨委書記高志華有些困惑。
帶著疑問,鄉、村兩級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展開調查研究,並找到了問題癥結所在:村民對政策不了解。近年來惠民政策不少,可具體哪些能落到自己頭上,不少村民並不清楚。扶貧政策是不是只有貧困家庭受益、脫貧攻堅與普通群眾有何關係……群眾心中有這樣那樣的疑慮。
於是,五境鄉的黨員幹部走進田間地頭,和村民一起算好「四筆帳」——惠民政策帳、基礎設施建設帳、產業發展帳和黨員個人帳。
一戶一戶算帳,逐項解讀政策。算帳的過程中,黨員幹部們發現一些非貧困戶認為「政府偏向貧困戶,福利跟自家沒關係」。實際上,水、電、路、太陽能路燈、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大家都能享受到的公共資源和設施;不僅如此,扶貧產業發展起來了,大家也都跟著受益,如今全鄉新型農民合作社總數已超過10個,涵蓋多種畜牧養殖和藥材種植,村民增產又增收。
這些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要算得明明白白,老百姓才會買帳。「不算不要緊,一算才知道不只貧困戶得了幫扶,咱村裡人其實都在這扶貧政策裡得了好處。」村民肖農心裡透亮了。
「咱們得了這麼多實惠,心裡應該有個數。」村裡的黨員格茸說,「不能忘本,為了日子過得更美,咱們自己也得幹點啥。」2017年,有感於「四筆帳」,格茸和另外4人自發成立了志願服務隊,幫助村民發展產業。
2018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洩洪,沿江各村鎮需要及時疏散和安置群眾。接到通知後,格茸立即帶領服務隊成員趕到沿江低洼地段幫助群眾轉移財產、搭建帳篷,從早幹到晚。格茸和隊員還幫助店鋪和居民逐戶清淤。就這樣,他們自帶乾糧在江邊忙了兩天兩夜。
在格茸的帶領下,服務隊帶頭發展產業、義務修橋補路、主動清理環境衛生,幫扶內容越來越多樣,加入的人也越來越多。如今,周邊的倉覺村、霞珠村也相繼成立了志願服務隊,格茸所在的服務隊已經發展到48人,五境鄉志願服務隊成員達到了109人。
算好「明白帳」,群眾心裡亮。如今的五境鄉早已脫貧,鄉親們正在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努力奮鬥著。
■ 記者手記
政策落地 人人受益
在脫貧攻堅中,貧困戶是各級黨委和政府重點幫扶的對象。但實際上,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惠民政策,脫貧攻堅的每一項工作,都惠及當地所有群眾,給每個人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
要想獲得普通群眾對脫貧攻堅的支持,扶貧幹部就得多與群眾互動溝通。五境鄉算出「四本帳」,就是把群眾工作做精細,讓群眾感受到變化的同時,還要讓群眾明白變化是怎麼來的。群眾心裡透亮了,也就更加支持幹部的工作。
更可貴的是,算明白帳激發奮鬥的動力。「不能忘本,為了日子過得更美,咱們自己也得幹點啥。」村民的樸素話語,道出了真情實感。有了好政策,再加上村民互幫互助、齊心奮鬥,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楊靜
推 薦 閱 讀
●
●
●
●
原標題:《今天,雲南迪慶這支特殊隊伍登上了《人民日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