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劇在中國火不起來?知乎上的幾個回答

2021-02-10 行知學園

日本的文化,要比韓國更有特點,而且從表現手法來說,日本在這方面也不差啊。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也獲得過;韓國好像也沒有。日本的電影在好萊塢市場總比韓國電影強點吧。


商業推廣手法,我相信日本也不會輸給韓國。

那為何相比近幾年的韓劇,日本電視劇在中國如此失敗? 【動漫除外!】

中日政治是個事,但我相信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網際網路的時代下,如果市場真的有強烈需求,那麼怎麼擋也擋不住。e.g. 日本的AV在中國不就是很火爆嘛,能擋的住嗎?

所以,我覺得根本的問題就是,中國的電視劇市場需求到底是個怎樣,日本的電視劇特點到底是個怎樣,為什麼他們倆之間就不匹配了?


【羅登的回答(1968票)】:

這個問題,對於我這樣一個多年日劇死忠來說,一直在思考,這裡不說政策層面上的事情。

我覺得,簡單地說:日劇不適合目前的中國觀眾。

我以前寫過一個回答,講述了國產劇韓劇日劇的差別,僅對戀愛劇來說,這三者的差別是很明顯的:

日劇:兩個不相愛的人相愛了。

韓劇:兩個相愛的人結婚了。

國產劇:兩個結婚的人相愛了!

這裡面微妙的差別在於,日本這個國家的文化產業,和這個國家的經濟生活一樣,已經過了某個正常一日三餐,溫飽求穩的年代了。

對於日本電視劇來說,除開故事層面上的創新和不斷進化之外,在核心戲劇主題上,不再對傳統的「大團圓」、「堅韌不拔得勝利」這一類主題感興趣,更多的主題定位在個人的獨立,人的異化,欲望、家庭解構、公平正義……等等一類上,簡而言之,就是不再和普通生活休戚相關了。


大熱的《Legal High》,如果沒有一點自嘲和反思心態的人,恐怕是不會喜歡這個戲的。就算是《半澤直樹》,核心要講的還是一個Dilemma:生存和道德原則之間的衝突。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愛拼才會贏」的職場奮鬥史,這和我們能理解的《杜拉拉》是有本質區別。

換句話說,日劇現在的主題是比較黑暗的。是討論人性中善惡對立的,並不是一味喜洋洋。

這些主題對於國產劇來說還是很陌生的。中國的觀眾目前喜歡的,或者說能消費的主題,基本還是和普通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有關的主題,比如家庭矛盾啦,愛情小糾紛啦,痛打鬼子啦……

不是說我們的觀眾就低級,而是說在一個國家剛剛過溫飽線的時候,人們的主要思維不是反思,不是困擾,而是享受,而是狂歡,因為以前過於苦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我們更喜歡和我們比較貼近的韓劇,韓劇從整體規模和製作理念上,是介乎中日之間的。

韓劇的流行和韓國電影流行是一樣的,在九十年代末期,韓國電影突然流行起來,緊接著韓劇也開始流行,這和政策層面是有關的。因為以前由政府主導的中日友好開始降溫,一個強大的韓國文化不可能不顯示出其力量。

在日劇逐漸進化的過程中,中國的消費群也在發生著變化,老一代的日劇本身也不像現在日劇這樣,老日劇顯然比現代日劇要傳統一些。所以,國內的老日劇迷逐漸消退,新的電視劇消費者主要由新增城市人口構成,也不太能消費那種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城市題材所滲透出來的黑暗和頹廢味道。


關於美劇,我只能說,在中國一貫的邏輯思維裡面,有一個鄙視鏈條在起作用。比如某個人特別鄙視那些開比亞迪的人,這是因為他可以談論蘭博基尼了,但是這個人其實根本一輛自行車都買不起。

全世界都知道美劇代表世界電視劇最高標準,所以我看了美劇,那也就沒必要再看日劇了。很多人瞧不起日劇,其實根本沒看過。

補充:關於日劇動不動大段講道理的「說教」,其實這是日本電視劇最大的特點,日本的崛起和發展是離不開一種「精神力量」的,人家不再關注生存的時候,必定要關注精神和信仰層面。你說美國電影動不動就宣揚美國價值觀是一個道理,因為倉稟實而知「禮」。中國若穩定富裕三十年以上,咱的電視劇也會以發散價值觀為主。

至於現在,活著就不容易啦,有點閒工夫找個富二代結婚少奮鬥二十年要緊!

【尹詞的回答(273票)】:

日劇對於目前的很多中國觀眾來說,不夠平易近人,它的精神內核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

我們國產電視劇大多還是講故事型的,而且常常是簡單粗暴甚至(在我看來)不合邏輯的故事。

相比之下,日劇顯得太「走心」了。


看日劇的朋友都會發現,日劇通常不是單純給你講一個故事,而是在故事背後埋伏著對人的內心、對人性、對社會等等方面的思考。

不信你看看,《legal high》是講律師為錢不顧一切的故事嗎?《白色巨塔》是說好醫生和壞醫生鬥爭的故事嗎?《unfair》是在爭論面對匪徒要不要開槍嗎?《woman》是講單親媽媽苦情記嗎?《最高的離婚》是告訴我們復婚才是人間大團圓嗎?《紙月亮》是說中年出軌沒好下場嗎?《家族遊戲》是講家庭教師拯救失足兒童嗎?就連去年大熱的《半澤直樹》也不是簡單的萌大叔復仇記啊!至於像《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這種劇,放在國內觀眾眼裡恐怕會覺得「溫溫吞吞的四集也算電視劇嗎這什麼鬼」……

前面提到名字的那些優質日劇,類似的題材如果由國內來拍,一定是臉譜式的、簡單粗暴的、正義戰勝邪惡的、合家歡樂大結局這種,因為我們觀眾太熟悉這樣模式了,也太適應了,那些日劇幾乎都不適合一家人坐在沙發上安靜地觀看並思索。

日劇和國產劇,就不在一個頻道。

韓劇溫情,沒日劇那麼「個性」,接受起來也容易些。

而且,韓劇和國產劇類似的一點是,都比較重視「家庭」「家族」這個概念(或者說故事背景?)。

日劇很明顯不怎麼愛講大家庭背景下的故事,就算涉及家庭,也往往是夫妻這種小家庭,那些有著豐富內心情感的主人公們,要麼是獨自面對這個強大的世界,要麼是有心靈相通的朋友,婆婆媽媽父父子子這種家庭關係的糾纏不是日劇熱衷的。所以它實際上並不符合我們習慣的倫理觀念,這就導致在理解人物和劇情上又成了一種障礙。

美劇麼,我個人覺得它第一和日劇風格不同,第二也真的製作精良。

美劇常常可以做很「好看」的故事,比日劇熱鬧。比如同樣是演法醫,《CSI》比日劇《voice-亡者之音》酷炫多了。

製作上我也總感覺美劇很「貴」的樣子,日劇看起來就比較省錢,比如美劇可以有《冰與火之歌》這種水準的,日劇裡《spec》還是比不了。

還有一點大概是 @羅登 老師提到的「鄙視鏈」?反正我認識的人大多不看日劇,看美劇的不少,貌似大家雖然沒看過日劇,但可以很理所當然地認為「日劇也就那樣吧」「好像也沒什麼意思」。不過我更樂意把這歸結於大家喜歡的風格不同。

當然最搞笑的是另一種人,聽說我看日劇後反應是:你怎麼看日劇呢?小日本的東西……(好啦好啦有喜歡日劇的朋友不要責怪這類人哦,我知道他們其實只是不想我被日本帝國主義文化腐蝕而已啦!)


【飛鳥冰河的回答(159票)】:

題主自己去查查,《阿信》、《血疑》、《東京愛情故事》,隨便舉幾個都能秒殺你說的韓劇泰劇。不是日本電視劇沒有流行過,是流行的時候估計你還沒有呢。雖然如今由於各種原因日劇不火了,但不能說人祖上沒闊過啊。

至於為什麼不火了?原因很多,不讓進口是最關鍵的一個。

本來想晚一點回答的,現在一看題目的修改,徹底放棄。同學你知道麼,你這麼具備商業含金量的問題,完整回答出來要付多少錢?這裡的難點甚至都不在於錢,你所說的「流行」、「火」的定義是什麼,自己都沒搞清。這樣問到最後徒耗口水。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又要到哪裡去呢?人生真是寂寞啊……


【yxFish的回答(153票)】:

其實我特想怒答這個問題。

去年五一,我哥結婚促使我媽媽家的七大姨媽八大舅媽又一次齊聚一堂。

閒來無事,他們問我有什麼好看的電視劇,我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想提高他們的逼格,不然以後家庭聚會,我將面對曲高和寡的局面。

不遺餘力的推薦了木村哥哥和福山叔叔的各種劇,我這麼體貼的考慮到他們的年齡段都沒推薦殘障劇和青春校園劇,結果他們一臉嫌棄,還會嘟囔一句小日本能拍出撒好東西。

今年1月,我又去了我哥家,嫂子問我最近沒有沒什麼好看的電視劇,我又不遺餘力的推薦了雅人叔這兩年火到爆的《legal high》和《半澤直樹》,於是又以失敗告終。


只有我姑姑帶著我七歲的妹妹看完了《半澤直樹》《legal high》以及《白色巨塔》。

ps:我覺得《白色巨塔》絕壁是最值得一看的日劇,他很好的詮釋山崎豐子奶奶想要表達的思想。

於是我就陷入反思,為什麼看日劇的人這麼少,而且推廣還那麼吃力。我能想到的一個答案就是:環境。

一、你周圍的環境,會影響你的喜好。當大家都在討論都教授的時候,你突然冒出一句:「那個面癱外星人,哪裡有我們雅人叔宇宙顏藝帝帥啊!」然後,估計大家以後吃飯就不叫你。

二、你周圍的環境,會影響你對事物的接受程度。這一點我覺得教育程度有關。

最後說說我自己。

我經歷這麼一段過程美劇——英劇——日劇。

要我說我最喜歡的電視劇

英劇完全沒有,大表哥的死讓我徹底棄了英劇。

美劇最愛的也只有兩部:HIMYM和Modern Family。

但是說起日劇,我感覺我驕傲的心態簡直叛國。

說實話看了日劇,你會發現再看其他劇的時候,總會有按快進的衝動。

最重要的事,我覺得日劇有一種特殊技能,他在向你揭露現實的殘酷的同時,又讓你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袁蕾的回答(140票)】:

日劇狗怒答之。

看了這麼多年日劇了,在電視上看到的日劇,屈指可數,引進的日劇非常少,而且都不是熱門劇。相對於韓劇泰劇的引進數量,日劇確實是少之又少。

雖然電視臺沒有引進,但是好歹視頻網站會引進吧,但是,通過各大視頻網站引進的日劇同樣非常少,特別是和韓劇美劇相比,根本沒有可比性。

雖然視頻網站沒有引進,但是我們還有字幕組啊,我們還有非正規渠道啊!現在我們看日劇,主要是從這個渠道來的,字幕主要是人人,日菁,豬豬三個字幕組做,豬豬的字幕,我已經很久沒見到豬豬做的新劇了(豬豬有做新劇,特此更正),人人做的大多數都是主流熱門劇,日菁做的很多都是些偏冷門的劇。

但是就算是這樣,大量製作精良,品質優秀的日劇仍然沒有在國內火起來,上一部國內大熱的日劇是《半澤直樹》,可以說是近幾年在國內最火的日劇了,但是和《來自星星的你》比呢?比不過啊!你想,日劇吧的活躍用戶133萬,韓劇吧活躍用戶297萬,連美劇吧都不如韓劇吧的活躍用戶多,才166萬。

說到這,其實最核心的問題嚴格來講不是渠道的問題了,而是日劇本身的問題了。

一是題材:

日劇的主流題材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日常家庭職場生活倫理劇,比如深入基層的《打工仔買房記》,創造收視奇蹟的《家政婦三田》,醫療職業劇《白色巨塔》,《醫龍》,夏季新劇《晝顏》等等。


第二類是刑偵推理懸疑劇,比如朝日電視臺的王牌劇《相棒》(本人最喜歡的電視劇),富士電視臺的經典刑偵劇《古畑任三郎》,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白夜行》,《幻夜》,科幻腦洞推理大局《SPEC》,改編自東川篤哉小說的《推理要在晚餐後》,漫畫改編作品《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這時有知友會問了,大河劇呢?大河劇是NHK電視臺製作的歷史劇,一年一部,並不能算是一個大類。

相對來說,言情劇的數量確實偏少,但是偏偏曾經在國內大熱的都是純愛言情劇,比如《東京愛情故事》。而數量較多,甚至可以劃為第三類大劇的熱血青春校園劇,對於國內觀眾難以形成共鳴,受眾也不太廣,因為你畢竟不是日本高中生。而上面提到的兩類大劇,日常家庭職場生活倫理劇國產還少嗎?你打開電視,百分之八十都是這類電視劇,而且還是因為現實的原因,這類劇的劇情和想要表達的東西,同樣難以引起國內觀眾的共鳴。而刑偵推理懸疑劇,對於國內來說受眾確實小,比如朝日電視臺的王牌劇《相棒》,在日本能達到每季平均20%的收視率,國內卻是鮮為人知。而且有同類型的美劇在壓著,要想在國內火起來確實不容易。

二是日劇的製作體制。

日劇的製作體制和韓劇類似,都是先拍好兩三集存檔,然後邊拍邊播,非常靈活。但是日劇和韓劇不同在於,日劇非常短,除了晨間劇和大河劇之外,很少有電視劇一季會超過13集,大多都是在9-13集,而韓劇,比如《來自星星的你》,有21集。而電視臺引進的那些韓劇更是超長,動不動就上百集。這就導致了這樣的問題,如此短的劇集,如果是電視臺引進,不好安排播出時間,基本上三四天就播完了,如果是視頻網站引進,那麼相對來說,播出的時間肯定短於美劇韓劇泰劇,這樣對於網站流量的貢獻相對來說也就降低了。而且,這麼短的劇集,話題維持周期也短,如果播放時間等於話題維持周期,那麼《半澤直樹》如果不是靠中間停播,話題周期也就10個周,而來自星星的你的話題周期長達21周,《半澤直樹》都播完了,都教授呢邊才播了一半。。。。。。。(根據知友的指正,來自星星的你播放了11個周,我給當成一周一集的了。不過由於長度的問題,韓劇的播出周期還是長於日劇)

如有缺漏或是錯誤,歡迎大家指正。如有不同意見,也歡迎在評論區補充探討。

————————更新————————

日劇從題材上講,確實很難讓中國觀眾接受,因為日劇非常貼近日本人的生活,而不是中國人的生活,而且很多日劇都是以日本當下很多社會熱點或是現象為題材,這難免會讓中國觀眾在接受起來存在困難。

而且很久很久以前大熱的《東京愛情故事》等老日劇,除去本身品質過硬之外,當年電視劇的缺乏也是讓這批老日劇火起來的重要原因,而現在的電視劇數量早已不是二三十年前能比的了,在如此眾多的選擇之下,更加貼近日本人日常生活和觀看習慣的日劇,在中國火不起來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根據上面說的原因,國內電視臺不引進日劇的原因也並不是單純的體制問題或是中日關係問題,以目前國內電視劇的播放模式,日劇確實不適合在國內播放。

看了 @武五陵朋友的答案,我才想到這個詞,日劇在國內不接地氣啊!

雖然日本電視劇的純愛劇很少了,但是日本電影裡的純愛劇還是很多的!!~(≧▽≦)/~

【青嵐的回答(76票)】:

從初中開始看第一部日劇《律政英雄》,第二部劇《魔女的條件》(這劇著實給我震撼到了,師生戀竟然可以搬到電視螢屏!還可以那麼唯美!!!天朝絕對不可能發生!!!!)就開始一直追日劇,早期國內比較大的兩大日劇字幕組:豬豬和日箐在日劇迷中是無人不知的,為日劇在大陸的傳播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否則電視不播,音像店的日劇很少,根本沒有什麼渠道看到日劇。)大陸看日劇的人相對比較小眾(即使在年輕人中,大學我班三十人,看日劇的只有我一個),但是人數比較穩定,基本上看過一兩部日劇,就都會開始喜歡上日劇從而繼續追下去成為死忠,日劇的主題相比韓劇簡直多太多了,除了感情劇,還有校園劇(日劇一大特色,主要描寫高中生的生活的類型,這裡面還分為校園勵志類,校園問題類,校園虛幻類,校園倫理類等等),還有大河劇(歷史類),職場劇,倫理劇(尺度很大,幾乎涵蓋社會各個群體),晨間劇(主要觀眾群是上班族和學生,上班或上學前看的劇,大多比較正面,勵志),警事劇,推理劇,深夜劇(尺度很大,與性有關的題材多,有裸露鏡頭)等等,主題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家辦不到的,有的知友說日劇相對來說愛在故事中講道理,這確實是,喜歡的人會喜歡,討厭的人一集棄,就拿感情劇來說,韓劇比較典型的是王子愛上灰姑娘,日劇的感情劇的主線更加愛描寫平凡人的感情生活(當然,劇中大多會插播一些人生哲理),看韓劇會有一種「爽」的感覺,俊男靚女,服飾華麗,都市繁華氣派,更有甚者會隨著劇情推進把場地拉到國外(大多為發達國家),這簡直是成人的童話,但看完後除了爽,沒別的感覺,日劇相對就非常遜色,演員的俊美程度不及韓劇,背景設置的不夠華麗,但往往劇本寫的很用心,讓你看完,還明白點小道理,對自己有點反思,比較同意 @羅登 所說的,國內剛過溫飽階段,相對更愛享受,所以韓劇的「爽」的視覺效果比較對國人的口味,相比之下,日劇本來的受眾群就是日本國的公民,基本導演和編劇在創作的時候不會考慮到海外觀眾的感受,由於日本是超級經濟大國,自然觀眾的口味就比較刁鑽,一部劇集如果沒什麼新意,收視率自然不會出彩,這種大環境也就杜絕了爛劇的存在,大和民族心思比較細膩(從小受的教育是不給人添麻煩就可以看出),自然帶有一些說教的,能令人反思的劇會更受歡迎,劇集的製片人都是想賺錢的,自然會以觀眾的口味為導向,什麼樣的觀眾造就了什麼樣的影視作品,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的觀眾口味就適合:婆媳劇,宮鬥劇,抗日劇,小時代,所以日劇不對國內大部分觀眾的口味也是正常的。


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日劇出鏡率太低,出場機會太少

一,國內電視臺很少會播放日劇(至於是政治原因與否,不得而知)。

二,網絡媒體的資源太少。打開優酷,愛奇藝,PPTV等幾家主流的視頻網站,去對比一下日劇和韓劇的數量,就知道日劇為啥不火了。向我這種日劇粉,從開始到現在一直都是去日劇字幕組去下載,極少會享受到在視頻網站輕輕的點擊一下,就立刻可以觀看的快感,現在大部分視頻網站都有韓劇區,美劇區,英劇區,港劇區,國產劇區,就是沒發現有日劇區,即使零零碎碎有幾部日劇,必然無高清資源,我家那22寸大顯示器,你讓我看低清資源是逗我呢吧?果斷滾去字幕組下載高清片源,好在現在有迅雷會員這種神奇的東西,從某方面講,日劇粉這個群體還真是後媽養的。

更多精彩文章推薦:

回-復-關-鍵-詞-可-查-看

「精03」→向日本同學學習做高效手帳達人

「精05」→【深度】東京地鐵擁擠度大調查

「精07」→2014日本Cosme年度大賞--The Best Cosmetics Awards

「霓虹17」→在日本搬家時必須知道的常識

「文01」→日本校服萌萌噠哪個縣最可愛?

「遊04」→東京圈踏青郊遊推薦

「劇01」→網評最精彩的9部日本電影

「劇09」→9部高智商推理日本電影

「吃貨07」→2014日本最好吃的零食排行

「考大學」→在日本考大學相關流程詳解

更多精彩日本生活信息、日本留學信息,

--盡在行知學園

日本規模最大的留學生升學輔導機構


上一篇:

日本水手服你不知道的二三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韓劇、泰劇在中國都很火,而日劇在中國卻火不起來呢?
    近幾年韓劇,泰劇在中國都很火,但是為什麼日劇卻在中國火不起來呢? 首先,日劇並不是沒有火過,它曾經在國內火過大江南北,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看,至於說沒有以前火,或者是沒有韓劇,泰劇極受歡迎,那是因為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
  • 「在中國從未感到害怕過」!美國「知乎」上這個回答又火了
    最近,在美版「知乎」Quora上這樣一個提問火了:你去過的國家裡,有哪個是與之前聽到的描述完全不一樣的?  「在中國從未感到害怕過」  在留言板裡,一位叫Pete Truman的網友稱,在他第一次來中國工作的時候,對中國的了解僅限於西方媒體的報導。  但在中國生活數年後,他才意識到,西方媒體上有很多垃圾信息,那些報導中國的記者很可能壓根沒來過中國。  例如,西方媒體經常會爭論一個話題:在中國生活到底安不安全?
  • 日劇,美劇,韓劇,國產劇的區別,為何日劇卻在中國火不起來?
    很多劇(《野豬大改造》)你覺得會有愛情戲份但最後也沒有個所以然,是不是兩性之間的愛情在這個國家越來越不受待見了。總起來說,範圍廣,獵奇向作品很多。那個時候,東野圭吾還沒有霸佔螢屏,J家的黃金一代正值壯年,編劇用精彩的劇情塑造了一個個演技還不那麼成熟卻足夠讓人感動的角色;那個時候,木村拓哉就是收視的保障,沒有人因為事務所的力捧每季都上劇。可是近幾年來,日劇走下坡路相當明顯,究其原因,我認為就是對美劇的盲目崇拜和模仿。
  • 你知道為什麼質量再高的日劇在中國也火不起來嗎?
    如果你對中國的電視劇流行排行榜做了相關調查的話,你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日劇在中國流行不起來,而這個問題和日本本地的文化也有關係。要說日本的文化比韓國的更有特點,而且從電視劇的表現手法來看,日本在這方面的表現也並不差;關於在文學方面,日本也有相關諾貝爾獎獲得者。
  • 以前在中國很受歡迎的日劇,為何現在不火了?四點原因
    那時在眾多經典好劇中,還有一種在中國很受歡迎的劇,那就是日劇。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像《血疑》、《阿信》、《排球女將》等等日劇,在中國都是很火的,甚至還有很多日本動畫片,《霹靂賽車》、《哆啦A夢》等等。還有《排球女將》這部日劇之所以後來能在中國風靡。還得從1979年在香港亞洲錦標賽上說起,中國女排3:2贏了日本女排,這是第一次贏日本,那時候日本女排是世界第一。那種女排精神是很感人的,這部劇其實也是一部特別勵志的日劇。
  • 請回答2020,知乎發布「十周年特別企劃」
    眾多網友在知乎見證了《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屢破票房紀錄的中國電影崛起,《樂隊的夏天》《青春有你》等現象級綜藝霸屏的文娛產業井噴,也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陰霾之下,通過踴躍分享見解與思考,進行防疫知識科普,展現出中國人共度時艱的樂觀與勇敢。
  • 請回答2020 知乎發布「十周年特別企劃」
    眾多網友在知乎見證了《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屢破票房紀錄的中國電影崛起,《樂隊的夏天》《青春有你》等現象級綜藝霸屏的文娛產業井噴,也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陰霾之下,通過踴躍分享見解與思考,進行防疫知識科普,展現出中國人共度時艱的樂觀與勇敢。
  • 如何在知乎獲得更多回答?
    為了獲得專業人士的中肯意見和建議,很多人都選擇在知乎提問,可是不難發現,大量的提問下面別說高質量回答了,連總的回答數都寥寥無幾,為什麼有的人提個問題底下的回答就成百上千,而有的人提問卻沒人回答呢?我們又如何在知乎獲得更多回答?首先,我們先來看提問的注意事項要想獲得回答,你的提問一定是讓人有回答欲望的,在知乎上什麼樣的提問能夠讓人想要回答呢?
  • 知乎10周年:聚集超4400萬個問題、2.4億個回答
    近日,知乎發布「我的知乎十年曆」用戶數據報告,報告顯示,十年前,知乎200位原始用戶在40天裡,創造了8000個問題和2萬個回答;十年後,知乎已經聚集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記錄和見證了中國乃至世界十年發展變化。
  • 知乎如何寫出高贊回答,這是我從多份PPT裡總結出來的答案
    對應上面的人群特徵,我們就可以知道知乎打造個人IP的必要點:回答要自信,價值觀正確——正能量反直覺的角度——有趣3、細分領域的垂直化運營——專業4、口語化表達,讓別人讀起來不費力——接地氣你會發現,把上面的內容連起來之後,就是打造的知乎群眾最喜歡的一種個人IP: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有趣的專家,而且非常的接地氣。
  • 為啥中國在國際上不受待見?知乎上一個帖子火了
    來源:知乎,轉載已獲授權 作者:寧南山 為什麼中國在國際上不受待見?知乎上一個帖子火了! 而中國呢,上面列舉的十幾個產業全部都有,而且都不差。除了這些高技術製造業,技術要求相對低端的玩具,服裝,家具,水泥,玻璃,紡織等等產業,美日德這些發達國家早就放棄了,而中國照樣通吃,而且佔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份額。 第二,中國工業不僅是個全能型選手,而且許多產業都能進入世界前五,很多是世界前三和世界第一。
  • 知乎「最火」的兩種賺錢方式!
    我也發現身邊的朋友,在知乎更文轉公眾號的大有人在,但公眾號更文轉知乎的基本沒有,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做項目就是做大概率的事,永遠不要去嘗試低概率的事,於是我也就放棄了,除非有一天公眾號不更了,大概會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在知乎上,人啊,總喜歡吃著鍋裡的看著碗裡的,最後鍋翻碗碎!為什麼要斷舍離?你品知乎好物具體怎麼做?
  • 知乎高贊回答:什麼樣的人適合學計算機?
    關於這些問題,在知乎「高考志願」專題內,有不少過來人的優質回答,可以讓考生和家長獲得更加清晰的認識和判斷。專業是否完美 知乎用戶結合行業、個人分別詳細解讀在問題「計算機專業真的如此完美嗎?」下,知乎用戶「欲三更」表示:「完不完美不知道,但是計算機行業真的是個很幸運的行業。中國的計算機行業搭上了世界潮流的順風車。」
  • 我在知乎做視頻:回答3600個問題、和每個陌生人聊「爸爸經」
    這些年,我在知乎上大大小小寫了3600多個回答,但總還是說不夠,還是想寫些什麼,說些什麼。今年6月份,我第一次嘗試了視頻。那時候我想著,本來我也愛寫東西,把寫的東西讀一遍、音畫相配,這樣大家更容易理解。覥顏說一句:央視新聞的公號有個夜讀欄目,就曾讀過我出版過的文章(比如10月2日的那篇)。
  • 八九十年代日劇在中國風靡,為何現在卻很少看到了日劇了?
    那時在眾多經典好劇中,還有一種在中國很受歡迎的劇,那就是日劇。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像《血疑》、《阿信》、《排球女將》等等日劇,在中國都是很火的,甚至還有很多日本動畫片,《霹靂賽車》、《哆啦A夢》等等。還有《排球女將》這部日劇之所以後來能在中國風靡。
  • 八一八日劇裡的霸道總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總裁
    總裁編號二:日向徹《Rich Man Poor Woman》總裁型號:高智商總裁 總裁編號四:葉月蓮介《月之戀人》總裁型號:楚留香總裁木村拓哉在劇中飾演進軍中國市場的日本裝潢公司總裁,和三位紅顏知己糾纏不清。一個是從解放前舊上海穿越過來的操一口娃娃音的下崗女工志玲姐姐,一個是傲嬌千金大小姐囧子,還有一個是女漢子婊涼子大媽,風流倜儻的楚拓哉周旋在這三個女人之間,還要日理萬機抽空開拓中國市場,真是不容易吶。估計後來楚拓哉實在堅持不下去了,觀眾也堅持不下去了,編劇淺野大媽也崩潰了,這劇八集就掐了。
  • 中國搖滾教父伍佰入駐知乎開直播 自評首秀「很青澀」
    最近,「中國搖滾教父」伍佰入駐知乎。入駐後,伍佰很快在平臺上發視頻宣傳起新單曲。相比在音樂媒體上發布新歌的傳統形式,伍佰選擇以直播形式發布。9月8日,伍佰在知乎平臺開啟直播首秀,在和樂迷互動的同時發布了新歌《赴湯蹈火》,並送出親筆籤名海報。伍佰評價自己第一次直播還「很青澀」,直播結束後會在知乎上和網友們繼續互動。
  • 知乎高贊回答:中醫專業到底有沒有前途
    在知乎,你可以參考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讓自己的選擇更加冷靜、理性。不人云亦云 聽專業知友講中醫那些事在「中醫是否是科學?應該如何看待中醫?」的問題下,知友「心晴」以中醫科班出身的角度介紹了自己對中醫專業的看法。「一開始從教材上看(中醫)這也能治那也能治,感覺有些吹。」
  • 「虛擬咖啡館」,為何吸引上億人?
    知乎創始人、CEO周源在2021新知青年大會上發表十周年演講,他表示2021年,知乎計劃投入總價值數十億元的現金和流量,繼續加大對創作者的支持。問答社區悟空問答發布公告稱將於1月20日從各大應用市場下架,並將於2月3日正式停止運營,關閉服務。
  • 十年知乎,一體兩面
    很快,新浪微博就帶著「圍觀改變中國」的光環出了圈,但人們真正認識到知乎的威力,還要等上幾年。現在,知乎積累了近 4400 萬個問題和 2.4 億個回答,成為中文網際網路最大的原創內容策源地之一。十年間,中國從 PC 網際網路邁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內容產業蓬勃興起,網絡前所未見地深刻影響中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