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證券房地產兼建築行業首席分析師竺勁:如何提高物業管理...

2020-12-26 騰訊網

中信建投證券房地產兼建築行業首席分析師 竺勁

今天很榮幸受到《證券日報》的邀請,來這邊跟這麼多的物業管理行業的大佬一起聊一聊機構的看法。我本人是中信建投地產金融組的組長,也是房地產行業的首席分析師竺勁。剛才我聽黃亮總也講了,他講了很多內容我還是比較有啟發的。他說,不用顧忌資本市場的看法。我覺得的確是這麼一個觀點。因為做企業,只要把企業做好了,資本市場可能開始會不理解,可能過一段時間以後慢慢的理解到,原來企業的思考跟市場的思考有很大的差距。最後價值做出來了,自然就有人買單。所以,我覺得很多時候還是要回歸到業務的本質。我相信企業家在這個過程當中,肯定是要比做資本的人對這個行業的理解更為深入。剛剛黃亮總講的很多點,我覺得非常受啟發。

在商言商,作為機構到底是怎麼來看物業管理行業的,我相信跟剛才那麼多物企的大佬講的觀點是有很大差異的,儘管剛才中指研究院的黃瑜院長、碧桂園服務的李總都講了很多的觀點,跟我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我還是想從差一點上給各位匯報一下。我的題目叫「從資本市場看物業管理公司」。主要是分四個部分:

第一,市場如何給物業管理公司做估值。

第二,彩生活上市的時候我們也非常關注,因為股市裡主要講的就是故事,所以我們也想看一看股市當中故事在5-6年的時間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未來的故事是什麼。

第三,剛才也有一些領導講了,物業企業上市比較多以後,估值是有所下滑的,未來可能會分化的更嚴重。我們認為,物業管理企業的初心還是要回到本身的規模增長和本身的業績確定性,還是要做基礎的物業管理,我們的觀點基本上就是這樣的觀點。

第四,從資本市場來看,從企業的商業模型的角度來講一下,為什麼企業給這麼高的估值,以及這個估值是不是能持續,以及如何提高物業管理企業的估值。

這個圖我們花了一點心思做,應該沒有人做過。我們拿2019年6月份到今天為止的股價做了一個K線圖。大家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以2020年6月份之後,按照2021年的PE給的估值,所以這個圖很有意思。

這個圖裡邊已經給大家很明確的表明了,市場更喜歡哪一類企業,和這些企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估值曾經到過的高度。2020年年初,大家以2020年的業績作為估值的時候,在2020年的5月份是一個見頂的情況,那個時候物業管理的企業都是市盈率50-60倍。現在相對於來說,是2021年的市盈率30倍出頭的水平,能不能進一步提高?我們認為可以提高,但也提高不到去年的那個水平。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是供應量變大了,當時有稀缺性的因素。第二,當前主要講的故事是擴賽道。也就是投資人,我更多喜歡從投資人的角度,投資人有一些是前瞻的,有一些也是無知的。之前不知道物業管理企業可以介入非居住物業以及城市服務,甚至更多的可以想像的空間,包括業主增值服務,2016、2017年綠城等領先企業都做了探索。結果大家發現,住宅這塊物業沒有什麼肉可以吃,後來突然出現了兩個賽道,這也是導致為什麼估值很高的原因。但現在我知道了一些內容,所以大家就在考慮哪些公司未來能在這三個賽道勝出,交一個滿意的答卷,所以現在大家慢慢變得務實。

這個圖也花了一點心思。最近大家炒新能源車炒得很厲害,說一輛汽車的價值高於一輛特斯拉的汽車價值,按市值來算。我們也算了一下,物管企業如果用市值除以合約面積,資本市場大概願意花多少錢去買一平米合約面積,這個數據是按2020年中期數據做的,我們發現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1、對於做商辦物業的企業,佔比很高的,大家給予了比較高的合約面積價值。比如說,寶龍商業和華潤萬象生活,大家給的每平米估值是400-500元/平米。像卓越生活相對辦公樓多一點的企業,給到的價格是200多元。而有規模性的綜合類物管企業平臺給的價格是150-200元之間。但是,如果規模一旦下降,不好意思,每平米的價值會直接掉到100元以下。所以,這個圖表明了規模很重要,特種物業,物業到底能不能做一些增值的東西?或者不是簡單的住宅,它也很重要。這裡有一個特別的公司,叫濱江服務,濱江服務是唯一在管理的面積段當中,單位價值超過100元的公司,因為它是上市公司當中物業管理平均物管費最高的一家公司,住宅類的。所以濱江服務最高的價格大概是110元左右。這是我們從市場上看到的價值變化。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地產商和物業管理企業之間的關係。剛剛也講到了,市場對企業的長期發展還是比較關注的。物業管理企業平均的估值在0.5-0.6左右的水平,是比較合理的,但是有個別的公司會更高一些,包括金科、綠城等公司,跟母公司以及物管企業在行業排名、領域排名當中的差異有關,但基本上我們可以認為市場也在依據母公司進行估值。之所以用母公司進行估值,因為現在所有的開發商都知道,他手裡的物業管理面積都是香餑餑,都要給自己的親兒子,這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們看到為什麼融創相對而言估值比較高,並不是融創現在合約面積高,而是融創服務的「爸爸」融創中國土地面積更高,所以市場給了比金科更高的估值,主要來自於這個原因。未來大的房企旗下的物管企業可能是很重要的,可能物業管理企業要發展可能也要催促一下「爸爸」,你是不是也要有一個中長期的規劃。最近挺有意思的,金科股份最近提出了未來五年4500億元銷售規模的預期(戰略目標),某種意義上也在加持物業管理公司。以後「爸爸」怎麼發展,對物企的「兒子」重要性會越來越大。

2、從2014年以來有這個行業,剛剛潘總也講了,彩生活也是第一家上市的公司。這個故事是從2014年開始的。彩生活主要講的故事是什麼呢?當時的網際網路思維是比較好的,所以當時講的主要是社區賣流量,同時做社區金融、社區理財。而社區理財的核心是什麼?社區理財的核心是,那段時間我們有「網際網路+」政策的存在,所以頒發了很多社區金融的牌照,包括當時轉讓給大龍總的中林投(音)物業,是這個帶來的影響,所以當時他們收購了幾個比較好的物業。2014-2015年的故事主要是這個故事。後來網際網路浪潮退潮了,大家開始聚焦於業主增值服務,回歸到社區裡面有哪些業務,有哪些服務可以做,綠城服務是那段時間的明星公司,也是2016年以後上市的。

到了2018年以後,由於從2015-201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新一輪的爆發,帶來了大量房屋的銷售和交付,所以碧桂園成為了明星公司。而碧桂園主要的故事,現在是新物業,當時主要的故事是「爸爸」有很多的工作要「兒子」做,很多的碗要兒子洗刷,所以有很多零花錢,市場比較看好碧桂園的服務。但是,到了2019年以後,大家發現原來物業管理企業邊界不像原來想的這麼小,也可以做城市的服務,可以跟社區更加緊密,所以當時火的公司是招商、保利物業都是那段時間出來的牛股。

2020年由於大量的物企上市了,資本市場在期待什麼?資本市場在2016年跟蹤綠城服務以後,發現社區服務業主還是很難做出來。好多物企的大佬都講了,沒有標準化的業主增值服務做出來,現在還是「老三樣」空間管理、房屋經紀、家居服務,生鮮做得有點難,團購現在還在探索之中。市場開始關注的是,是不是有一些特種的物業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突破物企的邊界,或者物企能不能做物管費的提價,這是當前資本市場最為關注的點。未來的增長業績在哪裡?因為大家都是同質化的進行,所以大家認為壓力相對而言比較大。

在2020年以後,市場更加關注偏商業運營類的企業,給了他們很高的估值和很大的期待。

我們怎麼來看物業管理企業在未來的發展,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未來的面積從哪裡來,因為併購越來越困難,所以大家考慮比較多的是,第三方的外拓是不是有一定的空間。凡是在外拓上有一定能力的,估值還是可以的,包括綠城服務、融創服務在外拓方面做得不錯,對外的形象也不錯,所以導致了他們的估值相對比較高。在2021年可能市場會關注,你的面積從哪裡來,已經進入了後併購的時代。我們的老大哥碧桂園服務已經開始併購專業的服務公司了,已經不是簡單的併購面積,說明這個市場可能有點白熱化了。

中期看什麼呢?還是看儲備面積。我的「地產開發商爸爸」能夠給到我多少面積,這個事比較重要。剛才講到了,短期可以靠外拓,如果大家都去做外託了呢?還是要看最後有多少面積能留到我的手裡面。最簡單留到我手裡面的方法只有這一個。因為併購也有風險,外拓也有不確定性,從確定性的角度來看,他需要的就是這麼一個東西。所以中期來看還是看合約面積、覆蓋的倍數,這個可能是我們更關注的指標。

最後要看更長期一些,第二個指標如果好,很有可能是股東很強,自身也很強,但是中長期看有一個問題,物業管理企業邊際上的交付面積是變少的。也就是說,增長是變少的。碧桂園現在有7億多平方米的合約面積,但是碧桂園每年賣2億平方米,伴隨著不斷擴大,從增長增速的角度來看會越來越少。這樣的過程當中,勢必就帶來了營收增速變得越來越低。這個過程當中怎麼樣提高價格,就是變相提高物業管理收費的價格,只有業主增值服務,如果能夠標準化、規模化。大家可以去新加坡看,新加坡的所有樓宇管理收的物管費很高,而且可以提價,原因是裡面含有業主增值服務。整個社區的管理把價格打在物管費裡面了,我們是分離開的,這也是為什麼市場給「濱江服務」相對比較高的單位面積價值。是因為基礎物管費高了以後,可能需求就會更多。剛剛綠城的吳總有一個客單價的數據。如果客單價能夠提高,就是變相的提高了物業管理費。未來更長期的一段時間不是存活的問題,因為物業管理企業現金流的盈利都是很好的,而是說能不能提價、營業收入能不能增長的問題。當然,這個看得比較長,可能五年以後全行業會暴露出來。

最後講的有點大,悟道。從2019-2020年甚至未來資本市場怎麼來看物業管理企業。我當時定義的是,2020年初我寫的一篇報告,大家都查得到。當時物管企業也就是30倍。我當時說這是成長股。成長股怎麼給估值?是給PEG估值,根據成長再乘以倍數,1倍以上,所以當時是有成長屬性的。但現在由於供給特別多,很多的物業企業都上市了,所以現在要考慮的是消費,從這個行業來看,消費的屬性、成長的屬性已經減弱了。

未來來看,到底怎麼來看物業管理企業,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在於,大家認為你是消費企業,你的財務指標是不是跟消費企業是一致的?現在市場上只有茅臺和非茅臺,科技股只有醬香科技。為什麼好呢?是因為現金流好,因為利潤在會計表上是騙人的,現金流是實實在在的。從財務的角度來看,消費品公司好的地方到底有什麼?一共有三個點。

第一,消費品好的是,現金流跟營業收入是完全匹配的,甚至有預收款項。就是營收的收現比是高於百分之百,物管企業有這個特點。

第二,現金流是持續的,是一個偏於剛需的水平,越剛越剛。這就是為什麼海天比茅臺還要好,農夫山泉比茅臺還要好,因為它更高,物管這一點也是符合的。

第三,消費品很重要的是要幹什麼呢?要提價,跑贏通脹,這是最關鍵的,因為消費品能夠跑贏通脹,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給了華潤萬象生活和寶龍商業這麼高的估值(400元/平米)。像寶龍商業規模也不大,但高於同等規模的物業企業估值,為什麼?是因為可以抗通脹。很多經濟學家參加會議都會說核心資產。什麼是核心資產?核心資產就是抗通脹的資產。以後物業企業會分成兩個陣營,一個是不能漲價的,不能抗通脹,它是公用事業公司,給到的是15-20倍的估值。還有一類是可以抗通脹的,怎麼辦呢?給到白酒和醬油的估值50-100倍。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中信建投美女首席分析師被監管約談 研報不專業、依據不充分
    中信建投美女首席分析師被監管約談!研報不專業、依據不充分! 來源:中國基金報17日晚間,北京證監局出手,中信建投TMT首席分析師武超則被約談。北京證監局對武超則、金戈採取監管談話措施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消息,決定對武超則、金戈採取監管談話措施。
  • 中信建投美女首席被約談!頭部券商接連被罰 分析師們慌不慌
    12月17日,北京證監局公布了對中信建投兩位分析師的監管決定,公司某研報的署名分析師武超則、金戈被北京證監局採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中信建投美女首席分析師被約談研報不專業、依據不充分經調查,中信建投發布的某研究報告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研究依據不充分
  • 15樓財經 中信建投美女首席分析師被監管約談 曾連獲8年新財富最佳...
    連續8年蟬聯通信行業最佳分析師評選第一名的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在新一輪獲獎的第二天,就被北京證監局採取監管談話的措施;被談話的對象同時還是中信建投董事總經理,作為投資者則不免對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的光環,保持了一份警覺。
  • 研報被指不專業 中信建投美女分析師被約談_證券要聞_財經_中金在線
    由於一份證券分析研報,中信建投兩位署名的TMT分析師被北京證監局採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值得關注的是,其中一位美女分析師武超則同時還是中信建投研究所的所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般來說所長等行政負責人在研報署名是較為常見的行業現象,但此次卻因署名被罰,意味著監管層對研報監管力度明顯在加碼。
  • 研報被指不專業 中信建投美女分析師被約談
    值得關注的是,其中一位美女分析師武超則同時還是中信建投研究所的所長。為中信建投董事總經理、研究發展部(即研究所)行政負責人、TMT行業首席分析師,研究專注於5G、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研究所的所長,全面管理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
  •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師:主要的加倉方向有九個
    證券時報網訊,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今日做客時報會客廳時表示
  • 處罰落實到個人 中信建投分析師被約談
    處罰落實到個人 中信建投分析師被約談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信建投被約談的分析師   研究依據不充分,研究方法不夠專業謹慎,85後美女分析師因問題研報被約談   11月30日,北京監管局發布了對中信建投採取責令改正措施決定。
  • 麒麟直播|廣發陳福: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合併傳聞 交易價格是關鍵
    麒麟直播|廣發陳福: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合併傳聞 交易價格是關鍵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8月12日廣發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陳福
  • 中信建投研報存兩大「硬傷」,新財富「七冠王」武超則被監管約談
    12月17日,證監會北京監管局發布《關於對武超則、金戈採取監管談話措施的決定》,公告指出中信建投分析師武超則、金戈發布的某研究報告存在問題,決定採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約談定於12月22日上午10點。相較於本次公告「點名道姓」,17天前的公告略顯含蓄。
  • 中信證券周期行業首席分析師敖翀:從證券、銀行、期貨三個服務角色...
    這是一年一度期貨行業最重磅的會議,證監會副主席、期貨業協會會長、四大期貨交易所和滬深交易所總經理,以及頭部期貨公司董事長雲集第16界中國(深圳)期貨大會,金融界作為合作媒體全程報導,為關心中國期貨業發展的投資者帶來最前沿的監管思考以及行業動態變革。
  • 四傳聯姻造投行巨擘 中信證券合併中信建投局未了
    8月1日,時代周報記者詢問了一位上市券商投行部負責人關於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合併的看法,他明確表示:「假的,已問過在中信證券的朋友,還是不要再傳了。」不過,依然有投資人士認為,市場熱捧兩者合併,也在情理之中。當下,面對外資的來勢洶洶,打造高質量的「航母級券商」,升級行業競爭格局,已是大勢所趨。
  • 2020中國證券公司金牛獎揭曉 中信建投證券斬獲十大證券公司金牛獎...
    中證網訊 (記者 周璐璐)12月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2020證券公司金牛獎榜單評選結果正式出爐,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榮獲十大證券公司金牛獎、證券公司社會責任獎、金牛資產管理團隊、證券行業文化建設獎四個獎項。  中信建投證券總裁李格平表示,「註冊制為券商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
  • 中信建投趙然:券商股存在繼續向上空間
    券商股行情會如何演繹?今年資本市場的一系列改革,又會給券商帶來哪些機會?監管層鼓勵合併重組,這又將給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中信建投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趙然。其次,交易機制的放寬(漲跌幅限制調整至20%)及更多新經濟企業上市,將有效提振交投活躍度,增厚經紀等相關業務收入。最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使一級市場投資退出通道更加通暢,券商直投業務有望受益。最近,有關券商合併的傳聞較多,趙然分析了合併重組對證券行業的影響。他認為,首先,做大做強資本市場,打造航母級券商是監管層提出的大方向。
  • RAP首席、火鍋首席 券商分析師玩轉「十八般武藝」
    在出鏡分析師的帶領下,投資者可迅速抓住光電子行業全產業鏈狀況、光電子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作用、光電子行業龍頭企業、投資光電子行業的理由以及投資策略等,配合著音樂旋律朗朗上口。:「一份行業的投研報告一般都會結合最新動向、宏觀政策、收集市場消息、盡調查找數據等形成PPT及文稿,但如何把一份研究報告用並不日常的方式來呈現,除了有內容、通俗易懂外,還要有聲音、有畫面、有趣。」
  • 傳中信建投將被分拆上市 中信證券暴跌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市場傳言,中信集團將退出中信證券(600030.SH),並分拆中信建投上市,目前已準備篩選投行,並繼續與建銀投資商討其如何退出中信建投。雖然公告了與東方匯理的合作,但復牌後的中信證券卻連續暴跌3日,跌幅近24%。報導稱,中信證券對上述傳言諱莫如深。
  • 中信建投武超則、金戈被北京證監局約談:研報存在兩方面問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信建投武超則、金戈被北京證監局約談:研報存在兩方面問題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1066,以下簡稱「中信建投」)分析師武超則、金戈,被北京證監局採取監管談話。12月17日晚,北京證監局公告表示,中信建投武超則、金戈署名的某研究報告,存在研究依據不充分、研究方法不夠專業謹慎等問題,作為報告內容直接責任人,我局決定對你們採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券商研報已經引發過不小的風波。11月12日晚,因研報指「美年愛康合併」,愛康國賓實名舉報國信證券分析師。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合併傳聞再遭「澄清」 券商板塊多股漲停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導日前,中信證券(600030.SH)、中信建投(601066.SH)合併傳聞再起,並在近幾個交易日,直接拉抬了券商股熱度,A股券商板塊整體大漲,多隻券商個股衝擊漲停。7月5日晚間,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再度對傳言予以澄清,同時這一輪澄清中,直接「祭出」了兩家券商的當事股東方親自回應,對合併予以了否認。
  • 火星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
    火星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之上市保薦書 時間:2020年12月14日 00:06:13&nbsp中財網 原標題:火星人:中信建投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本項目保薦代表人周偉、趙小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和中國證監會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定,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嚴格按照依法制訂的業務規則和行業自律規範出具上市保薦書,並保證所出具文件真實、準確、完整。
  • 3天飆漲700億,中信建投市值首超中信證券!股價連日...
    從8月6日至8月10日,中信建投證券連續3個交易日整體漲幅超過20%,市值飆漲超700億元,當前收盤價59.27元/股,市盈率58.47倍,高於證券行業46.93倍的平均市盈率;A/H股溢價率為429.33%,依然是A/H股溢價最高的券商股。
  • 明星分析師都去哪了?券商研究所5年離職數據大解剖,全面盤點研究...
    新財富梳理了過去5年在券商研究機構任職的分析師的職位變動數據,試圖釐清:這些年,明星分析師們到底如何產生,又流向了何方?他們的流轉,給行業帶來了怎樣的變革和衝擊……國內公、私募基金和券商管理的資產總規模約為56萬億元,銀行理財業務管理資產約為23萬億元。3500多位證券分析師群體以研究為紐帶,深度影響這80萬億元資金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