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澤鎮是上海地區有名的橋鄉,著名書法、篆刻家錢君匋曾為之題寫「金澤古橋甲天下」7個大字。
上海金澤古鎮,位於上海市青浦區西南,距離上海市中心66公裡。境內湖塘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叉,是典型的江南魚米水鄉。上海古鎮歷史悠久,最早在公元960年前(宋初)已建鎮,有興於宋、盛於元之說,因此地為水鄉澤國,且盛產魚米賽金,故稱「金澤」。
金澤的繁盛,和「橋」大有關係。金澤鎮地處上海西郊,南臨太浦河,北靠澱山湖,鎮域內江湖河港交織,水面積佔全鎮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水多橋多是金澤的特色,有「江南第一橋鄉」之美名。
金澤風情主要體現在香汛和古節上。為使這些香汛、古節內容豐富、場面熱鬧,古鎮形成了許多有趣的風情。良好的生態稟賦是金澤鎮的一大優勢。金澤鎮區域面積有108.49平方公裡,其中水域面積26.5平方公裡,佔區域總面積的近25%。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這句玩笑話如果從金澤鎮老人口中說出,那很有可能是真的。金澤鎮下塘街一帶有一段350米的河道,河道上並列了萬安橋、普濟橋、迎祥橋等多座古橋,跨越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
金澤風情主要體現在香汛和古節上。為使這些香汛、古節內容豐富、場面熱鬧,古鎮形成了許多有趣的「風情」。主要有:堂明是一種奏樂加演唱的組織,創立於金澤,一個堂明通常由十餘人組成,吹奏樂器,演唱戲文,增加熱鬧的氣氛;打醮是在夏季舉行的一種特殊的祭奠儀式,用來祭神拜祖;絲竹班是一種民樂演奏組織;田歌是一種原始的演唱藝術,也是一種口頭文學。
諾大的上海,美景很多、古建不少,萬千風景裡總有一些會被淹沒,比如一個幽靜從容的小鎮,比如一些古橋流水的歷史,它們在上海的偏僻處,在深秋的季節裡,美成了一幅中國水墨畫,它就是金澤古鎮。
相比青浦的朱家角古鎮,我更喜歡青浦的金澤,金澤的遊人更少,所以金澤更安逸、寧靜、祥和,是一個人去發呆的好地方。上海金澤古鎮成了大上海最後一塊「靜土」。不像上海其他的水鄉古鎮,上海金澤的河道裡並沒有擁堵不堪搶著做生意的遊船,看上去就讓人心情舒暢。
金澤的橋梁非同一般,不僅數量多,而且大多是歷史名橋。至今鎮上還保存著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橋梁。建於宋朝鹹淳三年的普濟橋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孕育了濃厚的金澤古鎮水文化。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相傳著傳統而獨特的水文化民俗活動,如撒旋網、耥螺螄、採菱等特色與水有關活動,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金澤濱水生活方式,構成了金澤古鎮的經濟之脈,活力之脈和金澤歷史文化風貌區獨特而豐富的水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