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開了廣(打)告(賞)求送溫暖
這篇也是從去年拖到現在,這個月才開始寫,然後昨天就想發,結果封面尺寸有問題
弗朗茨·費迪南大公,是奧匈皇帝弗朗茨·約瑟夫的侄子,皇太子魯道夫的堂弟,1863年生。從小就和很多王室成員一樣,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
費迪南在11歲時就撿了遠房親戚摩德納公爵的漏,成為了奧地利最富有的人之一。所以他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不愁榮華富貴的閒散王爺吧。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會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吧。
1889年一件事改變了奧地利和費迪南的命運,那就是堂哥魯道夫自殺了。魯道夫是老皇帝唯一的兒子,他這一死,就得另選繼承人,按照順序,卡爾·路德維希大公成為了假定繼承人,他的兒子費迪南是第二順位繼承人。卡爾算是四兄弟裡最不受待見的了,人也不聰明,也就能生崽這個優點了。
說個題外話魯道夫早就看出奧地利不行了,想改變但又無能為力,因為知道自己管不了了。他有種「反正遲早都要完,現在死了還不用看到最壞的結局」的心態。「歐洲賈寶玉」奧地利皇太子魯道夫
當了第二繼承人的費迪南也經常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最出名的一次,就是他二十八歲那年的環球航行,從地中海起航,帶著四百多人一路玩到北美去,而且邊玩邊寫日記,這些日記詳細記錄了途經各國的風土人情,到至今都是地理學界十分推崇的人文歷史資料。
在旅途中除了玩,也不忘了打獵,而且把打到的動物還做成標本,據說他一生打了20萬多隻獵物,最高紀錄是一年打了將近2萬。
1896年,由於卡爾·路德維希去耶路撒冷朝聖喝聖水死了,於是費迪南成為了假定繼承人。其實在魯道夫還在世時,所有人都知道以後肯定是費迪南當皇帝,畢竟卡爾年紀大了也沒幾年活頭了,而魯道夫也沒兒子。
費迪南這人吧,優點看著不少,但是長得一般,性格孤僻,情商感人,所以在奧地利上上下下都不受歡迎。
再加上他也來了一場王子愛上灰姑娘的戲碼,非灰姑娘不娶。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哈布斯堡是一個嫁娶都要往上數18代都要藍血的皇室,連茜茜都瞧不起,連費迪南自己都吐槽「我們這個家族生下來的孩子,有一半人不是痴呆就是癲癇」。
而女主角索菲出生於一個捷克貴族家庭,雖然是個伯爵女兒,但家族早落魄了,所以只能去給伊莎貝拉大公夫人當侍女。
伊莎貝拉大公夫人的老公是奧地利旁支大公弗雷德裡希親王,弗雷德裡希親王是費迪南的二代堂叔,雖然是堂叔但也大不了幾歲。
伊莎貝拉大公夫人
她和費迪南是什麼時候認識的一直都是個謎,但費迪南是大公家的常客,沒事就去串門,剛開始大家還以為他是看上了大公的女兒,結果是看上了侍女索菲。
兩人的第一張合照
伊莎貝拉一直希望能把女兒嫁給費迪南當未來皇后,所以也一直歡迎他來。有一次費迪南把懷表忘在了大公家裡,大公夫人原本期望懷表裡的畫像是自己女兒,沒想到裡面卻是索菲的畫像。
事情暴露後,費迪南也就跟老皇帝攤牌了,說自己要娶索菲,同時也不會放棄繼承權。老皇帝當場就拒絕了,說自己永遠不可能同意。而且根據哈布斯堡家族法案,索菲也沒資格嫁給費迪南,就算結了也是貴庶通婚。
費迪南這一事也激怒了整個皇室和維也納貴族圈,貴族圈也開始一邊到處抹黑索菲,一邊威逼利誘索菲說你們結婚也不會幸福的,你要是退出了,老皇帝還會給你錢。索菲同意了,但費迪南堅持娶,開始威脅老皇帝說等到他死了,自己就娶索菲,要麼自殺。同時還找了德皇威廉二世,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教皇幫忙說情。也就威二這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還寫信催老皇帝要儘快確定繼承人婚事bla。
古早版:「給你五百萬,離開我兒子」
扯了一陣後,老皇帝害怕費迪南重蹈魯道夫的覆轍,到時候哈布斯堡就更危險了,就只好同意他娶索菲,但只能是貴庶通婚,也就是說索菲沒有大公夫人的頭銜,以後也不會是皇后,孩子也沒有繼承權,費迪南即使當上了皇帝,將來繼承人也只能是侄子卡爾。
老皇帝同意是同意了,但不允許他們在維也納結婚和禁止一切儀式,所以他們只能去費迪南繼母的宮殿舉行婚禮,就連主教和兩夫婦的兄弟姐妹也因為害怕惹怒老皇帝,不敢參加婚禮。唯一來參加婚禮的哈布斯堡皇室成員只有繼母和繼母的兩個女兒。
為了儘可能羞辱斐迪南夫婦,老皇帝在婚禮當天就帶著情婦去度假了,而且通過電報給索菲Hohenberg公爵夫人的頭銜,Hohenberg是斐迪南每次想隱瞞自己皇室身份時候用的頭銜。PS:默默地查了下老皇帝星座,是獅子座
婚禮雖然簡單,但費迪南夫婦在婚後很幸福,生了三個孩子,但因為貴庶通婚,所以索菲在奧地利沒有任何地位。索菲不能和費迪南一起出現在公眾場合,就算能,也只能遠距離站著。也不能坐同一輛車,不能在同一個包廂看歌劇,宮殿只有在費迪南在的時候才有警衛守衛,費迪南一離開,警衛也馬上離開。索菲甚至不能參加奧地利皇室舉行的任何晚宴,包括費迪南自己舉辦的晚宴。理由還是老一套:蘇菲沒資格。
1900年,奧斯曼蘇丹哈米德二世訪問維也納,皇室將舉行招待會,這次招待會被認為是蘇菲第一次正式以費迪南妻子身份出席宮廷活動。但貴族圈為了羞辱索菲,就故意讓索菲和宮廷人員進場,而且宴會廳的門只打開一半,蘇菲只能側著身體進門。幾天後的舞會,索菲因為沒有男伴願意陪同進場,所以也沒法進去。費迪南看到這些後,就把這些人記在了小本本上,說等自己當上了皇帝,就收拾這些人。
索菲不光在奧地利尷尬,在其他宮廷也尷尬,為了省事,所有宮廷乾脆也不邀請索菲了。而且索菲也沒資格接待其他王室成員,直到1909年威二想讓奧地利成為德國的盟友,才邀請費迪南夫婦來德國,威二是少數尊重索菲的人,給了索菲幾乎太子妃的待遇,把費迪南感動的不行。
威二和費迪南
1914年費迪南帶老婆去塞拉耶佛除了zz考量,估計也是想帶老婆騷一圈,威風一把。第二天,兩個人就遭到了暗殺,萬幸躲過一劫,但費迪南也是個二愣子,被暗殺後仍然堅持去醫院看傷員,索菲又堅持同車,波赫總督也認為接著走原來那條路線最安全,於是這次刺殺成功,釀成了塞拉耶佛事件。
老皇帝知道這事後對小女兒瓦萊麗說「活該,誰讓他們貴庶通婚了,上帝都看不下去了」。瓦萊麗也早料到他會是這麼個反應了。因為老皇帝本來就看撿他兒子漏的費迪南很不爽,結果還來貴庶通婚這麼一出,於是徹底厭惡這個侄子。
費迪南也知道大伯煩自己和老婆,就提前留下了遺囑寫不要把自己葬在皇家墓,而是和索菲一起葬在Artstetten。而且費迪南也是奧地利第一個沒國葬的繼承人。
老皇帝:正好,省得礙我和我兒子的眼
費迪南夫婦的三個孩子由於是貴庶通婚的原因,沒資格參加葬禮,但也見到了老皇帝,老皇帝雖然看這三個孩子鬧心,但出於可憐,也給了年金。
老皇帝雖然對侄子夫婦的死開心的不行,但也覺得奧匈帝國尊嚴被侵害了,於是搞出了一戰。大家也沒想到這場戰爭把自己的王位給打沒了,從此君主制也走向衰落吧。這估計也不是老皇帝想要的,他一直想保住哈布斯堡,維持最後的榮光。
費迪南或許沒有想到,他堅持娶索菲、要給她一個名分的做法,某種程度上給妻子造成了一定的痛苦,也許在決定結婚的那一刻,他把事情想得過於簡單,沒考慮到往後索菲和孩子們在奧地利宮廷的處境,也有人勸過他放棄索菲,因為看見自己愛的人被排擠是很痛苦的。結果兩夫婦都死在了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槍下,費迪南大公夫婦的遇刺是一戰的導火索,儘管當時各國早在準備戰爭。但如果沒塞拉耶佛事件,結局可能就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