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務員錄用考試的閱卷,根據其科目的主觀性和客觀性不同,在操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上有著較大的區別。其中《申論》作為主觀性試題科目,無論是閱卷管理的難度還是閱卷程序的複雜程度,都遠遠高於客觀性試題。
自 2004 年實行《申論》的網上閱卷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規模主觀性試題網上閱卷的程序,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和不斷改進,管理模式日趨成熟。主觀性試題網上閱卷的普及,使得評分中的人為誤差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大大降低了手工閱卷登分錄分時產生錯誤的可能性,提高了閱卷工作的整體效率。
以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為例,《申論》作為其筆試主要科目之一,從 2000 年誕生至今,經歷了如下四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2000 年至 2006 年):誕生和探索
這個階段是《申論》的初創探索階段,為適應錄用考試測查基本能力的需求,不斷進行著形式和內容上的調整,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例如,給定材料的字數從最開始的不到 2000 字逐年增加,2006 年達到最高峰 10000 字左右。
試題與材料沒有固定的一一對應關係;題目數量一般為 3 道題,也有過 2 道題的情況;題型主要是概括題、對策題和議論文寫作,也出現過文書和講話稿的寫作;試卷不做類型區分,所有考生使用的試卷和需要做的題目是一樣的。
2.第二階段(2007 年至 2009 年):調整和轉變
2006 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將公務員分為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和專業技術三大類。為適應公務員分類分級管理的需要,2007 年的《申論》開始進行分類考試的嘗試,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的考生雖然使用同一套試卷,但選做的題目不同,難度上也有區別。
從題型上看,分析題的出現增加了試卷難度,而部分題目中明確指出該題目對應某段材料,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難度;材料的總字數基本固定在 8000 字左右;題目數量變為 4 道題到 6 道題。在這個階段,《申論》邁出了分類考試試探性的一步,為接下來的分類考試改革做好了鋪墊。
3.第三階段(2010 年至 2012 年):改革和發展2010 年開始,《申論》的測評要素發生了調整,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測查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市級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測查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與之相對應的,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的考生開始使用不同的《申論》試卷,從給定材料到試題內容都不相同,分卷考試這個形式自此一直延續至今。此外,應用文寫作的題型開始出現並成為申論必考題型之一;題目數量變為 4 道題;給定材料的字數保持在 6000-8000 字之間。
4.第四階段(2013 年至今):提升和完善
2013 年以來,《申論》的題目數量固定為 5 道題,考試時間由 150 分鐘延長至180 分鐘,給定材料的字數在 8000 字上下浮動,考試難度有一定增加;每個題目對應一段材料或幾段材料成為固定形式,為考生答題提供了方便。這個階段的《申論》考試進入較為完善的時期,未出現大的改革變化,發展重點是命題質量的不斷提升和各項細節的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