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石黑一雄首回應!大家別調侃村上春樹了,來看看石...

2021-01-09 網易

  

  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2017年10月5日下午1點,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薩拉達尼烏斯宣布,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為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頒獎給他的原因是,其小說「有強烈的情感力量,挖掘了人類與世界虛幻聯繫下的黑洞」。

  在接受BBC的採訪時,石黑一雄首度表態稱,獲得該獎「是個被嚇到的驚喜」。他表示,諾獎委員會目前還沒有聯繫他,還不知道獲獎消息是否真實。若真的獲獎,「那將是榮幸,這意味著我走在之前偉大的作家身後,對我來說是巨大的肯定。」

  

  村上春樹:石黑一雄作品「親切又自然」

  

  公開資料顯示,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居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

  石黑一雄幾乎每部小說都被提名或得獎,以28歲之齡即享譽世界文壇。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畫家》和《長日將盡》等。

  他曾獲得1989年布克獎、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等多個獎項,與魯西迪、奈保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村上春樹曾評價石黑一雄的小說「有一種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

  

  石黑一雄資料圖

  石黑一雄的小說在日本很受歡迎,但並不因為他的日裔身份。村上認為,小說中的背景可以置換,「地點可以在任何地方,人物可以是任何人,時間可以是任何時間。」

  相較於村上春樹、東野圭吾等日本作家,石黑一雄在中國的知名度並不算特別高。大家相對熟悉的是他在1989年榮獲布克獎的小說《長日將盡》,曾在1993年被改編為電影《告別有情天》——由執導過《窗外有藍天》的詹姆斯·艾佛瑞導演,老牌藝人安東尼·霍普金斯和埃瑪·湯姆森主演,並獲得電影奧斯卡金像獎8項提名。

  

  自稱「國際主義作家」



  與其他少數族裔作家不同,儘管擁有日本和英國雙重文化背景,但石黑一雄從不操弄亞裔的族群認同,而是以身為一個「國際主義作家」自詡。

  他從小生活並成長於英國,受到了英國文化和傳統的強烈薰陶。他已經漸漸地把自己當成一個地道的英國人,「年輕一代作家」的一員。

  

  石黑一雄資料圖

  大英帝國的日漸衰落以及世界文學寫作焦點的轉移,讓石黑一雄陷入了沉沉的自卑情結中。不過,讓他陷入邊緣化文化身份困境的核心要素並不是其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文學背景――自卑情結,而是他的個人背景――無根情結。

  這種根深蒂固的無歸屬感,影響著石黑一雄的語言:從表面看上去,他的文字平淡無奇,而實際上,於無聲處見驚雷,很多的情感,被刻意地壓制,被刻意地掩飾。

  最初,石黑一雄用日語的敘事方式寫英文小說,達到一種故事人物仿佛在說日語的效果。之後,他意識到應該有一種可以超越翻譯的表達方式。石黑一雄不斷在寫,而腦海裡,卻不斷地在進行各種各樣的翻譯。

  事實上,石黑一雄對於現代日本幾乎一無所知。他腦海中的日本印象一直都是根據童年記憶進行建構的,可是現實中的日本卻在急速地發展著。

  作為一名小說作家,石黑一雄從認為他應該創造一個自己的世界,而不僅僅是複製現實世界。他只是在利用英國歷史或日本歷史背景來襯託他想表達一些縈繞在他自己內心的想法。

  石黑一雄把自己的小說創作視為一種國際文化的傳播載體,他致力於創作一種能夠把各種民族和文化背景融合一起的「國際文學題材」。

  

  《被掩埋的巨人》

  

  上海譯文介紹稱,2015年3月,石黑一雄出版了十年來首部長篇小說《被掩埋的巨人》。這部被媒體贊為「顛覆了西方奇幻文學既定模式」的小說一出版就得到了各方好評。

  

  《被掩埋的巨人》創作過程花費了整整十年時間。但與許多頗受期待的文學新作不同,這不是一部壯麗的史詩,會講述跨越一個世紀的烽火連天;也不是一篇對他個人經歷的精心拼合與再敘述。對這則娓娓道來卻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自己給出的判定是「寓言式的」。

  《被掩埋的巨人》故事發生在公元500年前後,亞瑟王時代的不列顛,那是一段我們知之甚少的歷史時期。小說講述一對年邁的夫妻希望尋回他們失落記憶的經歷,與此同時他們和他們的鄰居卻似乎全都染上了一種群體性的失憶症。

  男女主人公艾可索和比特麗絲獲準離開他們生活的村落,踏上了路途,一路上先後遇到了一群嗜血的精靈:一頭曾經兇殘無比、如今年老體衰的巨龍;一位充滿激情、胸懷復仇烈火的武士;還有一名倔強的船夫,將旅人們渡往伊甸園般的神奇樂土。

  很快,他們從垂垂老矣的高文爵士(就是《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中的那位高文)口中得知,巨龍那附了魔的吐息就是這記憶迷亂的源頭。

  

  拋開奇幻的情節設定,石黑一雄將他的小說稱作是一則「放大的隱喻」,探討的是社會記憶以何種方式運作:不論是一個試圖忘掉一場戰爭的民族,還是一對努力回憶他們香豔初會的夫婦。

  儘管在許多之前的作品中探討了個人記憶的複雜性,石黑一雄還從未嘗試在社會層面上直面記憶對我們的影響。「我希望人們能夠領會到記憶與欲望是何等難以把握的問題,」他對《赫芬頓郵報》如此說道,「我希望強調人類所身處之困局的複雜性。」

  

  懸念最大、預測最難的諾貝爾獎項



  按照慣例,諾貝爾文學獎都是在每年10月的第二個周四揭曉,一般都在10月10日左右,有時候也會因為瑞典學院評委們對最後結果有分歧,導致揭曉時間延期。

  所以,2017年是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最早的一年。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折合約740萬元人民幣,比去年獎金多出100萬瑞典克朗。

  由於文學獎不像物理學獎、化學獎那樣具有明確的評判標準,加之瑞典學院設立了「提名保密50年」規則(不準外洩提名人的姓名及資料),因此,文學獎是每年懸念最大、預測最難的獎項。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頒發給了百餘位優秀作家,褒獎他們「創作出富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並非基於任何公認或眾所周知的原則或標準,而是基於諾貝爾個人生前的願望和設想。一百多年來,這項文學獎項一直按照自己的評選規則運作著。

  諾貝爾文學獎不接受團體提名和自我申請,對於提名者的要求非常嚴格,只有以下幾種人才可能受到提名:瑞典文學院的院士或者具有文學院士資格的人士;高等院校文學教授和語言教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各國作家協會主席。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有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肯亞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阿爾巴爾亞小說家伊斯梅爾·卡達萊、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中國作家閻連科也被英國ladbrokes網站預測為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熱門候選人。

  

  近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一覽

  

  2016年: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獲獎理由:「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形式」。代表歌曲:《答案在風中飄》《時代在變》《像一塊滾石》等。

  2015年:白俄羅斯女作家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獲獎理由:「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代表作品:《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鋅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喚》《車諾比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等。

  2014年: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獲獎理由:「用記憶的藝術展現了德國佔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代表作品:《星形廣場》 《暗店街》 《青春咖啡館》

  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愛麗絲·門羅。代表作品:《逃離》 《快樂影子舞》 《愛的進程》 《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

  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獎理由:「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紅高粱》 《酒國》 《豐乳肥臀》 《生死疲勞》

  2011年:瑞典作家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獲獎理由:「通過凝鍊、透徹的意象,他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實的新途徑」。代表作品:《17首詩》 《途中的秘密》 《半完成的天空》 《看見黑暗》 《為生者和死者》 《悲哀貢多拉》

  2010年:秘魯作家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獲獎原因:「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代表作品:《綠房子》 《世界末日之戰》 《城市與狗》 《酒吧長談》 《誰是殺人犯》

  2009年:德國女作家赫塔·繆勒。獲獎理由: 「專注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圖景」。代表作品:《我所擁有的我都帶著》 《光年之外》 《行走界線》 《河水奔流》 《呼吸鐘擺》

  2008年: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勒·克萊齊奧。獲獎理由:「新起點、詩歌冒險和感官迷幻類文學的作家,是在現代文明之外對於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 《訴訟筆錄》 《金魚》《流浪的星星》 《少年心事》 《戰爭》 《烏拉尼亞》

  2007年: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代表作品《金色筆記》 《野草在歌唱》 《暴力的孩子們》、《簡述下地獄》 《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 《簡·薩默斯日記》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人民日報 上海譯文 鳳凰網等

  總監製:劉明 執行總監製:卞卓丹

  監 制:陳昕曄 責任編輯:吳美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世界級的暢銷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的「萬年陪跑者」
    一、村上為什麼不能得諾貝爾文學獎 村上春樹1949年出生在日本京都,他從小酷愛文學,但是論寫作,卻是半路出家。一直到三十歲出頭,才開始展露文學天賦。
  •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格麗克被譽為「必讀的詩人」村上春樹陪跑14年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授予作家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獲獎原因:因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米蘭·昆德拉、《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村上春樹紛紛陪跑。截止到目前,村上春樹已經陪跑了14年。
  • 二○一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專輯
    石黑一雄在文學上的成就讓他接連斬獲曼布克獎、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等文學獎項和榮譽,並於2017年10月5日獲諾貝爾文學獎。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搖滾歌手鮑勃·迪倫後,輿論界曾一片譁然,2017年諾獎授給了知名作家石黑一雄算是回到了正軌,評論界大體上都持讚賞態度。不過爭議的聲音還是不少。
  • 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最熱門,中國作家呢?|...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圖/譯林出版社供圖(另署名除外)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安妮·卡森、品欽、殘雪、村上春樹……金秋十月將至,又到了一年一度諾貝爾獎揭曉的時節,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將花落誰家?有著逾五十年歷史的布克文學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重要參考,布克獎官網曾發布了一篇題為《奧爾加通往諾貝爾之路》的文章,文章列出了一份由布克獎走向諾貝爾獎的作家名單,其中包括印度裔英國作家V.S.奈保爾(V.S. Naipaul)、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南非作家庫切(J.M. Coetzee)與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等。
  • 石黑一雄「強大的情感力量」來自何方?
    201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而即使在表達男女感情上,石黑一雄也是極為克制的。在他的作品裡,看不到如村上春樹筆下那般隨性而至的快餐式的愛情描繪,《長日留痕》裡的男管家史蒂文斯,就因為近乎於盲目的克制,錯失了與心愛的女管家肯頓小姐的情感,瀰漫於小說字裡行間的那種飽含愛意、卻欲言又止的複雜情感,讓人讀後回味悠長。我想,石黑一雄偏好寫父輩的,或與當下有著一定時空距離的故事,且把不少故事的背景設置在一戰、二戰期間,或某個假定的未來,會不會也包含了這樣的用意?
  • 湖南女作家殘雪再登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村上春樹也還在……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正式揭曉,由科學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別讓我走》等作品簡介
    原標題:打敗村上春樹的是誰?這些作品讓石黑一雄收穫諾獎  這幾天文學青年的朋友圈早已被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刷屏了。對文學沒那麼「資深」熱愛的人們則在心裡默默地問:石黑一雄是誰?就連石黑一雄自己都說,獲得該獎「是個被嚇到的驚喜」。
  • 村上春樹與諾貝爾 誰更需要誰
    撰稿|張 生  村上在西方世界的走紅  最近關於村上春樹的新聞比較重要的有兩則,一是前段時間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英國的「立博」(Ladbrokes)預測今年10月中旬開獎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排名,村上排在榜首,賠率也最低。二是在近期中日圍繞釣魚島的爭端展開後,北京有書店把日本作家的書從櫃檯裡撤掉,村上主動對此現象發言。
  • 鮑勃•迪倫獲諾貝爾獎,段子手們又在心疼村上春樹了
    來欣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經典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哦,不,是文學作品!想必你肯定耳熟,阿甘正傳裡的插曲就是它。 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怎麼能少了段子手花式吐槽與品牌借勢。來!這次誰是最大贏家? --段子紛紛來襲!
  • 歌手夢碎,改行作家竟成諾獎得主,人這一生,必讀一次石黑一雄!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公布當天,所有人都在等待村上春樹的名字。但當評委報出那四個字時,大家卻都愣住了。明明是個日本名字,卻不是村上春樹,而且還沒聽過?就是這樣一位經歷過輕狂歲月,半路出家的小夥子,成了今日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的每一本作品,都為他贏得獎項。在一座幽靜小閣樓裡,29歲的石黑一雄寫完了自己的處女作《遠山淡影》。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來 源丨綜合公開信息、界面新聞、錢江晚報、21世紀經濟報導等2020諾貝爾文學獎剛剛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9(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露易絲·格麗克,美國當代著名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耶魯大學駐校作家,耶魯青年詩歌獎評委。
  • 諾貝爾文學獎再演「逆襲」 祖母級女作家獲獎
    關於如何把一個故事講得既曲折離奇又不動聲色,這是剛剛揭曉的201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麗絲·門羅的長項,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長項。    在中國有無數擁躉的村上又賠了  最終牌面揭開,連續5年排在諾貝爾文學獎賠率首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無緣,這位在中國有著無數擁躉的作家,在聲勢上一路領跑後,輸給了在中國名不見經傳的加拿大祖母級女作家門羅。
  • 爆冷諾獎得主石黑一雄:你總是追求偉大,而不知《長日將盡》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位我私心喜歡很久的寶藏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長日將盡》。①:關於石黑一雄石黑一雄,英籍日裔作家,20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應該是近年來最讓觀眾意料之外的「爆冷「得獎者。說爆冷,是因為跟本本熱銷的呼聲極高的村上春樹比,他的書在國內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就是這位爆冷得獎者,卻是評委會最早意見統一併揭曉的一位,且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比上一年的鮑勃迪倫要多出100萬瑞典克朗。為什麼是他?
  • 村上春樹,70歲生日快樂!
    這個諾貝爾文學獎多年的陪跑者,中國讀者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出生的這一天沒什麼不同。如果有人記錄,大抵為這麼一句:日本京都伏見區的國語教師村上一家今日喜得長子,取名村上春樹,多年後還取了英文名字 Murakami Haruki。當時沒人想到1月12日這普普通通的一天,在若干年後會因為村上春樹而被日本國民記住,排進了當日新聞廣播的社會日程當中。
  • 村上春樹萊昂納多 盤點全世界十大萬年老二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陪跑七年的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其實他並不是唯一的「陪跑」,各行各業,總有那麼些人,一直在做陪跑,今天就來盤點下世界十大陪跑專業戶,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無冕之王」都是誰?
  • 翁達傑和石黑一雄
    電影版《長日留痕》國內譯為《告別有情天》    偏偏奇特之處在於,自從讀了翁達傑,一股神奇的力量總是讓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聯繫起石黑一雄來——或許因為他們都是在西方國家用英語創作並且功成名就的亞洲移民作家?
  • 2017首個諾貝爾獎項剛剛揭曉!
    按照慣例,最先揭曉的是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時間為北京時間2日下午5點30分左右;10月3日揭曉物理學獎;10月4日為化學獎;10月6日和平獎;10月9日經濟學獎;文學獎的揭曉時間尚未確定。 在這其中,中國作家莫言2012年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屠呦呦憑藉對青蒿素的研究獲得當年的生理學與醫學獎。今年還有沒有中國人再度獲此榮譽?在答案揭曉前還未可知。
  • 村上春樹當DJ去了
    我也會回答從聽眾那裡得到的問題,和大家一起愉快地度過快樂時光吧。」01村上RADIO10首音樂是多麼艱難的選擇了:村上有上萬張黑膠唱片(幾乎都是爵士樂),還有無數張CD。▲ 村上春樹「從地面到天花板」的黑膠唱片為什麼說是無數呢?因為他本人「沒有數過」,大概是數不過來吧。對了,村上一共有7個iPod,加起來有一兩千首歌。
  • 一月書評|石黑一雄《小夜曲》
    評論家常常將他和村上春樹拿來相提並論,不同的是村上春樹的小說是在日本語言下的歐化外殼,而石黑一雄是在英語語言下的日本美學核心。日本美學的奠定基礎是一個叫做「物哀」的理論,「物の哀れ」(mono no aware)。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理論,基本上物哀就是情感主觀接觸外界事物,自然而然或者情不自禁的產生幽深玄靜的情感。這種情感雖並不必然是哀傷,但私認為是多少帶著些哀傷的成分。
  • 想知道為什麼我不喜歡石黑一雄?請讀他的書吧
    石黑一雄是村上春樹最欣賞的作家,村上曾說過,讀石黑一雄的小說,不會失望。▲年輕時的石黑一雄。看看他的履歷:1983年,29歲的石黑一雄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遠山淡影》,被英國文學雜誌評為英國最優秀的20名青年作家之一。並獲得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溫尼弗雷德·霍爾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