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最終幻想7》是如何打開北美市場的?

2021-01-07 騰訊網

就像克勞德的記憶一樣,隨著時間推移,《最終幻想7》的意義變得模糊不清。《最終幻想7》究竟是否被高估了?這種爭論已經持續二十多年,不過無論如何,其深遠影響絕不局限於遊戲本身。

在這款遊戲發售之前,整個系列在美國尚屬小眾,RPG也不是一種暢銷的遊戲類型。

在日本,主機RPG讓開發商們賺得盆滿缽溢,許多經典系列非常受玩家歡迎。例如《勇者鬥惡龍4》(Dragon Quest IV)本土銷量就超過了300萬份,據說日本政府甚至立法禁止Enix在學生上學期間推出「勇者鬥惡龍」新作。

《勇者鬥惡龍》美版名稱為《龍之勇士》(Dragon Warrior),初代作品是《Nintendo Power》雜誌向訂閱讀者免費贈送,累計銷量卻不足10萬份。由於數據疲軟,Enix在《龍之勇士4》發售後一度放棄北美市場,直到十幾年後才推出第5和第6代作品。

《Dragon Warrior IV》

任天堂SNES在北美賣了2335萬臺,但只有一小部分玩家會玩RPG遊戲。《最終幻想4》(美版名為《最終幻想2》)和《最終幻想5》(美版《最終幻想3》)在北美的總銷量剛剛超過100萬,而這已經是天花板數據了……與「最終幻想」系列相比,發行商Square旗下其他RPG作品產生的收益更低。對Square來說,在北美發布日式RPG可謂相當冒險。

在當時,平臺過關和動作冒險遊戲最受美國玩家歡迎。他們習慣了操控馬力歐踩烏龜,或者像洛克人那樣射擊敵人,而不太適應RPG的玩法,那需要玩家花更多時間學習,並且新手教程往往不夠連貫。一旦你突破上手門檻,或許就能在遊玩中體驗精彩劇情,但並非所有的故事情節都足夠出色。

當然也有日本公司試圖向北美玩家進行科普,只不過效果平平。《Nintendo Power》每月都會通過「Epic Center」專欄介紹冒險遊戲和RPG,但也只能讓讀者了解某款遊戲的部分內容。由於登陸北美市場的日式RPG數量很少,該雜誌有時還會介紹只在日本發售的作品。

RPG之所以很難引發北美玩家的興趣,與遊戲包裝盒的設計也有關係。RPG的包裝盒上往往只有菜單畫面和兩個精靈小人對話的屏幕截圖,視覺衝擊力遠不如《魂鬥羅》等作品(會在包裝盒上展現火爆刺激的動作場景)。雖然發行商知道故事是RPG的獨特之處,但與彩色的動作和戰鬥圖像相比,盒背面的大段文字顯然不夠吸引眼球。

不妨比較一下《最終幻想2》和動作平臺遊戲《蚯蚓戰士》(Earthworm Jim)包裝盒背面的美術設計。

《最終幻想2》包裝盒封底

《蚯蚓戰士》包裝盒封底

與此同時,RPG在市場營銷方面還會遇到一些其他問題。RPG發行商很少有機會在放學後或黃金時段投放電視廣告,通常會把大部分營銷預算用在漫畫書或遊戲雜誌上。就算你偶爾在電視上看到RPG遊戲的廣告,也很難理解它們的玩法。例如Square曾經為《聖劍傳說2:瑪娜的秘密》製作了一段在深夜播放的廣告,但它既沒有顯示遊戲裡的任何畫面,也幾乎沒有傳達這款遊戲的任何實質內容。

上世紀90年代,發行商還會在為RPG製作本地化版本時試圖節省成本。除了《塞爾達傳說》等文本量較大的作品之外,大部分進入北美的遊戲其本地化工作都由一個人完成,包括對遊戲簡介、菜單屏幕和操作指南等內容的文字翻譯。由於RPG很難打開北美市場,發行商不願加大投資,本地化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偷工減料的情況。

高成本帶來高回報

Square最初打算將《最終幻想7》打造成任天堂64平臺的一款獨佔作品,但後來因為存儲方面的原因轉而讓它登陸索尼PlayStation。Square為該項目投入了大量資金——作為有史以來最燒錢的遊戲之一,其製作成本高達4500萬美元,甚至可以與科幻動作電影《未來水世界》相提並論(編者按:《未來水世界》的製作成本約為1.75億美元)。除了研發費用之外,Square還為《最終幻想7》準備了巨額營銷預算,有傳聞稱達到了1億美元——不過據時任Square總裁兼執行長的武市智行透露,其真實營銷預算在4000萬美元左右。

如果你相信《最終幻想7》的營銷預算達到1億美元,那麼它的整體成本約為1.45億美元,接近同年上映電影《鐵達尼號》製作成本的四分之三。在當時,《鐵達尼號》是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也成為了史上第一部北美票房突破10億美元的電影。

從某種意義上講,作為一部投資巨大的遊戲作品,《最終幻想7》在發售後只有兩個結果:要麼像《未來水世界》那樣遭遇市場滑鐵盧,要麼就成為遊戲行業的《鐵達尼號》。

Square把錢用在了刀刃上。首先這家公司簡化了遊戲玩法,戰場上同時出現的角色數量從4個減少為3個,玩家可以升級的裝備數量減少,難度也有所降低。在整體氛圍方面,《最終幻想7》放棄了歐洲奇幻世界觀,遊戲裡不再出現黑法師、聖騎士或邪惡帝國,而是將一座由某家貪婪公司控制的大都市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

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雖然託爾金式的奇幻世界消失了,但《最終幻想7》仍然保留了許多有奇幻色彩、歐洲中世紀風格的武器。遊戲主角是個僱傭兵,帶著一把比他身體還大的劍;另一名角色是個夢想著飛向宇宙的飛行員,卻也會揮舞長矛作戰。

至少從理論上講,Square放棄了精靈圖,轉而採用3D模型的做法更符合邏輯,反映了遊戲行業的最新趨勢。《最終幻想7》使用的角色模型中規中矩,不過真正的視覺化升級是全動態視頻(FMV)。雖然此前已有遊戲用FMV圖像講述關鍵的故事情節,但它在《最終幻想7》中不僅僅是一個講故事的工具,還讓玩家能夠更直觀地了解玩法、角色和世界觀。

1997年《最終幻想7》在美推出的電視廣告

在市場營銷方面,Square只將大約1000萬美元的預算花在了日本本土市場,而剩餘的經費都用於在美國和歐洲推廣這款遊戲。Square為《最終幻想7》購買了黃金時段的電視廣告位,歐美觀眾在收看《辛普森一家》《周六夜現場》等高收視率節目時都會看到。1997年,索尼負責在西方發行《最終幻想7》,並將它視為那一年PS平臺最重要的作品。

《最終幻想7》的廣告很少展示遊戲菜單或回合制玩法,有些甚至也不會介紹任何玩法,而是展示了一些FMV過場動畫,還會出現「永遠無法實現的愛」(播放克勞德和艾瑞斯的鏡頭時)、「永遠不會消失的仇恨」(反派角色薩菲羅斯站在火焰前)等字眼……這些廣告詞並不完整,甚至有誤導性,但它們確實能夠激發人們的興趣。

Square在為《最終幻想7》設計包裝盒時採用了同樣的原則:提煉亮點、做減法。這家發行商不再堅持介紹故事的情節概要,只在包裝盒背面寫了援引自GameFan評測的7個單詞:「很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遊戲」(…quite possibly the greatest game ever made),以及來自其他媒體的幾句簡評。這讓《最終幻想7》的包裝盒顯得比該系列的早期作品更有吸引力。

《最終幻想7》的包裝盒

高成本的市場宣傳為Square帶來了回報,讓《最終幻想7》成為了在北美銷量達到數百萬份的首款「最終幻想」遊戲。但究其本質而言,如果暫時不討論全動態視頻、本地化、技術創新以及Square投入的巨額營銷預算,你會發現《最終幻想7》的遊玩體驗與前幾代作品並沒有多大不同。它們就像一款遊戲的不同版本,只不過若是回到超級任天堂時期,其在北美的銷量很難突破100萬份。

在初代PS平臺,《最終幻想7》的累計銷量達到了約1000萬份,其中309萬份來自北美,幾乎與日本本土市場銷量(325萬份)持平。毫不誇張地說,從那以後,「最終幻想」在北美已經不再只是一個小眾系列。

《最終幻想7》推動日式RPG得到更多歐美玩家的喜愛,讓RPG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暢銷遊戲類型——玩家們終於知道了這類遊戲的妙處,願意給它們一次機會。

更美好的未來

《最終幻想7》如今仍是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子遊戲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它為《GTA》《命運》等高預算遊戲鋪平道路,讓發行商相信巨額投資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回報,並為玩家創造出讓人難忘的遊戲體驗。

在《最終幻想7》贏得空前成功後,Square成為了一家巨頭髮行商,日式RPG也吸引了更多歐美玩家。近些年來,角色扮演機制幾乎會在任何類型的遊戲中出現。雖然我們不能將RPG影響力的擴大完全歸功於《最終幻想7》,但如果不是它在歐美市場取得重大突破,很難相信RPG機制會變得如此流行。

《最終幻想7》的故事備受玩家熱愛,甚至掀起了遊戲界的一次互動敘事革命,推動市場上出現了更多劇情豐富的遊戲。時至今日,許多玩家熱衷於討論遊戲裡的故事情節,而在一些高端遊戲中,故事甚至與玩法同樣重要。

1998年,Square與EA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將雙方的老產品帶到新市場。《異度裝甲》(Xenogears)等16位機時代的日本遊戲推出了歐美本地化版本,而另一方面,他們還開始在日本推廣美國市場最暢銷的遊戲《Madden NFL》。

2001年,Enix旗下RPG「勇者鬥惡龍」系列重返北美市場,《女神側身像》《格蘭蒂亞》等相對小眾的RPG也來到了美國。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由於擁有大量RPG遊戲,索尼PlayStation在與任天堂64的競爭中建立優勢,並最終贏得了那個世代的主機大戰。

另一方面,《最終幻想7》的主題和美術風格還推動了RPG拓寬邊界,《影之心》(Shadow Hearts)和許多其他遊戲開始遠離簡單的幻想路線,讓RPG朝著新的方向發展。

《影之心》(Shadow Hearts)

作為一款遊戲,《最終幻想7》是否被高估了?也許是的。在我看來,遊戲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比它更出色的日式RPG。《最終幻想7》的大部分內容與超級任天堂時代的系列前作類似,只不過玩法更易上手,體驗更流暢,科幻氛圍和優美的過場動畫也吸引了許多玩家。

但若回到1997年,如果索尼大力宣傳另一款其他類型的遊戲,例如體育模擬或平臺過關遊戲,我很難想像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麼。在日本,RPG遊戲的開發商們很可能無法找到一個成功範例,會認為面向全球市場開發和推廣RPG的風險太大,不敢進行巨額投資……整個遊戲行業都受到了《最終幻想7》的影響,這不僅僅是因為它讓更多受眾更了解了一種全新的遊戲玩法和互動敘事方式,還因為它的成功表明,遊戲開發者能夠創作真正意義上的轟動體驗。

《最終幻想7》本身也許被高估了,但如果你留心觀察遊戲行業在《最終幻想7》發售前後的變化,就會發現它確實是一部現象級作品。23年後的今天,隨著Square Enix在《最終幻想7》的傳說中開啟一個全新篇章,米德加(Midgar)的陰影仍然清晰可見。

本文編譯自:egmnow.com

原文標題:《In Midgar’s Shadow》

原作者:PATRICK HOLLOWAY

相關焦點

  • 《最終幻想7》口述史(三):餘波不盡
    當《最終幻想7》在全球收穫成功之時,史克威爾也到了改變的時候。 ■ 史克威爾將《最終幻想7》移植到PC如今看來,史克威爾製作《最終幻想7》的PC移植版只是個相對較小的項目。事實上在PS版本的《最終幻想7》發售前,史克威爾科斯塔梅薩辦公室的一個小組就開始考慮讓遊戲登陸PC平臺的可能性。
  • 《最終幻想7重製版》今日發布:時隔23年,冷飯香不香?
    4月10日,SE(SQUARE ENIX)出品的《最終幻想7重製版》正式在PS平臺發售,一時間引起不少粉絲以及玩家的關注。發售後的遊戲甚至一度登上了北美推特的熱搜榜,同時還被知名的《紐約時報》專門發文介紹。遊戲此前在日本玩家評選的「玩家最期待遊戲」的榜單中也是以1倍以上的票數遙遙領先第二名成為榜首,可見其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甚至連製作人北瀨佳範表示自己是最期待玩到遊戲的人。
  • 《最終幻想7 重製版》通關感想
    這次趁熱打鐵,從自己在意的幾個角度拆開來講,分為:前言、戰鬥、重構、設定、改編、未來、幻想,共7個段落。結尾有對重製計劃未來的期許。我想,所有通關過原版《最終幻想7》的玩家,還在玩遊戲並且有PS4的朋友,都會第一時間玩本作吧。如果你還沒玩,以下的正文可能並不足以作為你是否要玩的參考。開篇先總結兩句:遊戲的視覺效果、演出一流(一些貼圖bug玩久了就不再在意了),角色超具魅力。
  • 《最終幻想7》,最終幻想系列裡程碑式的作品
    可以說最終幻想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著相當的人氣,但是人氣最高、粉絲最多的一部當屬《最終幻想7》。《最終幻想7》遊戲海報作為FF系列首部登錄PS主機的作品,FF7期初並不被外界看好,前作FF6太過於「完美」讓FF7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好在後來的銷量和評價證明了本作的成功,全球銷量過500萬,甚至Steam上的原版移植都有過百萬的銷量,足證FF7在玩家中的地位。
  • 我這樣理解《最終幻想7 重製版》可以嗎?
    我不敢自稱自己是最終幻想的老粉絲,甚至對最終幻想有大量誤解。但是少年時代我常常會向他人吹噓最終幻想背後的光環,又或者是因為最終幻想的悲劇氣質讓我將他和其它RPG區別對待,也可能這悲劇氣質本身就是我的一種誤讀。
  • 《最終幻想7重製版 第二部》製作人:劇情將顛覆玩家所期待
    《FF7:重製版》第二部製作人:劇情將顛覆玩家期待《最終幻想7:重製版》製作人北瀨佳範和聯合導演濱口直樹在電腦娛樂開發者大會(DECED)上接受了採訪,談到了《最終幻想7:重製版》第二部的遊戲內容。二人在採訪中表示,重製版劇情將不完全按照原作的軌跡發展,他們強調了顛覆玩家們的期待十分重要。
  • 《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上映十五年,它的美讓人記憶猶新
    加鹽 | 文2005年9月14日,《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以下簡稱FF7AC)在日本上映,這是一部基於RPG經典《最終幻想7》製作的CG電影。當年多少人拿這個做頭像記得十多年前,我在最高解析度只有720P的MP4上看完了這部叫「FF7聖童降臨.avi」的電影,僅是高達上G的文件大小,就震驚了我許久。
  • 《最終幻想7:重製版》「克勞德」聲優櫻井孝宏明確表示最喜歡...
    今年四月可以說是一個「炒冷飯」的月份,一周前我們剛剛迎來了《生化危機3:重製版》,而就在4月10日《最終幻想7:重製版》也正式解鎖,這兩碗20多年前的陳年「冷飯」,紛紛以全新的姿態再次呈現在全球玩家面前。
  • 除了《最終幻想7 重製版》外,《最終幻想7》其他作品也可能移植新...
    其中一個不算是問題,但也表達了粉絲的心聲:「我好想再次玩到《最終幻想7 危機之前》啊!」關於粉絲的這個願望,野村哲也如此回答道: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啊,但是我現在正在重製《最終幻想7》(笑)。現在我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國之心3》上面,在這之後《最終幻想7 重製版》就會成為開發重點。而關於遊戲的發售,我有一些想法,今天我甚至還和製作人北瀨佳範先生談到了這個問題。
  • 周末電影 | 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
    本周六晚8點,我們將在「青年之家·青春驛站」放映《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歡迎大家來觀看。《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影片信息導演:野村哲也編劇:野島一成主演(聲優):櫻井孝宏/伊藤步/森久保太郎/森川智之/坂本真綾類型:動畫/動作/科幻/驚悚製片地區/國家:日本語言:漢語普通話/日語片長:126min(藍光原盤/導演剪輯版)影片簡介《最終幻想
  • 《最終幻想7:重製版》FF7女神是蒂法還是愛麗絲?其實是……
    關注《最終幻想7》的粉絲有很多類型,有從FC初代一直玩過來的,也有PS1直接入坑的,也有隨後各種渠道去坑重新得知重製版信息的玩家。但是還有一個存在,它讓《最終幻想7》在人們眼中是尤為特別,那就是《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這部CG動畫電影。當年看完還有不少人問1-6在哪裡能看,要解釋根本不是一個東西真是廢了很大勁。
  • 《最終幻想7》愛麗絲復活傳言考丨觸樂
    《最終幻想7:重製版》大家都玩了嗎?愛麗絲相信大家都熟悉,但愛麗絲復活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讓筆者帶大家一起了解吧!大家可能感覺很驚訝,愛麗絲怎麼復活了呢?但事實就是這樣,筆者也感到非常驚訝……嗯,好了,我正常點。1997年1月發售的《最終幻想7》改變了遊戲界,女主角愛麗絲(Aerith,エアリス)被天降長刀刺殺的畫面成了無數人的心理陰影。
  • 《最終幻想 7 重製版》音樂訪談第五彈:名家匯聚的音樂盛宴
    這些不易發現的細節背後都承載了作曲家們默默付出的心血,本篇的訪談將帶你走進《最終幻想  7 重製版》音樂世界,一探幕後的故事。萬眾期待的《最終幻想 7 重製版》終於正式發售了,這部憑藉著現代技術重獲新生的《FF 7》不僅在畫面和戰鬥系統上有了大幅的進化,遊戲中的音樂也都煥然一新,在保留原作中那些經典 BGM 的基礎上,又追加了不少全新的曲目。
  • 《最終幻想7:重製版》PC版指日可待,遊戲畫質將迎來新突破
    經典角色扮演遊戲《最終幻想7:重製版》有望推出PC版本,近期有媒體報導,Resetera玩家論壇知名人士KatharsisT稱,SE社計劃在2021年同時發布《FF7重製版》的PC和PS5版本。此次前《最終幻想7:重製版》PS4北美版封面顯示的獨佔時長為1年,可推測在2021年4月之後,Square Enix推出該作PC版的概率還是挺大的。2019年12月,SE和索尼暗示已達成《最終幻想7:重製版》限時獨佔遊戲協議,接著在2021年1月,《最終幻想7:重製版》Demo洩露包含有PC代碼,代碼中含有AMD和NVIDIA,以及一些高解析度的內容。
  • 《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
    《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這是一部日本前兩年的電影了,這次第二看了。《最終幻想》系列好象看過兩部,都是純電腦製作+配音。這類型電影現在已有很多部了,做得較完美的應該是最近《機械人總動員—瓦力》,但對於早期的純CG來說,《最終幻想》應該是很出色的,它是日本式唯美手法的表現。個人推介程度:值得一看。———————————個人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二十年後復刻經典,回顧《最終幻想8》的五大魅力元素
    博士在六月份的時候和大家分享了《多年後推出重製版依舊讓玩家瘋狂,的四大魅力》的文章,帶大家回顧了《最終幻想7》這款產品的四大遊戲魅力,以至於《最終幻想7:重製版》能得到大家的追捧,在22年後的今天依然令全球粉絲為之瘋狂。
  • 《最終幻想7重製版》好玩嗎 試玩心得分享
    導 讀 3月2日,Sqaure Enix終於在索尼的PSN商店上架了《最終幻想7 重製版》的試玩DEMO,玩家可以體驗到遊戲開頭篇章《壹號魔s爐引爆作戰》,
  • 破與立:從《最終幻想》看CG電影的回歸與再出發
    但正是基於《最終幻想7》的超高人氣,這部CG短片一經推出便受到了擁躉的極力推崇,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被擴充為一部時長超過120分鐘的標準電影。正是因為《最終幻想:靈魂深處》所帶來的痛楚還歷歷在目,Square這次沒有選擇將《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投放到大熒幕之上,而是選擇在市場中推出DVD版本,即使實是在2004年和2005年威尼斯電影節罕見的連續兩次邀請《最終幻想
  • 《最終幻想7 重製版》小彩蛋再次證明它與《最終幻想10》是同一世界
    但也許有一些朋友不知道,其實《最終幻想7》和《最終幻想10》這兩個相隔很久的作品,他們的故事也發生在同一世界,而且在遊戲中早有暗示。 我們都知道在《最終幻想7》中神羅(Shinra)公司因為發現並利用魔晄能源而得以壯大,並最終成為強可敵國的龐大企業。
  • 《最終幻想7:重製版》、《Valorant》、暴雪問卷調查、《伊蘇:塞爾塞塔的樹海》
    Square Enix 公開了《最終幻想 7:重製版》開發者日誌第四彈,在本篇視頻中開發者向廣大玩家們介紹了《最終幻想 7:重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