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啊、荒野》(前篇+後篇),改編寺山修司196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2017年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第三,如果你還沒有看過,請放心,本文不會有劇透,只會論及片中的幾個細節。影片在兩年間各大平臺有許多的評論和介紹,今天突然想寫這部前後篇共計5個多小時的電影,是想起一點不同的東西。就像電影和原著小說,至少故事發生的時間是不同的,我想先聊聊這個不同。
寺山修司《啊、荒野》插圖 森山大道攝 (圖片源自網絡)
2021-202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和世界範圍內許多國家一樣,出現了「嬰兒潮」,1947年-1949年,日本總計新生嬰兒超過800萬,這一波降生的新增人口在日本被稱為「團塊世代」。團塊世代成長在日本戰後經濟蕭條的歲月,成年後勤勞的團塊世代為日本經濟騰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犧牲,這大概是我們說的生於憂患了,不誇張的說團塊世代是當代日本經濟的脊梁,即便後來日本「失落的三十年」亦然。
電影《啊、荒野》上映時間是2017年,這一年剛好是1947年出生的團塊世代步入70歲的一年,而導演將電影故事發生的時間放在了2021年-2022年,也就是說故事發生時的團塊世代正式步入後期高齡(75歲)的時段。
人口老齡化是日本最突出、最直觀的社會問題,但以我們的觀點,江山代有人才出,團塊世代老去,不是還應該有「團塊次代」嗎。為了更好的引出下一個觀點,我想回顧一下歷史。今年4月明仁天皇退位,年號由「平成」改為「令和」,而平成三十年不得不說也是日本「失落的三十年」。
上世紀80年代(團塊世代正值壯年),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人以金錢開道在世界範圍內大肆的買買買,據說當時全球70%的的奢侈品都被日本人買走,企業間索尼買下哥倫比亞影業,松下買下環球影業,三菱收購紐約地標洛克菲勒80%股份。而高新科技產業,英特爾創始人諾伊斯更是聯合矽谷成立半導體工業協會以應對日本的競爭,許多媒體指責留學生、訪問學者學習和盜竊美國尖端科技,《財富》雜誌評論「他們(日本)很多經濟就是建立在購買、借用或偷竊接觸上的」。1986年9月,美國對日本晶片行業徵收100%關稅 ,同時否決日本富士通收購美國電腦晶片製造商仙童半導體公司,並多次對日本發起「301調查」。這是美國第一次以國家安全為由,利用貿易爭端打擊貿易夥伴經濟利益的行為。
有沒有一種歷史驚人的相似的感覺!
美日貿易爭端中,兩位美國人砸日本車(圖片源自網絡)
可以說,美日貿易爭端直接將日本推入失去的三十年。90年代初,日本經濟危機,大量在經濟繁榮時期置下房產的日本人因無法償還房貸而家庭破碎。像這樣波及面極廣的社會性事件,會非常深刻的影響人們的消費觀,平成三十年間,日本經濟情況可見一斑。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下一代也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生活觀念,如果這還不夠,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以及後來的福島核洩漏,則更進一步打擊了人們對於生活本身的熱情。現今日本一部分(或者一大部分)青年人不買房、不買車、不貸款、低消費生活、晚婚甚至不結婚、不生孩子或者少生孩子,沉溺於遊戲,不願背負風險、消費意願低迷,日本學者大前研一將他們稱為「低欲望世代」。
《低欲望社會》 大前研一(圖片源自網絡)
從「團塊世代」到「低欲望世代」,日本國民整體精神狀態的變化一定是經歷了更多更複雜的境遇,但當我們追根溯源探討影響這種精神變化的事件時,日本經濟危機和311大地震則是最容易被指出來的大事件(本文無意更進一步探討影響日本國民性的因由)。
日本也有大量呈現日本青年低欲望的電影,比如《不求上進的玉子》、《瀨戶內海》、《百元之戀》、《眼鏡》、《哪啊哪啊神去村》,你都不用去看這些電影,只需要打開豆瓣或者別的平臺看一眼寥寥幾行字的劇情簡介,你都能輕易的感受到電影所呈現的這種青年人的生活觀念,如果用一個現在的流行文化關鍵詞,那便是「喪」。
「我不能與你相連」
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低欲望社會》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談到如何通過刺激老年人消費來提振日本經濟,團塊世代對日本經濟不可謂不春蠶到死絲方盡啊。反過來又不得不承認,低欲望表現,對經濟的傷害是多麼大。
日本 NHK紀錄片《團塊世代 悄然迫近的老年破產》
回到電影《啊、荒野》中,導演用了多組鏡頭呈現和對比兩位男主對生活截然不同的態度,比如前篇中,新次和芳子第一次相遇和建二在公廁門口遇到拉客的外國女人時兩人截然不同的表現。可以說,電影中建二是最直觀的低欲望的代表,而新次則代表著青年人應有的衝勁與激情。
行文至此,影片中的對立和矛盾就豎立起來了,你可以在電影中找到很多低欲望與欲望的對立,而更進一步,你會發現低欲望不單單表現為某種生活方式,還可能表現為無能、逃避、妥協等等解構後的元素。
導演在電影中給出了對立的兩面,就應該進一步辯證的探討統一的可能性,所以影片令我震動的一句臺詞,是建二說的「對不起,我不能與你相連」。當然,建二想要相連的是新次,你可以有很多種解讀方式,而我的理解則是低欲望與欲望之間的交互,只是我們無法確認這種相連,是低欲望企圖改變成為欲望,還是低欲望渴望吞噬欲望。
導演最後給了他的答案,新次的媽眼眶含淚聲嘶力竭的高喊:「殺了他,殺了他,殺了他!」
電影《啊、荒野》後篇截圖
我們現今的流行文化中有太多的關鍵詞描述同樣內核的觀點,比如「佛系」比如「喪」,在類似的歷史進程中,我卻堅信我們有機會走得比平成時期的日本更寬廣些。在美國將貿易作為武器手段的打壓下,我們的未來會是怎樣?在我們的父輩即將老去之時,我們又當做何選擇,是謹小慎微偏安一隅,還是擁抱風險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