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2日是「神變月」的開始,直至今日2月15日是神變日第四天,「神變月」即藏曆正月。
「神變月」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了降伏外道六師,而示現種種神通的殊勝日。所謂神變月也就是吾等本師釋迦牟尼佛降伏外道六本師、大力顯揚佛法聖教的殊妙吉祥佳日,眾多佛教經論中都曾提到過神變月的殊勝功德,在此期間(尤其是在上弦月內),每做一件善事,其功德都會比平日行相同善法所得功德增上十萬倍。因此說,若您能在神變月期間精勤行善,不僅功不唐捐,更可藉此機會迅猛地消除宿業、培植福報資糧。
摘自《阿旺上師2021新春緣起開示》
緣起是不可思議的。新年的緣起非常重要,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緣起非常的重要,特別是大年初一的緣起非常非常的重要。 正月初一到十五,是釋迦牟尼佛顯神通的吉祥日,都是吉祥的日子,這一段日子裡面做善事善業,功德會千百萬倍的增長,做惡事惡業,業障也會千百萬倍的增長。所以這一段吉祥日子裡,大家要多積一點福報,要心存善心、多做好事,好好念經,非常重要。下面將今天到十五所需念的所有經文進行匯總,方便大家誦讀:
初一到十五必修
《二十一尊度母禮讚經》事業順利(初一到十五至少100遍)
二十一尊度母禮讚經
殊勝聖地布達拉,生於綠色丹( )字中,
無量佛首莊嚴飾,三世佛陀事業母,度母聖眾祈降臨!
神及非神頂上冠,蓮足之下伏身拜,
消除一切厄難母,救度聖母我頂禮。
【禮讚經】(下面金色部分初一至少念7遍或更多)
嗡 敬禮至尊聖度母!
敬禮迅捷勇度母,目如電光剎那照,
三世界尊蓮花面,從妙花中現端嚴。
敬禮秋宵朗月母,普遍圓滿無垢面,
如千星宿(xiù)俱時聚,殊勝威光超於彼。
敬禮紫磨金色母,妙蓮花手勝莊嚴,
施勤苦行寂滅者,忍辱禪定行境母。
敬禮如來頂髻(jì)母,最勝能滿無邊行,
得到彼岸盡無餘,勝勢佛子極所愛。
敬禮嘟答惹吽字,聲愛方所遍虛空,
運足遍履七世界,悉能鉤召盡無餘。
敬禮釋梵火天母,風神自在眾聚集,
部多起屍尋香等,諸藥叉眾作稱嘆。
敬禮口發齋呸(pài)母,於他加行極摧壞,
蜷左展右作足踏,頂髻熾甚極明耀。
敬禮嘟熱大畏母,勇猛能摧怨魔類,
於蓮華面作顰眉,摧壞一切冤家眾。
敬禮三寶嚴印母,手指當心威嚴相,
自身熾盛光聚禮,嚴飾方輪盡無餘。
敬禮威德歡悅母,寶冠珠鬘(mán)眾光飾,
最極喜笑嘟答熱,鎮世間魔作攝伏。
敬禮守護眾地母,亦能鉤召諸神眾,
搖顰眉面吽字聲,一切衰敗令度脫。
敬禮頂冠寶月母,冠中現勝妙嚴光,
阿彌陀佛髻中現,常放眾妙寶光明。
敬禮如盡劫火母,安住熾盛火鬘中,
普遍喜悅半趺坐,能摧滅壞惡冤輪。
敬禮手按大地母,以足踐踏作鎮壓,
現顰眉目作吽聲,能破七險鎮降伏。
敬禮安穩柔善母,涅槃寂滅最樂境,
娑哈嗡清淨相應,善能消滅大災禍。
敬禮普遍極喜母,諸怨支體令脫離,
十字真言妙嚴布,明咒吽聲常朗耀。
敬禮嘟熱巴帝母,足躡相勢吽字種,
須彌曼陀及寶陀,於此三界能動搖。
敬禮薩囉天海母,手中執住神獸像,
誦二答熱作發聲,能滅諸毒盡無餘。
敬禮諸天集會母,天緊那羅所依愛,
威德歡悅若堅鎧,滅除鬥爭及惡夢。
敬禮日月廣圓母,目睹猶勝普光照,
誦二哈惹嘟答惹,善除惡毒溫熱病。
敬禮具三真實母,善靜威力皆具足,
魑魅(chīmèi)起屍夜叉母,都熱最極除災禍。
是故讚嘆根本咒,至心頌此二十一。
【度母功德文】
若有智者勤精進,救度尊處誠信禮,
每晨早起夕時禮,憶念施諸勝無畏,
一切罪業盡消除,悉能超越諸惡趣。
此等速能得聰慧,七俱胝(zhī)佛所灌頂,
現世富貴壽延安,當來趣向諸佛位。
有時誤服諸毒物,或自然生或合成,
憶念聖尊真實力,諸惡毒藥盡消滅。
或見他人遭鬼魅,或發熱病受諸苦,
若轉此贊二三七,彼諸苦惱悉蠲(juān)除。
欲乞男女得男女,求財寶位獲富饒,
善能圓滿隨意願,一切障礙不能侵。
【度母供養文】
佛母尊聖救度母,及諸十方三世中,
所有諸佛並弟子,我今一心敬贊禮。
花香燈燭及香水,妙食伎(jì)樂(yuè)等供養,
實獻即於意所現,皆願眾聖樂納受。
自從無始直至今,十不善及五無間,
由心煩惱故所造,一切罪惡皆懺悔。
聲聞緣覺諸菩薩,乃至凡夫諸有情,
三世所積諸福善,我皆隨喜盡無餘。
隨諸有情一切願,宜其種種差別智,
應其大小通常類,勸轉一切妙法輪。
從今直至輪迴空,請常住世不涅槃,
為苦海中諸眾生,悉願聖母慈眼觀。
我今所集諸福善,皆成無上菩提因,
惟願不久於眾生,證得無上引導師。
【祈願文】
尊聖佛母具大悲,於我一切諸眾生,
速淨諸障滿資糧,願令獲得證菩提。
直至無上菩提位,世世獲得常安樂,
於修菩提一切處,一切間斷諸魔祟(suì)。
疾病一切夭壽類,並諸惡夢不利相,
八怖一切惱害事,願令急速盡消除。
世間及於出世間,一切善樂於豐足,
增盛一切饒益事,願令獲得自然成。
精進修行法增盛,修汝常得見聖顏,
悟入空義菩提意,願令暫如朔月增。
彼佛眾會鹹清淨,我時於勝蓮花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我從往世所修佛,三世一切佛業母,
一面二臂身綠色,原執優婆花吉祥。
佛母體微妙云何,及於眷屬共壽量,
境界及於號云何,願我等皆亦復然。
贊祝爾尊微善力,我等隨方所在處,
病魔貧爭盡消除,善祥增長祈皆賜。
《葉衣佛母心咒》祈禱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早日退散,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初一到十五念10000遍)
葉衣佛母心咒:
嗡 倍兒哈子 倍兒那 哈瓦熱 薩兒瓦 卓那 扎哈 瑪那耶 索哈
葉衣佛母心咒的功德:葉衣佛母為佛教內專門防治瘟疫等流行病之佛母,主要對治一切病災瘟疫、傳染病、諸毒等。《文殊真實名經》至少21遍(初一到十五完成)
文 殊 真 實 名 經
元釋智法師譯
阿呀曼子西熱納嘛桑格帝。
敬禮孺(rú)童相妙吉祥
複次吉祥持金剛,難調伏中勝調伏,
勇猛超出三界內,自在金剛密中勝。
眼如白蓮妙端正,面貌圓滿若蓮花,
自手執持勝金剛,時時仰上作拋擲。
複次第現忿等像,亦有無邊持金剛,
勇猛調伏難調者,具威猛相極怖畏。
於金剛尖出勝光,自手向上令拋擲,
有大慈悲及智慧,方便益生極殊勝。
具足喜樂安隱心,示有忿怒之形象,
於行正覺行中尊,眾皆來集身恭謹,
向彼如來薄(bān)伽(gā)梵(wān),究竟正覺敬禮已,
於前恭敬伸合掌,端坐正念而告白:
遍主與我作饒益,益我慈悲於我故,
如幻網中成究竟,願我真實獲菩提!
有諸煩惱亂其心,不解泥中而沒溺,
為利一切有情類,令獲無上之果故。
究竟正覺出有壞,是有情者及導師,
亦大記句達真性,了知根心殊勝者。
彼出有壞之智身,是大頂旋言詞主,
亦是智身自超出,妙吉祥智勇識者,
誦彼殊勝真實名,是甚深義廣大義。
無比大義勝柔軟,初善中善及後善,
過去正覺等已說,於未來中當演說。
現在究竟等正覺,亦遍數數皆宣說,
大幻化網本續中,持大金剛持密咒,
如彼無邊諸佛赦(shè),妙音宣暢今當說!
世尊究竟正覺等,願成真實持咒故,
如我決定未出間,當勤堅固而受持!
遠離煩惱令無餘,於諸謬解舍離故,
即以無別無異心,為諸有情願宣說!
密自在者持金剛,向如來前說是言,
告白畢已而合掌,以身恭敬坐其前。
(以上祝禱十六伽陀)
複次釋迦出有壞,究竟正覺兩足尊,
於自面門殊勝舌,廣長橫遍令舒演。
顯現三種世界內,調伏四魔諸怨敵,
有情皆具三惡趣,為現清淨微笑相。
於其清淨梵音中,遍滿三種世界已,
為持金剛大力者,密自在主而答說:
具足有大慈悲者,汝為利益有情故,
具足智身妙吉祥,誦真實名是大益。
能作清淨除罪業,於我精勤應諦聽,
善哉吉祥持金剛,手持金剛汝善哉。
密主我為此事故,為汝巧妙令宣說,
汝今一心應諦聽,唯然薄伽梵善哉。
(以上答語六伽陀)
複次釋迦出有壞,一切密咒大種性,
密咒明咒持種性,於其三種令觀察。
世間及出世間性,顯作世間大種性,
殊勝廣大手印種,大種大髻(jì)應觀察。
(以上觀察六種二伽陀)
言詞之主演偈頌,密咒王者具六種,
將令顯出於無二,無生法者自宣說:
阿阿額額俄俄誒誒嗚嗚昂阿,薩特哆,氏得嘉納,麼的達熱含,不哆不達納納札呀,哆哇德納納,嗡巴雜何恰地咔雜才達,札嘉嘉納麼達達業,嘉納嘎呀,哇格需熱阿熱巴雜納呀,帝納嘛。
(依幻化網現圓滿菩提次第之三伽陀)
如是正覺出有壞,究竟正覺阿中出,
阿者一切字中勝,是大利益微妙字。
諸境之內出無生,即此遠離於言說,
是諸說中殊勝因,令顯一切諸言說。
大供養者是大欲,一切有情令歡喜,
大供養者即大嗔,一切煩惱廣大怨。
大供養者是大痴,亦愚痴心除愚痴,
大供養者即大忿,即是忿恚之怨仇。
大供養者大貪慾,一切貪慾皆除斷,
大欲即是於大樂,大安樂者大喜足。
大境色與廣大身,大色並及大形象,
大名及與大廣大,大中圍者是廣大。
持於廣大智慧器,鉤煩惱鉤大中勝,
普聞妙聞皆廣大,顯中即是廣大顯。
解者執持大幻化,大幻化中成利益,
大幻化內喜中喜,大幻化中施幻術。
大施主中最為尊,大持戒中持殊勝,
於大忍辱即堅固,以大精進悉棄捨。
以大禪定住靜慮,以大智慧令持身,
具足大力大方便,大願勝智是大海。
大慈自性無量邊,亦是大悲勝智慧,
有大智慧具大智,大解即是大方便。
具大神通及大力,大力及與大速疾,
復大神通大名稱,大力令他令摧伏。
三有大山悉能壞,持大堅固大金剛,
大緊即是大雄勇,於大怖中施怖畏。
尊者大種即殊勝,上師密咒大殊勝,
住在於彼大乘相,大乘相中最殊勝。
(此金剛心大壇城十四伽陀)
廣大正覺眾明主,具大寂寞大寂寞,
大密咒中令出現,有大密咒自性理。
欲得十種到彼岸,住於十種彼岸中,
十彼岸到是清淨,即是十種彼岸理。
尊者十地自在者,住在於彼十地中,
具知十種之自性,持於十種清淨者。
十種義相義中義,自在寂寞十力主,
作諸利益無有遺,具有十種大自在。
離彼無垢戲論主,真如自性清淨主,
言說真實不諱句,如其所說而依行。
於無二中說無二,住於真實邊際中,
無我獅子具音聲,外道惡獸極怖畏。
遊行一切有義中,速疾猶若如來心,
勝中最勝勝怨中,於轉輪者施大力。
集中之師集中勝,集王集主集自在,
執持愛護大靈驗,大義不受他恩念。
句王句主能言詞,句中自在句無邊,
以真實句說真實,於彼四諦宣說者。
不還之中復不還,教如緣覺與獨覺,
種種決定超出中,彼諸大中獨一因。
比丘羅漢即漏盡,調伏諸根並離欲,
獲得安樂無怖畏,成滿清涼亦五濁。
明解及與於神足,世間善逝勝明解,
於我不執不執我,住於二種諦理中。
能到輪迴之彼岸,所作已畢住露地,
於一智中而出現,以智慧器破一切。
法王妙法具顯現,於世間中勝照明,
以法自在法中王,能演妙道令宣說。
有義成就滿誓願,舍離一切諸虛妄,
無盡法界實離妄,勝妙法界極無盡。
具大福田勝福足,智中廣大殊勝智,
具足智者解有無,無二種中而積集。
諸常見中勝禪定,誓修靜慮是智王,
自解各各皆不動,最上勝者持三身。
具足正覺五身性,遍主五種智自性,
首冠莊嚴五覺性,執五種眼離執著。
令諸正覺皆增長,正覺尊子勝微妙,
勝智出有出生處,出現法中離三有。
獨一堅固金剛性,初生已作有情主,
現空性中自超出,勝智妙智如大火。
以大光明遍照耀,以智慧明令顯現,
是有情燈智慧炬,具大威勢顯光明。
是勝咒主明咒王,密咒王者作大益,
具大肉髻稀有頂,大虛空主說種種。
是諸正覺勝自性,具足有情歡喜眼,
能令增長種種相,諸大仙等皆供贊。
令持三種之密咒,大記句者持密咒,
尊者守護三寶故,宣說最聖三乘法。
真勝有義之絹(juàn)索,是大執持金剛索,
金剛鐵鉤大絹索。
(此最清淨法界體性智,少一句二十五伽陀)
怖畏金剛施怖畏,金剛王者六面怖,
六眼六臂力具足,亦具骨相咬牙者。
哈辣哈辣具百面,是獄王主魔中王,
有力金剛能作怖,名稱金剛金剛心。
幻化金剛具大腹,金剛中生金剛主,
是金剛心如虛空,不動獨發相嚴身。
所著大象生皮衣,大緊呵呵皆哮吼,
希希聲吼能作怖,若作笑者有響笑。
金剛嘻笑大哮吼,金剛勇識大勇識,
金剛王者大安樂,金剛堅者大歡喜。
金剛轟者轟聲吼,器中執持金剛箭,
金剛劍斷令無餘,眾持金剛具金剛。
一種金剛能退敵,熾焰金剛施惡眼,
金剛頭髮如焰熾,金剛降臨大降臨。
具足百眼金剛眼,身中具有金剛毛,
金剛毛者獨一身,指甲增長金剛尖。
以金剛心皮堅硬,執金剛蔓具吉祥,
以金剛蔓(mán)而莊嚴,呵呵響笑決定吼。
具六種字金剛聲,大柔和聲大音聲,
三世界中獨一音,遍虛空界聲哮吼,
諸有聲中皆殊勝。
(此大圓鏡智十伽陀)
真實無我真實性,即是真際無有字,
宣說空性眾中勝,甚深廣大聲哮吼。
即是法螺具大聲,亦法犍(jiān)椎大音聲,
超越無住圓寂性,十方法中即大鼓。
無色有色中微妙,具種種相意中生,
具諸相者顯吉祥,執持影相使無餘。
無能過中大名稱,三界之中大自在,
住於最極聖道中,大興盛中之法幢(chuáng)。
三世界中一孺(rú)童,長老尊者四生主,
三十二相具莊嚴,三界所愛於中妙。
是世間解為勝師,是世勝師無怖畏,
救世間尊意無私,救中救者而無上。
盡空邊際悉受用,解一切中智慧海,
解散一切無名殼,亦能破壞三有網。
能滅無餘諸煩惱,到彼輪迴大海岸,
勝智灌頂具頭冠,真實究竟令莊嚴。
滅除三種諸苦惱,滅三毒得三解脫,
決定解脫諸障難,住於如空平等中。
超越一切煩惱垢,能解三時及無時,
諸有情中即大尊,功德帶中之蔓帶。
諸有身中即解脫,虛孔道中真實住,
持於如意大寶珠,遍主一切寶中勝。
圓滿是大如意樹,勝妙淨瓶大中勝,
能作有情諸利益,隨順有情而利益。
亦解善惡及時辰,遍主解記具記句,
解時及解有情根,亦能作於三解脫。
具足功德解功德,解法讚嘆現吉祥,
吉祥之中最吉祥,吉祥名稱善名稱。
大止息中大法宴,大歡喜中大音樂,
恭敬承侍悉具足,勝喜名稱性吉祥。
具勝施勝是尊者,微妙歸處堪歸救,
於世怨中勝中勝,離一切怖無有餘。
頂髻及髻各分垛,頭髮摸拶(zǎn)戴頭冠,
五面具有五種髻,五髻各系花鬢(bìn)帶。
即是禿髮大勤息,行淨梵行勝勤息,
大苦行者建苦行,微妙淨宮喬答彌。
梵婆羅門解淨梵,超圓寂時得淨梵,
脫離纏縛(fù)解脫身,解脫圓寂是圓寂。
超越悲哀滅悲哀,微妙決定近出離,
能除苦樂之邊際,離欲身中而超越。
不可比量無與等,非見非顯非朗然,
雖往不改亦普遍,微細無漏離種性。
無塵離塵即無垢,離失舍除放過愆(qiān),
最極寢(qǐn)寤(wù)覺自性,諸解諸明即微妙。
識心超越於法性,持理即是無二智,
離虛妄者默然成,修於三世正覺行。
正覺無始亦無邊,最初正覺亦無因,
獨一智眼無垢染,具足智身即如來。
以句自在廣宣說,演勝丈夫法中王,
宣陳微妙殊勝處,詮(quán)說獅子無與等。
於勝觀察殊勝喜,積聚威勢是入意,
熾焰光中吉祥相,手臂光耀令顯現。
殊勝大醫即尊者,能離痛刺無有上,
亦是諸藥枝茂樹,對治諸病大怨仇。
入意三界中殊勝,吉祥遊宿具中圍,
十方一切虛空界,建立法幢極微妙,
遊行唯一廣大傘,即具慈悲妙中圍。
吉祥蓮花舞自在,廣大遍主大寶傘。
具於正覺大威勢,持於一切正覺身,
是諸正覺大修習,是諸正覺唯正法。
金剛大寶灌頂相,諸大寶性即自在,
世間自在諸法性,持金剛者一切王。
一切正覺即大心,一切正覺在心中,
一切正覺之大身,亦是一切正覺語。
金剛日是具大明,金剛月是無垢光,
離欲等中是大欲,種種諸色熾焰光。
金剛跏(jiā)趺(fū)正覺等,執持真實究竟法,
吉祥正覺蓮花生,亦能攝持正覺藏。
復此種種幻化王,廣大正覺持明咒,
聰明金剛即大劍,真實清淨殊勝字。
是廣大乘除苦惱,金剛法者廣大器,
金剛甚深唧那唧,金剛智慧依義解。
諸到彼岸皆究竟,一切地中具莊嚴,
真實清淨無我法,真實智月殊勝光。
廣大精進幻化網,本續一切殊勝主,
金剛座者具無餘,持於一切智慧身。
一切殊勝妙智慧,即是心地持往復,
一切正覺之大心,復此種種之化輪。
是一切體殊勝性,亦持一切體自性,
即無生法種種義,持於一切法自性。
廣大智慧剎那中,解持諸法無遺餘,
現解一切諸法者,勝持寂寞真實際。
殊勝不動自性淨,持於正覺妙菩提,
一切正覺現於前,智火熾焰光顯盛。
(此妙觀察智四十二伽陀)
隨樂成就微妙義,一切惡趣悉清淨,
諸有情中殊勝尊,一切有情令無餘。
煩惱敵中獨勇猛,能破威猛愚痴怨,
具吉祥智而嚴身,執持堅固之惡相。
能令動於百種手,舉步相中而作舞,
吉祥百手皆圓滿,遍虛空中令作舞。
大地中圍一界分,以一足跟堅踏之,
以足爪甲界內分,淨梵世界盡令押。
無二一義法之義,即微妙義無怖義,
亦種種識具色義,於新意識具相續。
體義無餘數歡喜,愛空之性殊勝智,
舍離三有之貪慾,三有歡喜廣大者。
色貌鮮潔若白雲,光明殊勝如秋月,
亦如初出妙日輪,爪如赤銅光皎潔。
頭冠殊勝尖末青,勝發亦復紺青色,
大寶光明具吉祥,正覺化身莊嚴具。
諸百世界皆令動,而能具彼神足力,
持於廣大實性念,四念住中靜慮王。
以七覺支為花香,即是如來功德海,
解八道支義理故,是解真實正覺道。
於諸有情大分箸,亦如虛空無所著(zhù),
一切有情意中生,速疾猶如有情意。
解諸有情根與義,能奪有情諸心意,
亦解五蘊實性義,清淨五蘊令受持。
決定出彼諸邊際,亦能出於決定中,
向決定出道中住,宣說一切決定出。
拔十二支三有根,持於清淨十二種,
具有四諦之義相,解持八種之心識。
十二實義令具足,十六實性現體解,
以二十種成菩提,勝解一切正覺相。
一切正覺幻化身,無邊億界令出現,
彼諸剎那現了解,亦解剎那諸有義。
種種乘者方便理,利益去來皆了解,
決定出於三乘者,住在於彼一乘果。
諸煩惱界清淨性,盡能滅除諸業果,
過於一切江海中,寂靜加行中出現。
煩惱及與隨煩惱,及以習氣皆棄捨,
以於大悲智方便,於諸有情作利益。
一切想義皆棄捨,亦令滅除心識意,
能緣一切有情心,亦解一切有情意。
在彼一切有情心,隨順一切有情意,
充滿一切有情心,令諸有情心歡喜。
成就究竟無錯謬(miù),一切謬解皆舍離,
於三義中無疑智,諸義三種功德性。
五蘊義理三時中,於諸剎那能分別,
一剎那中正等覺,持於一切正覺性。
無身之身身中勝,解了諸身之邊際,
種種諸相諸處顯,大寶即是大寶首。
(此平等性智二十四伽陀)
解了一切正覺者,正覺菩提即無上,
出密咒處無文字,大密咒者是三種。
諸密咒義令增長,大明點者無文字,
大空即是五種字,空明點者六種字。
種種諸空無種種,十六半半具明點,
亦無支分超於數,即四靜慮之初首。
了解一切靜慮支,明解靜慮種族性,
具靜慮身身中勝,受用身者一切勝。
化身即是殊勝身,持彼化現之種性,
種種化現十方中,依法利益於有情。
自在之天天中天,天之自在非天主,
自在無滅天之師,作壞作壞即自在。
三有寂靜令超越,唯一師者有情師,
名稱普於十方中,施法之主廣大者。
備足莊嚴慈鎧(kǎi)者,以慈憫心為堅甲,
智慧如劍持弓箭,欲離不解煩惱敵。
能降勇猛魔怨者,兼除四種怖畏魔,
亦能退諸魔軍旅,究竟正覺救世間。
是堪供贊禮敬處,亦是恆常承侍境,
應供詠處最殊勝,真堪(kān)禮敬勝上師。
一步能遊三世界,如空無邊真實押,
清淨三明是清淨,具六神通隨六種。
菩提勇識大勇識,大神足者超世間,
達彼智慧之實性,亦獲智慧之體性。
一切自明令他明,殊勝丈夫於一切,
超離一切諸譬喻,能智所智殊勝主。
尊者即是法施主,宣說四種手印義,
有情奉施殊勝主,決定所入三種主。
微妙義中淨吉祥,三世間中大勝福,
具足吉祥皆成辦,曼殊師利勝吉祥。
(此成所作智十五伽陀)
勝施金剛我敬禮!真實邊際我敬禮!
出現空性我敬禮!正覺菩提我敬禮!
正覺貪著(zhù)我敬禮!正覺欲者我敬禮!
正覺歡喜我敬禮!正覺戲論我敬禮!
正覺微笑我敬禮!正覺笑者我敬禮!
正覺語者我敬禮!正覺心者我敬禮!
出現無者我敬禮!出現正覺我敬禮!
出現虛空我敬禮!出現智者我敬禮!
幻化網者我敬禮!正覺顯論我敬禮!
一切一切我敬禮!彼智身者我敬禮!
(此結贊五如來五智五伽陀)
嗡薩哇達嘛,阿巴哇索巴哇,不需帝巴雜澤啟,阿阿昂阿,札直的巴熱需達,薩哇達嘛呀德達,薩哇達塔嘎達,嘉納嘎呀曼子需熱,巴日需達,達麼巴達業德,阿阿薩哇達塔嘎達,氏達嚴哈熱哈熱,嗡哄氏,巴嘎彎,嘉納麼的哇格需熱,嘛哈巴雜薩哇達嘛,嘎嘎納嘛啦思,巴日需達,達嘛達得嘉納嘎巴阿。
複次吉祥持金剛,懇分歡喜而合掌,
如來尊者出有壞,敬禮究竟正覺已。
複次尊者密自性,持金剛之忿怒王,
所餘種種同住處,高聲如是而白言:
尊者我等亦隨喜,善哉善哉說善哉,
為彼欲求解脫果,有情為無救度者,
我等真實救度者,作護菩提大利益,
宣說幻化微妙理,此是清淨微妙道,
亦是甚深極廣大,大義有情作利益,
一切正覺境界者,諸正覺等皆已說。
出有壞妙吉祥智勇識所誦真如之真實名,
出有壞世尊如來所說已畢。
(吉祥圓滿)
若本命年及犯太歲必修
《緣起贊》本命年及犯太歲者除太歲,每天至少1遍/3遍(根據自己感覺的嚴重程度) 念越多越好(初一及每日完成)
緣起贊
敬禮尊重妙音菩薩!
由見說何法,智說成無上,
勝者見緣起,垂教我敬禮。
世所有衰損,其根為無明,
見何能還滅,是故說緣起。
爾時具慧者,如何不了知,
尊聖教心要,即諸緣起道。
如是於依怙,希有稱讚門,
除說緣起外,誰能得餘者。
由彼彼依緣,說彼彼性空,
離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誨。
愚者執何法,堅固邊執縛,
智善彼即是,戲綱盡斷門。
此教於餘未能見,故唯稱尊為大師,
外道竊名以飾贊,如於野狐稱獅子。
希有大師希有依,希有勝說希有怙,
極善宣說緣起教,於彼大師我敬禮。
恆作饒益者,為益眾生故,
說教藏空性,無比決定因。
謂緣起道理,見相違不成,
此於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許若時見,空即緣起義,
性空與成立,作所作無違。
若見反彼者,空則用不成,
有用則無空,墮苦惱險處。
是故於尊教,極贊見緣起,
彼亦非皆無,及以自性有。
無待如空花,故無依非有,
若性有彼生,待因緣相違。
是故離緣起,更無有少法,
故說離性空,亦無有少法。
若法有自性,則說無涅槃,
及無戲論滅,自性無滅故。
故於智眾中,發大獅子吼,
數唱離自性,善說誰能難。
況無少自性,及依此此生,
建立皆成立,二不違隨順。
即由緣起因,說不依邊見,
此善說即是,尊無上說因。
此皆自性空,緣此此果起,
二決定更互,無障為助伴。
除此更有何,為甚奇希有,
以此理贊尊,成贊非由余。
若有為愚使,與尊作讎隙,
彼不忍無性,妙聲有何奇。
若受行尊語,珍藏緣起法,
不忍空性吼,我說此為奇。
緣起是無性,無上引導門,
若即由彼名,反執有自性。
今有何方便,導彼眾生趣,
勝聖善行階,無比尊喜道。
自性無作待,緣起有待作,
何能於一事,二無違和順。
故說緣起法,雖自性本離,
然似彼顯現,此皆如幻事。
說如尊所教,無有少敵者,
能如法求過,善達即由此。
何故由說此,於見不見事,
遠離增益執,及損滅過故。
緣起道因相,見尊說無比,
由此證餘語,是量起決定。
見如義善說,有隨尊學者,
衰損皆遠離,滅眾過根故。
由背尊聖教,雖久依疲苦,
後後過如呼,我見堅固故。
希有諸智者,善達此二別,
爾時於聖尊,豈不從髓(suǐ)敬。
縱於一分義,得少許決定,
尚與彼勝樂,況尊眾多說。
噫(yī)愚壞我慧,於如此德聚,
雖曾(céng)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然幸將近終,命相續未沒,
於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說中緣起說,慧中緣起智,
二如世勝王,尊善知非餘。
盡尊所垂教,依緣起性轉,
彼為涅槃故,尊無不趣寂。
美哉尊聖教,隨至誰耳道,
彼皆趣寂故,尊教誰不持。
能降諸怨敵,離前後相違,
與眾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尊為求此故,經於無量劫,
數舍諸身命,親愛受用等。
由見何法德,如鉤釣諸魚,
能引尊意法,未親從尊聞。
自恨善根劣,由彼憂惱力,
我意終不舍,如母意隨子。
於此思尊說,相好勝晃耀,
光網遍圍繞,大師妙梵(fàn)音。
此作如是說,能仁妙顯像,
顯現於意中,如月治熱惱。
於此奇勝教,諸不智眾生,
周遍起糾諍(zhèng),如跋縛羅草。
由見如是相,故我多勵力,
隨順智者行,數求尊密意。
次於自他宗,修學眾教時,
後反以疑網,遍燒惱我意。
尊授記龍猛,釋無上乘(chéng)法,
遠離有無邊,教軌夜開園。
無垢智輪滿,無礙遊虛空,
除邊執心暗,映邪說星宿(xiù)。
吉祥月善說,白光鬘(mán)照顯,
由師恩見時,我意獲安息。
一切佛事中,語事為第一,
彼復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隨彼大師正出家,修學勝教未退劣,
勤瑜伽行一比丘,於彼大師如是敬。
遇此無上大師教,皆由尊重深恩故,
此善回施諸眾生,成善知識攝受因。
願利者教盡有際,不遭惡分別風動,
達聖教理於大師,獲得信忍常充滿。
願一切生捨身命,住持能仁妙教法,
光顯甚深緣起性,雖剎那頃不慢緩。
願勝導者無量難,殷重為心所成辦,
由何方便令此增,晝夜專注恆思察。
淨勝意樂勤彼時,梵王帝釋護世間,
妙黑天等護法眾,恆為助伴無暫舍。
初一到十五必學
《法海寶藏》多看福報會增長很大,業障會消很多(初一到十五多多學習)
法海寶藏(一)(音頻版)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簡介
佛教的特點、藏傳佛教的特點
陀樂共修中心修行次第
陀樂共修中心修行次第講解
修行需要次第
語加持
格魯善教昌盛願辭
陀樂寺簡介
法海寶藏(二)(音頻版)
四皈依
上師瑜伽(仁錢卓瑪誦讀)
上師瑜伽(音頻版-旺措卓瑪誦讀)
曼扎
金剛薩埵
大禮拜
法海寶藏(三)&(四)-三士道(音頻版)
第一部分 造者和教法殊勝
第一章 道次第的傳承
1-道次第的傳承
第二章 道次第的殊勝
2-宗喀巴大師
3-《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殊勝
4-道次第的其他著述
第二部分 如何學修三士道
第一章 道的根本是親近上師
5-上師及傳戒上師的條件要求
6-大乘上師的條件要求
7-密乘上師的條件要求
8-親近上師(如何親近/供養侍奉功德-上)
9-親近上師(供養侍奉功德-下/虔誠信敬功德-上)
10-親近上師(虔誠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師像功德/思念祈請功德)
11-親近上師(當佛禮敬功德)/不敬上師的罪業(身罪業/語罪業-上)
12-不敬上師的罪業(語罪業-下/意罪業-上)
13-不敬上師的罪業(意罪業-下)
14-親近上師的心態(念師功德 樹立信心)
15-親近上師的心態(念師恩德 激發敬心)
16-如何學修親近上師(正修時如何修持-上)
17-如何學修親近上師(正修時如何修持-中)
18-如何學修親近上師(正修時如何修持-下)
19-弟子的德相和要求
第二章 親近上師後如何修學
20-暇滿人身(什麼是暇滿人身)
21-暇滿人身(暇滿人身的可貴性/得到暇滿人身的條件)
22-暇滿人身(暇滿人身的難得性/珍惜暇滿人身)
23-正確認識佛法心要
第三部分 如何學修三士道
第一章 下士道
24-人生無常(如何思維人生無常-1人必定會死)
25-人生無常(如何思維人生無常-2死無定期/3死時除佛法都幫不上)
26-人生無常(臨終之相的差別/如何成就人生無常觀)
27-三惡道苦(墮三惡道的理由/三惡道苦-1地獄道的苦-上)
28-三惡道苦(三惡道苦-1地獄道苦-下)
29-三惡道苦(三惡道苦-2餓鬼道苦3畜生道苦)
30-皈依(皈依三寶的因/皈依的皈依量-上)
31-皈依(皈依的皈依量-下)
32-皈依(皈依後應如何學修和行持-上)
33-皈依(皈依後應如何學修和行持-中)
34-皈依(皈依後應如何學修和行持-下)
35-因果(認識因果-上)
36-因果(認識因果-下)
37-因果(十業道-十惡業的果報)
38-因果(十業道-如何消除業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總結
第二章 中士道
39-中士道
40-苦諦(認識苦-1五苦-上)
41-苦諦(認識苦-1五苦-下/2八苦-上)
42-苦諦(認識苦-2八苦-下)
43-苦諦(認識苦-3三苦/4阿修羅道苦)
44-苦諦(認識苦-5天道苦)
45-集諦(煩惱-1性質/2危害/3煩惱的種類-六根本煩惱-上)
46-集諦(煩惱-3煩惱的種類-六根本煩惱-中)
47-集諦(煩惱-3煩惱的種類-六根本煩惱-下)
48-集諦(煩惱-3煩惱的種類-二十隨支煩惱-上)
49-集諦(煩惱-3煩惱的種類-二十隨支煩惱-中)
50-集諦(煩惱-3煩惱的種類-二十隨支煩惱-下)
51-集諦(煩惱-4根源/5生起的因緣/6過患)
52-集諦(業/死-1死緣/2業的觸發/3死亡前後的注意事項)
53-集諦(中陰)
54-集諦(生)/道諦(總述-1資糧道)
55-道諦(總述-2加行道/3見道/4修道/5無學道)
56-道諦(十二緣起)
57-道諦(戒定慧-1戒律)
58-道諦(戒定慧-2禪定-上)
59-道諦(戒定慧-2禪定-中)
60-道諦(戒定慧-2禪定-下/3智慧)
61-滅諦(解脫-1有餘涅槃 /2無餘涅槃 /3無住涅槃)
第三章 上士道
62-菩提心(功德利益1~3)
63-菩提心(功德利益4~9)
64-菩提心(功德利益-10華嚴經講1~70)
65-菩提心(功德利益-10華嚴經講71~120)
66-菩提心(功德利益-10華嚴經講121~150)
67-菩提心(功德利益-10華嚴經講151~180)
68-菩提心(功德利益-10華嚴經講181~200)
69-菩提心(功德利益-10華嚴經講201~221)
70-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1七支因果-1)
71-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1七支因果-2,3)
72-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1七支因果-4)
73-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1七支因果-5,6,7(上))
74-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1七支因果-7(下))
75-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2自他交換-1)
76-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2自他交換-2)
77-十波羅蜜多 (布施)
78-十波羅蜜多(持戒-上)
79-十波羅蜜多 (持戒-中)
80-十波羅蜜多(持戒-下)
81-十波羅蜜多 (忍辱)
82-十波羅蜜多 (精進/禪定-上)
83-十波羅蜜多(禪定-中)
84-十波羅蜜多 (禪定-下)
85-十波羅蜜多(智慧-1智慧的種類)
86-十波羅蜜多 (智慧-2簡析補特伽羅無我-上)
87-十波羅蜜多 (智慧-2簡析補特伽羅無我-中)
88-十波羅蜜多(智慧-2簡析補特伽羅無我-下)
89-十波羅蜜多(方便/願/力/智)
90-四攝(布施/美言/利行/同事)
第四部分 金剛乘
第一章 修密乘的條件
91-修密乘的條件(灌頂/戒律清靜)
第二章 密宗的修行次第/第三章 遇到密法之難/第四章 宗喀巴大師教法的殊勝
92-密宗的修行次第/遇到密法之難/宗喀巴大師教法的殊勝
第五部分 修行次第
93-修行次第
法海寶藏(五)-心經注釋(音頻版)
心經1 - 心經講述的背景,版本與含義
心經2 - 心經的內容概述,心經正文-前行
心經3 - 心經正文-前行:略說六度,五蘊
心經4 - 心經的功德,關於舍利子
心經5 - 人無我和菩薩資糧道
心經6 - 凡夫所認為的我/我執的過患/尋找我執的「我」
心經7 - 意識不是「我」/中觀應成派認為的「我」/空性的總義和名義
心經8 - 菩薩資糧道/七支因果發菩提心
心經9 - 菩薩資糧道/自他交換發菩提心/二十二個菩提心
心經10 - 菩薩資糧道/四念住
心經11 - 菩薩資糧道/四正斷/四神足/四持
心經12 - 菩薩資糧道/五神通/中觀道正見
心經13 - 菩薩加行道/法無我/加行道修持的法門
心經14 - 菩薩加行道的功德
心經15 - 菩薩見道/壓煩惱和斷煩惱區別/斷斷見道
心經16 - 菩薩見道/解脫見道/後得道/勝義諦和世俗諦
心經17 - 菩薩見道/七菩提分/見道菩薩的功德
心經18 - 菩薩修道位
心經19 - 菩薩修道/八聖道/登地菩薩功德
心經20 - 菩薩學道/十八界/十二緣起
心經21 - 菩薩學道/緣覺道/證悟空性很難
心經22 - 菩薩學道/四諦
心經23 - 學道/盡攝佛語的聲聞/三乘的四種學道
心經24 - 三乘的四種學道/大小乘的區別
心經25 - 無修道/阿羅漢果/大乘無修道
心經26 - 大乘無修道/佛的語意功德
心經27 - 三士道/菩提薩埵/布施波羅蜜多
心經28 - 持戒/忍辱/精進般若密多
心經29 - 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般若密多
心經30 - 內輪迴/貪嗔痴慢
心經31 - 內輪迴/疑/非正見
心經32 - 內輪迴/二十隨支煩惱(1~9)
心經33 - 內輪迴/二十隨支煩惱(10~20)
心經34 - 內輪迴/業障
心經35 - 內輪迴/業障(7-10)
心經36 - 內輪迴/障礙/四顛倒
心經37 - 涅槃/四種涅槃/三世佛果位/圓滿果位
心經38 - 咒語的功德/心經咒語最準確的念法
心經39 - 咒的含義/不譯之類/結贊
心經40 - 三殊勝/心經觀修法一
心經41 - 心經觀修法二
心經42 - 心經的密意(完)
法海寶藏(六)(音頻版)
第一章 釋迦牟尼佛略傳
1-1誕生及少年時代
11-1藏傳佛教概述(11格魯派-上)
12-1藏傳佛教概述(11格魯派-下/12各派共同的法門)
13-2藏傳佛教的特點/3藏傳佛教與密宗
第五章 《常誦經文》總述
14-1學佛的目的和道次第
15-1學佛的目的和道次第-下/2常誦經文內容
第六章 皈依文
16-1皈依處
17-1皈依處-下/2皈依的因
18-3三寶的功德
19-4如何修持四皈依
20-5皈依的功德
第七章 發菩提心文
21-1菩提心/2怎樣發菩提心(1七支因果發菩提心)
22-2怎樣發菩提心(2自他交換發菩提心)/3菩提心的功德/4發菩提心的觀修法
第八章 四無量心文
23-1願諸有情具足安樂及安樂因
24-2願諸有情永離苦惱及苦惱因
25-3喜心/4舍心/5發四無量心的關鍵
第九章 發四大願
26-發四大願
第十章 開經偈
27-開經偈(1無上甚深微妙法)
28-開經偈(2百千萬劫難遭遇/3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第十一章 法集要經
29-法集要經
第十二章 跋語
30-跋語(1唯識派的由來)
31-跋語(2如是能聞唯心聞/3無說而說聖賢心)
第十三章 華嚴偈
32-華嚴偈
第十四章 金剛偈
34-金剛偈
第十五章 中觀偈
35-中觀偈
第十六章 般若偈
36-般若偈
37-法身偈
相關經文開示:
除吝吉祥頌
眾護法讚頌文
二十一尊度母禮讚經
藥師八如來佛號
葉衣佛母觀修法門
每日必修(2021年最新整理版)
緣起贊
文殊真實名經
相關連結:
阿旺上師2021新春緣起開示、2021辛丑年春節必修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