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日語的這十幾年裡,經常會聽到有人問:老師,我想學一門第二外語,聽說日語最簡單,是不是啊?多長時間能學會啊?
首先,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每個人的學習目的,天賦,水平,學習方法都不同,也不可能得出一個相同的答案。但如果就大部分人的情況而言,日語在小語種之中確實相對簡單(這裡的小語種,是指較為常見的俄語、法語、韓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
今天老師就來聊聊日語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到底簡單在哪裡,又難在那裡。想學日語的同學要認真讀咯!
入門階段
入門階段還是有些難度的。首先我們要學習日語五十音,即平假名和片假名。它有些類似於英語字母,但英語只有26個字母,其他的歐洲語言也差不多,但日語假名共有92個,所以在背誦的時候大家會覺得很困難,有不少人因此對日語望而卻步。
不過假名和字母可不一樣,假名既可以用來標音,也是一種文字,而且它是一字一音,見字能讀,聽音能寫的,也就是說只要你認識了假名,那麼所有的日語文章你就都會念了,也不需要去記什麼音標和發音規則之類的。
背完假名之後還要學習語音,比如濁音、長音、促音、拗音等,日語的語音簡單,只有五個元音,十四個輔音,也沒有難發的大舌音,甚至連翹舌音也沒有,所以即使不會日語的人也很能很輕鬆地模仿出來。
初級階段
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個比較老的說法,就是:學日語的人是笑著進來,哭著出去的。嗯也就是說日語的入門非常簡單,後面會越學越難。這個說法是不是準確呢?跟老師一起看看吧。
首先,日語在初級階段確實很簡單。這一點首先體現在文字上,大家都知道日語裡有大量的漢字,有些詞我們能直接看懂,連讀音都跟中文差不多。這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自然是個得天獨厚的好條件。其次,初級階段的課文都很簡單,語法也不難,只是要注意積累助詞和助動詞的用法。
總的來說,如果你語音階段基礎紮實的話,學日語書的前幾課應該感覺毫不費力。
中級階段
從動詞變形(日語叫做「活用」)開始,日語的難度就漸漸顯現了出來。日語中形容詞和動詞都有活用。日語動詞有六種活用形式,要根據後續的助動詞選擇合適的形式,這對學習者來說是個挑戰。不過變形變位在其他語言中也很常見,跟歐洲語言相比,日語的動詞活用並不複雜,沒有人稱變位,時態也要少得多,而且不規則動詞只有兩個。所以如果你想學外語,就必須面對動詞變形的問題,在這方面日語絕對不算難。
在中級階段我們還會學到更多的助詞,這是我們中文裡沒有的概念。日語是黏著語,每個句子成分後面都要加一個相應的助詞,它們可以用來表示句子的主題、賓語、時間、地點、動作的方式等等,五花八門,十分複雜,這可以說是中級階段的難點之一。
另外,我們還會接觸到簡體和敬體(です、ます體),日本社會看重人際關係,會根據說話對象的不同,選取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在我們看來很繁瑣。
高級階段
大家都說日語高級的語法難,其實總結起來,難的語法也就這麼幾個:被動、自動詞和他動詞、授受動詞、敬語。
拿被動語態來說,大家都知道只有及物動詞才能有被動,比如「我被他打了」,但是日語裡的不及物動詞也會有被動形式,比如「我被奶奶死了」。因為日語裡的被動態還有一層受害的意思,上面那個句子裡奶奶去世給我帶來了傷害,所以也可以用被動表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日語裡存在大量的被動句。
給予授受動詞,也就是表示給和接受的動詞。在日語裡,它不僅表示具體給某種東西,還可以表示恩惠的給予和接受。比如我借了他錢,他幫我搬家,就是含有恩惠的給予和接受的動作,要用不同的授受動詞來表現。這一點比較抽象,對我們來說不好理解。
至於複雜的敬語體系,就更讓人頭疼了。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心思縝密,表達委婉,要根據不同的人選取不同的說話方式,有時候一句話字面意思和實際想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這也讓學習者們感到困惑。
但是,大家大可以不必因此就對日語望而卻步,因為你要明確自己學日語的目的,其實很多人是沒必要接觸這些高難的語法的。比如如果你只是為了購物、旅行,或者是簡單交流,學到初級或中級就可以了。哪有機會用到被動呢?不會敬語又怎麼樣呢?
而如果你是專業學生也不用怕,每天浸泡在這個語言環境裡,耳濡目染,慢慢地也就會習慣了。思維方式也是一樣,就像我們學習其他語言,也得習慣名詞陰陽性,單複數,動詞變形,複雜的時態和表達習慣一樣,學習日語時間長了,我們也自然會習慣日本人這種拐彎抹角的思維方式,不經大腦就會脫口而出的。
所以外語學得好的人都是越學越簡單的,那些說越學越難的,只是自己沒學明白而已。
總結
總之,我覺得對於中國學習者來說,日語的難度整體來說比較低。如果你只是一個愛好者,學會表達意思即可。如果想要再進一步的學習,最好還是找一個專業老師指導。
最後建議大家,如果你真的學,必須自己親身體驗,不要光迷信別人說什麼哦。
希望大家學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