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雄厚的日語出版
外研社的成立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訂,各項對外交流合作對日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另一方面,日本的文化戰略也把推進日語教育國際化作為重要內容,我國迎來了中日建交以來第二輪日語學習熱,日語成為國內僅次於英語的第二大外語語種。
外研社的日語出版在立足於組織國內作者隊伍的同時,還較早地與推行日語教育國際化的日方洽談合作,將先進的教材引進中國,形成了教材、讀物、詞典、工具書等門類的體系化出版格局。1997年,外研社成立了日語工作室,是最早成立的非英語語種工作室。
在日語專業教材方面,影響廣泛的有上世紀90年代的《日語會話》《基礎日語教程》《新日語基礎教程》以及新世紀的《日語精讀》《新編日語泛讀》和《新經典日本語》。其中2014年出版的《新經典日本語》是國內目前為止體系最為完整的一套日語專業教材。以此為契機,全國日語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高端論壇和暑期教學法研修班拉開帷幕,高校日語教師有了自己的交流平臺。
在培訓及自學教材方面,最負盛名的有「日語新幹線」叢書、《日語,你好》《大家的日語》等。1996年推出的《日語,你好》(包括圖書、錄音帶及錄像帶)是由日本放送協會(NHK)製作,外研社與中國教育電視臺合作,精心加工改編後推出的一部大型日語教學節目。《日語,你好》推出後,收視率居高不下。《大家的日語》是日本3A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日語學習教程,2002年被外研社引入中國大陸後迅速成為培訓市場最受歡迎的教程之一,國內累計銷量已逾百萬。2015年,在時任外研社黨總支書記徐秀芝和綜語分社社長彭冬林的積極爭取下,《大家的日語》第二版也順利在外研社出版。
在引進原版教材外,外研社還同時啟動了第二外語教材編寫。《新世紀日本語教程》就是清華大學社會人文科學院的馮峰教授為二外學生編寫的一套日語教材,課文精煉紮實,話題清新親切,被評為教育部大學外語類推薦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
在詞典方面,外研社從日本知名出版社引進了數本家喻戶曉的日漢詞典如《外研社日漢雙解學習詞典》《新明解日漢詞典》《現代日漢例解詞典》和《新世紀日漢雙解大辭典》等。《新世紀日漢雙解大辭典》是國內第一部大型日漢雙解辭典,歷時16年編纂完成,總收詞近17萬條。中方主編邵延豐甚至為了日漢雙語辭典對排版技術的高要求,賣了北京的一套房子建了排版廠,還在詞典出版的最後階段招聘了三名編輯校對稿件。邵主編希望這部凝聚了眾多專家學者的心血之作,能夠對讀者在學習、翻譯時真正有所助益。
基於市場調研的德語出版
德語是重要的通用語種,德國文學、文化在中國讀者中有著不小的關注度。外研社20世紀90年代就出版了一批高質量的德語圖書。北京語言學院教授肖佩玲等編寫的「目標·強化德語教程」和汪溥、邵康文編寫的《現代漢德詞典》都廣受歡迎,是當時德語學習者的首選。
新世紀之初,在時任德語部主任王芳的帶領下,外研社基於市場調查而進行教材建設成果頗豐。2002年,外研社出版了大學德語專業教材《當代大學德語》和面向非德語專業學生的《新編大學德語》。這兩套教材被數十所高校廣泛使用,同時入選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7年,《新編大學德語》榮獲「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和「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第二屆優秀教材二等獎」;2011年《當代大學德語》榮獲「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這兩套教材的編者都是德語的知名專家。《當代大學德語》的中方主編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梁敏教授,德方主編是DAAD(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的聶黎曦(Michael Nerlich),他們在中國高校德語教學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新編大學德語》的主編是同濟大學的朱建華教授,朱教授是首位擔任國際日耳曼學會主席的中國學者。
2016年,為了填補我國德語專業高年級方向課程教材方面的空白,外研社又啟動了「新經典高等學校德語專業高年級系列教材」的開發工作,這套教材在提升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詞典方面,2000年,外研社邀請著名德語教育專家葉本度教授作為主編譯,推出了《朗氏德漢雙解大詞典》。這是中國首部德漢雙解大辭典,出版十年印刷15次,銷量超過10萬冊。2010年,外研社又推出了《朗氏德漢雙解大詞典(修訂版)》。此外,外研社還陸續出版了從國外公司原版引進的《德英漢圖解詞典》《德漢雙解·德語學習詞典》《杜登·牛津·外研社德英漢·英德漢詞典》,以及《新編德漢詞典》《現代德漢漢德詞典》《精編德漢漢德詞典》等十餘本德語學習工具書。
在教材和辭書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外研社1995年出版的《行動起來,為了德國——走出困境》。該書作者為曾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的赫爾穆特·施密特。因為作者聲名遠揚,內容嚴肅深刻,譯文流暢精準,該書出版後引起不少讀者關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在外研社建社十五周年時,施密特總理專門寫賀信祝賀。
最專注的韓語教材出版
自1992年中韓建交後,外研社成為最早出版韓語教材的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韓國語入門》是上個世紀最受歡迎的韓語教材,累計銷量超過60萬冊。進入新世紀,外研社引進了《新標準韓國語》《首爾大學韓國語》等一系列廣受歡迎的韓語教材。
外研社與韓國出版社的合作並非一帆風順。中韓建交初期,不少中國出版社尋求與韓國出版機構的合作,但經常在支付完第一筆版稅後再無後續動作。外研社也曾嘗試與韓國出版社接觸,鮮有回應。
直到2005年,在北外韓語專業金京善教授的牽線下,外研社從韓國慶熙大學引進了知名韓語教育專家金重燮教授主編的《新標準韓國語》。這是外研社引進的第一套韓語教材。慶熙大學是韓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同時也是韓國指定的韓語教師培訓機構,中國幾乎所有的韓語老師都曾到慶熙大學接受過暑期短期培訓。《新標準韓國語》這樣一本在韓語圈可謂家喻戶曉的教材一經出版,便在高校和培訓機構廣泛使用。
此後,外研社又陸續與韓國時事出版社、多樂園出版社、成均館大學、高麗大學等教育出版機構合作,引進了一系列優秀的培訓、自學類韓語教材。其中,時事出版社是外研社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在時事出版社老社長嚴鎬烈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外研社與其建立了十分穩固的合作關係,引進出版了《快樂韓國語》《韓國語初級語法100》等教材。
除了引進教材外,外研社還出版了由北外外教鄭政德老師專門為中國學生編寫的《無師自通韓國語》,該書榮獲了2004年國家優秀暢銷書大獎。2007年出版的韓語專業教材《綜合韓國語教程》被列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9年出版了山東大學和韓國延世大學合作編寫的《新世紀韓國語》系列教程。這是教育部韓國語特色專業建設點項目,也是第一套由中韓兩國長期從事韓語教育的教師共同編寫的教材。
外研社的韓語教材建設,二十餘年一如既往,只做最專業、最專注的韓語出版。
站得住、有價值的
非通用語種出版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急速增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越發密切,對非通用語種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然而,我國的非通用語種教育相比於英語、日語等大語種,受到專業、師資力量的限制,語種覆蓋率低,教學質量難以提升,在培養高端人才的道路上困難重重。
為應對這些困難,北京外國語大學開設了近百個語種的課程,尤其針對瑞典語、捷克語、緬甸語、僧加羅語、斯瓦希裡語和豪薩語等非通用語種專門開設了課程。這些語種在全國使用者寥寥無幾,教材圖書印數少,虧損嚴重。據統計,為了支持這些語種的教學需要,外研社平均每年要出資1200萬元去為每個語種出版一套基礎教材及配套教材,有的還需配備工具書和參考書。
對此,李朋義社長堅定地說道:「我們沒有動搖過,因為大學出版社的辦社宗旨就是為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堅持這個宗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堅信,所出版的這些教材,雖然在經濟上是虧損的,但卻能在書架上站得住,有價值、有生命力,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不僅是對中國外語教育事業的支持,也是一種文化積累。
多語種圖書的出版,是外研社外語出版優勢的集中體現。除此之外,外研社與時俱進,策劃了多語種的網課、測評、詞典APP和漢外外漢詞典資料庫,組織了多個多語種教師和學生培訓項目,密切了與終端客戶的關係,積累了大量優秀的作者資源和渠道資源,穩步向多語種教育服務解決方案轉型。在外研社的推動下,2017年11月,全國外國語特色校高端論壇首次增設多語種分論壇。2018年10月,「全基中心中學多語種教育發展研究分中心」正式成立。這也是外研社響應「一帶一路」這個偉大倡議的具體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