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寒露至,農諺「一夜孤霜,來年有荒」什麼意思?

2020-12-22 岐黃問答

老樹轉斜暉,人家水竹圍。露深花氣冷,霜降蟹膏肥。沽酒心何壯,看山思欲飛。操舟有吳女,雙槳唱新歸。——【元】王冕《舟中雜紀.其十》

霜降簡介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0月23日-10月24日太陽到達黃經210°時,交節。霜降的到來,標誌著秋季即將落幕,也標誌著寒冷冬季的即將到來。它與白露、寒露一樣,都是反應氣溫變化的節氣。

這一時節,氣溫將繼續下降,晝夜溫差也將繼續加大。需要注意的是,「霜降」並不是說天上真的掉霜了,而是共指「降溫」與「成霜」這兩種不同的物候變化。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也云:「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節氣,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此時,空氣中水蒸氣在地遇冷,凝結成細微冰針,是為初霜。

霜降時間

霜降是在公元10月23日-10月24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10°。

2020年霜降時間:2020年10月23日 06:59:25,農曆庚子鼠年九月(小)初七,黃帝紀元4717年09月07日。

霜降氣候

俗話講「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不同地區的霜降節氣有著各自的特點。當黃河流域出現初霜的時候,而在我國東北北部、內蒙古東部和西北大部地區,則已經進入冬季月餘,平均氣溫已經跌至0℃以下。

中國農民善於從長期生產勞作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汲取智慧和力量。他們很早就發現,霜降氣候與來年農作物收成存在正比例的關係,並將之總結成短小,易於傳誦的農諺,譬如「一夜孤霜,來年有荒,多夜霜足,來年豐收。」意思是,如果僅僅下了一次孤霜,來年農作物要減產,反之,如果連續幾天晚上有霜出現,來年莊稼就是大豐收。

霜降三候

霜降三候:第一候豺祭獸;第二候草木黃落;第三候蟄蟲鹹俯。意思是說:豺狼開始捕獲獵物,殺獸陳列,古人以為他們是在「祭秋金」;此時大地上的草木和樹葉也開始枯黃掉落,冬天即將來臨;而蜇蟲為了能安然度過缺少食物的冬季,也全部躲到了洞中,不動不食,低頭進入冬眠的狀態,等到下一個無霜期才會出來。

霜降習俗

(1)賞菊花

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宋代《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可見,菊花在古代有著非同一般的文化含義。難怪,古時候,無論是民間百姓還是帝王官宦,都會選擇在這時間舉辦各種「賞菊」活動。

(2)吃柿子

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家貧,常四處流浪。有一年霜降,饑寒交迫的朱元璋發現村邊爛瓦堆裡長著一棵柿子樹,上面結滿了紅柿。他靠著這些柿子,撿回一條小命。1368年,朱元璋登上九五至尊之位後,某年霜降領兵再次路過村莊,發現當年那棵柿子樹還在,便將自己的戰袍掛在柿子樹的樹幹上,並金口玉言,敕封它為「凌霜侯」。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後,也逐漸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習俗。

霜降食材

俗話說,「秋燥易上火」,因此霜降時節的飲食格外需要注意。除了要少吃油炸、燒烤,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外,還應吃維生素、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說,鴨子、百合、柚子都是你不錯的選擇。

而山藥也是一種很適合霜降時節食用的食物。傳統醫學認為山藥,性平味甘,入肺、脾、腎經,具有滋養強壯、延緩衰老等功效。現代研究也表明,山藥中含有大量黏液蛋白、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沉澱,預防心腦血管等疾病。山藥雖好,但不宜多吃,吃太多會導致血糖升高。並且,過敏人士也應謹慎食用山藥。

霜降食譜

(1)外婆醬鴨腿(此方來自網友PaPa-Tony):

【材料】鴨腿 3 只 、黃酒 100 克、蔥姜 少許、八角,桂皮,香葉,花椒,幹辣椒 適量。

【調料】老抽 3 勺 、生抽 2 勺 、南乳汁 1 勺 、蠔油 2 勺 、冰糖 50 克 、五香粉 少許。

【做法】

① 鴨腿洗淨,用牙籤在鴨皮那一側扎幾個眼子,然後放入鍋中少許油煎至兩面金黃。

② 濾出多餘的油,將剩下所有的材料倒入鍋中,加清水沒過鴨腿。

③ 大火煮開,蓋上蓋子轉小火繼續煮1個小時,然後熄火,讓鴨腿在湯汁中浸泡1個小時。

④大火收汁,用小勺不停將湯汁淋在鴨腿表面,直至湯汁濃稠。

⑤ 取出燒好的鴨腿,待其徹底晾涼後,斬塊擺盤即可。

(2)木耳炒山藥(此方來自網友Grace的美味時光):

【材料】山藥 1/2 根、木耳 8 朵、胡蘿蔔 1/2 根、青椒 1/2 個、蒜 2 瓣。

【調料】油 少許、蠔油 2 勺、鹽 2 小勺。

【做法】

① 胡蘿蔔、青椒洗淨後切片;木耳撕成小朵後焯水。

② 山藥切片後泡入水中備用;蒜切片或末備用。

③ 起鍋放入少許油,下蒜末爆香,放入胡蘿蔔、青椒煸炒1-2分鐘斷生。

④ 依次加入山藥和木耳繼續不斷翻炒。

⑤ 加入鹽、蠔油後,迅速翻炒均勻,關火裝盤。

霜降常識

「霜降一過百草枯」,此時晝夜溫差變化增大,尤其需要預防夜風襲擾足部,而導致第二日的全身酸痛、疲乏無力。所以,霜降時節需要注意足部的保暖,不要再穿船鞋、薄襪和涼鞋了。

同時,進行適量的體育運動,對於保暖也很有必要。但需要掌握方式方法。每次的量不宜過大,需要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時間也應因人而異。抵抗力較差的老人,最好等太陽出來或者到比較暖和的地方鍛鍊。運動完,也不宜立馬就洗冷水澡。這樣寒氣容易入體,「體內有寒,百病容易生」。

今日互動:你們家鄉霜降時節需要吃什麼特別的東西嗎?歡迎與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俗語「一夜孤霜,來年有荒」,啥意思?莊稼要歉收?
    由於,霜降節氣承上啟下的意義,在農村,少不了對霜降節氣的討論,有些村民會根據霜降的天氣來預測來年的收成,比如說,「霜降有雨來年豐,霜降無雨兆荒年」!村裡老人認為,霜降是秋天的「尾巴」,通過對霜降天氣的觀察,能夠預測冬季降水的多寡,霜降降雨,那麼冬天降水多則是豐年;霜降晴天,冬季降水少則寓意寡年!
  • 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啥意思?3個節氣適於哪裡
    這種話中的「白露」、「寒露」、「秋分」都是一年的二十四節氣之子。其中:一、「白露」節氣,通常是9月7-9日交節;二、「秋分」節氣,通常是在9月22-24日交節;三、「寒露」節氣,通常是在10月8-9日交節。
  • 農諺:「霜降打了霜,來年爛陳倉」啥意思?有道理麼?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8個節氣,也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是秋與冬的過渡節氣。在每年的陽曆10月23號左右,當太陽黃經到達210°時,就到了霜降節氣。這個時候屬於深秋季節,在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會由於溫度驟降到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在萬物上直接凝結成細微的冰針或者霜花,仿佛一夜間,草地上鋪上了一層銀色的地毯,白茫茫一片。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今年霜降節氣具體到來的時間是陽曆10月23號,農曆9月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 二十四節氣|小雪至,農諺「小雪雪滿天,來歲是豐年」什麼意思
    ——【唐】陸龜蒙《小雪後書事》小雪簡介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公曆每年11月22日-11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時交節。它和雨水、穀雨、大雪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 寒露是什麼意思啊 寒露節氣的含義是幾月幾日有何特點
    寒露是什麼意思  一、寒露是水汽凝結的現象,而寒露節氣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  二、每年陽曆的10月8日或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即為寒露節氣  三、古時候就把寒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象徵。
  • 「寒露」用英文怎麼說?二十四節氣的英文表達齊了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在10月8日或9日;表示氣溫下降,露水更涼。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寓意很簡單,就是指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 秋桐故葉下,寒露新雁飛 ——三希講堂節氣專題第十一期之寒露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來,秋意濃,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從前夕連日的忽陰忽晴、忽雨忽熱,雨來寒涼、雨聲伴夢。到今晨霧薄霾淡,秋高氣爽風拂逐雲開。甚至是門前階上,幾片脫枝的黃葉飄落。無一不令我們由心而嘆——寒露悄悄來咯。那麼,伴隨著寒露的又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同學們快來本期的三希節氣小課堂尋找答案吧!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
  • 2020大雪節氣諺語順口溜句子大全 大雪節氣農諺經典俗語說說
    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到了,民間有諺語「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說法,雪的降臨,不僅僅是降水相態的變化,對大地而言更是呵護。下面小編帶來:2020大雪節氣諺語順口溜句子大全 2020大雪節氣農諺經典俗語說說。
  • 今日寒露…(寒露的由來 寒露的意思是什麼?)
    「 寒露節氣了,寒露的由來是什麼?寒露的意思是什麼?
  • 農村農諺:「四月十八,大落大荒」,什麼意思?老話還是有道理
    今天是5月10號,農曆的四月十八,再過10天我們就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小滿,小滿節氣的到來,小麥主產區自南向北開始進行收割,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對於小麥的生長尤為的關鍵,在農村對於這段期間天氣變化的農諺也有很多。
  • 二十四節氣|夏至至,農諺「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什麼意思?
    ——宋·蘇軾《鷓鴣天》夏至簡介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第四個節氣,每年06月21日-06月22日時太陽到達黃經90°時交節。它與春分、秋分、冬至一樣,都是反應四季更迭的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有云:「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說明,古人很早就發現,夏至的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晚最晚,與冬至正好相反。這裡說的是夏至日,要注意與夏至節氣的區別。此日過後的夏至節氣,隨著太陽直射點的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會越來越短。
  • 農村二十四節氣諺語:穀雨難得雨,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馬上就要迎來了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本年的第六個節氣,這個節氣就是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穀雨,之所以稱為穀雨是因為這個時候在農業生產中,需要大量的雨水來滋潤農作物,降雨量的多少決定了農業生產的產量,所以人們期盼這可以多下雨,「雨生百穀」所以獲得很好的豐收。
  • 科普|二十四節氣-立冬
    「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故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立冬也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時節,通過冬季的休養,期待來年生活的興旺如意。立冬習俗每個節氣背後都有很多有意思的習俗,那麼作為我國非常重要的季節節點的立冬又有哪些習俗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今日冬至,四句老祖宗傳下來的農諺,可推測天氣及來年收成
    杜甫有詩: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意思是:每年冬至節,都是在外地為客,窮困潦倒,看不到希望,只能借詩詞排解孤寂。江邊風景大好,唯獨自己慢慢老去,外面待的時間久了,都覺得風俗習慣和老家接近。
  • 國子監大講堂第156講:二十四節氣與九九歌
    講座現場韓茂莉首先介紹了二十四節氣的基本知識。二十四節氣是中國農曆中隨季節變化形成的24個特定節令,每個節令都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 白露至,多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不準,真相在哪
    今日9月7日,下午12:07:54太陽黃經做到165°,就暑去露來,進到白露節氣。近期見到有許多人寫「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好時節。」可是,我覺得諸多粉絲反映這話表達的意思,與如今麥子主產地適期栽種並不相符合,融合我了解的黃淮河段麥子的關鍵種植區——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安徽省等地看來,的確值得商榷。如今的白露和秋分節氣,並並不是這種麥子主產地的栽種適期,本地人一般 已經忙著秋管、豐收和秋耕事項,而在白露節氣時間範圍,才算是麥子最好的栽種適期!
  • 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什麼意思?道理在哪?
    就在那一刻,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將完成它與小寒的節氣交替,登場亮相,開啟屬於自己的時間。 不過,要是依照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說法,到了1月20日進入大寒的那天晚間,如果是沒有陰天或降雪的話,預示的就並不一定是好事。 但對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道理在哪?我們又應該如何辯證地去理解呢?你可以往下看!
  • 音闕詩聽二十四節氣系列再出新歌《寒露》來襲戲腔驚豔全場
    這段時間無論是在短視頻平臺,還是大街小巷,相信都能聽到一首以節氣命名的歌曲,這首歌就是由音闕詩聽工作室出品的《芒種》。歌曲發布後迅速走紅,引發了全網翻唱熱潮。而在《芒種》之後,音闕詩聽再度推出了二十四節氣系列的音樂作品《寒露》。
  • 距離秋分還有3天,3句老農話在農村流傳近100年,啥意思?
    伴隨一夜寒一夜的白露節氣過後,轉眼間距離秋分節氣日又只剩3天啦!眾所周知農曆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節氣日,自2018年起,它還是國務院為咱們農民設立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秋分八月廿五(2019年09月23日),關於秋分在農村流傳著許多有意思的習俗及農人老話,這不我的家鄉有這麼3句老農話在農村流傳近100年,一起來看看您有聽說過嗎,又是啥意思呢?
  • 河北平原冬小麥播期,白露早寒露遲秋分正應時,這句農諺咋錯了?
    在河北平原冬小麥播種期,有句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播種小麥正應時。可現在,誰要還跟著千百年來農人總結的這句農諺,來播種冬小麥,肯定讓你的麥苗長躥,造成減產。最近這些年來,河北平原冬小麥播種期的農諺,應該改成「秋分早,霜降遲,寒露播種小麥正應時」。河北平原冬小麥播種期,整整向後推遲了一個節氣。那麼這是過去「秋分播種小麥正應時」這句農諺錯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