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俄羅斯電影《煉獄》、《風暴之門》、《第九連》的,一定為影片中的戰爭鏡頭所震撼,電影裡沒有過多的說教,簡單粗暴的紀實手法,就把戰場的血腥、激烈體現了出來。一個個毛子大兵為國而戰的高風亮節、驍勇善戰,不畏犧牲的形象躍然熒幕
俄羅斯電影第九連劇照
因此,這些年一談到俄羅斯必然提到戰鬥民族,俄羅斯戰鬥民族這個稱號已經婦孺皆知。
《風暴之門》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機槍手戈裡亞阻擊追兵,受傷後拉響手雷最後一刻被救
但這一稱號從何時被叫起?出至何典故?從何而來?卻答案各異。讓人一頭霧水?
公元15世紀末,俄羅斯還只是偏於一隅的歐洲小小公國。但此後,走在血腥擴張道路上的俄羅斯就沒有一天停止過殺伐和擴張。
強硬的普京是否可以繼承俄羅斯先輩遺志再創輝煌呢?
伊凡三世、伊凡四世、彼得大帝、葉卡特林拉二世、史達林這些人,對一些民族意味著死亡和痛苦的回憶,但他們絕對是被俄羅斯人銘記地一代代拓疆擴土的偉大歷史人物,必將為俄羅斯人說懷念和永記。
經過幾百年來的不斷對外戰鬥,吞併、佔領。到頂峰時期的蘇聯擁有領土2200萬平方公裡,就是1991年蘇聯分裂成15個國家後,繼承蘇聯的主體俄羅斯,依然有令人感嘆的17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當仁不讓的是世界第一領土大國。
俄羅斯人在版圖徵戰中,也遭受過兩次強大外敵的入侵。
拿破崙大軍進入一片火海的莫斯科
在歐洲叱吒風雲、英勇善戰的拿破崙曾經領兵攻入過俄羅斯,被堅毅的俄羅斯人堅壁清野,就是莫斯科也被俄羅斯人決絕的一把大火燒了個精光。讓以為拿下了莫斯科就可以逼迫俄羅斯人談判的拿破崙無可奈何。不但如此,四處騷擾的俄羅斯人如鬼魅附體,讓法國人吃不飽,睡不好,片刻不得安寧。最後被打的丟盔卸甲、狼狽不堪的退出俄羅斯。
戰爭狂人X特勒
不可一世的X特勒當初在歐洲何嘗不是風捲殘雲,不信這個邪,又踏上了當初拿破崙的死亡之路,雖然開戰之初勢如破竹,但俄羅斯人就像殺不死的「小強」,越戰越多,越戰越強。二戰蘇聯的紅場閱兵,真正地體現了戰鬥民族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霸氣。X特勒怎麼能夠徵服有這樣秉性的民族?在俄羅斯鎩羽而歸,被打回老家,落得自殺的可悲結局那是必然。
有人說,因為俄羅斯人一直打、太能打、不屈不撓的打,就因為上面這些戰鬥的歷史,被稱為戰鬥民族。
還有人考證,「戰鬥民族」來源於日本漫畫大師鳥山明1984年陸續所繪《龍珠。在《龍珠》中賽亞人是天生的戰鬥民族,好戰而且越戰越勇。而普京又是一個堅決捍衛俄羅斯國家利益鐵血總統,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制裁和遏制,寸步不讓、針尖對麥芒,想玩就跟你掀桌子,搞的美國為首的西方只能玩陰的,不敢跟俄羅斯面對面的扳手腕。
普京這一特質,贏得無數人的敬佩,連帶讓俄羅斯就成為了戰鬥民族。
我也一直以為如此,直到看到這段文章,才恍然大悟,戰鬥民族早有出處。
原來出於一場十八世紀中期俄羅斯和東普魯士的戰爭。
俄羅斯將領菲默伯爵,率領五萬大軍,在東歐一個叫做曹恩道夫的地方和腓特烈大帝率領的三萬五千多人相遇並開打。
如牆推進,無堅不摧的普魯士戰陣
普魯士軍隊,號稱當時歐洲第一隻具備現代意識的軍隊,有鐵的紀律和高度機動的能力,把"嚴明軍紀"上升到了"軍魂"的高度,而且有一往無前、有無堅不摧的戰陣。
沒人看好土得掉渣的俄羅斯軍隊戰鬥力,因為俄羅斯雖然有5萬餘人,但有一半是屬於抓來的烏合之眾農奴。沒有意外的話,這些農奴在戰場上聽到槍聲一響,亂成一團那才是正常現象。
但俄羅斯將領菲默伯爵出大招了:開戰前,放開部隊痛飲伏特加,醉醺醺的俄羅斯士兵哪管你什麼訓練有素,就是向前,向前、向前的砍。此戰,俄軍損失了兩萬一千人,普魯士方面損失了一萬一千人。普魯士死的都是精銳,俄羅斯死的很多是可有可無的農奴。硬是讓強大的東普魯士損失慘重,只呼傷不起,從而名聲大噪。
普魯士腓特烈大帝油畫像
最後腓特烈大帝不能不發出這樣的感慨:「俄國人是無法打垮的,除非你能直接把他們全部殺光,這是一個戰鬥的民族。」
兇猛的北極熊也有冬眠的時候,甦醒的北極熊能否再現輝煌
「戰鬥民族「」這一稱號,從此橫空出世。
專屬於彪悍、粗獷、好鬥、善戰、睚眥必報、現世現報、很快要報的俄羅斯人。
正可謂: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不服,就幹,已經深入到俄羅斯人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