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何沒有三歲之前的記憶?

2020-11-17 騰訊網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做童年失憶症!

每當我們回想自己的一生,便會發現一個比較奇妙的事情——

在我們腦海能夠浮現出一年級時某個同學的面容;能夠清晰的記得在學校旁小溪邊玩水時,灑在溪水裡的那一縷陽光。

但是,當你努力回想3歲前甚至4歲之前的一些畫面時,你會感覺好像你3歲之前的人生是一片空白,好像生生被人擦掉了記憶。

事實上,絕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根本沒有人生頭幾年的記憶,在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作「童年失憶症」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在人類大腦中,有一種負責記憶的「海馬體」,打個比方,這個東西就是電腦中的「儲存器」,專門負責接收處理我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景象,並把它儲存起來形成記憶。

但是如果這個儲存器(海馬體)和相連的一些接收線路(神經纖維)還沒有建設(發育)完善,就不能完全的接收和儲存容量太大的景象。

所以3歲以前的孩子大多只是瞬時記憶,是零散、斷續不成系統的記憶,他本身就沒有足夠的儲存能力去把景象儲存下來,而後期想要去提取那只能得到一片空白。

另外,3歲以前的孩字掌握的語言能力較弱,很多景象他都無法去理解,容易在短時間內遺忘,無法形成長久記憶。

那為什麼還是有部分人,能夠有3歲以前的部分記憶呢?

我們上文說過,3歲以前孩子的記憶時瞬時的、零散的,如果當時有某一個畫面、某種聲音令孩子印象特別深刻,那也是能保持長久記憶的。

比如孩子受到了一種東西的驚嚇,在後面他再看到類似的東西時就能產生聯想,久而久之就會不斷的加深記憶,甚至終生不忘。

所以家長們對孩子千萬不要家暴,你在孩子小時候帶給他的這種恐懼,在他的記憶中是能保持一輩子的。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人們不是沒有3歲前的記憶,其實3歲前的記憶是存在的,只是沒有檢索條件。

記憶檢索主要是用來提取大腦長期記憶的,主要是用某一種條件來激活我們大腦深處的記憶。

比如,試卷就是對學生學習內容的記憶檢索,通過試卷的考試,可以檢索到學生到底學到多少知識。

而對於我們3歲前的記憶來說,沒有相應的環境線索來幫助觸發記憶,因為即使沒有環境上的任何變化,在嬰兒時期看到的也是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的,那個時候一張小床在嬰兒看來都是不可逾越的山峰,身邊的人對嬰兒來說也猶如一些說著奇怪語言的巨人。

所以,我們現在的視角與那個時期完全不同,甚至於就是兩個世界,以至很難獲得檢索記憶的線索,於是便找不到3歲前的記憶。

或許,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進步,可能在某一天能夠找到解鎖我們3歲以前記憶的方法呢,那將是一件多麼有意思的事情!哈哈,共同期待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沒有3歲之前的記憶?
    一般都是3歲以後了。所以,這句話其實包含了一個真相:人在3歲前,是沒有記憶的。說到這,可能有人要表示不同意了「3歲之前我怎麼就沒記憶了?我明明記得兩歲時被人叫狗蛋來著……」如果真是這樣,那這段記憶很有可能是虛擬的!有專家指出,人類之所以感覺那時候的自己有記憶,是因為你有一種「虛擬記憶」。
  • 人為什麼會丟失三歲之前的記憶?科學家說出的答案讓人意想不到
    人為什麼會丟失三歲之前的記憶?科學家說出的答案讓人意想不到在前段時間網絡上流行詢問寶寶的胎內記憶,就是說很多寶寶會記得在媽媽肚子裡的一些事情。要知道人們之所以有記憶,大腦是關鍵的一個器官。而寶寶還是嬰兒時期的時候,大腦發育是不完全的。
  • 為何記憶出現偏差?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誰改變了人類記憶?
    不知道大家最近幾年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自己記憶力越來越差,唯一記住的事情甚至和現實有一點不符,很多人認為是自己的記憶力出現了問題,因為平常或與忙碌忘記了很多事情,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自己現實生活中的記憶被其他人給篡改了,我們所經歷的事情實際上全都是假的,甚至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是著名的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的起因又是從何而來呢?為何記憶會出現偏差?
  • 【科普熱點】為啥大家對三歲前的事完全沒有記憶?真相是...
    【科普熱點】為啥大家對三歲前的事完全沒有記憶?真相是......事實上大多數人小時候的記憶都是斷斷續續、模糊不清的往往只有看相冊的時候才能回憶至於三歲前的記憶則是完全想!不!起!來!究竟是誰「偷」走了我們三歲前的記憶?
  • 這個細胞逐漸吞噬人類記憶,科學家承認它的存在,但拿它沒辦法!
    它正在不斷吞噬人類記憶,怪不得容易「健忘」,都是它在「搞鬼」!自從人類出生後,大腦隨著生長發育,大腦的存在讓人類不斷創造出高科技的產品。正是因為擁有聰穎的大腦,讓人類在地球上有了質的飛躍。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很難記得三歲之前發生的事情,一些老年人隨著年紀增大,會出現健忘的病症。科學家對此一直在研究,究竟是什麼影響了人類的記憶力?
  • E02《三個機器人》| 寫在人類滅亡之前
    在人類滅絕後,三個機器人參觀城市廢墟的各個角落,觀察人類的生活痕跡並討論關於人類的種種,非常有意思的一集。機器人分別經過籃球場、餐館、公寓、商場、核彈發射場,以機器人的口吻來討論人類這種生物。看過後,不禁產生些許思考,一點一點地慢慢想開去。關於籃球:機器人的觀念裡這就是一個球,人類用於娛樂的球體,人類不斷的拍擊球體的行為,令機器人難以理解。
  • 解析鬼滅之刃,為何鬼有的有記憶,有的沒有?答案應該都在這裡!
    甚至他為了對抗日益強大的鬼殺隊,遊走整個國家,挑選出有天賦和對他胃口的人類,並對其進行改造,造就了最強大的「十二鬼月」!同時,在和鬼殺隊的戰鬥中,我們發現有的鬼還保存著為人時候的記憶,還有些卻完全忘記了一切!而他們死後的「走馬燈」也是整個作品中最大的亮點!那麼為何有的鬼還有自己的記憶,有的鬼卻忘記了一切呢?哪些鬼有記憶,哪些鬼沒有記憶?
  • 嬰兒在三歲這年,會經歷「記憶大掃除」,寶寶們到底忘記了什麼?
    但是家長們知道在三歲左右的孩子,可能會對於記憶進行大掃除,這個階段可能會讓孩子忘記三歲前的一切事物。 1、滿三歲以後寶寶會出現集體失憶,媽媽們很好奇寶寶到底忘記了哪些事呢? 不少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孩子滿3歲以後會忘記很多的事情,甚至感覺寶寶仿佛換了一個人一樣,簡直就像是失憶了,之前的事情感覺寶寶都不記得了。
  • 為什麼所以人都沒有了3歲前的記憶?心理學家:「失憶症」
    德國詩人尼採曾說過「記憶差的好處是對一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初次遇見一樣,可以享受多次」,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卻希望自己的記憶力越強越好,然後直到我們步入少年,走進青年就會發現兒時的記憶越來越少,仿佛三四歲乃至於六七歲的記憶仿佛消失了一樣,我們拼命想找回自己失去那部分卻怎麼也找不到,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
  • 為什麼人會失去三四歲前的記憶?最早的回憶碎片,通常是這兩種
    前兩天閨蜜彤彤突然給我打電話,問我最近有沒有時間,想抱著孩子來我家散散心。她家寶寶笑笑只比我家糖果大一點,正好能來和糖果做個伴,我自然是滿口答應,小糖果聽說要來個小姐姐,也是一蹦三尺高。我和彤彤上一次見面還是去年,無緣無故的,彤彤不可能閒著沒事出來,我還以為她是和老公吵架了。沒等我問,彤彤自己就先說了。
  • 人類記憶總是出現偏差,被誰偷偷修改了?或關乎曼德拉效應!
    「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記憶集體出現偏差,是被誰篡改了?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記憶。大多人三歲之前的記憶是模糊不清的,等到上幼兒園時,記憶便油然而生,一個人的記憶能力有多強,與大腦存在一定的聯繫,上學的時候,班上總有一些記憶力特別好的人,每次背書都很快,有些人背書卻很慢,這種記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能夠讓大腦更加深刻。人的記憶是很特殊的,清楚的記得某件事的來龍去脈。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記憶會漸漸消失,唯有一些很深的記憶是沒辦法清除掉的。
  • 人類記憶的形成和喚起可能因為一種腦電波振蕩
    這種腦電波每秒搏動三次,由大腦中的海馬體生成,而海馬體與激勵、情緒和記憶的調節有關。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長時間以來,由於人類思維的複雜性,記憶的形成與尋回過程一直令科學家們困惑不已。不過科學家認為,他們如今已經弄清了人類是如何學習、並將這些瞬間存儲在自己的「記憶銀行」中的。
  • 你的童年記憶可能是假的:科學家揭示人類的記憶有多不可靠
    的文章中,薩拉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類的記憶,尤其是我們自認為記得的兒時的記憶有多不可靠。幾歲之後的記憶才是可靠的?研究人員稱,大約每10人中就有4個人會編造自己的第一段記憶。這是因為我們至少要到兩歲時,大腦才會發育出儲存自傳體記憶的能力。
  • (明顯)發情期,為何人類沒有?
    (人類為什麼沒有明顯的發情期) 科普之前讓我先來文藝一下—— 《躁》突然想起你在震動棒遺失的夜裡 寫這個小溼沒別的意思,主要就是想讓你們知道,表達的其實就是發情了。可能沒有哪一種假說能夠完全解釋這一現象,但是這些假說都有可能代表一種選擇壓力,它們的綜合結果使得人類最終呈現出隱藏排卵期的現象。
  • 男生25歲之前必看的三本書
    男生25歲之前必看的三本書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三本男生在25歲之前必看的書。你都看過了嗎?它被譽為摸到了人類想像力的天花板,是一塊跨越300萬年歷史的神秘石板,是一場跨越地球到土星十億公裡的太空之旅……人類文明究竟是自然演化,還是更高級文明的一場實驗?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今天每一個人活著的,人身後都立著三十個鬼魂—三十比一,正是死去的人與活人的比例,開天闢地以來,在地球上活過的的人大約一千億,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也就是銀河系,也有大約一千億顆星星。
  • 外星人是人類假扮的?讓地球走向《滅絕》末日的,是人類的記憶
    原來,皮特和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是人造人,人類自己被趕到火星去了,這次回來是為了復仇並奪回地球。原來皮特夢見的,並不是預言,而是50年前,人造人與人類大戰的記憶殘片。,智力沒有變,科技沒有變,甚至絲毫沒有太多反抗能力。
  • 人類為何沒有固定的發情期
    空格動物們一年也只有一次或數次發情期。動物們進行性行為,一為生育,二為調節自己的身體。人不一樣,人可以隨時發生性行為,儘管人的生育時間是固定的。我們至今不知道人為什麼會如此。沒有固定發情期的性的特徵給人類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無窮的煩惱。若是有固定的發情期,男人也不必三妻四妾後還要像西門大官人一樣到處逛窯子,也不必像皇帝那樣將天下的美女霸佔下來卻無能為力。
  • 《網際網路沒有記憶》:我們的記憶終將於何處安放?
    網際網路究竟有沒有記憶?這是一部人類記憶的簡史。如果只看書名的前半句,我會在想這本書僅是一本有關於網際網路,其作為文字、影像、圖片記錄載體的評述。可當我看到後半句,再閱讀書裡的內容時,猛然發現在書裡描述的不僅僅是網際網路,還有那些在歷史中不斷延續下來記錄的載體。
  • 孩子3歲以前有記憶嗎?在決定孩子價值觀的關鍵期,父母應該重視
    正因為如此,在三人成虎般的推崇下,就誕生了這樣一種說法,說小孩子在三歲之前是沒有記憶的。那麼,小孩子在三歲之前到底有沒有記憶,他們對所經歷的事情到底有沒有印象呢?一、三歲之前,是奠定人生價值觀的關鍵期。
  • 記憶一連串單詞是使人類大腦獨一無二的關鍵嗎?
    基羅加的新論文題目為《人類海馬體中沒有模式分離》,可以說是他關於「詹妮弗·安妮斯頓神經元」假說的研究續篇。他認為,概念細胞對我們形成記憶和提取記憶的能力至關重要,同時能讓我們在其他幾個認知能力上表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