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所以人都沒有了3歲前的記憶?心理學家:「失憶症」

2020-12-28 小du講史

德國詩人尼採曾說過「記憶差的好處是對一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初次遇見一樣,可以享受多次」,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卻希望自己的記憶力越強越好,然後直到我們步入少年,走進青年就會發現兒時的記憶越來越少,仿佛三四歲乃至於六七歲的記憶仿佛消失了一樣,我們拼命想找回自己失去那部分卻怎麼也找不到,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童年失憶症」。

丟失的兒時記憶哪裡去了?

每當我們回憶小時候,腦海裡面浮現出兒時同小夥伴玩彈珠的畫面,雖然畫面不是很清晰,但是大致的過程還是能想起來,但是我們3、4歲的事情卻完全沒有頭緒,腦袋裡面一片空白。

其實,不單單是3、4歲想不起來,更為長遠的6、7歲有的人也想不起,這些我們都想不起,我們小時候如何學會走路,如何學會說話更是記不得,不記得3歲以前的記憶是因為記憶力差嗎?通過研究,學家弗洛伊德最早提出這個現象,稱之為"童年失憶症"。

「童年失憶症」的原因

弗洛伊德研究提出人類在嬰兒時期大腦發育不完全,和記憶力相關的腦組織海馬體剛剛形成,6~7歲才算基本發育完善。三歲以前大腦的神經元也未發育完善,所以3歲以前的孩子的記憶大多是短時記憶。

更有研究表示,兒童知道6、7歲才形成完整的記憶,是由於兒童接受教育促進了記憶的增強。也有觀點認為,人類的兒時記憶並沒有消失,只是被人腦自身藏起來,需要一把鑰匙來開啟,當我們刻意去想的時候不會想起來,往往在我們不經意間,遇到某個熟悉的場景,就會恍惚的想起某個片段,就是這麼回事。

兒時藏著我們的點點滴滴,無奈的是我們只能想起來零碎的片段,過去的兒時記憶,相信大都是幸福的時光,上帝收走我們的過去,時不時放出片段讓我們查閱,也是讓我們珍惜當下,共同望向美好的未來。

人類兒時被忘掉的記憶更有甚者是八九歲,那麼你們都是幾歲想不起兒時的記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沒有3歲之前的記憶?
    一般都是3歲以後了。所以,這句話其實包含了一個真相:人在3歲前,是沒有記憶的。說到這,可能有人要表示不同意了「3歲之前我怎麼就沒記憶了?我明明記得兩歲時被人叫狗蛋來著……」如果真是這樣,那這段記憶很有可能是虛擬的!有專家指出,人類之所以感覺那時候的自己有記憶,是因為你有一種「虛擬記憶」。
  • 為什麼嬰兒3歲後,以前的記憶都沒了?心理學:是「童年失憶症」
    然而心理學研究發現,絕大多數人記不清嬰兒期發生的任何事情,直到3歲以後才開始逐漸擁有記憶。很多寶媽也非常納悶,為什麼自己的寶寶三歲之後仿佛突然失憶了一樣,明明2歲的時候問起來,還能記得頭一年的事,再過一年竟然完全不記得了。
  • 西閃:人類為什麼會患上失憶症
    在片中,主人公因遭襲擊而記憶受損,隨之發生了一系列撲朔迷離的事情。有人想幫他,也有人想利用他的失憶症,而他自己則想盡辦法,試圖克服記憶的障礙,找到真兇。諾蘭具有極強的敘事能力,把一個原本老套的失憶故事講得格外精彩。他對失憶症狀的刻畫也相當專業,顯然做足了功課。可惜不少觀眾忽略了導演的努力,輕易接受了電影簡介裡「短時記憶喪失症」這一似是而非的概念。
  • 《失憶症》——過往的記憶
    《失憶症》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少女向戀愛遊戲的電視動畫,講述了失憶的女主角為了找回自己的記憶卻捲入危機的故事。該作由Brain's Base公司製作,大橋譽志光執導,於2013年1月7日首播。在《失憶症》這部動漫中,女主在某天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喪失了八月一日以前的所有記憶。
  • 關於失憶症——看電影學心理學(《記憶碎片》影評)
    這部片子的主角是失憶症患者,這次重看這部影片,是想仔細地研究下失憶症。所以,以下所談重點就在失憶症上,電影的其他問題就略過不談了。先談記憶。 教科書上把記憶分為三類,瞬時記憶(或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瞬時記憶的存儲時間大約為0.25秒-2秒,短時記憶的時間為5秒-2分鐘,長時記憶的時間為1分鐘以上乃至一生。
  • 生命八卦 童年失憶症
    於是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他東奔西跑,今天帶他去內蒙古騎馬,明天帶他去香港海洋公園看鯨,希望他從小就多見世面,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見多識廣的人。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還記得多少?忘得差不多了吧?
  • 平衡針3次治好了我的失憶症
  • 全民失憶症,童年的記憶被誰偷走了?
    20世紀初奧地利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佛洛伊德提出,是指人們長大後幾乎不能回憶起三歲前的經歷,童年失憶症在7歲時開始出現,嬰幼兒時期的記憶會逐漸消失。而現在科學的認知認為是新舊細胞更替導致的這一現象。不過也有部分觀點認為童年失憶症是前額葉皮質沒有發育完全的結果。
  • 人類為何沒有三歲之前的記憶?
    但是,當你努力回想3歲前甚至4歲之前的一些畫面時,你會感覺好像你3歲之前的人生是一片空白,好像生生被人擦掉了記憶。 事實上,絕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根本沒有人生頭幾年的記憶,在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作「童年失憶症」
  • 《失憶症》她發現自己竟然失去了所有的記憶
    即使是喜歡乙女向遊戲的小夥伴,恐怕也得承認多數乙女向遊戲改編成動畫後,劇情都難以直視,只能安安靜靜地舔顏、聽聲,享受被帥哥包圍的快感,單純地沉迷男色。但有一部作品就跟外面那些妖豔賤貨很不一樣了,明明是乙女向,偏偏要做成懸疑向,甚至略帶恐怖氣息。這就是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乙女向動畫《失憶症》,一部打造出「史上最慘乙女番女主」的作品。
  • 認識失憶症——電影推薦(15)
    所有的電影導演都是心理專家?這肯定不是真的。所有的好導演都懂點心理學?這肯定是真的。因為不管是電影,還是心理學,關注的都是人心。電影撩撥人心、安撫人心,心理學分析人心、治療人心。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就是有關失憶症的電影——《記憶碎片》。失憶症是什麼?失憶症是由於腦部受創而產生的病症,主要分為心因性失憶症和解離性失憶症。
  • 15個最離奇的真實失憶案例 有的人記憶每2天就歸零一次
    以「威廉」為名的「患者WO」(Patient WO),只記得他在2005年3月14日下午1:40之前的一切,也就是作牙齒根管治療前例行注射麻醉劑之前的一切。從那一天開始,現年48歲的英國男子「威廉」的記憶只能存儲90分鐘。威廉的腦部檢查不出來有受過傷,神經心理學家也搞不懂是什麼原因所導致。
  • 失憶了,為什麼還記得怎麼說話?
    在這部名為《初戀五十次》的電影中,女主人公同樣被失憶所困擾,當第二天來臨時,她便全然忘記了前一天發生的事情。男主人公對她的愛不斷加深,而這份感情於她而言每天都是新的開始。兩人若想長久地在一起,男主人公必須在餘下的歲月裡,不厭其煩地重複上演著表白和追求女主的戲碼。
  • 諾蘭的《記憶碎片》蘭尼患有短期失憶症,能找到殺害妻子的兇手嗎
    導語:歡迎來到崔青青講故事,諾蘭的《記憶碎片》蘭尼患有短期失憶症,能找到殺害妻子的兇手嗎 《記憶碎片》又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另一部神作,而且是諾蘭死忠粉的必修課。《記憶碎片》無疑是他當仁不讓的代表作品。匪夷所思的敘事結構,把一個光怪陸離的故事刻畫得淋漓盡致。《記憶碎片》常常和「燒腦」兩個字捆綁在一起,早期燒腦這個詞真的是指向一些懸疑大師的作品的,而現在但凡帶一點點懸疑劇情的都敢稱自己燒腦電影。所以大家看到「燒腦」兩個字會多多少少有些牴觸情緒。
  • 人沒有3歲前的記憶?這3種事情除外,孩子可能一輩子忘不了
    文|爸媽盒子記憶和感情對人類來說是一種奇妙而又不可或缺的事情,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人們確確實實的又能感覺得到它的存在。它既安全,又容易失去,人們永遠都不用擔心自己最美好的回憶被任何人奪走。同時,人們的舊記憶也會因新的記憶不斷覆蓋而漸漸淡忘。3歲前的記憶,你記得多少?
  • 嬰兒在3歲後會「失憶」,寶寶的「隱藏記憶」咋開發?父母該了解
    通常來說,一個人沒有經歷太大的衝擊,他腦海中的記憶是會持續性保存的,不過對於3歲左右大的寶寶來說,他們要經歷著「記憶的清掃」。 在家長的眼中,小嬰兒是沒有記憶的,他們記不住小時候發生的事情,尤其是3歲前的事情,等到孩子長大後也很難記起來。
  • 「臉盲症」和「人名失憶症」如何搞定家長社交圈?
    爸媽們心裡也是七上八下的,沒有什麼事比看到孩子從學校出來、臉上帶著笑容、更讓爸媽舒心的了!但入園入學,不僅孩子們迎接挑戰,爸媽們也直面一項艱巨的任務,這就是:一下子有好多人的面孔和名字要記住!不瞞你說,這個任務對我和老R來講,真的有點頭疼。老R自己不承認,但我知道他有點「臉盲症」!比如,晚上我們追劇的時候,這個毛病就顯露無疑。
  • 《記憶碎片》一部沒有正面角色的影片,導演用失憶考驗人性
    影片講述了因為一次意外,患有「短時記憶喪失症」的萊昂納多·謝爾比,是如何藉助紋身、照片、筆和本子來尋找殺害妻子的兇手,同時揭開自己失憶真相的故事。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George A.Miller明確提出,短時記憶容量為7±2個組塊。
  • 王箏新歌《失憶症》網易雲音樂首播
    緊接而來的第二支單曲《失憶症》,仿佛在宣告王箏式的風格回歸,「你是怎樣和他們談起我的,若有所思還是一笑而過了?」開篇的歌詞便宣告了這首歌曲的悲傷基調,愛情就像一場戰爭,結束後念念不忘的那個人總會在心裡留下傷痕,猜測對方的行為,猜測對方是否還會想念,天真以為只要愛情來過,就不會沒有痕跡。
  • 16歲少女腦部受創,每2小時失憶一次,記憶停留在受傷那天
    在電影《初戀50次》中,女主角每隔一天就會失憶一次,為了喚醒女友的記憶,男主每天都會讓女主重新愛上自己。現在,電影中的情節正發生在16歲的萊利身上。據外媒9月11日報導,來自美國伊利諾州的萊利因為腦部受創而發生罕見的失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