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禪語講得很好:命,與其算,不如改;佛,與其信,不如修。佛是什麼?佛不是讓人迷信的神靈,佛是覺者,是大徹大悟、福慧圓滿的人,是引導眾生解脫困苦的導師,「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其實一切眾生人人皆具有佛性。佛法是靠覺悟的,但是許多人思想故步自封,將佛教視為消極的宿命論,更帶著功利之心,妄想走捷徑「抱佛腳」。學佛走錯了路,那就不是福,而是禍了。
學佛要想真正改變命運,就要落實到具體行動當中。佛教勸人戒惡修善,我們應當改掉自身的一切噁心惡行,懺悔惡業、行善積德,萬事因果不空,種善因,才會得福果。「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不論是福是禍,都是自己感召來的,都是自己造成的。
「神通難敵業力」,佛菩薩再慈悲偉大,也不會幫你逃避惡業,佛菩薩只成就人的善願,就像那句話所說的:口念觀音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信佛之人,身上出現這3大徵兆,恭喜你,走對路了!
一、越來越平和、包容,不再嗔怒
生活中許多人總是抱怨自己運氣不好,也有些人會執著於去調理家庭的風水,卻不知最厲害的風水是自己的心、自己的言行。這裡尤其要提到的就是這個「嗔恨心」,嗔恨就是發怒、脾氣火爆,一點小事都容忍不了。遇到違緣,只會用嗔怒來解決,把負能量傳播給他人,如此一來,好運也被「嚇」走了。心中的能量、磁場不好,運勢是很受影響的。
嗔恨心越重的人,往往福氣越薄,為什麼?因為人人都會疏遠你,你的貴人少了,也就很難成就了。佛門裡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怒氣上來了,所有的障礙和不順接踵而至。為什麼人人都敬重佛菩薩,因為佛菩薩平易近人、慈悲平和,而嗔恚是最壞人「風水」的禍源,一定要戒之,修忍辱包容心,命運才會逐漸得到改善。
二、心越來越清淨,樂善好施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為什麼許多人內心痛苦、心煩意亂的時候會選擇誦經念佛,或者到寺院裡禮佛呢?因為佛教的清淨可以助人遠離煩惱,使心靈得到救助和淨化。一些佛緣深厚、善根很好的人,一見到莊嚴的佛菩薩寶像,世間的一切雜念煩惱妄想便會全部放下、釋然,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和加持力。
人生很苦,往往是福報不夠、業障重,這個時候一定要懂得布施培福,不要慳吝自私,否則會越來越苦。為什麼要布施?佛教裡說: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布施,看似是吃虧,實則是修福的一大福田。正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人在做天在看,善良的人終究不會虧。天道好輪迴,「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三、不再造惡業,敬畏因果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你可以不信佛,但你會在未來的某一刻相信因果。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它都在那裡,從未離開。學佛之後,我們應當對世間萬物都應懷有敬畏心,不造殺業、不結惡緣,不造口業、不缺口德,不生邪淫、不行邪事,等等。身口意三業清淨,人生自然福慧圓滿、六時吉祥。
「為善最樂,常做善事心清淨」,善用其心,人生自會「佛光普照」。世上沒有什麼真正的「護身符」,要說有的話,那一定是「善良」。記住: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祈願正法久住、利樂有情。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