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幾十年來,亞裔美國戲劇演員在緩慢地向舞臺中央靠近,如今他們得到了過去在紐約極少能享受的東西:需求。
他們罕見地得到了大量工作機會,包括一些新劇以及兩部備受期待的百老匯復排劇——《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和《西貢小姐》(Miss Saigon)。現在越來越多的戲劇和音樂劇也從亞洲的角度講述故事,這是亞裔美國藝術家們一直以來的夢想。越來越多的亞裔得到了過去由非亞裔演員飾演的角色。
亞裔演員Lea Salonga主演《西貢小姐》
對局勢影響最大的是《愛在這裡》(Here Lies Love),它是少數幾部叫好又叫座的外百老匯音樂劇,而且它的演出計劃尚無結束時間。更不同尋常的是,它完全是一部關於亞洲人物的戲劇。女主人公是菲律賓的前第一夫人伊梅爾達·馬科斯(Imelda Marcos)。該劇有17位演員,是多年來第一部可以保證亞裔美國演員有穩定工作的音樂劇。《愛在這裡》今年秋天在舊金山和倫敦的演出正在籌備中。同時有望在洛杉磯、西雅圖、丹佛以及澳大利亞的雪梨和墨爾本上演。
音樂劇《愛在這裡》劇照
韓裔美國女演員露西·安·邁爾斯(Ruthie Ann Miles)說,在得到馬科斯這個角色之前,她在《安妮》(Annie)巡演期間戴了十個月金色假髮。她補充說,「那個假髮是為了讓我和兩個白人姐妹外形一致。我們很多人為了得到工作都這樣做過。」
「多年來,我一直讓亞裔演員做好亞洲人物角色不多的心理準備,」菲律賓裔美國演員約瑟·利亞納(Jose Llana)說。他在《愛在這裡》中飾演費迪南德·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之前我的最佳策略是參加拉美裔角色的試演,因為我的外貌跟他們相像,」他補充說。他提到自己曾在百老匯音樂劇《愛麗絲漫遊仙境》(Wonderland)中扮演笑面柴郡貓(El Gato)。
不過,他慢慢開始獲得一些以前通常由白人演員飾演的角色。去年秋季他被選中,在造紙廠劇院(Paper Mill Playhouse)的《奧利弗!》中扮演比爾·塞克斯。這個決定讓他感到十分意外,他甚至向主管們詢問觀眾能否接受他飾演這個角色(「沒有一個人表示驚訝,」他回憶說)。這跟2000年他在聖丹斯學院講習班飾演音樂劇《春之覺醒》(Spring Awakening)主角梅爾基奧(Melchior)時的經歷大相逕庭。該劇2006年先後在外百老匯和百老匯上演時,這個角色改由白人演員喬納森·格羅夫(Jonathan Groff)飾演。
音樂劇《春之覺醒》劇照
演員們說他們在較小規模的劇院也不斷取得了進步,得到了更多他們描述為「非傳統」的角色。最近幾個月,一位日本出生的演員在經典舞臺公司(Classic Stage Company)的戲劇中飾演羅密歐,飾演朱麗葉的是個白人女演員;一個菲律賓裔美國男演員在《奧利弗!》(Oliver!)中飾演比爾·塞克斯(Bill Sikes)。更多亞裔美國演員在飾演名叫希瑟(Heather)或克萊爾(Claire)這樣的人物,劇本中沒有明確說明這些人物是亞洲人。
「在演員多樣化方面,選角導演們在主要關注黑人和拉美裔演員後開始認真考慮亞裔演員了,」演員潘之友(Pun Bandhu)說。他在2013年的百老匯復排劇《智慧》(Wit)中出演了幾個小角色。
音樂劇《愛在這裡》劇照
像《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和《西貢小姐》都被批評為重複對亞洲的刻板印象。而《愛在這裡》的故事則是以菲律賓人為中心,代表了一種藝術突破和情感上的高點。
導演特裡普·卡爾曼(Trip Cullman)大部分時間在外百老匯工作,他選了幾位亞裔美國演員——包括金素珍(Sue Jean Kim,音譯)和莫林·塞巴斯蒂安(Maureen Sebastian)——飾演一些沒有明確說明是亞洲人的角色。
「我喜歡讓一部戲劇的選角反映我對周圍世界的體驗,」卡爾曼說。他是白人。「在我看來,讓我的合作者們在誰能『勝任這個角色』的理念方面放開思路是一種道德和政治責任。」
多年來,亞裔美國演員在紐約劇場擔任角色的比例一直很低。亞裔美國演員行動聯合會(Asian American Performers Action Coalition,它是一個倡議組織)最新的一次研究表明,在2006-2007和2012-2013演出季,亞裔美國人在百老匯和主要的外百老匯劇院出演角色的比例約為3%。拉美裔的比例跟亞裔差不多,黑人佔14%,白人佔79%。
音樂劇《灰姑娘》劇照
在百老匯,製作人們喜歡選用好萊塢名演員來幫助提高票房,亞裔美國演員仍然主要是扮演智慧的大人或最好的朋友。西莉亞·梅·魯賓(Celia Mei Rubin)在《瑪蒂爾達》(Matilda)的演員名單中,候補飾演親切的圖書管理員費爾普斯夫人(Mrs. Phelps),此前該角色都是黑人女演員扮演的。在另一部音樂劇《媽媽咪呀!》(Mamma Mia!)中,阿什莉·帕克(Ashley Park)是合唱隊的一員,同時候補飾演一個最好的朋友,這個角色通常是白人女演員飾演的。
一些故事或人物與亞洲相關的戲劇,比如最近的復排劇《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和《太平洋序曲》(Pacific Overtures)以及黃哲倫的《中式英語》(Chinglish),在努力吸引百老匯觀眾的興趣。新音樂劇《忠誠》(Allegiance)講述的是「二戰」拘留營中的一個日裔美國家庭的故事,由喬治·竹井和託尼獎獲得者莉亞·莎隆嘉(Lea Salonga,曾出演原版《西貢小姐》)主演。該劇在爭取百老匯某位劇院老闆的同意,到目前為止已經等了一年多。
「要想在百老匯引起轟動,你需要請劉玉玲出演,」張瑜說。她在1977年成立了泛亞劇場(Pan Asian Repertory Theater),為亞裔美國演員增加了很多表演機會。「但是讓亞裔美國演員主演美國經典劇目是完全可行的。」
2014年託尼獎提名典禮上
在外外百老匯,情況的確如此。新排的《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正在一個有99個座位的劇場上演,持續到6月29日,由幾位南亞演員扮演洛曼(Loman)一家,該劇的製作人塞馬·胡(Saima Huq)飾演女家長琳達(Linda)。她用自己的積蓄和信用卡湊了2.5萬美元來製作該劇。
「除非我自己製作,我想不出還有其他辦法來扮演琳達這樣的標誌性角色,」她說。
但是《愛在這裡》的創作者或製作人大部分是白人,不是亞裔美國人。
「它表明白人和亞裔藝術家們能夠一起創作出真正的好作品,」邁爾斯說。她出生在亞利桑那州,童年的大部分時間在韓國度過。「你能夠講述一個終極故事——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那個人非常複雜,非常人性化,不是固有的亞洲人形象,她周圍的人也是亞洲人。對我來說,它是美夢成真。」
Lea Salonga 《悲慘世界》十周年演唱會
文章結尾,真心希望越來越多亞裔演員能憑藉實力,在百老匯能獲得如Lea一般的名譽,也希望中國演員在國內的音樂劇市場中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和重視。
這個微信帳號有點趣:文藝青年聚集地,廣大愛音客的交流平臺,除了國內外經典音樂劇及劇場裡的那點事兒,其他關於如何享受生活的事兒我都可以跟你聊。七幕出品,百老匯音樂劇《一步登天》正在北京世紀劇院上演,了解更多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