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事件的誘因以及發生有其深遠的政治因素,和陳啟禮創辦的《美華報導》有所關聯,也為日後陳啟禮重掌「竹聯幫」創造了重要的契機。
陳啟禮是一個有恩必感、有仇必報、愛憎分明的人。江湖人懼他三分,與他處事手法的凌厲與周全不無關係。
《美華報導》出版的第一期就以報復《中國時報》與《時報雜誌》的老闆——國民黨中常委餘紀中為目標,大篇幅集中報導餘紀中的愛將王篤學兄弟的風流韻事,文章極盡嬉笑怒罵、插科打諢之能事。而餘紀中這位報業老前輩卻在陳啟禮面前無計可施、無可奈何,只能以和解了事。
事後,陳啟禮又如法炮製且花樣層出不窮,他在《美華報導》上又開了「大亨摘星點將錄」專欄,專門刊登商界大亨、娛樂界明星的婚外情和私生活,逼的這些有名望有社會地位的知名人士不得不甩手就範,拿錢消災,這就是典型的黑道敲詐勒索的慣用手法。
有意思的是,《美華報導》中,那些江湖秘聞裡還時常夾雜著一些「忠黨愛國」之類的文章,看似格格不入,實則是陳啟禮的別有用心。這些文章宣揚國民黨,討好負責宣傳工作的國民黨的「中央文工會」,但也偶爾會大吹特捧國民黨方面不喜歡的人,比如當時的黨外人士江鵬堅、雷渝齊等,搞得「中央文工會」頗為緊張,不得不常常與令他們頭痛萬分的陳啟禮私下溝通,請他手下留情,卻不敢對他輕舉妄動,可見陳啟禮諳熟對手心機、心思縝密,手段運用得迂迴百轉、嫻熟自如。
《美華報導》最拿手的是以報導黑道內幕消息著稱,這是陳啟禮的老本行,信手拈來不在話下。
由於「竹聯幫」是臺灣最大的黑社會組織,幫員眾多,與各地各幫派有著複雜的聯繫,他們比警方和情報局更了解黑社會,從而向《美華報導》提供大量的黑幫內幕新聞,獨家報導,由此招徠大批擁躉,甚至連警察也自嘆不如,時常將雜誌上的「江湖外傳」的板塊內容當做立案的參考依據。
周旋於「黑道」與「白道」之間,陳啟禮的所作所為起到的制衡作用被國民黨盡收眼底。1979年12月10日晚,一批以臺灣《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主的國民黨的黨外人士在高雄市強行組織群眾集會,進行大規模的火炬遊行,要求國民黨當局取消戒嚴令,開放黨禁、報禁等,參加者達2萬人之多。事態失控,「防爆」警察被迫鎮壓,引發大規模衝突,導致200多人受傷、160多人被捕。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美麗島事件」。它影響深遠,對國民黨的專制統治造成極大衝擊。
7
事發後,臺灣當局情報和警察部門發現,在「美麗島事件」中,衝鋒陷陣的竟然是臺灣南部地區黑社會流氓角頭,他們已經開始滲入地方政府的選舉與政治活動,迅速成為南部地區不可忽視的一股社會黑勢力。而要控制、對付這股勢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黑制黑」。
在臺灣全省最具影響力、能夠制服其他黑幫的黑社會組織非「竹聯幫」莫屬,素有黑社會教父之稱的陳啟禮則是不二人選,國民黨看中的正是這一點。
「竹聯幫」的成員大多是外省子弟,不乏高官顯貴之子,均具「忠黨愛國」的思想。陳啟禮手握大學文憑,精明強幹,在黨、政、軍、特和文化圈都有廣泛的人脈資源,並且他的黑道的威望與能力無人可比,這就是國民黨內高層請陳啟禮出山重振「竹聯幫」、抑制地方幫派、出面做一些當局不便公開做的事情的初衷。
在幫內兄弟們再三請求和國民黨官方的利誘下,陳啟禮終於復出,重任「竹聯幫」掌門人。他或許曾經像許多江湖大佬一樣,厭倦過打打殺殺,也曾經有過「金盆洗手」的打算,但最終時事所需,身不由己。重出江湖,已是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陳啟禮在眾望所歸、無可推卸的重任後,首先對「竹聯幫」幫務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當即宣布五條整改措施:
一、重訂幫規,嚴明紀律;
二、重組堂口,大力吸收社會下層有意參加幫派的、特別是中南部北上謀職「闖天下」的青少年;
三、成立「竹聯幫突擊隊」,加強戰鬥力;
四、「竹聯幫」的活動要逐步「公開化」,以合法掩蓋非法;
五、加強與有官方背景的人士的聯繫。
同時,陳啟禮還採取了「化解其他勢力,壯大自己的力量,控制底層社會」的發展策略。
陳啟禮重建「竹聯幫」的消息一經傳出,臺灣整個黑社會一片譁然,同時,不少黑道人物紛紛投靠「竹聯幫」門下。比如「三重天台幫」、「三環西門幫」及中壢、新竹一帶的小幫派,還有許多不會講國語的中南部地方角頭。一時間,入幫的不良青少年猛增,在臺北招搖過市的「竹葉青」(少年「竹聯幫」成員)如過江之鯽。
陳啟禮深諳一個道理:「竹聯幫」如要壯大與發展,必須與其他幫派擯棄前嫌、共存共榮。他對其他幫派首領以禮相待,化幹戈為玉帛,甚至不惜和有著血仇的「四海幫」和解。陳啟禮經營的《美華報導》雜誌社,社務委員就有「四海幫」老大蔡冠倫、「萬華幫」老大關鎮豐、「獅管巷幫」老大陳俊傑等人。黑道弟兄對陳啟禮深不可測的城府與機智善變的手腕又敬又畏,遇到大的糾紛和恩怨,都願意請陳啟禮出面協調、擺平,從而進一步樹立鞏固了他在黑道中的教父地位。
陳啟禮出色的不僅是他管理幫派的才能,更是他頗有遠慮的政治才能。他將許多退役的軍人、情報人員安插進「竹聯幫」所控制的企事業機構中,與官方、政企相互利用,謀求更多權益。他與原在香港從事情報工作、後從臺灣「警備總司令部」保安處上校組長職位退休的朱國良共同投資興建了一家「名商俱樂部」,這就是「竹聯幫」日後的總部——總堂。
在陳啟禮的悉心領導下,「竹聯幫」隊伍迅速壯大。幫員由幾千人擴展到數萬人,堂口增至20多個,勢力範圍不僅遍布臺灣全省,還實現了國際化,從香港、東南亞、日本到沙烏地阿拉伯、美國、南非等,都留有「竹聯幫」活動的足跡。臺北的地下酒廊、賭場等行業大半被「竹聯幫」所控制,一些明星駐演的歌廳、酒吧每月向「竹聯幫」按時上貢。「竹聯幫」旗下的幾家期貨公司,特別是專搞地下黃金期貨買賣的公司更是生意興隆、財源滾滾,為「竹聯幫」提供著雄厚的運轉資金。
陳啟禮在黑白兩道的地位無須置喙,他曾十分狂妄地講:「竹聯幫」的「名商俱樂部」就是「警總」的大本營。他常在自己的豪華辦公室內主持入幫儀式,處罰違紀叛幫分子,討論企業的經營事宜。他還專門主持「天」、「尊」兩堂的開堂儀式,將幫派裡的元老級人物安置在這兩個堂口,以示其在幫中地位尊貴。
就在陳啟禮在黑道地位步步高升、如日中天時,他又一次歷了人生中最大的劫:在臺灣情報局的策劃授意下,陳啟禮指揮了一場震驚中外的謀殺行動——江南案。這個昔日精明的「地下王」被主謀者當槍使了一回。
8
1984年10月15日,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因在美國出版了一本名為《蔣經國傳》的披露蔣家王朝的小說,遭到臺灣情報局僱用的臺灣黑道份子的刺殺而身亡。事情曝光後美臺關係頓時陷入僵局,臺灣方面雖然承認江南案為情報局官員主使,但仍強調本案乃情報局官員獨斷專行所致,非高層授意,並逮捕了情報局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