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最後的巔峰

2021-01-10 第十放映室

(本文已獲庫布裡克的小丑授權轉載)

誰都知道,周星馳是李小龍的頭號粉絲。

周星馳本人對功夫也很感興趣,他甚至說過,其實自己的功夫還不錯。

所以,當了導演的周星馳,拍一部功夫片,也是意料之中。

只是,周星馳風格的功夫片會是什麼樣的?

那一年,周星馳交出了《功夫》這份答卷。

這張答卷,到了今天,已成為經典。

01

在我個人看來,尤其是和《功夫》之後的周氏作品對比,《功夫》算是周星馳中期作品中的集大成之作。

面上來看,《功夫》先是一部致敬電影。

致敬的內容,包括經典電影,如:

阿星救火雲邪神那一段,致敬《閃靈》

(左:《功夫》;右:《閃靈》)

臺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致敬《蜘蛛俠》;

斧頭幫被打上天空,則是致敬《黑客帝國》;

包租婆在車裡威脅琛哥的那場戲,致敬李小龍《猛龍過江》。

致敬的,還有時代。

豬籠城寨是片中最早定下來的景,從設計到完成,總共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

豬籠城寨所致敬的,是香港曾經的九龍城寨。

當年,九龍城寨由於歷史原因,成為了三不管的地方。

很多香港犯了法的人就逃到這裡,甚至落地生根。

城寨內藏汙納垢,環境惡劣,販毒,走私,殺人搶劫層出不窮,卻無人管轄。

在周星馳這裡,豬籠城寨同樣是一個三不管的地方。

不同的是,豬籠城寨被三不管,是因為太窮,連黑幫都沒有興趣。

反而,卻使這裡享有片刻的安寧。

致敬的,還有文化元素,包括:

--與盲琴師對打的一場戲中,一名琴師牙齒被打飛,用慢鏡頭及特寫拍攝了這顆飛出來的牙齒;

--阿星和包租婆的公路追逐戲中,那飛毛腿設計,還有最後包租婆撞到廣告牌,進而落下:

諸如此類,致敬的,或者說融入的,是卡通及漫畫元素。

豬籠城寨的人物關係,靈感來源於經典港片《七十二家房客》。

(左:《功夫》;右:《七十二家房客》)

至於其中通過特效渲染出來的一些打鬥場面,則致敬了以《如來神掌》為代表的香港粵語長片。

包租公和包租婆的原名,取自《神鵰俠侶》的楊過和小龍女。

交通亭上的一個個掌印,看起來就如同如來神掌的招式。

十二路譚腿,五郎八卦棍,鐵線拳,獅吼功,太極拳蛤蟆功等功夫接踵而至。

這致敬的是香港的武俠小說/電影文化。

此外,《功夫》還用了不少中國民樂。

周星馳認為,這些音樂是曾經在粵語長片中被廣泛使用的。

但除了粵語長片外,他覺得很少人會認真去用這些音樂。

為了這些音樂,周星馳特地租用了大會堂,邀請香港中樂團現場演奏,然後又去國外進修混音處理以達到他想要的效果。

例如包租公出場,帶出豬籠城寨的全貌和民風時,背景音樂用的是《東海漁歌》的第二部分「漁民出海捕魚」。

而配合畫面,我們則看到了豬籠城寨這樣一個宛如置身於世外的市井之地。

至於片中出現多次的《闖將令》,則是港片史上很經典的旋律了。

例如火雲邪神手指夾子彈一幕,《闖將令》的音樂響起,一個絕世高手的形象,立馬被進一步襯託,從而立體化了起來。

而這首《闖將令》,則是通過60年代的粵語長片《如來神掌》帶紅後,在後來的香港電影中,經久不衰迄今。

02

當時國內有本著名的電影雜誌,這麼說道《功夫》:

周星馳這個非功夫片導演,卻拍出了一部最好的功夫片。

既然片名敢叫《功夫》,又是周星馳的牌子,兩者之間如何結合,其實也是個頗為有趣的碰撞點。

於是,一番碰撞下,周星馳和第一任武術指導洪金寶不歡而散。

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創作理念的不合。

但關於這次合作告吹,坊間也有多種版本的八卦。

最為流行的一個版本是洪金寶怒斥周星馳:人不可以只當自己是人,其他人都是狗。

後來洪金寶上吳君如的節目時卻也說過:

其實當時因為自己的劇組被蚊子叮了密密麻麻估計300多個包,於是去香港看病。

結果看病期間周星馳打電話讓他不用再去了。

但這個說法依然有坊間版本說道:

洪金寶看病是真,但洪金寶卻也藉此為由,不回劇組,周星馳無奈炒了洪金寶。

這些都是說法,孰真孰假,也就八卦而已,即無從考證也當不得真。

反正,洪金寶離開後,在崔寶珠的幫助下,袁和平來救場了。

據說,當時袁和平對焦頭爛額的周星馳說了句:放心,沒多大的事。

這位被譽為「天下第一武指」的八爺,功力有目共睹。

《黑客帝國》三部曲,一群老外被袁和平訓練的服服帖帖,而最終出來的效果風靡全球。

《臥虎藏龍》,袁和平一邊搖著頭說李安既文戲和武戲都要是文人說夢話,但卻又幫李安完成了諸如竹林追逐那樣的經典武打場面。

但即使是擅長根據導演風格交出高質量行貨的袁八爺,一開始也犯難。

洪金寶的工作完成到豬籠城寨三大高手切磋的那場戲。

袁和平接手後,從三大高手V.S.盲琴師那場戲開始。

一開始,袁和平也迷惘了:

沒想到周星馳是要拍的是5,6十年代那種粵語功夫片的風格,也就是奇幻武俠片。

會好看嗎?要拍六指琴魔?

好不好看,通過成片早已有了答案。

而從整部電影來看,周星馳要的武打效果,更偏向於對香港功夫片做出一個總結。

洪金寶執導的三大高手的那兩場戲中,風格偏向於硬橋硬馬的傳統功夫片路線。

包括三人分門別派的武功,也是以往香港功夫片中常出現的功夫:

苦力強的十二路譚腿:

兔子裁縫的鐵線拳:

油炸鬼的五郎八卦棍:

而袁和平執導的三大高手V.S.盲琴師那場戲,則偏向於武俠片和粵語長片。

武俠片的部分,則為包租婆和包租公開打的獅吼功,太極拳。

粵語長片部分,則是三大高手V.S.盲琴師的戲,基本上兩個陣營之間的對打,沒有肢體接觸。

六指琴魔的梗就用在這裡了:

盲琴師將琴音化為殺招,用類似劍氣那樣的概念來殺人。

於是,兩相結合,當年《如來神掌》那類掌勁,劍氣在空中飛來飛去的感覺,在片中則變成各種以琴氣發出的勁道。

這勁道再用特效將做成虛擬的刀,拳,甚至是一群高手的具象化呈現。

(60年代粵語長片:《如來神掌》)
(《功夫》)

到了最後一場收尾的高潮戲,阿星V.S.火雲邪神,則進一步做了個大匯總。

情節上,用了武俠小說/片中的主角歷經磨難,獲得奇遇進而成為高手的路線:

差點被火雲邪神打死的阿星,卻被間接打通任督二脈,加上天生武學奇才的資質,一躍成為武俠高手。

而阿星V.S.斧頭幫眾之時,那段打鬥則是致敬周星馳偶像李小龍了。

最後的終極對決,武功方面則是武俠V.S.粵語長片神怪路線:

武俠的那部分,是火雲邪神的蛤蟆功。

神怪路線的部分,則是如來神掌,只差沒有喊出「萬佛朝宗」了。

這場戲,集合了前面幾場打鬥戲的風格之外,又添加了另一個元素:

功夫+特效。

周星馳想要的東西,袁和平最終幫他實現了。

不管挺周還是倒周幫對於周星馳的風評如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

周星馳在電影上的成就是非常受人認可的,他對於電影的認真程度甚至是到了極致。

吳君如說:

周星馳當導演並不意外,當年他當演員的時候,就有很多想法。而很多我們認為可以過的TAKE,他卻反覆要求重來。這就是他後來這麼成功的原因,他對細節是摳到極致的。

莫文蔚說:

周星馳基本上是睡覺都在想著怎麼拍電影的人。

所以,洪金寶和周星馳碰在一起卻合作崩了的陳年往事,聊做遺憾,孰是孰非,外人也就看個熱鬧罷了。

後來袁和平後來說道:

我不覺得周星馳有多麼的難相處,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他作為導演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演員演的不理想,他導演要求重拍很正常,我覺得這個要求不過分,但是他對演員演戲要求嚴格到是真的。

《功夫》上映後,片尾字幕中,動作導演依然掛了兩個人的名字,分別出現。

其中一個,自然是袁和平。

而另一個,是洪金寶,但在英文TITLE上,加了這樣一個詞:Additional。

即:另外一名動作導演。

03

周星馳作品中,致敬的元素不在少數。

當然,也有很多人通過作品向周星馳致敬。

但不同的是:

周星馳的致敬總能和他自己的東西結合在一起,而別人致敬周星馳,也就只是致敬周星馳罷了。

拿《功夫》的這張海報來看,周星馳一手拿著斧頭,一手拿著棒棒糖。

這種暴力+童真的結合,在「周星馳」的語境下,則延續了周氏的無釐頭風格:

正片中,周星馳則一邊用著黑幫,打鬥來製造打觀眾腎上腺。

另一面又通過棒棒糖這個道具,來推進情感。

棒棒糖是什麼情節,相信很多人看過,我不多說了。

但對於阿星來說,這個棒棒糖起到的作用,則像是一條繩子,不斷地把阿星善的那一面拉回來。

這棒棒糖的作用,在那一幕被推上高峰:

被打得不成人樣,本以為命不久矣的阿星,最後留給包租公包租婆的信息,卻是用血在地上畫出的棒棒糖。

《功夫》的內核,依然是周星馳擅長的小人物歷經磨難逆襲的路子。

阿星這個人物,本質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小人物。

曾經胸懷大志,卻因為幼時被騙,最終也沒能當上律師或醫生。

正道走不通,只好走黑道。

但黑道那條路上,阿星又被良心所擋著。

這種人物背景下,周星馳進行的無釐頭包裝,通過這兩個情節顯而易見:

幼時阿星沒能當上醫生或律師,是因為被江湖騙子坑了去保護世界和平。

結果,錢被騙了,世界和平沒能保護,反而自己成為江湖騙子。

另一種,則是這類對白:

阿星(回答琛哥「殺過人沒有」的問題):殺人這種事,我每天都有這種想法。

琛哥(對阿星):我一看你的樣子,就知道你除了好事之外,什麼都敢做。

而最終的轉折點,周星馳卻依然用無釐頭的方式來完成人物性格的轉換。

但對我來說,那個情節已經進入一種笑中帶淚的喜劇橋段了:

最終選擇了良心的阿星,在被火雲邪神打得不成人樣的時候,依然用這樣一個行為,闡明了自己的立場:

有人說,《功夫》其實是一個夢,一個小男孩的夢。

這點我是認同的。

在《功夫》的結尾,小男孩阿星和小女孩阿芳在糖果店門口相遇。

在他們身旁,來來往往的人中,有包租公和包租婆,公車上的四眼仔,屁屁仔,有指揮交通的豬籠城寨街坊,還有。。。

這些人,在這個畫面中,都是路人,互不相識。

而小男孩阿星則將他周遭的這些人放到自己的想像中,於是構成了這樣一個功夫的故事。

在這一點上,其實《功夫》又可以簡單地說成:

這是一個男孩心中的英雄夢。

04

《功夫》是2004年上映的。

那幾年間,是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張藝謀用《英雄》劃開了國產電影的大片時代。

合拍片時代隨之到來。

功夫再次被世界關注:

袁和平在《黑客帝國》中,將一眾老外調教成為銀幕上的高手,風靡全球,於是,那時候的好萊塢電影出現了諸多功夫元素。

李安的《臥虎藏龍》,雖然當時國人存在頗多爭議,但電影卻在世界範圍內揚名立萬。

於是,諸多國內大導演開始投身大製作大卡司的古裝武打片。

陳凱歌拿出了《無極》,馮小剛拿出了《夜宴》,張藝謀又拿出了《十面埋伏》。

但那時,這些作品儘管收割了票房,口碑卻不甚成功。

那一年,周星馳端出來的《功夫》,是少有幾部在票房和口碑上雙豐收的電影。

當時,《功夫》的大陸票房為1.7億,香港6128萬港幣,全球票房總額一億美金。

這票房和現在比起來早已不算什麼。

但在那一年,《功夫》分別是大陸和香港的票房冠軍。

同時,它也成了《英雄》之後,第二部在大陸破億的電影。

到了今天,已成經典。

那一年,《大話西遊》已經於大陸翻紅到爆很久了。

看著港片長大的那一批影迷們,周星馳情懷再度加深。

但《功夫》卻成了周星馳迄今為止,倒數第二部出鏡的電影。

那一年,周星馳42歲。

16年過去了,周星馳的品牌效應依然強勁。

周星馳的票房紀錄,也從當時的1.7億,飆到了後來的三十幾億。

電影票的梗,也從「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到「欠周星馳電影票是否已還清」的討論了。

我不知道00後和10後的觀眾們,看過周星馳電影的還有多少。

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很多影迷來說,歲月留下的周星馳情懷,還會很久。

只是,《功夫》之後,再也沒有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周星馳作品問世了。

或許,《功夫》也算是周星馳迄今為止,最後的巔峰之作了。

-END-

相關焦點

  • 極現實的巔峰之作,周星馳的《功夫》,為什麼會是星爺最後的巔峰
    功夫迷可能都知道,周星馳是李小龍的鐵桿粉絲。 而周星馳本人也對功夫十分地感興趣,他甚至向外界說過,自己的功夫還可以。 所以,轉戰導演界的周星馳,拍一部功夫題材的電影,也不是什麼出人意料的事情。
  • 周星馳,巔峰的1992年!
    1992年(這一年是周星馳年)因香港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中周星馳佔了七個,並且前五名被周星馳包攬,周星馳也連續第三年徹底佔領了整個香港市場,更憑又一次打破票房記錄的《審死官》獲得亞太影展影帝大獎,這個記錄至今無人能破,也不可能有人做得到了,所以這一年被影壇稱為「周星馳年」。 廢話少說,先上圖。大家看這是1992年香港電影票房榜前十。
  • 香港喜劇真正的巔峰作,周星馳都難以匹敵!
    往往都會忽略一位喜劇鬼才,在當時香港他以「鬼馬狂癲」著稱,而他最大的成就,不僅是創造了打破香港票房記錄的《賭聖》,更是製造了無釐頭喜劇巔峰的《東成西就》,他就是導演劉鎮偉。對周星馳而言,劉鎮偉是他的福星。1990年,周星馳憑藉出演劉鎮偉編導的《賭聖》,在打破香港開埠以來票房記錄同時,更讓他成為了與成龍、周潤發並駕齊驅的頂級巨星。
  • 周星馳的三部巔峰之作裡,有他關於「自我人生」的超越
    作為周星馳電影生涯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這部影片是周星馳從電影單純的商業性向藝術性轉型的開始。可以說從《大話西遊》開始,周星馳才真正地朝著電影大師的方向挺進,在主演《大話西遊》時,周星馳已經33歲,此時他的人生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狀態。
  • 周星馳電影《國產凌凌漆》,經典背後的諷刺,無釐頭的巔峰之作
    今天咱們繼續來給大家帶來周星馳的另一部極具諷刺意義的經典之作《國產凌凌漆》。這部電影是由周星馳、李力持執導,周星馳,袁詠儀,羅家英等主演,於1994年上映的香港喜劇電影。看過的朋友都知道這是一部對歐美007諜戰系列的惡搞創作,看慣了詹姆斯邦德,在看周星馳,可能還真是一時半會接受不了啊。好了,咱們話不多說,來品味這部電影。電影的故事其實很簡單。
  • 16年過去了,《功夫》仍是周星馳的巔峰之作,細節讓我們拍案叫好
    一、周星馳的巔峰之作說到功夫片,絕大多數人腦中浮現的第一個人應該是成龍,說到喜劇片,這個人大概就是周星馳。這也足以證明動作元素在周星馳電影裡的重要戲份。作為「動作喜劇演員」的周星馳,已經不同於九十年代只拍無釐頭喜劇的周星馳,電影已經自成一派,個人風格成熟,電影內容也越來越有深度。2004年冬天,《功夫》正式上映。這部巔峰之作,正是這個時期的周星馳作品,完完全全的周星馳作品,這大概也是大部分影迷心中的周星馳最牛的作品。
  • 16年過去了,《功夫》仍是周星馳的巔峰之作,細節讓我們拍案叫好
    一、周星馳的巔峰之作  說到功夫片,絕大多數人腦中浮現的第一個人應該是成龍,說到喜劇片,這個人大概就是周星馳。  成龍和周星馳在繁雜的香港電影圈裡交情不深,但兩人都把各自的電影風格發揮到了極致,並且殊途同歸的,都變成了「動作喜劇演員」。
  • 周星馳評價最高的十部電影《賭聖》墊底,榜首真是巔峰之作了
    而且當時的電影都有一種向善的意思(即便有時有些顏控的不正確)但周星馳的底色都是小人物的善良與無私的愛,這都是現在電影中所缺失的。NO.8:《鹿鼎記》2部;第一部上世紀香港武俠最好時代的香港武俠電影,第一部邱淑貞的電影,第一部林青霞的電影,也是第一部上個世紀周星馳的電影。
  • 陳嘉上最巔峰古裝大片,票房大賣7220萬,周星馳不愧是福將
    陳嘉上在影壇很低調,但他巔峰時候也是不輸任何一位大導演的。演員配置方面,張敏和周星馳是公認的最佳銀幕拍檔,大反派徐少強氣場十足,如此強強聯合想不轟動都難。那時候古裝片正處最吃香年代,這麼高質量作品大賣就是分分鐘的事。
  • 周星馳的五大巔峰經典之作,你更偏愛哪一部?
    提到喜劇片,80後,90後甚至00後都會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周星馳,周星馳帶來的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好看的電影,搞笑的情節 ,更多是歡樂的回憶和情懷。有這樣一些人會將自己的事業發揮到極致,極致到成為某一類的代表。周星馳就是這樣的人,成為了搞笑片的經典和代表,使國內的喜劇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 周星馳巔峰之作《功夫》:我們驚豔於細節,無法超越經典!
    這部電影是由周星馳執導,編劇,主演的《功夫》。這部電影相當成功。 如果說即使過了100年,仍然有人會重溫這部電影,也不為過。 眾所周知,在《功夫》成型之前,周星馳並沒有拍出這樣一部經典之作。 《功夫》上映後,再也沒有拍出比他更好的作品。 這部作品據說是周星馳創作的巔峰之作,以至於到現在,只要一介紹「功夫」,觀眾就能倒背如流,不用講劇情。
  • 周星馳導演的巔峰之作——《國產凌凌漆》|極盡嘲諷之能事
    當然,這部電影還是周星馳的無釐頭風格,只不過借鑑了別人的想法而已。其實,不少人都認為《國產凌凌漆》才是周星馳的巔峰作品,雖然它的票房不高,但它把周星馳一貫諷刺現實的作風表達到了極致周星馳的每部作品都是這樣,表面是無釐頭喜劇,內裡確是各種諷刺社會與現實的可笑現象,這是最令人欽佩的一點。畢竟,現代敢於揭露社會黑暗的不多了,每個人都是只關注自己的眼前不是嗎?
  • 2008年,《長江七號》為何成為46歲周星馳最後的絕響?
    誰也沒有想到,2008年上映的《長江七號》,成為周星馳留給影迷最後的熒幕形象,要知道周星馳是1962年生人,到2008年的時候年僅46歲,作為一名優秀的實力派演員,這正是一個人演技最巔峰的時候。,可見從內心深處,周星馳依舊從骨子裡熱愛表演,喜歡表演。
  • 周星馳這部電影是張曼玉的顏值巔峰,吳孟達變弱智梅豔芳變聖母
    經典老片回味無窮,不論看多少遍,都不會覺得膩味,比如說周星馳的電影。如今已經再找不到,像星爺那樣風格的電影了,即使有人在模仿他,但也無法超越他。別再整天吐槽沒片子看了,星爺的電影你們都還沒看完呢!不信?
  • 《唐伯虎點秋香》:周星馳的巔峰之作,一部無法超越的經典!
    大家好,這裡是強哥說劇,我是強哥,今天跟大家講的電影是《唐伯虎點秋香》,《唐伯虎點秋香》由周星馳、李力持執導,周星馳、鞏俐等主演的古裝愛情喜劇片。影片於1993年7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並以4017萬港元的票房成為1993年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 張敏在周星馳12部電影的扮演中,第9部最高貴,最後一部最悽慘
    在周星馳主演的電影中,張敏應該屬於第一代星女郎,而且也是跟周星馳搭檔最多的女星,細數一下,竟然有12部之多,可以說在周星馳演藝的巔峰時期,每部影片她基本都參演過,絕對是周星馳的御用女主角。最後周星馳靠特異功能在賭桌上打敗黑社會老大。這是周星馳的成名之作,張敏扮演的綺夢光豔照人,是周星馳的精神支柱。3、《賭俠》1990年該片是《賭神》和《賭聖》的後續,講述了賭神的弟子小刀劉德華與賭聖周星馳在遊船上合力對戰翻拍候賽因的故事。張敏在片中繼續扮演周星馳的夢中情人。
  • 出道即是巔峰,周星馳高看一眼的女人,為什麼會落到如此地步
    周星馳的作品每一部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他的作品給我們幾代人帶來了無數的歡笑與淚水,這也證明周星馳每一部作品的影響力,如果說能夠參演周星馳的電影,那就代表著有很大的機會能夠因此成名。所以在很多人看來,能夠參演周星馳的作品,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當然我們都知道,周星馳捧人的能力很強。有多少人因為參演了他的作品而走紅,比如黃聖依、張雨綺、林允等這些明星,哪一個不是大紅大紫。可是卻有一個人是例外,她本是周星馳在內地籤約的第一位星女郎。曾被周星馳欽定為《少林足球》的女主角與周星馳一起搭戲。
  • 儘管我們都不願意承認,但周杰倫和周星馳真的回不到巔峰了
    出道即巔峰,周杰倫對華語樂壇起到極其深刻的影響和推動作用。然而,沒有任何人能一直處於山之巔,也沒有任何人能長期保持高水準的創作,周杰倫也不能。隨著音樂創作生涯巔峰的到來,周杰倫選擇了多元化發展,演員、導演、設計師、代言人、電競、商業投資、公益活動,他身上的角色越來越多,留給音樂創作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 孤身一人的周星馳,把最後的溫柔都給了林允?網曝花重金籤約
    周星馳在我國娛樂圈堪稱是一個傳奇,能演能導的他收穫了很多粉絲,大家也調侃稱他是星爺。說實話,能榮獲這樣稱號的明星太少了,憑實力稱爺的只此一份!可惜的是,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周星馳,在私生活方面卻不圓滿,至今一直單身,雖然和朱茵這樣的大美女交往過,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修成正果,屬實令人遺憾。
  • 《千王之王2000》:周星馳最後一部賭片,最大的賭局不在賭桌
    《千王之王》【《千王之王2000》:周星馳最後一部賭片,告訴你最大的賭局不在賭桌】 1999年8月5日上映的賭片《千王之王2000》,是周星馳的最後一部賭片,也是他和王晶的最後一次合作。最終取得1914萬港元的香港票房,排名年度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