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捕撈龍蝦
○稻蝦米企業正在加工大米
○造甲鄉的萬畝稻蝦養殖基地
「一片水稻、一溝龍蝦、一地兩用、一水兩養。」趕著春天的尾巴,記者走進長豐縣造甲鄉,雖然還沒有到插秧的農忙時節,鳳群社區的種田大戶杜平已經在田邊忙著起蝦。造甲鄉在「稻」和「蝦」上持續發力,打通稻蝦米全產業鏈,讓農民錢袋子越來越鼓。這個稻蝦共養面積近4萬畝的鄉鎮,已經在著手打造「造甲稻蝦米」公共品牌,培育「造甲小龍蝦」特色品牌。
造甲稻蝦米帶頭人的「新動作」
最近長豐縣稻蝦米協會會長、銳豐家庭農場負責人韓有軍有些忙碌,自家投建的稻蝦米加工廠正在緊張施工,計劃5月投產的廠房預計每天加工能力達到25萬-30萬噸。
「加工廠建好後,節省了來回運輸、包裝費用,碎米、糠這些副產品也能二次利用上。」韓有軍告訴記者,建加工廠還有一個新的想法,「幫助周圍農戶搞託管生產,幫他們代種代收代銷售,一條龍解決問題。」
稻蝦共養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稻米雖然產量低,但是吃了放心,打農藥,龍蝦必死無疑,施化肥,龍蝦不長。加上稻蝦米播種期晚,5月 20日開始田間播種,6月25日開始人工插秧,稻子揚花出穗的時候正好避開高溫期,產出的米質比較好。
韓有軍告訴記者,蝦稻田裡全程不能施用化學肥料與公害農藥,所以稻蝦米品質很高,很綠色,「我們培育的『軍松』稻蝦米,達到出口歐洲標準,合肥主要供應科大、合工大等一些高校的教授,每斤市場價7.5元到8元,很受消費者青睞,不愁銷路。許多吃過我大米的人,通過包裝袋上的電話號碼,紛紛打電話聯繫要我郵寄。」
韓有軍成了造甲「稻蝦米」帶頭人,在他的帶動下,造甲鄉稻蝦共養面積連年擴大。到2019年,造甲鄉稻蝦共養面積近4萬畝,稻蝦收入近1.5億元。
村民從蝦稻田裡翻出了「金疙瘩」
韓有軍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畝田最低產150斤龍蝦,按照10元一斤最低算就是1500元,每畝田租金530元每年,人工等其他成本在265元每畝,這樣算下來,光龍蝦每畝純收入都在700-800元。而稻蝦共養的扶貧產業,除了帶來了豐足的小龍蝦,還催生了另一個優良產品「稻蝦米」。「按照畝產900斤計算,100斤稻穀出產60斤大米,540斤稻蝦米按照批發價5.5元計算,又是近3000元。」
稻蝦共養後,每畝田純收4000元,這讓村民從蝦稻田裡翻出了「金疙瘩」。
稻蝦米的共養不光帶動農民增收,還帶動了周邊農民就業,韓有軍表示,經常給他幫忙的有26戶是貧困戶,而5月底的插秧季,每天至少有80人在田裡,全是周邊農戶。今年他還首次推廣種植2000多畝雙季稻,即將迎來插秧季。
造甲鄉相關負責人表示,像韓有軍這樣的大戶發揮示範作用,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看著學、跟著幹,實現集聚發散效應,脫貧致富的路上一個都不會掉隊。
種田大戶有了新計劃
走進造甲鄉鳳群社區,看到蝦稻田主題雕塑也就意味著進入了造甲鄉鳳群稻蝦共養現代農業示範園,規劃面積6000畝,蝦稻共養核心區2100畝的示範園建成後將輻射帶動1300畝稻蝦養殖。示範園正如火如荼建設中,修道路建水渠立圍牆,櫻花、水杉等綠植已經栽下,觀景臺、人行步道等即將完工。
還沒有到插秧季,示範園種田大戶杜平在忙著下網。隨便拉上一張網,滿滿都是剛剛網到的新鮮蝦子,大的有近2兩,小的還是幼苗。杜平告訴記者,可能和氣候有關,今年的蝦特別大個,批發價15元每斤,當天早上他剛賣了2400多元。
「政府搭臺,老百姓唱戲,修好路種好樹後,加上龍蝦節有了知名度,整個園區做大了也有人來旅遊了,晚上就有一撥朋友過來吃蝦。」杜平有了新計劃,他已經和村裡一起籌劃,今年在蝦稻田邊蓋上幾個小木屋,搞休閒娛樂。「每平方米建設成本1200元,每間搞十來個平方米,有臥室客廳衛生間就行了。」
記者了解到,造甲鄉鳳群稻蝦共養現代農業示範園預計4月下旬對項目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於5月進行審計。待驗收審計完成後於6月上旬將項目移交給鳳群社區進行管理。
在這個成功舉辦了幾屆龍蝦旅遊文化節的地方,龍蝦的故事仍在持續,依託龍蝦小鎮平臺,以農業生產、休閒娛樂和農產品銷售相結合的模式已經逐漸成熟。
打響造甲稻蝦品牌
稻蝦米大規模種植後,如何做好後期加工?打響造甲鄉稻蝦米品牌?造甲鄉雙豐社區第一書記孔練已經有了思路,結合稻蝦共養優勢產業,建設了稻米加工產業扶貧基地,剛建成就通過招標引入了安徽裕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每年50萬元的租金承包經營。
4月14日,安徽裕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玉旺拿到了稻米加工的大門「鑰匙」,食品衛生許可證的成功辦下,一直試加工的稻米加工產業扶貧基地即將正式開工。這個日加工能力150萬噸的車間裡,配備了兩棟標準化原糧倉庫,日烘乾量120噸的烘乾生產線一條,從稻穀到包裝只需40分鐘,專門的色選機會將品質不好的大米自動挑選出。
先進的生產設備,加上充足的稻蝦米供應,張玉旺以加工廠為中心,還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流轉了500畝農田作為種植基地,帶動周邊農戶、農業合作社以及家庭農場,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確保優質大米的穩定供應。
「我們這裡有雙河水庫,水源地水質好。稻蝦米都是臻香絲苗米,屬於粳米,香味濃鬱、優質。」碰到記者,孔練不忘打起了「廣告」。
為了讓稻蝦米有叫得響的品牌,張玉旺註冊了「豐晚香」的商標,近至合肥周邊,遠到廣東、福建甚至海南的客戶都在聯繫他,目前訂單已經達到了100萬噸。
「幹部帶頭幹,讓群眾看得見。為了尋找適合當地氣候土壤和水質的品種,我們和省農科院合作,今年開始,村幹部每人投入3萬元做示範,與貧困戶農民一起,搞起了700畝試驗田。」孔練告訴記者,這都是為了帶動、鼓勵種糧大戶參與,出產產量高、市場反響好的稻種。
以蝦為媒、以稻為介,養蝦有道、種稻有機,隨著稻蝦米產業的發展、項目的逐步完善、雙河雙豐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休閒農業示範點的創建,造甲鄉將形成稻蝦米生產、加工、銷售、旅遊等一條龍產業服務體系。
今年,造甲鄉將以鳳群稻蝦綜合種養示範基地為核心,由環湖大道延伸至宋崗,打造萬畝稻蝦生態農業產業園,以生態綠色、零施肥、零農藥提升特色農副產品檔次、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下一步,造甲鄉還將規範稻蝦田種養基地管理模式,積極推動種養產品通過綠色產品認證。加強品牌培育保護,打造「造甲稻蝦米」公共品牌,培育「造甲小龍蝦」特色品牌。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餘佼佼/文 李福凱/攝 通訊員 胡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