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鄉去】造甲鄉萬畝稻蝦米香飄四海

2020-12-23 合肥在線

○工作人員正在捕撈龍蝦

○稻蝦米企業正在加工大米

○造甲鄉的萬畝稻蝦養殖基地

「一片水稻、一溝龍蝦、一地兩用、一水兩養。」趕著春天的尾巴,記者走進長豐縣造甲鄉,雖然還沒有到插秧的農忙時節,鳳群社區的種田大戶杜平已經在田邊忙著起蝦。造甲鄉在「稻」和「蝦」上持續發力,打通稻蝦米全產業鏈,讓農民錢袋子越來越鼓。這個稻蝦共養面積近4萬畝的鄉鎮,已經在著手打造「造甲稻蝦米」公共品牌,培育「造甲小龍蝦」特色品牌。

造甲稻蝦米帶頭人的「新動作」

最近長豐縣稻蝦米協會會長、銳豐家庭農場負責人韓有軍有些忙碌,自家投建的稻蝦米加工廠正在緊張施工,計劃5月投產的廠房預計每天加工能力達到25萬-30萬噸。

「加工廠建好後,節省了來回運輸、包裝費用,碎米、糠這些副產品也能二次利用上。」韓有軍告訴記者,建加工廠還有一個新的想法,「幫助周圍農戶搞託管生產,幫他們代種代收代銷售,一條龍解決問題。」

稻蝦共養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稻米雖然產量低,但是吃了放心,打農藥,龍蝦必死無疑,施化肥,龍蝦不長。加上稻蝦米播種期晚,5月 20日開始田間播種,6月25日開始人工插秧,稻子揚花出穗的時候正好避開高溫期,產出的米質比較好。

韓有軍告訴記者,蝦稻田裡全程不能施用化學肥料與公害農藥,所以稻蝦米品質很高,很綠色,「我們培育的『軍松』稻蝦米,達到出口歐洲標準,合肥主要供應科大、合工大等一些高校的教授,每斤市場價7.5元到8元,很受消費者青睞,不愁銷路。許多吃過我大米的人,通過包裝袋上的電話號碼,紛紛打電話聯繫要我郵寄。」

韓有軍成了造甲「稻蝦米」帶頭人,在他的帶動下,造甲鄉稻蝦共養面積連年擴大。到2019年,造甲鄉稻蝦共養面積近4萬畝,稻蝦收入近1.5億元。

村民從蝦稻田裡翻出了「金疙瘩」

韓有軍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畝田最低產150斤龍蝦,按照10元一斤最低算就是1500元,每畝田租金530元每年,人工等其他成本在265元每畝,這樣算下來,光龍蝦每畝純收入都在700-800元。而稻蝦共養的扶貧產業,除了帶來了豐足的小龍蝦,還催生了另一個優良產品「稻蝦米」。「按照畝產900斤計算,100斤稻穀出產60斤大米,540斤稻蝦米按照批發價5.5元計算,又是近3000元。」

稻蝦共養後,每畝田純收4000元,這讓村民從蝦稻田裡翻出了「金疙瘩」。

稻蝦米的共養不光帶動農民增收,還帶動了周邊農民就業,韓有軍表示,經常給他幫忙的有26戶是貧困戶,而5月底的插秧季,每天至少有80人在田裡,全是周邊農戶。今年他還首次推廣種植2000多畝雙季稻,即將迎來插秧季。

造甲鄉相關負責人表示,像韓有軍這樣的大戶發揮示範作用,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看著學、跟著幹,實現集聚發散效應,脫貧致富的路上一個都不會掉隊。

種田大戶有了新計劃

走進造甲鄉鳳群社區,看到蝦稻田主題雕塑也就意味著進入了造甲鄉鳳群稻蝦共養現代農業示範園,規劃面積6000畝,蝦稻共養核心區2100畝的示範園建成後將輻射帶動1300畝稻蝦養殖。示範園正如火如荼建設中,修道路建水渠立圍牆,櫻花、水杉等綠植已經栽下,觀景臺、人行步道等即將完工。

還沒有到插秧季,示範園種田大戶杜平在忙著下網。隨便拉上一張網,滿滿都是剛剛網到的新鮮蝦子,大的有近2兩,小的還是幼苗。杜平告訴記者,可能和氣候有關,今年的蝦特別大個,批發價15元每斤,當天早上他剛賣了2400多元。

「政府搭臺,老百姓唱戲,修好路種好樹後,加上龍蝦節有了知名度,整個園區做大了也有人來旅遊了,晚上就有一撥朋友過來吃蝦。」杜平有了新計劃,他已經和村裡一起籌劃,今年在蝦稻田邊蓋上幾個小木屋,搞休閒娛樂。「每平方米建設成本1200元,每間搞十來個平方米,有臥室客廳衛生間就行了。」

記者了解到,造甲鄉鳳群稻蝦共養現代農業示範園預計4月下旬對項目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於5月進行審計。待驗收審計完成後於6月上旬將項目移交給鳳群社區進行管理。

在這個成功舉辦了幾屆龍蝦旅遊文化節的地方,龍蝦的故事仍在持續,依託龍蝦小鎮平臺,以農業生產、休閒娛樂和農產品銷售相結合的模式已經逐漸成熟。

打響造甲稻蝦品牌

稻蝦米大規模種植後,如何做好後期加工?打響造甲鄉稻蝦米品牌?造甲鄉雙豐社區第一書記孔練已經有了思路,結合稻蝦共養優勢產業,建設了稻米加工產業扶貧基地,剛建成就通過招標引入了安徽裕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每年50萬元的租金承包經營。

4月14日,安徽裕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玉旺拿到了稻米加工的大門「鑰匙」,食品衛生許可證的成功辦下,一直試加工的稻米加工產業扶貧基地即將正式開工。這個日加工能力150萬噸的車間裡,配備了兩棟標準化原糧倉庫,日烘乾量120噸的烘乾生產線一條,從稻穀到包裝只需40分鐘,專門的色選機會將品質不好的大米自動挑選出。

先進的生產設備,加上充足的稻蝦米供應,張玉旺以加工廠為中心,還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流轉了500畝農田作為種植基地,帶動周邊農戶、農業合作社以及家庭農場,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確保優質大米的穩定供應。

「我們這裡有雙河水庫,水源地水質好。稻蝦米都是臻香絲苗米,屬於粳米,香味濃鬱、優質。」碰到記者,孔練不忘打起了「廣告」。

為了讓稻蝦米有叫得響的品牌,張玉旺註冊了「豐晚香」的商標,近至合肥周邊,遠到廣東、福建甚至海南的客戶都在聯繫他,目前訂單已經達到了100萬噸。

「幹部帶頭幹,讓群眾看得見。為了尋找適合當地氣候土壤和水質的品種,我們和省農科院合作,今年開始,村幹部每人投入3萬元做示範,與貧困戶農民一起,搞起了700畝試驗田。」孔練告訴記者,這都是為了帶動、鼓勵種糧大戶參與,出產產量高、市場反響好的稻種。

以蝦為媒、以稻為介,養蝦有道、種稻有機,隨著稻蝦米產業的發展、項目的逐步完善、雙河雙豐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休閒農業示範點的創建,造甲鄉將形成稻蝦米生產、加工、銷售、旅遊等一條龍產業服務體系。

今年,造甲鄉將以鳳群稻蝦綜合種養示範基地為核心,由環湖大道延伸至宋崗,打造萬畝稻蝦生態農業產業園,以生態綠色、零施肥、零農藥提升特色農副產品檔次、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下一步,造甲鄉還將規範稻蝦田種養基地管理模式,積極推動種養產品通過綠色產品認證。加強品牌培育保護,打造「造甲稻蝦米」公共品牌,培育「造甲小龍蝦」特色品牌。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餘佼佼/文 李福凱/攝 通訊員 胡豐

相關焦點

  • 聽,家鄉的聲音-造甲之歌
    」系列報導之造甲鄉之歌——紅色造甲歌聲已經唱響起來,跟著優美的旋律一起走進紅色造甲看一看!合肥地區紅色革命的策源地。1926年此地誕生合肥地區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中共合肥北鄉支部,支部隨即領導創建安徽省農民運動委員會。
  • 貴州省勞模張元興:攜果起舞 香飄四海
    讓果香飄滿山鄉,讓人們吃上自己種植的生態水果,是張元興從小的夢想,也是他畢生的追求。碩果飄香。 孫遠桃 攝如今,在張元興的官倉鎮營坪果園裡,果樹滿山,水果的清香瀰漫山間,水果的甘甜引人駐足。在創業的路上,他繼續攜果起舞,讓果香飄得更遠。官倉營坪果園。王印 攝初生牛犢尋覓果香張元興是官倉鎮太平人,1978年出生的他是家裡的老大,手下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 700多畝!浦東早熟稻「松早香1號」開鐮收割
    突突突……昨天,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浦東早熟稻「松早香1號」正式開鐮收割大片金黃色的稻田裡
  • 省農科院人才基地發揮作用|創新從江香禾糯「稻+魚」種養模式
    「一畝稻花十裡香,一家蒸飯十家香」,伴隨秋收喜悅的氣息,藉助貴州省人才基地項目推進,以香禾種質資源利用與創新為主要內容,素有「香禾糯之鄉」美譽的貴州省從江縣「稻+魚」種養模式效益再創新高。貴州省第六批人才基地科研骨幹人員合影10月5日,貴州省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趙德剛率隊,省農科院李超、朱速松和貴州大學呂立堂等省第六批人才基地團隊成員前往從江縣高增鄉,對人才基地項目推進的香禾糯「稻+魚」種養模式進行實地考察測產驗收,核心示範區最高畝產值超過3000元,均值近2700元,較傳統香禾糯「稻+魚」種養模式畝增效益300至600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家集鄉:濃濃藥香飄 藥農致富忙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家集鄉:濃濃藥香飄 藥農致富忙 2020-11-05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立秋|果香瀰漫!在萬畝葡萄園和秋天甜蜜初見!
    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仿佛在傳達著夏天即將過去的消息漫山遍野落翡翠農家十裡葡萄香在河北有個小鎮飄滿了濃濃的果香昌黎葡萄小鎮秦皇島昌黎縣有著五百餘年葡萄栽培歷史,被命名為「中國釀酒葡萄之鄉」、「中國乾紅葡萄酒城」。
  • 雙稻雙蝦 一畝收入1.5 萬元
    2019年初,李西富投入20多萬元,流轉70畝土地開始了稻蝦立體種養。當年,他就收穫了三季的小龍蝦,每畝稻田平均收穫小龍蝦400斤,產稻穀1000斤,稻與蝦每畝總收入一萬多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統一收購 小龍蝦不愁賣筆者隨後來到玄灘鎮海牧專合社門口,只見一輛收蝦車停在門外。
  • 秦安萬畝桃園基地歌舞飛揚,紅旗招展,千人「快閃」祝福「桃香」
    每年春天,十萬畝的桃花次第漸放,就如同給秦安大地穿上了新娘的盛裝,霞光一片,超凡脫俗,吸引著四海賓朋追趕花汛的腳步。只是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年的秦安的桃花多了一份本不屬於她的孤寂--四海賓朋無法尋著花香來到桃園賞花。如何在疫情防控的當下做好桃文章,成了擺在秦安縣委、縣政府和全縣人民面前的一樁大事。幾經醞釀,秦安縣決定藉助「雲+」做文章,推出了以「雲遊美麗田園,欣賞桃花美景,預訂秦安蜜桃」為主題的「雲上桃花會」活動,天水日報新媒體快閃《桃香秦安》的拍攝也是活動中的一項。
  • 浙江將推廣100萬畝稻漁共養
    (浙江本地養殖的小龍蝦) 浙江將推廣100萬畝稻漁共養 主打養殖小龍蝦,農戶一畝淨掙3500元 浙江將推廣100萬畝稻漁共養,主打養殖小龍蝦,農戶一畝淨掙3500元 10月28日,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浙江省稻漁綜合種養百萬工程(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100萬畝,而稻漁共養的主打品種就是小龍蝦。
  • 萬畝糧田慶豐收 廊下郊野添新景
    在節慶活動現場,策劃方「漫道旅行」和「豆友旅行」以「田間嬉戲」和「回憶青春」兩個主題,組織了市區的50個親子家庭和60位上世紀60、70年代在廊下鎮「上山下鄉」學農的知青,在廊下萬畝糧田開展割稻學農活動,現場百人割稻的場面將氣氛推向高潮
  • 長豐稻蝦米產業綠色發展進行時
    近年來,長豐縣積極推進「中國好糧油」示範縣建設,打造「長豐稻蝦米」公共品牌,進一步提升了縣域稻米產品的品牌效應。目前,姐弟三人成功註冊了「車王老槐樹」牌蝦稻米商標,生產的稻蝦米產品獲得一致好評。    為了發揮綠色生態、產品安全的優勢,2019年以來,長豐縣農業農村局大力開展水稻示範片創建,創建了下塘明華、幸福社區和楊廟谷大郢等3個5000畝水稻示範片,建立了60個優質綠色水稻生產基地,努力實現化肥和農藥使用負增長。
  • 稻夢空間:中國稻田畫之鄉 奏響大地之音
    開園6年以來,位於瀋陽市瀋北新區興隆臺錫伯族鎮興光村的稻夢空間,不斷帶來驚喜,被譽為「中國稻田畫之鄉」。在這裡,可以領略到大地與藝術、農業與旅遊的完美結合。稻夢空間的名氣可不僅僅停留在瀋陽或是在省內,在全國甚至國外也非常有名。
  • 隨身空間:重生80被親奶棄荒野,幸得空間萬畝稻,帶首長發家致富
    隨身空間:重生80被親奶棄荒野,幸得空間萬畝稻,帶首長發家致富《重回八零好芳華》作者:筆安內容簡介:張茹前世活的窩囊
  • 啊喇鄉四千餘畝水稻開鐮收割啦!豐收的喜悅,來先睹為快
    啊喇鄉四千餘畝水稻開鐮收割啦!洪坦亮/攝「這個品種在雲南叫做滇屯502,在我們本地就叫長毛香,它每一顆顆粒上面都有這麼長的毛但是,在進入新世紀後,傳統種植技術種出的香米,已經不香了,品種差,銷路不暢,一些農民不願意擴大面積種植,昔日的「貢米」,遇到了發展瓶頸。為了突破瓶頸,讓「貢米」再創輝煌,2010年開永發起組建了攀枝花市聚禾源農民專業合作社。
  • 「筆走大冶」彭玉芳:楚天香谷花正開
    我去楊橋玫瑰園的時候,時值仲夏,太陽驕豔,天空高朗,楊橋水庫的水深淺剛好。楊橋玫瑰園就在楊橋水庫下,以嬌豔嫵媚之姿色靜候遊人。楊橋水庫三面環山。山是矮山,青樹翠蔓,連綿起伏;水是綠水,碧波蕩漾,鳥飛魚躍。
  • 科左中旗勝利鄉萬畝血麥豐收開鐮!
    主題活動在當地萬畝高效節水血麥種植基地熱鬧舉辦。旗領導徐長春、張敬瑞、包娜仁高娃、邰寶順出席活動。農民常說,「夏收就是龍口奪食」,每到夏收季節,因為天氣陰晴不定,各地都要抓緊時間將成熟的麥子收割入倉,即便烈日炎炎,也擋不住鄉親們豐收的喜悅。
  • 肥東響導桃花節3月27日開幕,去賞萬畝桃花品三國文化
    從那以後,肥東響導鄉的萬畝桃林開始有了「洛神花海」的樣子,桃花盛開,整片林子像是換了裝,變得粉嫩、明媚起來。天氣預報顯示,3月23日起,天氣都還不錯,趁春光正好,不如和愛的人一起,去響導的洛神花海走一走吧。
  • 博湖縣:一粒稻米何以香飄萬裡
    一粒稻米何以香飄萬裡  ——博湖縣立足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產業經濟見聞  「叮咚——」博湖縣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員湯宏宇的手機微信收到一條來自海南三亞同學的消息:「6公斤的『秋田小町』和『長粒香』都已收到,用『博湖大米』做的飯就是香,謝謝啦!」看完後,他感到特別欣慰。  「秋田小町」「長粒香」是博湖縣這些年大力推廣種植的稻米品種。小小稻米,何以能香飄萬裡之外的三亞呢?
  • 增量提質讓湘稻「香」起來
    田間,劉勁還在組織機手搶收;烘乾車間,糧食經紀人曹澤令已經派人派車在此「盯梢」,唯恐這稻穀被別人搶收走。劉勁加快了速度,從田間機收到幹谷出倉僅用了12小時,兩天就被搶購幹谷六七十噸。搶購的不僅是稻穀的「數量」,更有稻穀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