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喇鄉四千餘畝水稻開鐮收割啦!豐收的喜悅,來先睹為快

2020-12-27 攀枝花市公眾信息網

啊喇鄉四千餘畝水稻開鐮收割啦!豐收的喜悅,來先睹為快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9-21     來源:這裡仁和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在今後是鄉村振興的標配。眼下,也到了秋季收穫的季節,進入農曆七月,仁和區啊喇鄉種植的水稻陸續成熟。

走進啊喇鄉大足村

金黃的稻田裡

稻浪滾滾

袁豆/攝

飽滿的稻穗紛紛垂下

村民們正頂著烈日搶抓農時

忙著收割新稻穀

袁豆/攝

人們把收穫的稻穀協作裝袋打包

一派「稻花香裡說豐年」的忙碌景象

洪坦亮/攝

「這個品種在雲南叫做滇屯502,在我們本地就叫長毛香,它每一顆顆粒上面都有這麼長的毛, 這個米目前來說是我們攀枝花最優質的米。」眼前正在給記者介紹水稻品種的就是啊喇優質水稻協會會長開永發。

袁豆/攝

據他介紹,啊喇鄉種植水稻的歷史悠久。由於有獨特的土壤和氣候,這裡種植的水稻,在明朝就被欽定為「貢米」,在攀西地區是數一數二的好香米。但是,在進入新世紀後,傳統種植技術種出的香米,已經不香了,品種差,銷路不暢,一些農民不願意擴大面積種植,昔日的「貢米」,遇到了發展瓶頸。為了突破瓶頸,讓「貢米」再創輝煌,2010年開永發起組建了攀枝花市聚禾源農民專業合作社。

袁豆/攝

開永發說:「當時我們這裡種植都是採用原始的方法來種植,為了把稻穀產量提高,我們就成立了協會,做一隻帶頭羊,引進新品種、新技術,聘請專家進行培訓,讓大家掌握新技術。」

洪坦亮/攝

今年他主要種植的稻穀品種是從雲南引進的滇屯502,相對以往的宜香系列,滇屯502更適合啊喇鄉的氣候條件,具有軟糯粘黏香甜等特點。同時,今年啊喇優質水稻協會與湖南國際稻都合作,學習了更先進的負離子技術。開永發家種植水稻15畝,今年全部採用負離子技術種植,負離子技術就是在稻穀未成熟之前,在葉面或者稻粒噴灑硒、鐵、鋅、鈣等微量元素,使得大米品質更高。去往年賣幾塊錢一斤的香米,今年能賣到10塊錢一斤,收入大幅提升,而且稻穀產量比去年好,畝產達到1000斤。今年,他家產量能達到15,000斤。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成都,還有雅安,最主要的大部分還是在我們攀枝花本市銷售。

袁豆/攝

稻穀的豐收讓開永發臉上充滿了笑意,他說:「現在稻穀都是採用機器收割,自己15畝稻田4天的時間就能完成採收,國慶前後新米就可以上市了,今年的收成好,明年準備把負離子技術推廣下去。」

袁豆/攝

據了解,仁和區啊喇鄉2020年水稻種植面積達4236畝,預計總產量3648噸,總產值5107萬元,並結合稻田摸魚等項目,帶動旅遊業收入達4106萬元。

相關焦點

  • 科左中旗勝利鄉萬畝血麥豐收開鐮!
    麥浪滾滾、田野金黃,7月13日,勝利鄉首屆豐收節·夏糧豐收篇「血麥熟了,請你來開鐮!」主題活動在當地萬畝高效節水血麥種植基地熱鬧舉辦。旗領導徐長春、張敬瑞、包娜仁高娃、邰寶順出席活動。農民常說,「夏收就是龍口奪食」,每到夏收季節,因為天氣陰晴不定,各地都要抓緊時間將成熟的麥子收割入倉,即便烈日炎炎,也擋不住鄉親們豐收的喜悅。在現場,參加文藝演出的演員和當地民間藝術團的成員們盛裝打扮,帶來了《激情水鼓》《好日子》《歡聚一堂》等精彩節目,用最歡快熱鬧的表演慶祝這一豐收的時刻。
  • 【基層動態】科左中旗勝利鄉:血麥開鐮第二季 麥浪湧金豐收喜人
    【基層動態】科左中旗勝利鄉:血麥開鐮第二季 麥浪湧金豐收喜人 2020-07-14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秦秋實丨漢陰縣鐵佛寺鎮:萬畝富硒水稻顆粒歸倉
    漢陰縣鐵佛寺鎮:萬畝富硒水稻顆粒歸倉。西部網訊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漢陰縣鐵佛寺鎮轄區1萬餘畝富硒水稻陸續成熟,又到一年一季開鐮收割時節。9月14日,鐵佛寺鎮合一村的稻農開始搶抓農時開鐮收割,確保富硒水稻顆粒歸倉。
  • 700多畝!浦東早熟稻「松早香1號」開鐮收割
    突突突……昨天,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浦東早熟稻「松早香1號」正式開鐮收割大片金黃色的稻田裡
  • 鴻源農業開發集團育種中心新品種水稻提前收割
    在鴻源農業科技示範園的種子田裡,按品種劃分的不同區域裡的水稻稻穗金黃飽滿,沉甸甸的隨風搖曳。一臺臺水稻收割機、運輸機在田裡往來穿梭,傳遞著豐收的喜悅。集團總經理孫斌介紹,收穫的品種叫鴻源香一號,是今年審定的五個新品種之一,屬於超長粒、香型優質品種,種植方式與常規品種沒有區別,但長勢和成熟度都優於其他超長粒品種,已經達到了種子的收割標準。為了防止受颱風影響,今年採取提前搶收措施,從9月2號開始開鐮收割,秸稈直接粉碎還田。
  • 稻浪滾滾收割忙!小布帶你看開鐮現場
    8月31日,浦東新區2020年水稻開鐮儀式在位於宣橋鎮的生飛家庭農場國慶稻基地舉行,意味著浦東進入水稻秋收季。新區目前擁有17.4萬畝水稻田,區農業農村委和各農業生產主體採取了機械化、品質化等多種手段,減少糧食生產全過程中的損耗,保障糧食安全。
  •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秦嶺腳下感受豐收喜悅 割稻打穀更知「粒粒...
    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道蛤蟆灘200餘畝稻田金燦燦鋪滿田野,由華商傳媒集團旗下華商報、華商網、二三裡資訊聯合林間山莊共同主辦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主題的農耕體現活動正在進行,十裡蛤蟆灘時隔三十餘年再次瀰漫著稻香,有豐收的喜悅,而大人和孩子們揮鐮割稻、腳踏打穀揮灑汗水,也讓在場所有人更加深刻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我市80萬畝小麥開鐮收割|農業機械|小麥聯合收割機|三夏|大城縣|...
    三夏至,麥收忙,6月10日,隨著大城縣小麥開鐮,全市近80萬畝小麥收割工作自南向北全面展開,開啟全市「三夏」大忙模式。在大城縣權村鎮驀門村,隨著4臺聯合收割機開進麥田作業,標誌著我市「三夏」小麥開鐮收割工作正式開啟。
  • 『愛輝』高緯寒地水稻喜獲豐收!稻穗飄香、遍野金黃~
    『愛輝』高緯寒地水稻喜獲豐收!愛輝區西崗子鎮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是黑龍江省最北高緯寒地水稻種植基地,是愛輝區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種植基地,也是黑河市最大的水稻示範園區,共有水稻面積4200餘畝。
  • 這些屬於甘孜的「豐收味道」,你最pick哪一個!
    昨(23)日,在理塘縣中木拉鄉哈依村、鳥依村成熟的青稞地,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等農機來回穿梭,左鄰右舍的村民齊上陣,歡聲笑語裡掩藏不住豐收的喜悅,給高原藏鄉勾勒出一幅幅豐收圖。這季水稻收割完了以後,將栽種油菜,為來年豐收做好準備。
  • 北方水稻南方種 一舉成功創奇蹟
    2020年11月7日上午,廣東省湛江雷州市客路鎮三告村中國無毒糧種植志願者李小梅家的水稻種植實驗田裡,彩旗飄揚,歡聲陣陣,由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瀋陽因果教育教學講堂創始人劉玉珍老師研究發明的,北方水稻自留種在南方異地種植的中國無毒糧喜獲豐收感恩盛會,在這裡如期舉行。
  • 「村村旺」平臺「訂單農業」結碩果 梁平區萬畝青菜頭喜獲豐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5日21時訊(記者 劉雪琴 曹建 通訊員 沈琳娜)今(25)日,「村村旺」萬畝青菜頭豐收開鐮儀式在梁平區深冬的寒霧中拉開了序幕。「種撒白露間,移栽寒露田。經冬蘊採厚,春獲翡翠千。」忙碌的人群與青油油一片的青菜頭相映成趣,構成一幅豐收的畫卷。「開鐮咯!」
  • 共享豐收喜悅 共話美好願景!江蘇各地歡慶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在這個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裡,江蘇各地農民朋友舉辦了特有的歡慶活動,共享豐收喜悅,共話美好願景。在全省各地,多個多會場活動精彩紛呈。大家品特色美食,展示豐收盛況,分享豐收喜悅。常熟的34家種養殖大戶、農業企業展出了優質糧油、精品蔬菜、特色水產、時令果品等各類農產品。
  • 大災之年話豐收,浠水陳廟河萬畝畈裡稻穀香
    大災之年話豐收,浠水陳廟河萬畝畈裡稻穀香 2020-10-12 1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點:世界糧食日前夕記者探訪城陽海水稻試驗田和島城最大糧倉
    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稈,在微風中輕輕搖動,和稻田內忙碌的工作人員互映,描繪出一幅豐收圖景。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當天,桃源河畔5000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正始開鐮收割,預計畝產最高能達600公斤。來之不易的數據背後,包含著袁隆平院士團隊每一個成員的汗水。站在金色的稻田裡,負責海水稻田間管理的生產隊長毛建明講述了鮮為人知的「海水稻」種植故事。
  • 板芙鎮種糧大戶650畝水稻迎豐收
    本報記者 餘兆宇 攝 12月6日上午,板芙壽圍村,2臺收割機,迎著冬日的暖陽,轟隆隆同時作業,追著金黃的稻浪來回奔跑,稻田邊一輛載重40噸的紅色卡車,空著「肚子」等待「進食」。經過幾個月的等待,吳少霞的650畝水稻迎來了豐收。市農業農村局種植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吳飛霞在板芙鎮的650畝水稻目前已算中山最大的種糧大戶。
  • 【今日常州】國務院督導組來常專項督導安全生產工作||全省水稻...
    今天是2020年8月16日星期日(農曆六月廿七)今天晴到多雲,午後局部雷陣雨,東南風3到4級,今天最高氣溫:37℃~38℃(室外體感高溫40℃),明晨最低氣溫:29℃今日要聞聚焦國務院督導組來常專項督導安全生產工作8月11日至15日,
  • 今年水稻有望實現豐收
    汛情發生正值早稻灌漿收穫、中稻田間管理和晚稻育秧移栽的關鍵時期,給水稻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災害發生後,農業農村部組織水稻專家組實地調研評估災害影響,科學指導災後生產恢復,因地制宜開展技術指導,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從實地走訪和調研看,今年汛情區域相對集中,受災程度最大的是早稻,一季中稻和雙季晚稻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但由於種植面積擴大、技術保障增強等因素,水稻有望再次實現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