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下飛機之後劉燕銘就讓同事立馬聯繫這部小說的作者,想購買這本書的版權,但誰曾想這部小說的版權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被「山東衛視」買走。
不死心的劉燕銘找到「山東衛視」說明來意,想購買這部小說的版權,幾經波折,最後經過一系列的談判終於拿到了《亮劍》這部小說的影視版權。
但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2001年正是軍旅影視題材的低迷期,並不像現在這麼受歡迎,再加上《亮劍》這部小說後半段又內容比較敏感,所以一直沒有導演敢接手這部電視劇。
直到2004年,導演陳建覺接了這部電視劇,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導演,但從拿到版權開始算,此時已經過去了三年,真是磨難重重。
正當導演到位,磨刀霍霍準備開拍的時候,《亮劍》兩個主要演員「李雲龍」和「楚雲飛」開始搞事情了,當時劇中「李雲龍」這個角色一開始定的就是李幼斌,但李幼斌卻一直都猶豫不決,甚至打算放棄,因為當時他的年紀已經有46了,不知道對於拍這種抗戰電視劇能不能吃的消。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史蘭芽這個女人,2002年李幼斌與前妻張瑞琪協議離婚後,2003年與史蘭芽確立戀愛關係。當時史蘭芽也看了《亮劍》的劇本,同時也是她說服李幼斌無論如何都要接下這個劇,正是因為她的開導,所以才有了後面的粗糙漢子「李雲龍」,一個有血有肉的革命戰士。
李幼斌與史蘭芽
接下來說「楚雲飛」的飾演者張光北,在《亮劍》中張光北也算是男二號了,在劇中和李幼斌飾演的李雲龍「鬥智鬥勇」上演「相愛相殺」,叫人看得那叫一個酸爽,但就是這麼一個角色,張光北接到劇組邀請時一聽是抗日劇,二話不說,直接拒絕,真是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劇中楚雲飛飾演者張光北
劇組的邀請被張光北拒絕後,導演陳建覺決定親自再邀請他一次,因為他覺得張光北真的非常適合出演「楚雲飛」這個角色。於是陳建覺讓人把劇本送到了張光北的家中,再和張光北打了一通電話說明誠意,當張光北看到《亮劍》劇本之後,立馬覺得熱血沸騰,《亮劍》裡面的人物不再模塊化,也沒有其他「抗日神劇」裡面的不切實際的抗日方法,同時「楚雲飛」這個人也無比豐滿,於是「楚雲飛」這個角色最終就落在了張光北身上。
李雲龍與楚雲飛
版權的問題解決了,演員的問題也解決了,但資金的問題卻依然沒有解決,前面已經說過了,00年出頭的那幾年都是軍旅題材的影視低迷期,觀眾不喜歡看,無釐頭的「抗日神劇」花樣百出,導致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亮劍》這部電視劇,這也導致投資人更是少之又少。
當時《亮劍》在山西晉中開機拍攝,劇組為了節約資金,拍攝地直接選在一個交通不便的廢棄的村莊,由於交通不便,車開不進去,所有的拍攝器材和道具都要劇組工作人員和演員們一起抬上去。「二營長,把我的義大利炮拉過來」想必這句臺詞大家都不會陌生,劇中彌足珍貴的義大利炮其實也都是用塑料做成的,飾演「李雲龍」的李幼斌也曾經在劇中當過群眾演員飾演過土匪,可想而知,當時劇組缺錢已經缺到什麼地步。
塑料做的「義大利炮」
客串土匪的李幼斌
根據李幼斌後來的回憶,他說當時劇組都沒想過這部劇會有多火,只是想著不能浪費這麼好的劇本,每個人都盡心盡力的把自己的工作幹好。劇組對每個演員也都一視同仁,沒有人搞特殊。
為什麼十幾年過去了,《亮劍》依然是國產軍旅題材、抗日題材劇的巔峰和代表?我的理解是好的作品都要經歷磨鍊才能完成蛻變,只有當心齊了,勁往一處使了,才能拍出經典的作品,流量明星只能是達到一個宣傳作用,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劇好不好也都是觀眾說了算。而且好的抗日劇一定要尊重歷史,尊重革命前輩,這樣才能受到更多觀眾的喜愛和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