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電視臺新聞頻道
長沙電視臺新農村頻道
——大美鄉村 城鄉互動——
身體扁平,如蝶展翅,尾呈鞭狀,怪模怪樣卻身價不菲。這是什麼動物呢?這其實是可以用來觀賞的魟魚,又稱魔鬼魚。在咱們長沙市嶽麓區學士街道,就有一個觀賞魚養殖基地養殖了這種奇特的魚。
我們在海底世界經常見到那種有個翅膀扇來扇去的魚,那個是鰩魚,是海裡面的,是海水魚。這個是原產於亞馬遜流域的魟魚,是淡水魚。兩者光從長相十分相似!
魟魚又稱魔鬼魚,是約1.8億年~1.4億年前出現的鯊魚的同類,它們具有藏身在水底沙地的習性。魟魚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軟骨無鱗,胸鰭發達,如蝶展翅,尾呈鞭狀,有毒刺。生活在水底。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
一般給它餵點蝦還有泥鰍,基地養殖的金魚它也吃,一般的話一天要餵食兩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基本就可以了。
據了解,魟魚多半是吃底棲小型無脊椎或是濾食浮遊動物,所以它們的牙齒變成平板鋪石狀,而不像鯊牙的三角形銳牙這麼可怕。所以魟魚性情溫和也沒有攻擊性,為了養好這些魚,養殖基地老闆傅靜波每天給它們準備的食物比自己吃的都好,一天光食物就要花掉三四百元。
據傅靜波介紹,魟魚的養殖難度是非常大的,水質一定要好,水溫也一定要控制得當,只有給魟魚製造一個優質的生存環境,它才能健康生長。據了解,魟魚是卵胎生動物,也就是體內孵卵,即魟魚寶寶的卵要在母體內發育成新的個體後,才產出母體之外,就像胎生動物。
說起這魟魚的養殖,就不得不從傅靜波的個人愛好說起。作為一名養魚「發燒友」,他幾乎無魚不養,自9年前他開始踏上觀賞魚的養殖之路起,就已經決定將這份愛好變為職業。
傅靜波因為愛魚,所以養魚,他的興趣愛能轉變成他自己的職業,這確實令人羨慕不已,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只要找準自己的奮鬥目標,並為之不斷努力,我們就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