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青春期的秘密》:十幾歲女孩私語,必備的青春攻略手冊

2020-12-20 魔斯媽媽

文 / 魔斯媽媽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說:青春期並不是一段開心的時光。相反,這是一段不確定、自我懷疑和痛苦的時期。十幾歲的孩子要在短短幾年中,密集地經受身體的變化、心理的衝動、社交的笨拙、外界的評論等等突如其來的壓力,所以才會產生青春期特有的躁動、對抗和矛盾。

豆蔻年華,純真、美好的代名詞。但事實上,孩子並不像想像中或者表現出來的那般堅定有力量。對抗與叛逆的底層邏輯恰恰是迷茫、逃避與無助。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今天推薦的這本《女孩青春期的秘密》或許能夠幫助到大家。

《女孩青春期的秘密》,是我近期讀的最好的一本講述青春期話題的書,也是亞馬遜兒童/青少年非虛構類讀物排名第一的暢銷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澳大利亞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專家卡茲.庫克。她號稱是「女孩的頭號顧問」,曾著有多部關於女性健康的書籍。在《女孩青春期的秘密》這本書中,她引入了超過4000名女孩的想法與困惑,從身體變化到心理健康,從家庭到朋友,真實地還原了青春期女孩們的內心世界。

一、一本與眾不同的青春期教育讀本

較之市面上常規的青春類教育讀物,這本書有很多不同之處。

1、 女孩顧問,私語風格,專門為孩子量身定做的書

市面上很多講青春期教育話題的書,是站在家長的角度談教育的。而這本書是給孩子讀的。看到這粉紅色的書面,就能感覺到一股少女氣息撲面而來。翻開裡面的內容,更是感受到作者滿滿的用心。好玩、幽默的語言和漫畫,不說教,十足的女孩私語風格。

2、 專業解讀+方案指引,權威、實用又貼心

十幾歲的女孩心智初開,每天都會面臨著海量的信息衝擊。這些信息或許來自不良渠道的滲透,或許來自商家廣告的過度宣傳,或許來自同學朋友的錯誤引導。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很難客觀地判斷什麼是對自己有用的。

比如說,很多孩子有粉刺、青春痘。化妝品公司會推出各種產品,宣傳各種療效,吸引消費者購買。但卡茲.庫克告訴我們,荷爾蒙才是引起粉刺和黑頭的真兇。糖份、油膩食物、灰塵細菌,這些因素都跟粉刺黑頭沒有太大關聯。

除了專業的解讀,在這本書中還有大量貼心、實用又簡單易行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比如解決青春痘的問題,並不需要多麼昂貴的化妝品。買最便宜的非皂基潔面乳和含有2.5%或5%過氧化苯醯的抗粉刺面霜或許就能解決問題。對抗經前症候群,攝入大量的水分,減少鹽和咖啡因的攝入,就能明顯緩解疼痛和酸脹。

當你脆弱無助的時候,這本書會為你提供讓你變堅強的方法供參考;當你心情低落時,那些幫你振作的小竅門,一定有一個可以幫到你。關於身體、關於心理、關於家庭、關於人際交往,關於個人成長,這裡有你想要的一切答案。

3、 私密話題,恰到好處的表達

青春期的女孩並不善於表達,更不喜歡主動向人尋求答案。當有一些成長的困惑,或者遭受傷害時,她們可能會面臨長期的困擾,甚至導致一些錯誤的行為。

比如關於身體的變化、性知識、校園霸凌,這些都是女孩們經常感到難以啟齒的私密話題。在這本書裡,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予了必要的認知、情緒、意識的疏導。知心又溫暖的文字,讓這本書既不會顯得太專業,又不會寫得太膚淺。那些關於青春期成長的禁忌話題被一一拆解、剖析。大量的讀者反饋表明,十幾歲的女孩讀起來,的確會讓她們更加通透、自信。

二、學會溝通與表達,能解決絕大多數青春期問題

1、讓情緒流動,學會疏通和表達內心的想法

青春期是塑造性格的關鍵時期,但同時也非常容易出現情緒的波動。上一秒鐘還嘻嘻哈哈,下一秒鐘就有可能情緒爆發。這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經歷神經系統的重塑和大腦發育的錯位。

研究表明,負責決策、抑制衝動、理解他人等高級認知功能的大腦前額皮質,通常到25歲左右才能發育成熟。但是負責管理記憶、情緒、感受的大腦海馬體和杏仁核會在15歲左右就發育成熟。這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和成年人一樣能夠感知情緒、情感,但卻沒有成年人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而另一方面,巨大的學習壓力,成長的困惑,與父母、朋友相處時發生的衝突,都有可能加劇孩子的情緒波動。

所以,孩子們要學會讓負面的情緒流動起來,得到疏通、釋放。太過壓抑的負面情緒很容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極端情況時,還會出現暴力、輕生的念頭。

如何讓情緒流動起來?

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論是面對與父母的爭執,還是父母之間的矛盾,都可以平靜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故意搗亂、犯錯,以此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或者對抗父母。

女孩們,或許你們可以試著對枕頭尖叫、泡個澡、和好朋友傾訴一下,發瘋似地跳個舞……這些都是有效疏通情緒的方式。

學會溝通與表達,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它能夠緩解絕大多數青春期問題。

最近,我參加丹尼遜健腦操的集訓。覺察訓練中,很多學員都發現溝通存在一定障礙。比如溝通容易夾雜情緒,或者不自主地迴避問題。反思問題成因,我們會覺得和成長經歷有關。

我們的父輩總是過於強調堅強和勇敢。很少有人關注內心感受,更別說接納自己的情緒。在他們看來,負面情緒是一種錯誤。但實際上,忽略情緒、忽視表達的作用,會更容易被情緒和表達所傷害。

2、釋放自信,讓自己更有力量是情感表達的基礎

成年人可以很輕鬆地自我解嘲,大聲地表達個人觀點。但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受大腦發育階段的限制,青春期的孩子會有更強的自我意識,但同時感到尷尬的頻率也更高。身體的變化、外界的嘲諷、父母的不理解,都在加劇孩子的不自信。

卡茲.庫克在《女孩青春期的秘密》這本書裡,從形象舉止、自我意識到實踐、權利認知,多維度分析了如何讓孩子們更自信。

卡茲.庫克說,「不用聽別人說什麼,也不要相信雜誌裡的照片。你的價值在於你對世界做出的貢獻,而不在於你長得有多漂亮。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評判你。你努力地讓世界變得更好,這就足夠了。如果有人不這麼想,那只能證明他們是錯的。」

自信的孩子,不僅能夠合理表達自我,還能夠更積極地引導周圍的人際關係,比如家庭關係的和諧。

很多時候,我們講親子關係,總是強調父母該做些什麼。其實,青春期的孩子也可以嘗試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改善。改善和家人關係,調整自己面對矛盾、衝突等複雜問題時的思考方式。

這本書告訴我們:你有權利保留自己的隱私和思想。但試著告訴父母你的想法,你的渴望是什麼,又為什麼會感到焦慮不安,也試著去了解父母的想法,會更有利於你們的相處。

有建設性的推動問題解決,需要孩子的自信和力量感,但同時也是鍛鍊、強化孩子自信心和力量感的好方式。

三、青春期女孩必須要具備的能力:自我保護

校園欺凌、家庭暴力、性傷害、網絡陷阱……這些都是女孩們很容易遇到的問題。每一個青春期女孩都必須懂得自我保護。《女孩青春期的秘密》是一本很好的「自救手冊」。針對這些傷害性話題,書中給出了詳細的分析,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1、關於性:教育是為了避免傷害

網上曾經流傳一個經典的段子。一個女孩對父親說,我今晚要去男朋友家住。父親的神回復,讓眾人驚訝,也最終說服了女兒。

「爸爸也曾經在你這個年齡喜歡過女孩子。爸爸覺得喜歡一個女孩,應該讓她快樂。而這個男孩子卻總是讓你心神不寧……喜歡一個女孩,更多的是珍惜、捨不得,不讓她的家人擔心,而不是隨意地讓她付出……」

當一個女孩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喜歡,就能抵禦性的誘惑。當然,這也有賴於性教育的普及。當下,中國社會談『性「色變,但事實上性侵害無處不在。不僅是青春期誤食禁果,還有很多惡性侵害事件。

韓國「N號房」事件曝光後,更多的性侵害事件被陸陸續續曝光,很多人才發現性侵害原來離我們如此之近。

一些犯罪者是通過網絡獲取未成年少女的暴露圖片,以此要挾她們拍攝裸露視頻並在網上供人付費觀看。還有一種性侵害恰恰來自身邊熟悉、甚至尊敬的人。根據目前公布的性侵害案例統計,熟人作案的比例高達70%。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女孩們都應該懂得:任何錯誤的行為要從覺察到的第一刻就開始叫停。也許你被脅迫,會害怕被父母親友看到自己「不堪」的一面。但你必須明白,不要因為害怕就任人擺布。這只能讓自己越陷越深,遭受更大的傷害。

2、「每個女孩都可能遭遇過欺凌」,你需要的是捍衛,而不是自我否定

2019年,電影《少年的你》引發熱議,校園欺凌的問題開始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

卡茲.庫克在《女孩青春期的秘密》書中提到,大量的問卷結果顯示:13-18歲的女孩,大約有70%有過欺負別人的行為。幾乎每一個女孩都曾遭遇過虐待和欺凌。

這個數據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女孩受到的欺凌和虐待不僅是來自校園同伴,還有家庭。不止是身體上的虐待,還有情感虐待。

欺凌和虐待很容易讓女孩們產生消極情緒,比如委屈、痛苦、沮喪抑鬱、膽小害怕、沉默、抗拒社交、恨自己等等。

面對傷害,女孩們應該懂得:不要把時間花在琢磨為什麼你是那個被欺負的人。這不是你的問題。你需要做的是,正面回應欺凌,或者找到可以幫助你的人,阻止傷害繼續發生。

在這本書中,卡茲.庫克詳細剖析了欺凌者的心態,他們並非想像的那麼強悍,更多的是軟弱與愚昧。了解這些,你就會明白:每個人手中都有對抗欺凌的武器。資訊時代,任何霸凌都會留有證據。拿到它,捍衛自己。

一定要學會求助,這個世界一定有可以幫助你的人。你可以把情況告訴一個你信任的成年人,儘管這會讓你覺得恐慌,可這是讓噩夢停止的必經之路。

3、 社交網絡化的時代,自我保護意識需要同步升級

網絡化時代,人們在盡情享受社交便捷的同時,也必須謹防社交媒體和網路遊戲給孩子們帶來的負面影響。

越來越多的信息顯示,網絡暴力的主力軍正是未成年孩子。很多孩子通過社交媒體散播惡言惡語,卻全然不知所帶來的破壞性。還有一些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無法自拔,為了錢去偷搶、脅迫他人。還有很多成年人利用網站、App對孩子實施網絡詐騙……社交網絡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已經愈發突顯。

《女孩青春期的秘密》為我們提供了詳盡的手機、App和網絡使用,孩子必須知道的知識點,還有幫助孩子提防網絡變態的報警信號。社交網絡化的時代,孩子的覺察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都需要同步升級。

四、人際交往中的獨立人格:真誠、豁達、不評判、不攀附

在一個群體裡的歸屬感,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在「需求層級理論」中提到,「歸屬和愛的需求」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只有滿足了這一需求,人才可能「自我實現」。

青春期的女孩心思細膩、敏感,她們會面臨更多的社交困惑或者障礙,甚至出現盲目攀附、有攻擊性、厭學等現象。如何培養女孩們在人際交往中的獨立人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在《女孩青春期的秘密》一書中,作者把這一部分做了加強闡述。從如何選擇、結交朋友,到如何與朋友相處,修復朋友關係,結束糟糕的友誼,對抗「同輩壓力」,都做了詳細的心理層面的剖析和方法指引。

我從中發現了幾個比較有意思的觀點,和大家分享:

1、 真正的朋友是,即使觀點不完全一致,也會發自內心地喜歡對方。

2、 和朋友交往,要用善意的方式表達真實的想法

3、 我們無法在乎每一個人的看法,也不必讓所有人都滿意。

4、 當友誼結束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前行、忘掉過去。

5、 不要摻和到朋友圈的矛盾中,當有人強迫你說不想說的話,做不想做的事情時,要學會拒絕。

獨立人格,需要我們懂得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但同時也能傾聽並努力理解對方的情感;需要我們懂得維護自己的尊嚴,但同時做錯事時也能誠懇地和朋友道歉。

獨立人格,需要我們學會真誠、豁達,不隨意評判是非,不攀附看起來主流或者強勢的論調。

獨立人格告訴我們要珍惜友誼,但是當所謂的朋友關係已經嚴重傷害到你時,要懂得果斷地放棄。因為,失去一個朋友,並沒有多大關係。

寫在最後:

讀《女孩青春期的秘密》,我不時地會感慨:如果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能懂得這些該多好,那會少去很多惶恐和糾結吧。

未來,待我的女兒十幾歲時,我會把這本書作為成長禮送給她。

青春期是一段美好又脆弱,單純又複雜,自負又自卑的人生旅程。希望每一個讀到這本書的女孩都能少一些迷茫困惑、驚慌失措。從容而又自信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一切。

我是魔斯媽媽,倆寶媽。財務金融領域混跡多年,後因孩子投身教育領域。感謝孩子,讓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動力!原創不易,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轉發!為回饋粉絲,魔斯媽媽免費向大家開放海量英文啟蒙歌曲、遊戲(學齡前)、繪本、國家地理兒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關注我,私信發送「國家地理」或「歌曲」或「繪本」。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女孩第二性徵發育特點
    青春期女孩第二性徵發育中,乳房的發育最早。緊接著是陰毛、腋毛的發育。陰毛出現的年齡多數與乳房開始發育時間相近。腋毛開始出現,一 般在陰毛髮育的半年到一年後,極少數女孩兒可早於乳房發育。
  • 幫助200萬+青春期孩子的私密手冊,不花錢免費領,僅限1000套
    10歲開始,持續到19歲左右,是孩子快速成長又充滿危機的十年,也是咱們家長最頭疼的十年。學習哥送給大家一套從生理到心理全方位呵護孩子的「成長寶典」——《好媽媽寫給青春期女兒的私密手冊》《好爸爸寫給青春期兒子的私密手冊》,免費0元領!
  • 12歲女孩開學日跳樓身亡:破碎的青春期,這些孩子怎麼了?
    據一位居民說,女孩母親曾在早上孩子出門前因為學習成績的事說了她幾句,後來孩子便出了門,家人都以為她去上學了,誰知發生這樣的事。 故事看到這裡,我想大家和我一樣都感到不可思議,很難想像一位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女孩會因為父母的幾句說教而結束自己的生命。
  • 15歲女孩大鬧派出所稱是長沙老大 看來未成年人很容易在青春期迷失...
    15歲女孩大鬧派出所稱是長沙老大 看來未成年人很容易在青春期迷失自己時間:2020-12-14 11: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5歲女孩大鬧派出所稱是長沙老大 看來未成年人很容易在青春期迷失自己 近日,長沙解放西派出所多次接到報假警稱坡子街有人吸毒的電話,最後把始作俑者一位未成年女孩帶回了派出所
  • 女孩的青春期心理特徵
    1青春期的女孩心理特點:憂鬱自卑傾向走進青春期,也就漸漸走進了社會成長期,周圍的人、事、環境、氛圍都會影響和決定著1個女孩子的成長與成熟。這時的少女,不再是天真爛漫的小女孩, 無憂無慮的自然成長期已經漸漸過去。
  • 奧斯卡獲獎影片《小婦人》:每個女孩都能向陽生長,不負愛與自由
    日常羨慕網紅奢華生活,嚮往可以自由剁手買買買的「吃土」少女,可能也會愛上騎著單車兩手空空的白衣少年;熱愛文藝理想豐滿網上指點江山的北漂文青,現實中其實是個住在地下室擠地鐵通勤的碼字小編;曾經恃才傲物睥睨天下,到如今言必稱甲方爸爸;還有那些青春裡愛而不得的憂傷,長大後擦肩而過的黯然……這一幕幕的時空交錯,都是無數女孩成長中真實的人生寫照。
  • 《我的刺蝟女孩》:誰的青春沒有秘密?
    這是個帶刺的女孩,也是我們今日要說的影視劇《我的刺蝟女孩》的主角。第一次知道這部劇,是在微博上看到女演員陳昊宇(沒錯,是《如懿傳》裡的意歡,也是小舟公主)推薦。恰巧今日陽光正好,青春劇很適合這樣的天氣。
  • 女孩早熟是大趨勢?科學研究:女孩進入青春期的年齡不斷提前,當心為成年後埋下健康隱患
    13歲的餃餃,QQ籤名還是「貧尼愛吃涮羊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了,特別是女孩子。比起十幾年前的女孩子,現在的女孩子們好像更早地開始思考人生理想愛情之類的話題,不僅是思想上,言行舉止、穿著打扮也比過去的女孩子早熟些。現在的女孩子越來越早熟,到底是我們的錯覺,還是有科學依據呢?
  • 段柏文與於池子,敏感脆弱的十七歲,充滿秘密的疼痛青春
    《秘果》裡段柏文是一個內斂,敏感的十七歲男孩。擁有著俊美的外表,但是家庭卻不是很好。於池子則是一個平凡普通但充滿朝氣的十七歲青春期女孩,她樂觀積極,微笑永遠洋溢在臉上。段柏文和於池子一起長大。雖然段柏文經常挑逗於池子,但他在於池子心中還是個會在該出現時出現的幫助者。
  • ...副主席李敏一行為自貢市江姐中學女孩 發放「你好,女孩」青春期...
    隨後,來到階梯教室,舉行了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你好,女孩」青春期守護包發放儀式。李敏副主席等領導和愛心阿姨們為江姐中學女孩發放「你好,女孩」青春期守護包,現場有近300名七年級女生參加了發放儀式。這次活動是在「春蕾計劃」開展30周年之際,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起「『春蕾計劃』·青春期教育項目」。
  • 17歲青春期女孩:父母重男輕女,討厭、模仿男性,不適應女性角色
    02青春期的女孩,對女性角色更加厭惡,變得男性化「男性傾慕」會兩種表現:一是女孩子面對喜歡的男孩子時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對女性角色可能更加厭惡,表現比較男性化。她們喜歡模仿男孩子行為,甚至惡劣行為,比如吸菸、喝酒、說粗話等。這種行為目的之一便是吸引男孩子的目光。如果女孩子對男孩子的厭惡感進一步升級,可能發展為同性戀或者擁有不正常的「鼓掌」行為。
  • 初中女孩懷孕,16歲「小爸爸」自殺,青春期裡的孩子究竟該怎麼管
    春期又叫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有人說孩子的青春期就是父母的修行場。這個特殊階段不僅要靠孩子自身的發展,更需要父母的科學引導,來陪孩子順利走過青春期,迎接更廣闊的未來。剛剛看到這樣一條新聞:初中少男少女早戀並偷食禁果導致女孩懷孕,16歲的男孩看到檢查結果發懵,並與女孩家長發生激烈的衝突,隨後男孩跳樓自殺。
  • 《會痛的17歲》人物海報首曝光,8位女孩驚豔亮相
    改編自饒雪漫系列小說《我不是壞女生》,首部關注「問題少女」成長剖白的網劇《會痛的17歲》講述了8個童年成長在缺失愛的家庭,正值17歲青春期時經歷的不同於大眾的成長故事。全劇為真人真事改編,由優酷、彼岸春風、新雅迪、譯林影視聯合出品,臺灣青春系列導演江金霖執導,饒雪漫任總編劇,共由8個獨立故事組成。《會痛的17歲》將於11月8日在優酷正式與觀眾見面。
  • 14歲女孩的「愛情觀」作文大火,網友稱讚:看得太透徹
    前一段秀秀媽偶然看到一個14歲女孩子的作文,寫的是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非常驚訝,一個初中生竟然能對愛情觀有如此透徹的理解,下方的網友也紛紛稱讚:看得太透徹。像滕霏這樣的孩子其實並不少,大多數十幾歲的孩子對愛情有著自己的想法,秀秀媽在此勸各位不要過於幹涉孩子,應該尋求正確的方法。1.樹立正確的榜樣家庭的環境勢必影響孩子的性格,如果一個家庭環境是冷漠甚至是對立的,孩子自然就會變得叛逆。
  • 《我的刺蝟女孩》近期最良心的青春劇,我們都曾是刺蝟女孩
    看女主的顏來的,怎麼說呢~看完了前6集感覺真的一層層很有驚喜; 雖說看過原版韓劇,但是《刺蝟》裡的很多中國感的對白和場景還是能一下把我拉回到自己的十八歲;之前一直覺得原名《突然回到十八歲》更好,也能體現穿越元素,現在的《刺蝟女孩》有點奇怪~ 看完前5集,突然明白了~國版是把「刺蝟女孩」 這類青春期的群體現狀給放大了~用外表來武裝自己內心的脆弱,大抵是很多人女孩子青春期的「必經之路」吧~看到男女主兩次站在天台互相安慰的話
  • 守「滬」青春,陽光同行I「你好女孩」青春期教育項目走進上海
    「女孩如何做好自我保護?青春期孩子如何管理不良情緒,做到與家人、朋友友好相處?」圍繞著這些青春期教育話題,9月18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兒基會」)「你好女孩」青春期教育項目在恆安集團的愛心支持下首次走進上海,順利舉辦上海市啟動儀式,並邀請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主任嶽雪飛律師為孩子們帶來一堂精彩的青春期科普公開課。關於「青春期女孩如何自我保護」,嶽雪飛律師重點圍繞預防校園欺凌、防詐騙拐賣、與家人朋友和諧相處、管理不良情緒等四個方面詳細講解。
  • 26歲女孩被「白嫖」兩年,拒絕還男友86萬彩禮:我的青春不用賠?
    不少女孩喜歡通過每個節日,男方的紅包金額來攀比誰的男朋友更愛自己,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很多男孩也不願花心思讀懂女孩兒的心,認為只要通過物質就能牢牢套住女孩。顯然,這樣的戀愛觀,永遠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最終兩人很容易鬧掰。一位26歲女孩與男朋友分手後,男友要求女孩歸還86萬彩禮錢,女孩不願意,男友直接將前女友一紙告上法庭。
  • 史上最成功的追星女孩,《青春記錄》是樸寶劍攻略手冊吧!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由樸寶劍、樸素丹、邊佑錫主演的韓劇《青春記錄》,講述了三位年輕人不向現實低頭,為夢想和愛情努力奮鬥的故事。這樣一看簡介似乎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但是聽小編的一定要看下去。這次劇中樸寶劍的人設與以往的角色不一樣,各位迷妹們完全可以在《青春記錄》中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歐巴~開頭就是保鏢司惠俊帥氣登場!!結果帥不過五分鐘,就挨揍了!
  • 重回18歲不只為追女仔《我的刺蝟女孩》用奇幻懸疑打開別樣青春
    一次偶然經歷,讓28歲的吳景昊(李逸男 飾)回到了10年前,重新體驗青春校園生活。除此之外,他還要阻止暗戀的女生韓菲(莊達菲 飾)再次發生意外。這是由優酷、江山如畫影業和小鐵匠影視聯合出品的青春劇《我的刺蝟女孩》的開場。以懸念吊足胃口,在人設和故事上尋求突破,臨近大結局時還在社交網站引起不少網友討論,作為一部青春劇,《我的刺蝟女孩》可圈可點。
  • 史上最成功的追星女孩,《青春記錄》是樸寶劍攻略手冊吧
    沒錯,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樸寶劍新劇-- 《青春記錄》 青春,是對現實的不服輸。 為了自己的夢想和愛情,年輕人們在磕磕絆絆中翻著跟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