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斯媽媽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說:青春期並不是一段開心的時光。相反,這是一段不確定、自我懷疑和痛苦的時期。十幾歲的孩子要在短短幾年中,密集地經受身體的變化、心理的衝動、社交的笨拙、外界的評論等等突如其來的壓力,所以才會產生青春期特有的躁動、對抗和矛盾。
豆蔻年華,純真、美好的代名詞。但事實上,孩子並不像想像中或者表現出來的那般堅定有力量。對抗與叛逆的底層邏輯恰恰是迷茫、逃避與無助。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今天推薦的這本《女孩青春期的秘密》或許能夠幫助到大家。
《女孩青春期的秘密》,是我近期讀的最好的一本講述青春期話題的書,也是亞馬遜兒童/青少年非虛構類讀物排名第一的暢銷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澳大利亞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專家卡茲.庫克。她號稱是「女孩的頭號顧問」,曾著有多部關於女性健康的書籍。在《女孩青春期的秘密》這本書中,她引入了超過4000名女孩的想法與困惑,從身體變化到心理健康,從家庭到朋友,真實地還原了青春期女孩們的內心世界。
一、一本與眾不同的青春期教育讀本
較之市面上常規的青春類教育讀物,這本書有很多不同之處。
1、 女孩顧問,私語風格,專門為孩子量身定做的書
市面上很多講青春期教育話題的書,是站在家長的角度談教育的。而這本書是給孩子讀的。看到這粉紅色的書面,就能感覺到一股少女氣息撲面而來。翻開裡面的內容,更是感受到作者滿滿的用心。好玩、幽默的語言和漫畫,不說教,十足的女孩私語風格。
2、 專業解讀+方案指引,權威、實用又貼心
十幾歲的女孩心智初開,每天都會面臨著海量的信息衝擊。這些信息或許來自不良渠道的滲透,或許來自商家廣告的過度宣傳,或許來自同學朋友的錯誤引導。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很難客觀地判斷什麼是對自己有用的。
比如說,很多孩子有粉刺、青春痘。化妝品公司會推出各種產品,宣傳各種療效,吸引消費者購買。但卡茲.庫克告訴我們,荷爾蒙才是引起粉刺和黑頭的真兇。糖份、油膩食物、灰塵細菌,這些因素都跟粉刺黑頭沒有太大關聯。
除了專業的解讀,在這本書中還有大量貼心、實用又簡單易行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比如解決青春痘的問題,並不需要多麼昂貴的化妝品。買最便宜的非皂基潔面乳和含有2.5%或5%過氧化苯醯的抗粉刺面霜或許就能解決問題。對抗經前症候群,攝入大量的水分,減少鹽和咖啡因的攝入,就能明顯緩解疼痛和酸脹。
當你脆弱無助的時候,這本書會為你提供讓你變堅強的方法供參考;當你心情低落時,那些幫你振作的小竅門,一定有一個可以幫到你。關於身體、關於心理、關於家庭、關於人際交往,關於個人成長,這裡有你想要的一切答案。
3、 私密話題,恰到好處的表達
青春期的女孩並不善於表達,更不喜歡主動向人尋求答案。當有一些成長的困惑,或者遭受傷害時,她們可能會面臨長期的困擾,甚至導致一些錯誤的行為。
比如關於身體的變化、性知識、校園霸凌,這些都是女孩們經常感到難以啟齒的私密話題。在這本書裡,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予了必要的認知、情緒、意識的疏導。知心又溫暖的文字,讓這本書既不會顯得太專業,又不會寫得太膚淺。那些關於青春期成長的禁忌話題被一一拆解、剖析。大量的讀者反饋表明,十幾歲的女孩讀起來,的確會讓她們更加通透、自信。
二、學會溝通與表達,能解決絕大多數青春期問題
1、讓情緒流動,學會疏通和表達內心的想法
青春期是塑造性格的關鍵時期,但同時也非常容易出現情緒的波動。上一秒鐘還嘻嘻哈哈,下一秒鐘就有可能情緒爆發。這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經歷神經系統的重塑和大腦發育的錯位。
研究表明,負責決策、抑制衝動、理解他人等高級認知功能的大腦前額皮質,通常到25歲左右才能發育成熟。但是負責管理記憶、情緒、感受的大腦海馬體和杏仁核會在15歲左右就發育成熟。這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和成年人一樣能夠感知情緒、情感,但卻沒有成年人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而另一方面,巨大的學習壓力,成長的困惑,與父母、朋友相處時發生的衝突,都有可能加劇孩子的情緒波動。
所以,孩子們要學會讓負面的情緒流動起來,得到疏通、釋放。太過壓抑的負面情緒很容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極端情況時,還會出現暴力、輕生的念頭。
如何讓情緒流動起來?
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論是面對與父母的爭執,還是父母之間的矛盾,都可以平靜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故意搗亂、犯錯,以此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或者對抗父母。
女孩們,或許你們可以試著對枕頭尖叫、泡個澡、和好朋友傾訴一下,發瘋似地跳個舞……這些都是有效疏通情緒的方式。
學會溝通與表達,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它能夠緩解絕大多數青春期問題。
最近,我參加丹尼遜健腦操的集訓。覺察訓練中,很多學員都發現溝通存在一定障礙。比如溝通容易夾雜情緒,或者不自主地迴避問題。反思問題成因,我們會覺得和成長經歷有關。
我們的父輩總是過於強調堅強和勇敢。很少有人關注內心感受,更別說接納自己的情緒。在他們看來,負面情緒是一種錯誤。但實際上,忽略情緒、忽視表達的作用,會更容易被情緒和表達所傷害。
2、釋放自信,讓自己更有力量是情感表達的基礎
成年人可以很輕鬆地自我解嘲,大聲地表達個人觀點。但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受大腦發育階段的限制,青春期的孩子會有更強的自我意識,但同時感到尷尬的頻率也更高。身體的變化、外界的嘲諷、父母的不理解,都在加劇孩子的不自信。
卡茲.庫克在《女孩青春期的秘密》這本書裡,從形象舉止、自我意識到實踐、權利認知,多維度分析了如何讓孩子們更自信。
卡茲.庫克說,「不用聽別人說什麼,也不要相信雜誌裡的照片。你的價值在於你對世界做出的貢獻,而不在於你長得有多漂亮。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評判你。你努力地讓世界變得更好,這就足夠了。如果有人不這麼想,那只能證明他們是錯的。」
自信的孩子,不僅能夠合理表達自我,還能夠更積極地引導周圍的人際關係,比如家庭關係的和諧。
很多時候,我們講親子關係,總是強調父母該做些什麼。其實,青春期的孩子也可以嘗試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改善。改善和家人關係,調整自己面對矛盾、衝突等複雜問題時的思考方式。
這本書告訴我們:你有權利保留自己的隱私和思想。但試著告訴父母你的想法,你的渴望是什麼,又為什麼會感到焦慮不安,也試著去了解父母的想法,會更有利於你們的相處。
有建設性的推動問題解決,需要孩子的自信和力量感,但同時也是鍛鍊、強化孩子自信心和力量感的好方式。
三、青春期女孩必須要具備的能力:自我保護
校園欺凌、家庭暴力、性傷害、網絡陷阱……這些都是女孩們很容易遇到的問題。每一個青春期女孩都必須懂得自我保護。《女孩青春期的秘密》是一本很好的「自救手冊」。針對這些傷害性話題,書中給出了詳細的分析,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1、關於性:教育是為了避免傷害
網上曾經流傳一個經典的段子。一個女孩對父親說,我今晚要去男朋友家住。父親的神回復,讓眾人驚訝,也最終說服了女兒。
「爸爸也曾經在你這個年齡喜歡過女孩子。爸爸覺得喜歡一個女孩,應該讓她快樂。而這個男孩子卻總是讓你心神不寧……喜歡一個女孩,更多的是珍惜、捨不得,不讓她的家人擔心,而不是隨意地讓她付出……」
當一個女孩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喜歡,就能抵禦性的誘惑。當然,這也有賴於性教育的普及。當下,中國社會談『性「色變,但事實上性侵害無處不在。不僅是青春期誤食禁果,還有很多惡性侵害事件。
韓國「N號房」事件曝光後,更多的性侵害事件被陸陸續續曝光,很多人才發現性侵害原來離我們如此之近。
一些犯罪者是通過網絡獲取未成年少女的暴露圖片,以此要挾她們拍攝裸露視頻並在網上供人付費觀看。還有一種性侵害恰恰來自身邊熟悉、甚至尊敬的人。根據目前公布的性侵害案例統計,熟人作案的比例高達70%。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女孩們都應該懂得:任何錯誤的行為要從覺察到的第一刻就開始叫停。也許你被脅迫,會害怕被父母親友看到自己「不堪」的一面。但你必須明白,不要因為害怕就任人擺布。這只能讓自己越陷越深,遭受更大的傷害。
2、「每個女孩都可能遭遇過欺凌」,你需要的是捍衛,而不是自我否定
2019年,電影《少年的你》引發熱議,校園欺凌的問題開始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
卡茲.庫克在《女孩青春期的秘密》書中提到,大量的問卷結果顯示:13-18歲的女孩,大約有70%有過欺負別人的行為。幾乎每一個女孩都曾遭遇過虐待和欺凌。
這個數據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女孩受到的欺凌和虐待不僅是來自校園同伴,還有家庭。不止是身體上的虐待,還有情感虐待。
欺凌和虐待很容易讓女孩們產生消極情緒,比如委屈、痛苦、沮喪抑鬱、膽小害怕、沉默、抗拒社交、恨自己等等。
面對傷害,女孩們應該懂得:不要把時間花在琢磨為什麼你是那個被欺負的人。這不是你的問題。你需要做的是,正面回應欺凌,或者找到可以幫助你的人,阻止傷害繼續發生。
在這本書中,卡茲.庫克詳細剖析了欺凌者的心態,他們並非想像的那麼強悍,更多的是軟弱與愚昧。了解這些,你就會明白:每個人手中都有對抗欺凌的武器。資訊時代,任何霸凌都會留有證據。拿到它,捍衛自己。
一定要學會求助,這個世界一定有可以幫助你的人。你可以把情況告訴一個你信任的成年人,儘管這會讓你覺得恐慌,可這是讓噩夢停止的必經之路。
3、 社交網絡化的時代,自我保護意識需要同步升級
網絡化時代,人們在盡情享受社交便捷的同時,也必須謹防社交媒體和網路遊戲給孩子們帶來的負面影響。
越來越多的信息顯示,網絡暴力的主力軍正是未成年孩子。很多孩子通過社交媒體散播惡言惡語,卻全然不知所帶來的破壞性。還有一些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無法自拔,為了錢去偷搶、脅迫他人。還有很多成年人利用網站、App對孩子實施網絡詐騙……社交網絡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已經愈發突顯。
《女孩青春期的秘密》為我們提供了詳盡的手機、App和網絡使用,孩子必須知道的知識點,還有幫助孩子提防網絡變態的報警信號。社交網絡化的時代,孩子的覺察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都需要同步升級。
四、人際交往中的獨立人格:真誠、豁達、不評判、不攀附
在一個群體裡的歸屬感,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在「需求層級理論」中提到,「歸屬和愛的需求」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只有滿足了這一需求,人才可能「自我實現」。
青春期的女孩心思細膩、敏感,她們會面臨更多的社交困惑或者障礙,甚至出現盲目攀附、有攻擊性、厭學等現象。如何培養女孩們在人際交往中的獨立人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在《女孩青春期的秘密》一書中,作者把這一部分做了加強闡述。從如何選擇、結交朋友,到如何與朋友相處,修復朋友關係,結束糟糕的友誼,對抗「同輩壓力」,都做了詳細的心理層面的剖析和方法指引。
我從中發現了幾個比較有意思的觀點,和大家分享:
1、 真正的朋友是,即使觀點不完全一致,也會發自內心地喜歡對方。
2、 和朋友交往,要用善意的方式表達真實的想法。
3、 我們無法在乎每一個人的看法,也不必讓所有人都滿意。
4、 當友誼結束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前行、忘掉過去。
5、 不要摻和到朋友圈的矛盾中,當有人強迫你說不想說的話,做不想做的事情時,要學會拒絕。
獨立人格,需要我們懂得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但同時也能傾聽並努力理解對方的情感;需要我們懂得維護自己的尊嚴,但同時做錯事時也能誠懇地和朋友道歉。
獨立人格,需要我們學會真誠、豁達,不隨意評判是非,不攀附看起來主流或者強勢的論調。
獨立人格告訴我們要珍惜友誼,但是當所謂的朋友關係已經嚴重傷害到你時,要懂得果斷地放棄。因為,失去一個朋友,並沒有多大關係。
寫在最後:
讀《女孩青春期的秘密》,我不時地會感慨:如果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能懂得這些該多好,那會少去很多惶恐和糾結吧。
未來,待我的女兒十幾歲時,我會把這本書作為成長禮送給她。
青春期是一段美好又脆弱,單純又複雜,自負又自卑的人生旅程。希望每一個讀到這本書的女孩都能少一些迷茫困惑、驚慌失措。從容而又自信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一切。
我是魔斯媽媽,倆寶媽。財務金融領域混跡多年,後因孩子投身教育領域。感謝孩子,讓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動力!原創不易,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轉發!為回饋粉絲,魔斯媽媽免費向大家開放海量英文啟蒙歌曲、遊戲(學齡前)、繪本、國家地理兒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關注我,私信發送「國家地理」或「歌曲」或「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