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很不幸地又失去一位偉大的搖滾樂手——林肯公園主唱之一查斯特·貝寧頓(Chester Bennington)。查斯特於當地時間20日在加州的家中被發現自縊身亡,享年41歲。
上次講到銀河系大帥逼英年早逝,Kurt Cobain不堪名譽帶來的重負,世人越發沉重的不理解,最終選擇離開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
似乎大部分我喜歡的搖滾明星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總是外表光鮮,但又內心痛苦,就像天使與魔鬼同住一體。但最終總是魔鬼佔據上風:生命隕落,靈魂上升,卻在我們的心裡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痛。
有時候,死亡又是他們留下的最偉大的作品。
我們粗略統計一下:
科特·柯本,Nirvana主音,27歲,持槍自殺;
黃家駒,Beyond主唱,31歲,演出時墜下舞臺;
文森特·梵谷,後印象主義畫派先驅,37歲,持槍自殺;
約翰·列儂,The Beatles主創,40歲,被狂熱歌迷槍殺;
查斯特·貝寧頓,Linkin Park主唱,41歲,上吊自殺;
張國榮,影視雙棲巨星,46歲,跳樓自殺。
這些真真切切的世間天才,總在我們最為之瘋狂的時刻離開。
林肯公園(Linkin Park)恐怕是在國內最廣為人知的搖滾樂隊之一,主唱之一查斯特擁有火藥般的嗓音爆發力,也能在竭力嘶吼之後吟唱出輕柔的安撫之音;除了獨特的嗓音辨識度之外,林肯公園的歌詞同樣深入人心。
也許你是因為一首In the End愛上林肯公園,歌詞裡充斥著歌手對於時間流逝,物是人非的無力感:
I tried so hard
我曾那麼努力
And got so far
堅持那麼久
But in the end
結果到頭來
It doesn’t even matter
那根本是無濟於事
你深深認同歌曲裡傳達的對生活、對鐵了心離去的人與事的無法掌控,你甚至在音樂落幕的最後一秒仍然沉浸在失落的情緒裡。之後你就聽到了New Divide,林肯公園直接把你推到「要麼前進,要麼死亡」的懸崖邊,查斯特的聲音就像背後的立體環繞大音響,每一句都在用力地告誡:Across this new divide,跨越這道鴻溝吧,走出這條分水嶺吧,你會得到新生的。
Like a startling sign that fate had finally found me
這兇兆驚現,終不能逃脫這厄運
So give me reason to prove me wrong to wash this memory clean
那給我個理由,證明我錯,將所有記憶滌清
Let the floods cross the distance in your eyes
讓洪流飛越你眼裡的深淵
Give me reason, to fill this hole, connect the space between
給我理由,填滿豁口,將這斷路鋪平
Let it be enough to reach the truth that lies
讓苦楚收手,直達真理彼岸
Across this new divide
跨越這新陣線
林肯公園給了你釋放的缺口,也給了你前進的勇氣。但是生活不會一直如你所願,分水嶺後面的天地也許只是一片更大的沼澤——你再一次陷入無助與絕望,你再一次順從了別人對你許下的期望,你感到厭倦可又逃不開。於是你再一次,於看不見光的黑夜裡打開林肯公園的音樂,借著一曲Numb將看不見的拳頭打向令你窒息的空氣。
I'm tired of being what you want me to be
我已經厭倦了你期望我變成的那個樣子
Feeling so faithless lost under the surface
蒼白的偽裝下,是信仰淪失的靈魂
Don't know what you're expecting of me
不知道你對我有何期待
Put under the pressure of walking in your shoes
沉重的壓抑之下,依照你的軌跡亦步亦趨
I've become so numb I can't feel you there
我心如冰封般僵冷,對你的擺布已漠然無覺
I've become so tired so much more aware
我已經身心疲憊,靈魂卻驟然覺醒
I've becoming this all I want to do
我逐漸變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Is be more like me and be less like you
重新蛻變回自己,掙脫你的羈絆束縛
在之前我們徵集的「是什麼讓你愛上搖滾」問題裡,有不少同學回答:因為只有在搖滾的震撼音浪中,我才能感到片刻的自由和釋放。
是啊,多少人在凡塵俗世裡沉淪,多少人在生活壓力前閉了嘴。但有一批人拒絕了沉默,他們有的用聲音,有的用畫筆,給這個默然時代配上了震撼人心的聲音,給這個黑白世界上了絢爛無比的色彩。
柯本也許並不想要一萬個為他迷醉的少女,他只想要一個深刻理解他喊出來的「無意義」的「A mulatto, An albino, A mosquito, My Libido, Yeah」(一位黑白混血、一個白化病人、一隻蚊子,還有我的性慾);
查斯特也許並不想依靠酗酒和毒品麻痺童年的傷痛和外界無止盡的期許,他只想要片刻的寧靜、生活的平衡;
梵谷也許並不想要一身才華無處安放的窘境,他只想要靈魂的安寧。
這些天才留下了無與倫比的精神寶藏,幫助了無數人走出最孤獨最無助的人生階段,卻獨獨沒有把自己拯救。也許因為他們就是老天下派的救世主,帶著飛蛾撲火的一腔熱血來,卻不帶一滴血淚地悄然離開。
林肯公園新單《Talking To Myself》,Chester最後一支MV
↓↓↓
最後,一個個我年輕時天才的離去,科特柯本,麥可傑克遜,甚至我身邊出現第一位離世的初中同學,第一位離世的高中室友(就在前天),第一位離世的大學時同屆法學院同學(就在十周年本科畢業聚會前夜意外離世),無不在提醒我,80後真的老去了。珍惜時間,讓每一天盡力而為,活出自己的意義,已經不是口號,而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願天堂搖滾永存,願天才永不凋零。
願你在每一個脆弱的時刻,找到生活的平衡,內心的平靜。
致敬永遠的
Chester Benning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