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小隊》到底好不好看?挺差勁的,是吧?我還沒有看過全片,但今年我已經參加了無數次試映活動。它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只有26%——好吧,我想應該已經很清楚了,這確實是一部很爛的電影。我就不用去電影院看了,直接等《黑豹》就好。
然而,不知為何,《自殺小隊》就像一枚重磅炸彈,在首映周就已經瘋狂吸金1.33億美元。這一數字不僅擊敗了風評更好、爛番茄的新鮮度高達84%《死侍》,還打破了2014年《銀河護衛隊》保持的八月票房紀錄。更重要的是,首映周的成功似乎並非僥倖:外媒Deadline報導稱,《自殺小隊》在工作日的票房也一路高歌猛進,甚至打敗了《美國隊長:內戰》的年度周二票房記錄。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這部電影飽受差評,但是卻如此吸金?
秘密就是:大眾愛死《自(哈)殺(莉)小(奎)隊(恩)》了!
很多時候,大部分評論家的意見都是和大眾輿論同步的。但這次,民眾對《自殺小隊》的意見卻與影評界背道而馳:3/4的評論家給出了差評,平均分僅為4.7/10;而3/4的爛番茄用戶給它點了贊,平均評分為7.4/10——簡單來說,專家們對它聲色俱厲,粉絲們卻愛它到難以自持。
這是不是很反常?為了弄清事實,我列出首映周末票房收入榜評出的50部表現出色的漫威和DC電影,然後對比了它們的爛番茄評分,並且把專業評論家和普通用戶的評價一一對應。
從中我發現,《自殺小隊》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特例。評論家與普通用戶對於《自殺小隊》的評分,差距超過45%,是我所選電影中最大的。差距第二大的是《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另一部被批評得體無完膚的「大片」,而它又恰好是《自殺小隊》的先行片。在2016的新片中,只有《死侍》和《美國隊長:內戰》受到了評論家和粉絲們同樣熱烈的追捧。
影評人和影迷對同一部電影看法兩極分化的情況其實不在少數。例如,評論家對於2004年《綠巨人浩克》的稱讚遠超粉絲,甚至有2/3的影評人都對它讚不絕口。我自己的感覺是,這部電影冗長無聊,缺乏難忘的場景。其他觀影者明顯同意我的看法——他們當中,只有29%的人給了好評。這裡就不得不提2002年託比·馬奎爾主演的《蜘蛛俠》,影評界和大眾對其評價顛倒了一下:評論界批評的聲音驚人地佔到了89%,但是持批評態度的民眾卻只有67%。
老實說,超級英雄電影的影迷們寫業餘評論時,總是會帶有那麼一點點偏見。我算了一下積極觀影評價的平均比重,發現爛番茄的用戶們相比評論家,給超級英雄電影好評的傾向多出5個百分點。不過即便如此,《自殺小隊》創下的記錄仍舊令人瞠目結舌。迄今為止,在所有的漫威/DC電影中,它算是評論家和觀影者之間分歧最大的一部電影了。
其他電影也有過類似分歧。還記得《處刑人》嗎?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對奇怪的天主教雙胞胎狂暴復仇的故事,並且向青少年們賣出了數百萬張海報。粉絲們愛死它了(91 %的好評度),但是評論家卻對它不以為然(只給出了20%的好評)。不過,和《自殺小隊》相比,《處刑人》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前者的票房已經累計超過1億美元!如果它最終真的打破《蝙蝠俠大戰超人》3.3億美元的本土票房,我也絲毫不覺得驚奇。
對於《自殺小隊》,電影評論家們這次可能都傻了眼。大眾完全將專業評論拋在腦後,義無反顧地去為這部電影貢獻票房。市場似乎已經告訴我們,評論家是無法阻止人們去享受這部電影的——所以乾脆就別多加阻攔咯。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可進入上海譯文出版社微店購買文冤閣大學士力薦之《牛津英語詞彙》修訂版,並可獲贈文冤閣大學士親題寄語。
打賞本號,敬請掃描以下二維碼:
主編 陳雪瑤、孫予聰 | 視覺 陳硯元、孫欣祺
監製 朱績崧
聯繫我們 smhmassmed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