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入水中,是舊生命的結束,新生命的開始。
信心,來自無聲的召喚。
盼望,是光輝中的翅膀。
愛,是從母腹到永恆的生命之路。
月之繭——回歸源頭的新生之歌。
月之繭
站在夜晚的湖邊
在夜風中間
久久凝望那輪寂靜的月
聖潔光輝灑湖面
湖中月影 粼粼波光
如同無聲的召喚
一步一步踩入水中
走向那光輝之中
縱然這只是天上光輝倒影
我也渴望觸摸
一步一步踩入水中
任聖潔之水浸沒
仿佛又回到生命的源頭
在溫柔的水鄉呼吸
breath……breath
rebirth……rebirth
月之光芒將我包裹
如同母腹中的溫柔
在熠熠光輝中破繭重生
遙望那神聖光輝的源頭
向著愛和光的永恆國度
展開新生羽翼
迎著月光飛升
創作歷程
文/夢旅人
走入水中這樣一個意象,最早是在高中時代領受到。
這種水月與鏡花的哀之美,也許早已存在於人的集體無意識中。
正如川端康成在《臨終之眼》中寫道,「所有藝術的極致,就是這臨終之眼。」
在一次高中的作文比賽上,我把這個意象寫成了一篇文章。在應試教育的年代,我不知道看到那篇作文的老師會有什麼反應。
大學時候又把這個意象寫成了一段文字,不知能不能算作詩:
站在夜晚的湖邊
在夜風裡,久久凝望
那輪寂靜的月
聖潔的月光灑在湖面
湖中月影,波光粼粼
如同無聲的呼喚
一步一步踩入水中,走向那光輝之處
仿佛回到了生命的源頭
在溫柔的水鄉裡
呼吸呼吸
而後企望
在熠熠光輝中
破繭重生
這裡少了曾經的那種物哀,多了一種新生的希望。
2011年,我真正經歷了新生。回想起來,這30多年的生命歷程就是一個尋找和重生的過程。
再到後來,婷婷為這段文字作了曲子,我也相應的改成了現在的歌詞,於是有了現在這首歌。
歌詞解析
縱然這只是天上光輝倒影
我也渴望觸摸
這個世界只是天國的影子,要透過今世的美景,將目光投向這位賜予者和與他同在的至高喜樂。 ——奧古斯丁
我們在世上經歷的一切美善,都是那永恆源頭的倒影。
所以人在世界上所追求的東西,最終還是無法滿足心靈的空虛。人內心的空洞,是因為與源頭的隔絕。
有人追尋金錢、物質、名利、情慾,但卻永遠也填不滿內心。
也有人超越了物質層面,希望通過文學、藝術、哲學來回歸那愛與美的源頭,但靠自己的力量卻無力回歸,於是有人選擇放縱墮落,有人選擇終結生命。
任聖潔之水浸沒
仿佛又回到生命的源頭
【水】
水通常象徵生命的源泉,地球的生命最早出現於水中,
胎兒也是孕育在母腹的羊水中,
在基督信仰中,受洗是舊生命的死亡與新生命的開始。浸沒代表死亡,從水中起來代表復活。
【回歸】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科學心理學》中提出:人類心理中有尋找根源的需要。
離開了母腹,卻仍渴望通過回歸母腹而回歸生命源泉。
老子也說過:「復歸於嬰兒」,「歸根曰靜」。
而我們卻無法再回歸母腹。
正如《聖經》中,尼哥底母曾問耶穌:「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
耶穌回答:「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
在熠熠光輝中破繭重生
【死亡與新生】
在這個世界的旅途當中,人常常選擇死亡來結束旅程。
三毛寫道:「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裡,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川端康成也不執著於探求本體和源頭的存在,始終徘徊在美的感性層面。
人靠自己的力量往往是無助的,就好像陷入泥潭無法自拔一樣。即便擁有「超人意志」的尼採,也無法阻止自己的崩潰。
所以梵谷、海明威、川端康成……顧城、海子、三毛……以及最近的羅賓·威廉士,都選擇終結了自己的生命,仿佛死亡才能觸及那終極之美。
而《月之繭》要傳達的是新生。
生命也許背負著重擔,也許沉陷於痛苦,也許看不到前行的方向,也許被欲望所捆綁……
當人承認這個舊生命的「罪性」,願意放下這個舊生命的時候,便開始接受那聖潔光輝的召喚。
浸入水中,是舊生命的結束。
聖靈滌蕩靈魂,使人獲得內在的靈性新生命,生命開始蛻變。
從水中起身,是破繭而出的新生命的開始。
人得以重生,與終極的生命源頭——上帝連結在一起。
向著愛和光的永恆國度
展開新生羽翼
迎著月光飛升
獲得了新的生命,人生便成為在地上的一場旅程,終將回歸那永恆的國度。
人類存在的終極目標是要與上帝建立永恆的連結。——託馬斯·阿奎那
後記
這幾天在寫《月之繭》創作感言時,無意中看到室友桌子上的兩本書:《人類的群星閃耀之時》和《三毛辭世20周年紀念》。
隨手翻了一下,竟然發現了與死亡與新生相關的內容,驚人的同步性。
《三毛辭世20周年紀念》
三毛寫道:「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裡,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人類的群星閃耀之時》
1849年4月23日,28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一起討論社會改良、批判政府與農奴制的同伴獲罪被捕。12月22日,他被押赴刑場,絞刑架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聞到了死亡的氣息。但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他們被沙皇赦免。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曾寫了首名為《英雄的瞬間》的長詩,揣測那一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領悟:「只有在觸到了死神苦澀的嘴唇之後/他的心才感到生的甜蜜/他的靈魂渴望著去受刑和受折磨/他清楚地意識到/這一秒鐘裡的他/如同千年前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在同死神痛苦地一吻後/又不得不為受難去愛生活。」
【月之繭】
「月之繭」這個名字本是一部動畫中的歌名,但這個名字最適合這個意象了,想不到更好的名字,所以就用了。
為你推薦:
《在伯大尼的小村莊》,請回復s2
《紙飛機》,請回復w3
《血愛》,請回復w5
試聽更多小樣:
Weland系列,請回復w
Stories系列,請回復s
歡迎給我們留言哦。謝謝支持!